劉完素

《素問要旨論》~ 卷第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4)

1. 所在傍通

濕淫者,溫氣溢於內,皆為腫滿,除其腫滿者,其在上者,以苦吐之,在下者,以苦泄之。苦熱者,或出汗也。佐以酸辛者,以酸收之,以辛潤之,為苦燥,急以酸收斂,濕氣腫滿,辛潤燥。以淡泄之,平淡之味,通利小便,滲泄利水道也。治濕之病,不利小便,非其治法也。

)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身半以上,濕氣有餘,火氣復郁。郁濕相搏,則以苦溫甘辛之藥,解表發汗而祛之,除其病。)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法。(前君火之熱化皆同,更不復解。)燥淫所勝,平以苦濕,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燥者,西方肺金之化也。苦濕者,詳經之說,苦溫也,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苦者,補腎水,瀉脾土,乃瀉母補子。左以酸辛者,以酸收辛潤之,辛瀉酸補,正補瀉其肺,以平為期。以苦下之者,故以苦溫滲泄之也。)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太陽寒水,腎病之主也,平以辛熱者,腎宜食辛,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辛潤其燥。

辛熱者,冬寒為用,以宜服熱。恐辛熱過極,木氣有餘,遂以甘苦佐之。以酸緩其中,苦微燥之,苦補其腎也,以平為期。)

邪反勝天者,清反勝溫,治以酸溫,佐以甘苦。(謂厥陰在泉,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以酸瀉其厥陰木。佐以甘苦者,以肝宜食甘緩之,脾宜食苦燥之,甘苦和之,以平為期也。)寒反勝熱,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少陰在泉,熱司於地,謂為卯酉金司天,火司地也,以此地邪勝也,治以同前說。

)熱反勝濕,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太陰在泉,濕司於地,辰戌之歲也。水司天,丑未土司地,土濕勝,反熱於天,治以苦冷,瀉脾土之氣。佐以鹹甘,咸瀉水氣,以甘緩之。以苦平之者,苦瀉土而補水也。)寒反勝熱,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寅申之歲,火司於地,寒反勝熱也。

治以甘熱者,熱者緩其寒,甘補其脾土也。佐以苦辛者,苦燥辛潤,和其腎水。以鹹平之者,咸瀉心火,補腎水,以平為期。)熱反勝燥,治以辛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子午之歲,燥司於地,性惡熱而畏寒,治以辛寒者,寒和其熱,辛潤之也。恐辛寒過極,傷肺經,遂乃佐以苦甘者也,苦以燥,甘以緩。

以酸收之,以和為平。)熱反勝寒,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丑未之歲,太陽司地,乃辰戌寒司地也,熱反勝之,治以鹹冷者,咸瀉腎水,補心火也。佐以甘辛者,辛散甘緩。辛鹹二味,恐傷其腎水肺金,復以苦燥平之,以和為期。)

司地變者,寅申歲下角風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數欠,心痛支滿,兩脅裡急,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卯酉歲下徵熱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病腹中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也。

白話文:

所在傍通

濕氣過盛時,溫熱之氣會鬱積在體內,導致全身腫脹。要消除這些腫脹,如果是上身的腫脹,可以用苦味藥來催吐;如果是下身的腫脹,可以用苦味藥來通瀉。如果體內有苦熱的症狀,可以嘗試出汗來緩解。同時,可以搭配酸味和辛味藥材,用酸味來收斂,用辛味來滋潤,因為苦味藥容易使身體乾燥,要趕緊用酸味來收斂,濕氣腫脹時,則用辛味來滋潤乾燥。也可以用淡味藥材來通利小便,因為淡味能使小便順暢,透過滲泄來疏通水道。治療濕氣引起的疾病,如果沒有通利小便,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如果濕氣向上過於嚴重且有發熱的狀況,可以用苦溫的藥物治療,並搭配甘味和辛味的藥材,以發汗為主要目的來治療。 (這是指上半身濕氣過盛,又加上火氣鬱積,濕氣與火氣互相搏擊,就用苦溫甘辛的藥物,從體表發汗來祛除,以治好疾病。)

如果火氣過盛,可以用酸冷的藥物來平衡,搭配苦味和甘味的藥材。用酸味來收斂,用苦味來疏泄,再用酸味來恢復。熱氣過盛的治療方法也是相同的。 (之前所說君火的熱化都是相同的,不再重複解釋。)

如果燥氣過盛,可以用苦濕的藥物來平衡,搭配酸味和辛味的藥材。用苦味來向下疏泄。 (燥是指西方肺金的特性。苦濕的藥物,依照經典的說法,是指苦溫的藥物。肺氣不順時,會向上逆行,要趕快用苦味藥物來疏泄。苦味藥能補腎水,瀉脾土,是瀉其母而補其子。搭配酸味和辛味的藥材,用酸味來收斂,用辛味來滋潤,辛味可瀉,酸味可補,正好可以補瀉肺部,以達到平衡。用苦味來向下疏泄,是用苦溫的藥物來滲泄。)

如果寒氣過盛,可以用辛熱的藥物來平衡,搭配甘味和苦味的藥材,用鹹味來疏泄。 (太陽寒水,是腎病的主因,用辛熱的藥物來平衡,因為腎適合吃辛味,腎臟怕乾燥,要趕快用辛味來滋潤,用辛味來滋潤乾燥。辛熱的藥物,在冬天寒冷時使用,適合服用溫熱的藥。但擔心辛熱過於強烈,導致木氣過盛,所以用甘味和苦味來輔助。用酸味來緩和,苦味稍微使之乾燥,苦味可以補腎,以達到平衡為目的。)

如果邪氣反過來勝過天氣,例如清氣反過來勝過溫熱之氣,可以用酸溫的藥物治療,搭配甘味和苦味的藥材。 (這是指厥陰之氣在地,風氣主導地面,清氣反而勝過溫熱之氣。用酸溫的藥物治療,是用酸味來疏泄厥陰之木。搭配甘味和苦味的藥材,是因為肝適合吃甘味來緩解,脾適合吃苦味來乾燥,甘味和苦味調和,以達到平衡為目的。)

如果寒氣反過來勝過熱氣,可以用甘熱的藥物治療,搭配苦味和辛味的藥材,用鹹味來平衡。 (少陰之氣在地,熱氣主導地面,是指卯酉年金氣主導天氣,火氣主導地面,這表示地面的邪氣過盛。治療方法和前面說的相同。)

如果熱氣反過來勝過濕氣,可以用苦冷的藥物治療,搭配鹹味和甘味的藥材,用苦味來平衡。 (太陰之氣在地,濕氣主導地面,是辰戌年。水氣主導天氣,丑未年土氣主導地面,土的濕氣過盛,熱氣反而到了天空,用苦冷的藥物治療,是為了疏泄脾土之氣。搭配鹹味和甘味的藥材,鹹味可以疏泄水氣,甘味可以緩和。用苦味來平衡,是因為苦味可以疏泄土氣,並補益水氣。)

如果寒氣反過來勝過熱氣,可以用甘熱的藥物治療,搭配苦味和辛味的藥材,用鹹味來平衡。 (寅申年,火氣主導地面,寒氣反而勝過熱氣。用甘熱的藥物治療,熱可以緩和寒冷,甘味可以補益脾土。搭配苦味和辛味的藥材,苦味可以乾燥,辛味可以滋潤,調和腎水。用鹹味來平衡,是因為鹹味可以疏泄心火,補益腎水,以達到平衡為目的。)

如果熱氣反過來勝過燥氣,可以用辛寒的藥物治療,搭配苦味和甘味的藥材,用酸味來平衡,以調和為目標。 (子午年,燥氣主導地面,特性是討厭熱,害怕寒冷,用辛寒的藥物治療,寒可以調和熱,辛味可以滋潤。擔心辛寒過於強烈,傷害到肺經,所以用苦味和甘味來輔助,苦味可以乾燥,甘味可以緩和。用酸味來收斂,以達到調和平衡。)

如果熱氣反過來勝過寒氣,可以用鹹冷的藥物治療,搭配甘味和辛味的藥材,用苦味來平衡。 (丑未年,太陽之氣主導地面,也就是辰戌寒氣主導地面,熱氣反而勝過它,用鹹冷的藥物治療,鹹味可以疏泄腎水,補益心火。搭配甘味和辛味的藥材,辛味可以發散,甘味可以緩和。辛味和鹹味這兩種藥味,擔心會傷害到腎水和肺金,所以再用苦味來乾燥平衡,以達到調和為目標。)

如果地面氣候發生變化,像是寅申年風氣過盛,地氣會不明朗,野外迷茫,草木過早發芽,人民會容易生病,出現身體顫抖發冷、喜歡伸懶腰打呵欠、心痛胸悶、兩脅內側感到急迫、吃不下東西、喉嚨有異物感、吃東西就想吐、腹脹、容易打嗝,排便或放屁後會感到舒服,身體感覺沈重等症狀。卯酉年熱氣過盛,熱氣會瀰漫在河流沼澤,陰暗處反而會變得明亮,人民會容易生病,出現肚子裡腸鳴、氣向上衝到胸口、呼吸急促無法久站、發冷發熱、皮膚疼痛、眼睛昏花、牙痛臉腫、怕冷發熱像瘧疾一樣、小腹疼痛、腹部脹大,以及冬眠的蟲類不會躲藏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