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九針十二原第一

馬雲。內有九針之名。又有十二原穴。故名篇。自篇內小針之要以下。岐伯盡解於第三篇小針解之內。素問有針解篇。亦與此二篇小同。當合三篇而觀之。其義無餘蘊矣。舊本以第一篇為法天。第二篇為法地。三篇法人。四篇法時。五篇法音。六篇法律。七篇法星。八篇法風。

九篇法野。乃後人襲本經七十八篇九針論之意而分注之。殊不知彼乃論針。而非論篇目也。甚為無理。簡案本經多不下篇字論字。乃所以為古書也。

餘子萬民,馬雲。按本紀、記帝經土設井。立步制。畝藝五穀。撫萬民。則子萬民。收租稅信矣。

百姓,國語周語注。百姓、百官有世功者。又書堯典孔傳。百姓百官。

租稅,租稅、田賦也。又凡賦取者曰稅。史、食貨志。食租衣稅。

不給而屬有疾病,給、相足也。屬、附也。

微針,志云。按篇名九針。而帝曰微針。伯曰小針。是九針之外。又立小針也。簡案、微針小針。蓋謂九針中之毫針。下文曰。尖如蚊虻喙。靜以取往。微以久留之是也。

營其逆順出入之會,志云。皮膚經脈之血氣。有逆順之行。有出入之會。簡案、營。運也。

易用難忘,志云。明其理則易用。持於心則難忘。

經紀,志云。經、徑。紀、維也。月令鄭注。經紀。謂天文進退度數。

為之終始,志云。九針者。聖人起天地之數。始於一而終於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之數。

先立針經,張云。靈樞即名針經。義本諸此。

易陳而難入,張云。易陳者。常法易計也。難入者。精微難及也。志云。易言而難著於人也。

粗守形,上守神,馬雲。下工泥於形跡。徒守刺法。上工則守人之神。凡人之血氣虛實。可補可瀉。一以其神為主。不但用此針法而已也。

神乎,神客在門,馬雲。所謂神者。人之正氣也。神乎哉。此正氣不可不守也。邪氣之所感。有時如客之往來有期。名之曰客。客在門者。邪客於各經之門戶也。張云。神乎神。言正氣盛衰。當辨於疑似也。客在門。言邪之往來。當識其出入也。簡案、小針解曰。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據此。則神乎二字句。神客。謂神與客也。

刺之微,在速遲,馬雲。刺之微妙。在於速遲。速遲者。即用針有疾徐之意也。

粗守關,上守機,張云。粗守關。守四肢之關節也。上守機。察氣至之動靜也。

不離其空,馬雲。素問有骨空論。指各經之穴言。簡案、據小針解。空下當有中字。

清靜而微,張云。言察宜詳慎也。

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志云。如其氣方來。乃邪氣正盛。邪氣盛則正氣大虛。不可乘其氣來。即迎而補之。當避其邪氣之來。其銳氣已往。則邪氣已衰而正氣將復。不可乘其氣往。追而瀉之。恐傷其正氣。在於方來方去之微而發其機也。離合真邪論曰。俟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

白話文:

《九針十二原第一》:

馬蒔說:本篇內容包含九種針具的名稱,以及十二原穴的介紹,因此以此為篇名。從「小針之要」這段開始,岐伯在第三篇《小針解》中做了詳細解釋。《素問》中也有《針解篇》,與這兩篇內容略有相似,建議將三篇對照閱讀,才能完整理解其中深意。舊版本將第一篇對應「法天」,第二篇「法地」,第三篇「法人」,第四篇「法時」,第五篇「法音」,第六篇「法律」,第七篇「法星」,第八篇「法風」,第九篇「法野」。這種分法是後人根據《靈樞》第七十八篇《九針論》的意思添加的註解,但其實《九針論》是討論針具而非篇章分類,如此劃分並不合理。簡要考證可見,《靈樞》多數篇章未標明「篇」或「論」字,正是其作為古書的特徵。

其他詞語解釋:

  • 餘子萬民:馬蒔引用《史記》記載,黃帝劃分土地、設立井田制度,教導百姓種植五穀,安撫萬民,因此「子萬民」意指像對待子女般養育百姓,並收取田賦稅收。
  • 百姓:根據《國語》周語註解,「百姓」指有功績的百官;《尚書·堯典》孔傳也解釋為百官。
  • 租稅:指田賦,泛指國家徵收的賦稅。《史記·食貨志》有「食租衣稅」之說。
  • 不給而屬有疾病:「給」指充足,「屬」指依附,意為百姓生活困頓時易生疾病。
  • 微針:張志聰認為,篇名雖為「九針」,但黃帝稱「微針」,岐伯稱「小針」,可見除九針外另有小針。簡案推測,「微針」「小針」應屬九針中的毫針,因其針尖如蚊虻口器,用於輕緩刺入並長時間留針。
  • 營其逆順出入之會:張志聰解釋,人體血氣在經脈中有逆順運行與出入交會的規律,「營」即運轉之意。
  • 易用難忘:明白原理就容易運用,心領神會則不易忘記。
  • 經紀:張志聰解為「經」如路徑,「紀」如綱維;鄭玄註《月令》指天體運行的度數規律。
  • 為之終始:九針的創製依據天地數理,從一到九,九九八十一,對應黃鐘律數。
  • 先立針經:張介賓指出,《靈樞》又名《針經》,其名稱根源於此。

針刺要點:

  • 易陳而難入:理論容易陳述,但精微處難以掌握(張介賓);或指言語易說,實踐難精(張志聰)。
  • 粗守形,上守神:低明醫者拘泥形跡,只知刺法;高明醫者把握患者神氣,根據血氣虛實靈活補瀉(馬蒔)。
  • 神乎,神客在門:「神」指人體正氣,需嚴加守護;「客」指邪氣如訪客侵襲經脈門戶(馬蒔)。張介賓補充:辨別正氣盛衰需明察秋毫,邪氣出入需認清路徑。簡案引《小針解》:「神客」是正邪交會,「門」為邪氣循正氣出入之處。
  • 刺之微,在速遲:針刺關鍵在於進針快慢的節奏(馬蒔)。
  • 粗守關,上守機:低明者只知守護關節穴位,高明者觀察氣機變化(張介賓)。
  • 不離其空:馬蒔認為「空」指經穴,簡案據《小針解》推測原文或漏「中」字。
  • 清靜而微:診察需細緻謹慎(張介賓)。
  • 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邪氣正盛時不可強行補瀉,應避其鋒芒;邪氣衰退時亦不可窮追猛打,以免損傷正氣(張志聰)。引《離合真邪論》說明誤判邪氣時機而妄瀉,反致真氣虛脫、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