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五天五運圖解

此太古占天之始,察五氣,紀五天,而所立五運也。五天五氣者,謂望氣之時,見丹天之火氣,經於牛女璧奎四宿之上,下臨戊癸之方,此戊癸之所以為火運也。黅天之土氣,經於心尾角軫四宿之上,下臨甲己之方,此甲己之所以為土運也。蒼天之木氣,經於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臨丁壬之方,此丁壬之所以為木運也。

白話文:

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吉凶,發現了五種不同的氣象,對應著五種不同的天。這些五種氣象分別是:

丹天之火氣:在望氣時,在牛女璧奎四個星宿的上方可以看到,並且會投射到戊癸這個方位,所以戊癸被認為是火運。

黅天之土氣:在望氣時,在心尾角軫四個星宿的上方可以看到,並且會投射到甲己這個方位,所以甲己被認為是土運。

蒼天之木氣:在望氣時,在危室柳鬼四個星宿的上方可以看到,並且會投射到丁壬這個方位,所以丁壬被認為是木運。

素天之金氣,經於亢氐昴畢四宿之上,下臨乙庚之方,此乙庚之所以為金運也。元天之水氣,經於張翼婁胃四宿之上,下臨丙辛之方,此丙辛之所以為水運也。是知五運之化,莫不有所由從,蓋已肇於開闢之初矣。詳《太史天元冊文》,及《天元紀大論》中。

白話文:

從天上金元素的氣息看,經過亢氏、昴宿和畢宿這四個星宿,落到乙庚方,這就是乙庚被稱為金運的原因。從天上水元素的氣息看,經過張宿、翼宿和胃宿這四個星宿,落到丙辛方,這就是丙辛被稱為水運的原因。可見五運的變化,都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天地開闢之初。詳見《太史天元冊文》和《天元紀大論》。

2. 五運圖解

自太始初分,陰陽析位,雖五運之象,昭於五天,然尚有月建之法,及十二肖之說,則立運之法,因是又一理。

白話文:

從最初天地開始分化,陰陽就各自定位,雖然五行運行的現象,在五個天干中已經顯現,但仍存在著以月亮運行來建立月份的方法,以及十二生肖的說法,因此建立運行規律的方法,因此又形成了一套原理。

月建者,單舉正月為法。如甲己之歲,正月首建丙寅,丙者火之陽,火生土,故甲己為土運;乙庚之歲,正月首建戊寅,戊者土之陽,土生金,故乙庚為金運;丙辛之歲,正月首建庚寅,庚者金之陽,金生水,故丙辛為水運,丁壬之歲,正月首建壬寅,壬者水之陽,水生木,故丁壬為木運;戊癸之歲,正月首建甲寅,甲者木之陽,木生火,故戊癸為火運。此五運生於正月之建者也。

白話文:

所謂月建,是指以正月為基準。

  • 甲己之年:正月一開始就建立丙寅之建,丙是火的陽氣,火生土,所以甲己是土運。
  • 乙庚之年:正月一開始就建立戊寅之建,戊是土的陽氣,土生金,所以乙庚是金運。
  • 丙辛之年:正月一開始就建立庚寅之建,庚是金的陽氣,金生水,所以丙辛是水運。
  • 丁壬之年:正月一開始就建立壬寅之建,壬是水的陽氣,水生木,所以丁壬是木運。
  • 戊癸之年:正月一開始就建立甲寅之建,甲是木的陽氣,木生火,所以戊癸是火運。

這五種運氣都是在正月的建月中產生的。

十二肖者,謂十二宮中,惟龍善變,而屬辰位,凡十干起甲,但至辰宮,即隨其所遇之干,而與之俱變矣。如甲己幹頭,起於甲子,至辰屬戊,戊為土,此甲己之所以化土也;乙庚幹頭,起於丙子,至辰屬庚,庚為金,此乙庚之所以化金也;丙辛幹頭,起於戊子,至辰屬壬,壬為水,此丙辛之所以化水也;丁壬幹頭,起於庚子,至辰屬甲,甲為木,此丁壬之所以化木也;戊癸幹頭,起於壬子,至辰屬丙,丙為火,此戊癸之所以化火也。此又五運之遇龍而變者也。

白話文:

十二生肖是指十二地支中,只有龍可以變化,它屬於辰位。每當十天干從甲開始,走到辰位時,就會隨遇而安,與所遇到的天干一起變化。

例如:

  • 甲己的幹頭,從甲子開始,到辰位時遇到戊戌,戊屬土,所以甲己化為土。
  • 乙庚的幹頭,從丙子開始,到辰位時遇到庚辰,庚屬金,所以乙庚化為金。
  • 丙辛的幹頭,從戊子開始,到辰位時遇到壬辰,壬屬水,所以丙辛化為水。
  • 丁壬的幹頭,從庚子開始,到辰位時遇到甲辰,甲屬木,所以丁壬化為木。
  • 戊癸的幹頭,從壬子開始,到辰位時遇到丙辰,丙屬火,所以戊癸化為火。

這是五運遇龍而變化的緣故。

又一說謂甲剛木,克己柔土為夫婦,而成土運;乙柔木,嫁庚剛金,而成金運;丁陰火,配壬陽水,而成木運;丙陽火,娶辛柔金,而成水運;戊陽土,娶癸陰水,而成火運。

此三說者,義各不同,今並存之,以備參校。

白話文:

另一種說法認為:

  • 甲屬剛木,剋制 己屬柔土,成為夫妻,構成「土運」;
  • 乙屬柔木,嫁給 庚屬剛金,構成「金運」;
  • 丁屬陰火,配偶 壬屬陽水,構成「木運」;
  • 丙屬陽火,娶 辛屬柔金,構成「水運」;
  • 戊屬陽土,娶 癸屬陰水,構成「火運」。

3. 運氣總論

太極肇分,而有陰陽。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藏也。

白話文:

太極開始分化,就有了陰和陽。陰和陽是天地的法則,是萬物的原則,是變化的根源,是生死的根本,也是精神和智慧的所在。

綱紀,謂生長化成收斂之綱紀也;父母,謂萬物形之先也;本始,謂生殺皆因之而有也。夫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所攝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極,能為萬物先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具是神明之育故也。合散不測,生化無窮,非神明無能也。

白話文:

綱紀:指生物生長、化育、收藏的規律。

父母:指宇宙萬物的初始之源。

本始:指所有生物的生與死都起源於此。

世界上沒有任何有形物質可以不受到五運(金、木、水、火、土)和陰陽作用的影響。什麼纔是能夠在造化萬物之前就進行化育的本源呢?是因為它具備了神明之氣的滋養。神明之氣的變化莫測,生化無窮,沒有神明是不可能做到的。

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

白話文:

因此,事物產生稱為變化,事物發展到極致稱為變異,陰陽變化莫測稱為神妙。雖然天地是萬物的上下方位,但左右是陰陽的運行道路,水火是陰陽的徵兆,而金木是生成萬物的開端和終結。

陰陽五行,流為十干五化之運,寒暑燥濕風火之氣,周流天地間,而為萬物之原,人則稟其精,而囿於兩間,所以具五臟六腑,以應五運六氣之數也。

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

白話文:

陰陽五行交替變化,形成十天干和五種運化。寒氣、暑氣、燥氣、濕氣、風氣、火氣,在天地之間輪流交替,成為世間萬物的根源。人類吸收了這些精華,但受到天地所限,因此形成了五臟六腑,以適應五運六氣的變化。

木言陽氣觸地而生,火言爍然盛而變化萬物,金言陰氣禁止萬物而收斂,水言潤養萬物,土言含吐萬物,將生者出,將死者歸。

六氣者,風火暑濕燥寒也。

白話文:

「木」代表生氣,觸及地面而生長。「火」代表光亮熱烈,燃燒萬物使其變化。「金」代表收斂之氣,使萬物收斂。 「水」代表滋潤,養育萬物。「土」代表孕育,使萬物萌發,誕生新的生命,也讓衰老的生命回歸塵土。

六氣皆有一化也。木化風,主於春,陽氣鼓舞,為天號令;君火化熱,主於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災暑,君德也;相火化暑,主於夏,炎暑大行;金化清燥,清涼乃行,金為丙婦,帶火之氣,故燥也;水化寒,嚴凜乃行;土化濕,與土潤溽,暑濕化行也。蓋濕則土生,干則土死,泉出於地中,濕化信矣。

白話文:

六種氣候都有各自的變化:

  • 木生風,主管春天,陽氣興盛,是天的號令;
  • 君火生熱,主管春末夏初,溫和滋潤而不會造成炎熱,表現了君主的恩德;
  • 相火生暑,主管夏天,炎熱盛行;
  • 金生燥,清涼乾燥,金屬陰柔,帶有火氣,所以表現為燥;
  • 水生寒,嚴寒盛行;
  • 土生濕,與土的滋潤有關,暑氣和濕氣混合作用。因為濕潤可以滋養土壤,乾燥則土壤枯死,泉水從地中湧出,說明濕氣的變化確實存在。

聖人仰觀,五天云色。黅天之氣,經於中央,臨甲己之位,立為土運;素天之氣,經於西方,臨乙庚之位,立為金運;元天之氣,經於北方,臨丙辛之位,立為水運;蒼天之氣,經於東方,臨丁壬之位,立為木運;丹天之氣,經於南方,臨戊癸之位,立為火運。此五氣之色,上經二十八宿,下應十二分位,所以古人占天望氣,則和氣與災疫應在何方,瞭然預知之矣。

白話文:

古代聖人仰望天空,觀察五方的雲彩顏色。

  • 黃色雲彩的氣息經過中央,在甲己位置停滯,代表著土運;
  • 白色雲彩的氣息經過西方,在乙庚位置停滯,代表著金運;
  • 灰色雲彩的氣息經過北方,在丙辛位置停滯,代表著水運;
  • 青色雲彩的氣息經過東方,在丁壬位置停滯,代表著木運;
  • 紅色雲彩的氣息經過南方,在戊癸位置停滯,代表著火運。

這五種顏色的雲彩,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通應,影響著地上的十二個方位。因此,古代人通過觀察天空的雲氣,就能預測和氣與災疫將會發生在何方。

凡占當於正月初一日,若看太過之紀,寅初看;不及之紀,寅末看;平治之紀,寅正看。法如蒼氣為風,丹為熱,黅為濕,素為燥,黑為寒,其氣之色有兼見者,又當分其微甚而推之。

白話文:

凡是在正月初一日的子夜占卜,如果想知道超常的年份,在寅時最初時刻占卜;如果想知道不足的年份,在寅時最後時刻占卜;如果想知道平穩的年份,在寅時正中時刻占卜。方法是:蒼色的氣代表風,丹色的氣代表熱,黅色的氣代表濕,素色的氣代表燥,黑色的氣代表寒。如果這些氣的顏色同時出現,還應分辨它們的強弱來推算。

天干取運,地支取氣。天干有十,配合則為五運;地支十二,對衝則為六氣。所以然者,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

白話文:

天干代表運勢,地支代表氣候。天干有十個,相互搭配形成五運;地支有十二個,彼此對沖形成六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

天有陰,故能降;地有陽,故能升。

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

生長者,天之道;藏殺者,地之道。天陽主生,故以陽生陰長;地陰主殺,故以陽殺陰藏。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白話文:

天有陰的特性,所以能夠下降;地有陽的特性,所以能夠上升。

天用陽來使萬物生長,用地的陽來使萬物凋零並藏於地下。

生長是天的運作方式;收藏與消亡是地的運作方式。天的陽主生發,所以用陽氣來促進生長;地的陰主消亡,所以用地的陽氣來促使萬物凋零並收藏於地下。

陽中包含著陰,陰中也包含著陽。

人在氣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氣主之。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則為九,九九制會,故生九竅、九藏而應之也。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節。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

白話文:

人在天地交匯之間,身子上半部分屬於天,天氣主導;身下半部分屬於地,地氣主導。人體生長五臟六腑,由天氣、地氣、人氣三種氣組成。三氣結成天,結成地,結成人;三氣再加三氣就成了九氣,九氣循環交會,所以人體生出九竅、九臟來相應。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主宰五方(東、西、南、北、中),產生寒、暑、燥、濕、風等氣候變化;人體有五臟(心、肝、脾、肺、腎)化生五氣(喜、怒、憂、思、恐),影響人的情緒變化。

在天為元,玄生神;在人為道,道生智;在地為化,化生五味。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怒;神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喜;神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思,神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憂;神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恐。寒暑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

陰陽之神,不可得而見也,支幹之跡,可得而求之也。

白話文:

在天上的元氣,產生玄妙的神氣;在人體內是道,道產生智慧;在地球上是化育萬物,化育萬物產生五味。

神氣在天是風,在地是木,在人體內是憤怒;神氣在天是熱,在地是火,在人體內是喜悅;神氣在天是濕,在地是土,在人體內是思考;神氣在天是燥,在地是金,在人體內是憂愁;神氣在天是寒,在地是水,在人體內是恐懼。

寒暑等五種氣候交替出現,各有其先後順序,如果不在其位,邪氣就會佔據其位。

天地陰陽以象,不以數推,惟憑支幹,則可測焉。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天地相合,則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氣終於癸,地氣終於亥,天地相合,則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陰陽相間,剛柔相須,是以甲子之後,乙丑繼之,壬戌之後,癸亥繼之,三十年為一紀,六十年為一周。

白話文:

用陰陽的變化來作為表徵,不使用數字來推算。仔細研究天干和地支,就可以推測出時間的規律。

大自然中的陽氣開始於「甲」,大自然中的陰氣開始於「子」,陽氣和陰氣相結合,就形成了「甲子」,所以「甲子」是天干地支的開始。

大自然中的陽氣結束於「癸」,大自然中的陰氣結束於「亥」,陽氣和陰氣相結合,就形成了「癸亥」,所以「癸亥」是天干地支的結束。

陰陽兩氣交替出現,剛陽之氣和柔陰之氣互相配合,所以「甲子」之後是「乙丑」,「癸亥」之後是「甲子」,30年為一個循環,60年為一個大循環。

有主運焉,有客運焉,有主氣焉,有客氣焉,主運主氣,萬載而不易,客運客氣,每歲而迭遷。

自干支兄弟次序言之:甲乙,東方木也。

甲者,草木始甲而出;乙者,陽尚屈乙。

丙丁,南方火也。

丙乃萬物炳然,著見而強;丁適陽強,與陰氣相丁。

戊己,中央土也。

戊,陽土也,萬物生而出之,萬物伐而入之;己,陰土也,無所為而得己者也。

庚辛,西方金也。

庚乃陽更而續,辛乃陽極於此而更辛也。

壬癸,北方水也。

壬乃陽氣生之,任壬而為胎,與子同意;癸乃萬物閉藏,懷孕於其下,揆然萌芽,天之道也。

故木為初之運,火為第二運,土為第三運,金為第四運,水為第五運,此主運也。

白話文:

天地运行有主宰之气,也有客来之气。主宰之气,万世不变,客来之气,年年更替。

从干支的排列顺序来看,甲乙属东方木。甲,草木开始发芽,破土而出;乙,阳气仍屈曲,尚未完全伸展。

丙丁属南方火。丙,万物显耀,明亮强盛;丁,阳气强盛,与阴气相遇。

戊己属中央土。戊,阳土,万物生于其间,万物归于其间;己,阴土,不需作为,万物自然归属。

庚辛属西方金。庚,阳气更替,继续运行;辛,阳气到达极点,开始转折。

壬癸属北方水。壬,阳气生发,孕育万物,与子相同;癸,万物闭藏,孕育于其下,潜藏萌芽,这是天道运行的法则。

所以,木为第一运,火为第二运,土为第三运,金为第四运,水为第五运,这就是主宰之运。

詩曰:大寒木運始行初,清明前三火運居,芒種後三土運是,立秋後六金運推,立冬後九水運伏,周而復始萬年如。或問木火土金水,天道左旋,自然之序也,然君火生土,土能復生相火,火復生金,其義何在?蓋相火非土不成,未見虛空能聚火,金在礦非火不能煅出,所以河圖火七居西,金九居南,互顯其成也。須知五行六氣,總一氣也。

白話文:

這首詩說:大寒節氣開始,木氣開始運行;清明節前,火氣運行;芒種節氣後,土氣運行;立秋節氣後,金氣運行;立冬節氣後,水氣運行。這樣循環往復,綿延萬年。

有人問:木、火、土、金、水五行,按天道的順序旋轉,這是自然規律,但是君火生於土,土又生出相火,相火又生出金,這是什麼道理呢?

相火如果沒有土就不會產生,沒有見過虛空中能聚集火。金在礦石中,如果不經過火鍛煉,就不能煉出來。所以河圖中,火在西邊,金在南邊,這是因為它們互相成就。

要知道,五行六氣,總體上都是一氣。

故木焚則為火,絞則為水;石擊則為火,熔則為水;洲澶之內,江河競流;大海之中,火光常起;皆情之本有也,又何疑土中火、火中金乎。

白話文:

因此樹木燃燒就會變成火,擰絞就會變成水;石頭敲擊就會產生火,熔化就會變成水;沼澤和湖泊之中,江河奔流不息;浩瀚的大海上,常常會有火光出現;這些都是事物的本來特性,何必懷疑土壤中有火,火中有金呢?

自其夫婦配合言之:甲與己合而化土,乙與庚合而化金,丙與辛合而化水,丁與壬合而化木,戊與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年,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年,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此客運也。

白話文:

從夫妻配對的角度來看:

  • 甲和己配對會化為土。
  • 乙和庚配對會化為金。
  • 丙和辛配對會化為水。
  • 丁和壬配對會化為木。
  • 戊和癸配對會化為火。

因此,甲己年由土運掌管;乙庚年由金運掌管;丙辛年由水運掌管;丁壬年由木運掌管;戊癸年由火運掌管。這些就是五行運轉的規律。

假如甲己年,甲為土運,初之運,即土也;土生金,二之運,即金也;金生水,三之運,即水也;水生木,四之運,即木也;木生火,五之運,即火也。每一運,各主七十二日另五刻,此天干在上為陽,所以主乎運也。

白話文:

如果遇到甲己年的時候,甲代表土運,是運勢的開始,所以也是土運;土生金,所以第二個運勢是金運;金生水,第三個運勢是水運;水生木,第四個運勢是木運;木生火,第五個運勢是火運。每個運勢各掌管七十二天五個時辰,因為天干在上面代表陽氣,所以主宰運勢。

又以地支循環次序言之:寅卯屬春,木也。

寅者,演也,正月陽上陰下,律管飛灰以候之,可以述事之始也;卯者,茂也,二月陽氣盛而孳茂也。

巳午屬夏,火也。

巳者,起也,四月正陽無陰,物畢盡而起;午者,長也,五月陽尚未盡,陰始生,而為生物皆長大也。

辰戌丑未屬四季,土也。

白話文:

按照地支的循環順序來說:寅卯屬春,五行屬木。

寅,意為演,代表正月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可以用律管的飛灰來預測,象徵著萬物開始發展的時刻;卯,意為茂,代表二月陽氣旺盛,萬物開始繁茂生長。

巳午屬夏,五行屬火。

巳,意為起,代表四月陽氣盛極無陰,萬物從沉睡中甦醒;午,意為長,代表五月陽氣尚未完全退去,陰氣開始萌發,萬物都處於生長壯大的階段。

辰戌丑未屬四季,五行屬土。

辰者,震也,三月,陽已過半,萬物盡震而長;戌者,滅也,九月,萬物皆衰減矣;醜者,紐也,陰尚執而紐之,十二月,始終之際也;未者,味也,六月,物成而有味也。

白話文:

**辰:**震動之意,指三月,陽氣過半,萬物受到震動而生長。

戌: 毀滅之意,指九月,萬物都開始衰敗凋零。 醜: 締結之意,指十二月,陰氣依然強盛,束縛著萬物,是年末年始之交。 未: 味道之意,指六月,萬物成熟,味道豐富。

申酉屬秋,金也。

申者,身也,七月,物體皆成也;酉者,緧也,八月,萬物皆緧縮收斂。

亥子屬冬,水也。

白話文:

申時和酉時屬於秋季,五行中屬金。

申時,意思是身體,在七月時,所有事物都已經成長完成;酉時,意思是收緊,在八月時,所有事物都開始收縮並聚集。

亥時和子時屬於冬季,五行中屬水。

亥者,劾也,十月陰氣劾殺萬物,此降之道也;子者,北方寒水陰位,一陽肇生之始,故陰極則陽生,壬而為胎,十一月是也。

故風為初之氣,火為二之氣,暑為三之氣,濕為四之氣,燥為五之氣,寒為終之氣,此主氣也。

白話文:

亥這個字,有「糾劾」的意思。十月時陰氣盛行,壓制萬物生長,這是陰氣消退的過程。子這個字,代表北方寒冷的水和陰位。而這個時候陽氣開始萌芽,因此陰氣最盛的時候,陽氣就會誕生。十一月壬水屬於胎元之氣。

詩曰:大寒厥陰氣之初,春分君火二之隅,小滿少陽分三氣,大暑太陰四相呼,秋分陽明五位立,小雪太陽六之餘。

白話文:

詩云:大寒時節陰氣剛剛開始,春分時節陽氣處於第二位,小滿時節少陽之氣多分為三股,大暑時節太陰之氣四處流動,秋分時節陽明之氣位居第五,小雪時節太陽之氣位居第六。

自其對衝定位言之:子對午,而為少陰君火;醜對未,而為太陰濕土;寅對申,而為少陽相火;辰對戌,而為太陽寒水;巳對亥,而為厥陰風木。

白話文:

從其相對應的位置來看:

  • 子時對應午時,少陰君火位。
  • 醜時對應未時,太陰濕土位。
  • 寅時對應申時,少陽相火位。
  • 辰時對應戌時,太陽寒水位。
  • 巳時對應亥時,厥陰風木位。

故子午之歲,君火主之。

君火司午火,本熱而其氣當午位,陰生之初,故標寒,而屬少陰也。

丑未之歲,濕土主之。

主應長夏未之位,未乃午之次,故曰太陰。

寅申之歲,相火主之。

相火司子寅,寅乃醜之次,故曰少陽。

卯酉之歲,燥金主之。

金居兌方,在人主於肺,居膈上陽位,金必待陽而後發,故曰屬陽明也。

辰戌之歲,寒水主之。

水居北方子位,水本寒,而其氣當陽生之初,故標熱,而屬太陽也。

巳亥之歲,風木主之。

木居東方震,在人主於肝,處膈下陰位,木必待陰而後生,故屬厥陰。

此客氣也。

白話文:

因此,子午年的時候,君火掌管。君火掌管午火,本身屬熱,其氣息位於午位,陰氣開始生成之時,所以表現出寒性,屬於少陰。

丑未年的時候,濕土掌管。濕土應對長夏未位,未位是午位的下一位,所以稱為太陰。

寅申年的時候,相火掌管。相火掌管子寅,寅位是丑位的下一位,所以稱為少陽。

卯酉年的時候,燥金掌管。金位於兌方,在人體內主宰肺臟,位於膈膜上方的陽位,金必須依賴陽氣才能發揮作用,所以屬於陽明。

辰戌年的時候,寒水掌管。水位於北方子位,水本身屬寒,但其氣息位於陽氣開始生成之時,所以表現出熱性,屬於太陽。

巳亥年的時候,風木掌管。木位於東方震位,在人體內主宰肝臟,位於膈膜下方的陰位,木必須依賴陰氣才能生長,所以屬於厥陰。

這些都是客氣。

詩曰:子午少陰君火天,陽明燥金應在泉,丑未太陰濕土上,太陽寒水兩連綿,寅申少陽相火旺,厥陰風本地中聯,卯酉卻與子午反,辰戌巳亥倒皆然。如卯酉年司天,即子午年在泉,卯酉年在泉,即子午年司天,辰戌年與丑未年倒,巳亥年與寅申年倒。假令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司地。

白話文:

這首詩描述了中醫中的十二地支與五行的關係:

子午日: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司地。

醜未日:太陰水土司天,太陽寒水司地。

對於換年剋制,也有規則:

比如,如果子年是天,那麼午年就剋制它,在泉中。

如果子年在泉中,那麼午年就剋制它,在天上。

辰年和丑年形成互換關係,即辰年在天上,丑年在泉中。

同理,已年和未年,午年和申年也是互換的。

例如,如果子年是少陰君火司天,那麼午年就是陽明燥金司地。

上者右行,太陰濕土為天之左間,厥陰風木為天之右間,所以面南而命其位也;下者左行,太陽寒水為地之左間,少陽相火為地之右間,所以面北而命其位也。

一氣在上,一氣在下,二氣在左,二氣在右。地之左間,為初之氣。

白話文:

上面從右邊開始:太陰濕土是天空的左側,厥陰風木是天空的右側,所以面對南方命名為「上」。

下面從左邊開始:太陽寒水是地面的左側,少陽相火是地面的右側,所以面對北方命名為「下」。

要訣:每年退二,便是客鄉,如子司天,後二支戌,太陽寒水,為初之氣,亥為二之氣,子為三氣,醜為四氣,寅為五氣,卯為六氣。又逐年年辰,逐日日辰,皆名司天。

白話文:

每年後退兩個時辰(約兩小時),就是賓主交替之時,例如:

子時司天,後兩個時辰戌時,太陽寒水為第一種氣候,亥時為第二種氣候,子時為第三種氣候,醜時為第四種氣候,寅時為第五種氣候,卯時為第六種氣候。

而且每年的年辰(生肖年份)和每天的日辰(時辰),都稱之為司天。

天之右間,為二之氣,司天為三之氣,天之左間,為四之氣,地之右間,為五之氣,司地為終之氣,每一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奇。

白話文:

宇宙的右方,代表了「二」之氣,掌管天界的「三」之氣;宇宙的左方,代表「四」之氣;地界的右方,代表「五」之氣,掌管地界的「終」之氣。每種氣都會主導 60 天 87 刻半的時間。

卯酉年:陽明司天,少陰在泉,初氣太陰,二氣少陽,三氣陽明,四氣太陽,五氣厥陰,六氣少陰。辰戌年:太陽司天,太陰在泉,初氣少陽,二氣陽明,三氣太陽,四氣厥陰,五氣少陰,六氣太陰。丑未年: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初氣厥陰,二氣少陰,三氣太陰,四氣少陽,五氣陽明,六氣太陽。

白話文:

卯酉年:

  • 陽明(胃經)主導天
  • 少陰(腎經)潛藏在地下

辰戌年:

  • 太陽(大腸經)主導天
  • 太陰(脾經)潛藏在地下

醜未年:

  • 太陰(脾經)主導天
  • 太陽(大腸經)潛藏在地下

寅申年:少陽司天,厥陰在泉,初氣少陰,二氣太陰,三氣少陽,四氣陽明,五氣太陽,六氣厥陰。巳亥年: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初氣陽明,二氣太陽,三氣厥陰,四氣少陰,五氣太陰,六氣少陽。

白話文:

寅申年:少陽屬天,厥陰屬泉,第一階段氣候為少陰,第二階段為太陰,第三階段為少陽,第四階段為陽明,第五階段為太陽,第六階段為厥陰。

巳亥年:厥陰屬天,少陽屬泉,第一階段氣候為陽明,第二階段為太陽,第三階段為厥陰,第四階段為少陰,第五階段為太陰,第六階段為少陽。

此地支在下為陰,所以主乎氣也。然客運之流行也,有太過焉,有不及焉,太過之年,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也;不及之年,乙丁己辛癸五陰乾也。太過,其至先,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其至後,大寒後十三日交,名曰後天;平氣之年,正大寒日交,不先不後,名曰齊天。

白話文:

在這裡,地支在下代表陰,因此主導氣。然而,氣的運行會出現過盛或不足的情況。過盛的年份是甲、丙、戊、庚、壬這五個陽幹;不足的年份是乙、丁、己、辛、癸這五個陰幹。過盛的氣運,來得早,在大寒節氣前十三天交接,稱為「先天」;不足的氣運,來得晚,在大寒節氣後十三天交接,稱為「後天」;氣運均衡的年份,正好在大寒節氣那天交接,不早不晚,稱為「齊天」。

申子辰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子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亥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戌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酉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申時末,交終之氣,所謂一六天也。

白話文:

申子辰年:

  • 大寒日寅時初一刻:交第一節氣
  • 春分日未時末:交第二節氣
  • 小滿日亥時末:交第三節氣
  • 大暑日戌時末:交第四節氣
  • 秋分日酉時末:交第五節氣
  • 小雪日申時末:交最後一節氣

這些交節氣的時間,稱為「一六天」。

巳酉丑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卯時末,交二之氣;小滿寅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丑時末,交四之氣;秋分子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亥時末,交終之氣,所謂二六天也。

白話文:

蛇年、雞年、牛年:大寒日早上6點15分,開始第一階段的氣候變化:春分日早上6點左右,開始第二階段的氣候變化;小滿時早上5點左右,開始第三階段的氣候變化;大暑日早上1點左右,開始第四階段的氣候變化;秋分時晚上11點左右,開始第五階段的氣候變化;小雪日晚上9點左右,開始第六階段的氣候變化,這六個階段稱為「二六天」。

寅午戌年:大寒日申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午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巳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辰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卯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寅時末,交終之氣,所謂三六天也。

白話文:

在歲次戊午年:大寒日申時一刻,為第一氣候交替;春分日午時末,為第二氣候交替;小滿日酉時末,為第三氣候交替;大暑日辰時末,為第四氣候交替;秋分日酉時末,為第五氣候交替;小雪日酉時末,為最後氣候交替,稱為三六天。

亥卯未年:大寒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氣;春分日酉時末,交二之氣;小滿日申時末,交三之氣;大暑日未時末,交四之氣;秋分日午時末,交五之氣;小雪日巳時末,交終之氣,所謂四六天也。

白話文:

亥卯未年:大寒日起始時(亥初一刻),是交第一個氣節的時間;春分日酉時結束時,是交第二個氣節的時間;小滿日申時結束時,是交第三個氣節的時間;大暑日未時結束時,是交第四個氣節的時間;秋分日午時結束時,是交第五個氣節的時間;小雪日巳時結束時,是交最後一個氣節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四六天」。

客氣之升降也,有正化焉,有對化焉。正化之歲,謂午未寅酉辰亥三年也;對化之歲,謂子醜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化者,令之實,從本,其數生;對化者,令之虛,從標,其數成。

白話文:

客氣的升降變化,有「正化」和「對化」之分。

正化之歲 :指午、未、寅、酉、辰、亥這三年的年份。這幾年,客氣的變化符合本源規律,其數目增加。

對化之歲 :指子、醜、申、卯、戌、巳這六年的年份。這幾年,客氣的變化偏離本源,遵循表象規律,其數目減少。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皆以陰陽而配。若考其深義,則水生於一,天地未分,萬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見於水,故草木子實人蟲胎卵未就,皆水也,及水聚而形質凝,陰陽備而後成物。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則甘,土之味也;甘極則淡,反本也。人稟陰陽,先生二腎,草木子實,大小雖異,其中皆有兩以相合,與人腎同,是以萬物非陰陽合體,則不能化生,故火曰次二。

白話文:

水佔一,火佔二,木佔三,金佔四,土佔五,這些元素都是由陰陽相配而產生的。如果探究它們的深層含義,那麼水誕生於一,在天地未分、萬物未形成的初期,所有事物都先見於水,所以植物的種子果實、動物的胚胎和卵在成形之前都是水,等到水聚在一起形成形體,陰陽具備後才形成實物。因此,形體小而味道苦的東西,往往有火的徵兆;東西煮熟後有甜味,這是土的滋味;甜味達到極致後變成平淡,這是回歸本源。人稟承陰陽,所以最早形成的是兩個腎臟,草木的種子和果實,雖然大小不同,但裡面都有一對東西相合,這與人的腎臟相同,因此,萬物如果不陰陽結合,就不能化生。所以火被稱為其次二。

既陰陽合體,然後有春生而秋成,故次三曰木,次四曰金,水火木金,莫不因土而成,次五曰土。三陰三陽,正化者,從本生數;對化者,從標成數。

白話文:

當陰陽結合的時候,纔有春生和秋收,所以接著第三個數字說是木,接著第四個數字說是金,水火木金,沒有不是因為土而形成的,所以接著第五個數字說是土。三陰三陽,正化(本)的人,從根本的數字來生;對化(標)的人,從標誌的數字來完成。

假如甲子年,甲為土運,統主一年,子為君火,專司一歲,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

白話文:

如果是在甲子年,甲五行屬土,掌管一年的運勢;子五行屬火,專門掌管這一年的運勢,時長為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正好符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的週期。

周天者,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氣也,天體至圓,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健,一日一夜,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進過一度,日行速,健次於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之一,天多進一度,則日為退一度,二日天度進二,則日為退二度,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則天所進過之度,又恰周得本數,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盡本數,遂與天會,而成一年,是謂一年一周天。

白話文:

周天是指天繞著地球旋轉,而不是指周天的六種氣象變化。天體是完美的圓形,周長為 365.25 度。天空運行得很健全,一天一夜繞地球旋轉一圈,也就是 365.25 度,但又多走了 1 度。太陽運行得較快,但速度次於天空,一天一夜繞地球旋轉約 365 分之一度。天空多走 1 度,太陽就退 1 度。兩天加起來,天空進 2 度,太陽就退 2 度。累積到 365.25 天,天空前進的度數正好完成一圈,而太陽後退的度數也正好退完,於是天空和太陽相會,形成一年,也就是一年完成一圈周天。

月行遲,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盡,比天為退了十三度有奇,至二十九日半強,恰與天相值,在恰好處,是謂一月一周天。五日成一候,三候成一氣,即十五日也。三氣成一節,節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節也。三八二十四氣,而分四時,一歲成矣。

白話文:

月亮的運行速度較慢,一天一夜行進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它沒有運行完,與天空相比,後退了十三度多。直到二十九日半過,才恰好與天空相符,處於恰到好處的位置,這就稱作一個月運行一周天。每五天構成一個候,三個候構成一個氣,也就是十五天。三個氣構成一個節令,節令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三八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四季,這樣一年就完成了。

春秋言分者,陰陽中分,其氣異也;冬夏言至者,陰陽至此而極,其氣同也。天亦無候,以雨雪霜露草木之類,應期可驗而測之,故曰候,言一候之日,亦五運之氣相生,而直之即五日也。《書》曰:期三百六旬又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其義蓋即此也。

白話文:

春秋分指陰陽平分,天氣變異;冬夏至指陰陽到達極致,天氣相同。天氣沒有規律,但根據雨雪霜露草木等現象,可以應驗並推測,所以稱為「候」。「候」就是指一個氣候變化到另一個氣候變化之間,剛好是五運之氣相生的時間,也就是五天的時間。《尚書》中說:「一歲有三百六旬又六日」,以閏月來調整四季,完成一年的運轉,它的原理就是這個道理。

一期之中,主運以位,而相次於下;客運以氣,而同流於上。客氣加於主氣之上,主氣臨於客氣之下,天時所以不齊,民病所由生也。

白話文:

第一階段,正氣主導,運行在身體的下面;客氣主導,運行在身體的上方。客氣加於正氣的上面,而正氣又加於客氣的下面,這是導致天氣不和諧、人體生病的原因。

辰戌年:初之客氣,少陽相火,加主氣厥陰風木;二之客氣,陽明燥金,加主氣少陰君火;三之客氣,太陽寒水,加主氣少陽相火;四之客氣,厥陰風木,加主氣太陰濕土;五之客氣,少陰君火,加主氣陽明燥金;終之客氣,太陰濕土,加主氣太陽寒水。以上皆客氣加於主氣之上,舉此二年為例。

白話文:

辰戌年一年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氣和客氣,主氣決定了該階段的整體性質,客氣則會影響主氣。第一階段的主氣是厥陰風木,客氣是少陽相火;第二階段的主氣是少陰君火,客氣是陽明燥金;第三階段的主氣是少陽相火,客氣是太陽寒水;第四階段的主氣是太陰濕土,客氣是厥陰風木;第五階段的主氣是陽明燥金,客氣是少陰君火;最後一個階段的主氣是太陽寒水,客氣是太陰濕土。客氣始終加於主氣之上,以此類推,辰戌年就這樣過完。

抑論主氣,春溫、夏暑、秋涼、冬寒。風以動之,火以溫之,暑以蒸之,濕以潤之,燥以干之,寒以堅之,皆天地正氣之運行。惟客加於主,乃有逆從淫勝,然後春有悽風,夏有伏陰,秋有苦雨,冬有愆陽。風勝則地動,火勝則地固,暑勝則地熱,濕勝則地泥,燥勝則地干,寒勝則地裂,氣候不齊,癘疫時降。

白話文:

再來說説主氣,春天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風使萬物生發,火使萬物溫暖,暑氣使萬物蒸發,濕氣使萬物滋潤,乾燥使萬物枯槁,寒冷使萬物堅固,這些都是天地正氣運轉的結果。只有外邪侵襲主氣,才會出現逆轉、從邪、邪氣勝過正氣的情況,從而導致春天颳起寒風、夏季陰氣暗藏、秋季連綿陰雨、冬季出現異常的陽光。風氣盛則地動,火氣盛則地固,暑氣盛則地熱,濕氣盛則地泥濘,乾燥盛則地乾旱,寒氣盛則地開裂,氣候異常,就會出現瘟疫。

六甲年,土運太過,則雨濕流行,濕病乃生,腎水受邪,治當除濕以補腎;六己年,土運不及,則木氣乘旺,反見風化,風病乃行,治當益脾以平木;六丙年,水運太過,則寒氣大行,寒病乃生,心火受邪,治當逐寒以補心;六辛年,水運不及,則土氣乘旺,反見濕化,濕病乃行,治當補腎以除濕;六戊年,火運太過,則熱氣大行,熱病乃生,肺金受邪,治當降火以補肺;六癸年,火運不及,則水氣乘旺,反見寒化,寒病乃行,治當補心以逐寒;六庚年,金運太過,則燥氣流行,燥病乃生,肝木受邪,治當清燥以補肝;六乙年,金運不及,則火氣乘旺,反見熱化,熱病乃行,治當清肺以降火;六壬年,木運太過,則風氣大行,風病乃生,脾土受邪,治當平木以補脾;六丁年,木運不及,則金氣乘旺,反見燥化,燥病乃行,治當補肝以清燥。此客運之治法也。

白話文:

六年一循環的治療方法

六甲年(土運太旺)

  • 雨水過多,濕氣流行
  • 腎臟受濕邪侵襲,導致濕病
  • 治療原則:祛濕補腎

六己年(土運太弱)

  • 木氣旺盛,風氣過盛
  • 風病流行
  • 治療原則:健脾和肝

六丙年(水運太旺)

  • 寒氣過重,寒病流行
  • 心臟受寒邪侵襲,導致寒病
  • 治療原則:驅寒補心

六辛年(水運太弱)

  • 土氣旺盛,濕氣增多
  • 濕病流行
  • 治療原則:補腎祛濕

六戊年(火運太旺)

  • 熱氣過盛,熱病流行
  • 肺臟受熱邪侵襲,導致熱病
  • 治療原則:清熱補肺

六癸年(火運太弱)

  • 水氣旺盛,寒氣增多
  • 寒病流行
  • 治療原則:補心驅寒

六庚年(金運太旺)

  • 燥氣流行,燥病流行
  • 肝臟受燥邪侵襲,導致燥病
  • 治療原則:清燥補肝

六乙年(金運太弱)

  • 火氣旺盛,熱氣增多
  • 熱病流行
  • 治療原則:清肺降火

六壬年(木運太旺)

  • 風氣過盛,風病流行
  • 脾臟受風邪侵襲,導致風病
  • 治療原則:平肝補脾

六丁年(木運太弱)

  • 金氣旺盛,燥氣增多
  • 燥病流行
  • 治療原則:補肝清燥

以上是根據客運週期制定相應治療方法的概述。

太陽寒水,治宜辛熱;陽明燥金,治宜苦溫;少陽相火,治宜鹹寒;太陰濕土,治宜苦熱;少陰君火,治宜鹹寒;厥陰風木,治宜辛涼。此六氣之治法也。然運氣之所以有變者,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又有相得而病者,以下臨上,不當位也。五行相生者,謂相得;相剋者,為不相得。

上臨下為順,下臨上為逆。

白話文:

  • 太陽寒水(指肺):治療宜用辛熱藥物。
  • 陽明燥金(指大腸):治療宜用苦溫藥物。
  • 少陽相火(指膽):治療宜用辛寒藥物。
  • 太陰濕土(指脾):治療宜用苦熱藥物。
  • 少陰君火(指腎):治療宜用辛寒藥物。
  • 足陰風木(指肝):治療宜用辛涼藥物。

這是治療六氣的原則。但運氣會變化,氣相得就會和諧,不相得就會生病。而有些相得的也會導致疾病,因為它們以下臨上,位置不當。五行相生者稱為相得,相剋者稱為不相得。

假令土臨火,火臨木,木臨水,水臨金,金臨土,皆以下臨上,不當位也。父子之義,子為下,父為上,以子臨父,不亦逆乎。

司天克運則順,運克司天則逆。氣克運則順,運克氣則逆。運氣皆相同,曰天符。

白話文:

如果說:

  • 土在火上面(土屬性強過火屬性)
  • 火在木上面(火屬性強過木屬性)
  • 木在水上面(木屬性強過水屬性)
  • 水在金上面(水屬性強過金屬性)
  • 金在土上面(金屬性強過土屬性)

這些都是下面強過上面,不是適當的順序。

就像父子關係,子在下面,父在上面,如果讓子在父上面,豈不是違背倫理嗎?

戊子、戊午、戊寅,運氣皆火;丙辰、丙戌,運氣皆水;己丑、己未,運氣皆土;乙卯、乙酉,運氣皆金;丁巳、丁亥,運氣皆木。六十年中,惟此十二年天符也。又戊子,戊為火運,子為少陰,君火司天,運與司天同火,是為天符,此日得病,速而危困也;更遇當年太歲,亦是天符,或是歲會,其病尤危。

天氣生運,曰順化。

白話文:

戊子年、戊午年、戊寅年,運氣都屬火;丙辰年、丙戌年,運氣都屬水;己丑年、己未年,運氣都屬土;乙卯年、乙酉年,運氣都屬金;丁巳年、丁亥年,運氣都屬木。在六十年中,只有這十二年是天符之年。其中,戊子年,戊屬火運,子屬少陰,君火掌管天空,運氣與掌管天空的火運相同,所以是天符年。如果在這一天生病,會十分危急;再加上遇上當年的太歲,也是天符年,或者歲會,那麼病情會更加危急。

甲子、甲午、甲寅、甲申,火下生土也;壬辰、壬戌,水下生木也;乙丑、乙未,土下生金也;辛酉、辛卯,金下生水也;癸巳、癸亥,木下生火也。六十年中,惟此十二年順化天符也。

天氣克運,曰天刑。

白話文:

甲子、甲午、甲申、甲戌:火生土

丙辰、丙戌:水生木

乙丑、乙未:土生金

辛酉、辛丑:金生水

己巳、己亥:木生火

這六十年裡,有十二年順應天上的符號。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火下剋金也;戊辰、戊戌,水下剋火也;辛丑、辛未,土下剋水也;丁卯、丁酉,金下剋木也;己巳、辛亥,木下剋土也。六十年中,惟此十二年天刑也。

運生天氣,曰小逆。

白話文:

庚子、庚午、庚寅和庚申年代表火衰弱剋制金;戊辰和戊戌年代表水衰弱剋制火;辛丑和辛未年代表土衰弱剋制水;丁卯和丁酉年代表金衰弱剋制木;己巳和辛亥年代表木衰弱剋制土。在六十年中,只有這十二年是「天刑」之年。

壬子、壬午、壬寅、壬申,木上生火也;庚辰、庚戌,金上生水也;癸丑、癸未,火上生土也;己卯、己酉,土上生金也;辛巳、辛亥,水上生木也。子臨父位,於理未當。六十年中,惟此十二年小逆也。

運克天氣,曰不和。

白話文:

子、午午壬戌子子戌醜己

壬子辰己巳己酉、午戊巳寅申子寅子醜鼠戊亥申子巳醜寅戊辰戌戌亥戌戌卯辰酉己亥戍戌子午巳武戊辰辰巳 申辰巳未壬己庚戌醜巳辰巳戊辰巳 申巳戊酉己丑庚申戌亥申子醜戌未己辰己戌申寅卯亥午戌亥戌戌亥卯辰申辰辛巳己酉戌辰未辰巳辰戌巳戍酉午辰巳寅辰申寅己巳亥巳戊巳酉巳辰午寅戊申巳亥亥巳辰酉辰巳戌亥戌戌巳申辰戌寅壬子巳卯巳辰辰巳己己辰戌戌酉亥巳辛己丑巳巳巳辰壬庚戌巳辰亥卯己巳巳子辰戌酉辰戊巳巳戌醜亥巳卯寅巳子亥戌申卯巳酉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水上剋火也;甲辰、甲戌,土上剋水也;丁丑、丁未,木上剋土也;癸卯、癸酉,火上剋金也;乙巳、乙亥,金上剋木也。六十年中,惟此十二年不和也。

運(客)臨本氣(主)之位,曰歲會。

白話文:

子、午、卯、申,水剋火;甲辰、甲戌,土剋水;丁丑、丁未,木剋土;巳、酉,火剋金;乙亥、乙巳,金剋木。在六十年週期中,這十二年相剋,稱為「不和」。

子,水位也,丙子年,水運臨之;午,火位也,戊午年,火運臨之;卯,木位也,丁卯年,木運臨之;酉,金位也,乙酉年,金運臨之;辰戌丑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土運臨之。六十年中,有此八年歲會也。又丙子日,丙為水運,子為水支,是運與支同水,乃名歲會,年月日時同,如遇此日得病,不死,但執持而徐緩,更會年月時,合天符歲會,其病尤盛。

天符歲會相合,曰太乙天符。

白話文:

子年:水運所臨

午年:火運所臨

卯年:木運所臨

酉年:金運所臨

辰戌醜未年:土運所臨

60年間共有8個歲會。

丙子日:水運(丙)、水支(子)皆水,運支同氣,故稱歲會。當天同時遇年月日時皆同,若在此日生病,不死但需調養,更逢年月時合天符歲會,病情會更加嚴重。

戊午、乙酉、己未、己丑,六十年中,惟此四年太乙天符也。又戊午日,戊為火運,午是少陰,君火司天,又是火支,乃名太乙天符,此日得病,主死。

運(客)與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

白話文:

在六十年週期中,只有戊午、乙酉、己未、己丑這四年是「太乙天符」。其中戊午日更是特殊,因為戊屬火運,午屬少陰,君火掌管天空,還是一個火支,所以被稱為「太乙天符」。如果在這一特定日生病,通常預示著死亡。

寅屬木,孟春月也,壬寅年,木運臨之;巳屬火,孟夏月也,癸巳年,火運臨之;申屬金,孟秋月也,庚申年,金運臨之;亥屬水,孟冬月也,辛亥年,水運臨之。六十年中,惟此四年支德符也。

白話文:

寅屬木,是春季的第一個月;壬寅年,木運來臨;巳屬火,是夏季的第一個月;癸巳年,火運來臨;申屬金,是秋季的第一個月;庚申年,金運來臨;亥屬水,是冬季的第一個月;辛亥年,水運來臨。六十年之中,只有這四個年份是支德相符的。

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干德合。

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一年遇此,二干天地德合,亦為平氣之歲也。

太過之運,加地氣,曰同天符。

白話文:

當運氣和交接的日相符合時,叫做乾德相合。

甲和己相合,乙和庚相合,丙和辛相合,丁和壬相合,戊和癸相合,一年中遇到這些情況,兩個天干地支相合表示天地德合,也是氣候平穩的一年。

過於旺盛的運氣加上地氣,叫做與天符相同。

庚子、庚午,運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運同司地風木;甲辰、甲戌,運同司地濕土。六十年中,惟此六年同天符。

不及之運,加地氣,曰同歲會。

白話文:

庚子年和庚午年,運行的是地燥金之氣;壬寅年和壬申年,運行的是地風木之氣;甲辰年和甲戌年,運行的是地濕土之氣。六十年中,只有這六年與天象相應。

辛丑、辛未,運臨司地寒水;癸卯、癸酉,運臨司地君火;癸巳、癸亥,運臨司地相火。六十年中,惟此六年同歲會也。

白話文:

辛丑和辛未年,司地為寒水;癸卯和癸酉年,司地為君火;癸巳和癸亥年,司地為相火。六十年的週期中,只有這六年同屬此歲會。

大要陽年先天時化,則己強,而以氣勝實,故不勝者受邪;陰年後天時化,則己弱,而以氣休衰,故勝者來克,彼克之後,必待時而復也。行復於所勝,則己不可前,故待得時,則子當旺,然後為母復仇也。

白話文:

總體而言,在陽氣旺盛的年份(陽年)中,人體先天強健,以氣血旺盛為特徵,所以抵抗力較強,不容易被邪氣侵襲。相反,在陰氣旺盛的年份(陰年)中,人體先天虛弱,以氣血衰弱為特徵,所以抵抗力較弱,容易被邪氣侵襲。

當被侵襲後,人體必須等待時機恢復元氣。如果在人體還虛弱的時候,就貿然去進攻侵襲者,那麼人體將無法取勝。因此,必須等到人體恢復強健的時候,再進行反擊。

反擊之後,人體仍然需要等待時機才能完全恢復。如果在人體還未完全恢復的時候,就貿然去進攻,那麼人體仍然會被侵襲。因此,必須等到人體完全恢復後,再進行反擊。

陽年太過,則傳所不勝,而乘所勝;陰年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如肝木有餘,則時已氣盛,反薄肺金,而棄其脾土;肝木不及,則土無所畏,遂妄行,乃凌其腎水。此五行生剋之理,蓋勝至則傷,傷已而勝,故無常氣而不息,若復而不勝,則是生意已傷,而有窮盡矣。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白話文:

當陽氣過盛時,它會攻擊所剋制的臟腑,被剋制的臟腑就會受到損害;當陰氣不足時,被剋制的臟腑就會失控,被生出的臟腑就會生病。

例如,當肝木之氣太過時,它會氣盛傷肺金,反而損害了脾土;當肝木之氣不足時,脾土沒有什麼畏懼,就會失控並侵犯腎水。

這就是五行生剋的道理。如果某個臟腑的能量過於強盛,就會傷害其他臟腑;當受傷的臟腑能量過弱,那個原本剋制它的臟腑就會失控。因此,這種生剋的關係會不斷進行,直到一方被消耗殆盡。

亢者,過極而不退也。當退不退,始則災害及物,終則災害及己。承,猶隨也,以下奉上,有防之之義焉。制,克勝之也。制則生化者,言有所制,則六氣不至於亢而為平,平則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矣。生者,自無而有;化者,自有而無。外列盛衰者,六氣分布,主位迭為盛衰,害而無所制,則敗壞乖亂之政行,為災為變,生化幾乎息,而為萬物之大病。大病,即災變也。

白話文:

亢盛是指過分極端而持續不退。當亢盛無法消退時,一開始會對外界事物造成危害,最終也會危害自身。

「承」有承載之意,用來比喻下奉上,具有防護的含義。而「制」則指剋制。若能剋制亢盛,就能化解六氣的失衡,維持平衡狀態。當萬物生長,變化無窮時,生指從無到有,化指從有到無。

在外界盛衰交替的過程中,六氣主導著盛衰變化的規律。如果沒有適當的制約,就會導致敗壞和混亂,造成災害和變故。此時,萬物生長幾乎停滯,對萬物來說這是巨大的災難。此處的「大病」指的就是災害和變故。

萬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製,皆莫或死,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以天時言之,春時冬令不退,即水亢極,而害所承之木,然火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則木得化生之令,而敷榮列秀於外;但草木生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苟無制,而木被其害,則冬入於春,生化幾乎息,而為天地間之大災變也,豈非政令敗亂之極者乎?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乾發燥身熱,則脾土失養,肺金受害,由是水乘而起,以復金母之仇,而制乎心火,汗出發潤,口津心涼而平矣;苟腎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則神去氣孤,而災害不可解矣。

白話文:

世間萬物都有自身的病理變化,天地法則也能避免嗎?這種過盛的現象會導致相剋的現象產生,但這些現象並不會消失,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以季節變化來說,如果春天到了冬天卻不退去,水的勢力就會過於強大,對木造成傷害。但是,火是木的生子,它會通過加強土的力量來制約水,這樣木就能得到生長的命令,並在外部展現出繁茂生長的景象。然而,草木的生長有其盛衰規律,如果不加以控制,而木又被水所傷害,那麼到了春天,生機幾乎就會消失,這將成為天地間的大災變,豈不是政令混亂極致的表現嗎?

以人體來說,如果心火過於旺盛,就會出現口乾舌燥、身體發熱的症狀,那麼脾土就會得不到滋養,肺金也會受到損害。這時,水就會乘虛而入,幫助肺金報復心火,並制約心火,於是汗液排出,口津滋潤,心氣也會得到平息。但是,如果腎水越來越虛弱,無法制約心火,而心火又越來越旺盛,無法退下,那麼精神就會離散,元氣也會孤獨,災害就無法解除了。

又曰: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

言六甲有餘,己則不足,不若己則有餘,若余已復除,少已復少,則天地之道變矣。

白話文:

又說:當體內氣血有餘時就去調節它,氣血不足時就跟隨補充它;當氣血不足時就去調理它,有餘時就隨之減少它;知道如何迎接和隨順,那麼氣的變化就可以預期了。

談到六甲時,如果有餘,那麼己方就相對不足;如果不如己方,就有餘;如果已經過剩再去除一些,已經較少的再減少,那麼天地之間的運行規律就會改變了。

又曰:出入廢,則神機滅息;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收化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四者常守,反之,則災害至矣。

白話文:

此外,出入之氣機能廢止,則神明消滅;升降之氣機能停滯,則氣勢孤立無依。所以,沒有出入之氣,就不能產生、成長、衰老和死亡;沒有升降之氣,就不能產生、成長、收斂、化育和收藏。因此,升降出入之氣,任何器官都有,這四項功能必須時刻遵守。違背了這四項功能的規律,就會產生災害。

出入者,天地之呼吸也;升降者,天地之化氣也。毛羽裸鱗介,及飛走跂行者,皆生氣根於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金玉土石草木,皆生氣根於外,假氣以成之,故曰氣立。

白話文:

故謂之者;動之,生故者;;;者,天地之化氣也。生;之,;者,;;者,之動,天地

根於中者,生原系天,其所動浮,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出則機息;根於外者,生源系地,故其生長化育收藏,皆造化之氣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氣止息,則造化之道絕矣。凡竅橫者,皆有出入去來之氣,竅豎者,皆有陰陽升降之氣,往復於中,壁窗戶牖,皆承來氣衝擊於人。陽升則井寒,陰升則井暖。

白話文:

中醫認為,根源於人體內部的,是由天生的本源所決定,它的變化是人體的精氣所主導,因此它的作用,外人不得而知。因此,當神氣離開身體時,這種作用就會停止;根源於人體外部的,則來自於大地的滋養,所以人體的生長、發育、收藏都由天地萬物所產生,因此它的顯現,外人也不得而知。因此,當氣息停止時,天地造化之道也就斷絕了。所有橫向的孔竅,都有氣體的出入;而縱向的孔竅,則有陰陽氣的升降。這些氣體在人體內往返循環,而人體的牆壁、門戶、窗戶等組織都承載著這些氣體的衝擊。陽氣上升時,人就會感到寒冷,陰氣上升時,人就會感到溫暖。

以物投井,及葉墜空中,翻翻不疾,皆陰所凝也。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出,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傾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由是觀之,升無所不降,降無所不升,無出則不入,無入則不出,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氣之常也。若有出無入,有入無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氣孤,非災害而何?

雖然,順逆災眚,盡皆天之氣運所為也。地在人之下,大氣舉之也。天六動而不息,地五靜而有守。

白話文:

如果將物品投入井中,或樹葉飄落空中,緩緩下降,這些都是陰氣凝結造成的。

如果將一根中空的管子灌滿水,然後反轉懸掛起來,水不會流出,因為沒有上升的氣體,所以水不能下降。

如果有一個空瓶,瓶口很小,水倒進去也不會入,因為氣體出不去,所以水不能入。

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上升的力量沒有不能下降的,下降的力量沒有不能上升的。沒有出口就沒有入口,沒有入口就沒有出口。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靠著升降出入的規律而誕生的,這是生命力恆定的法則。

如果只出不入、只入不出、只升不降、只降不升,就會違背生命運行的規律,導致精氣神散失,帶來災害。

天以六氣臨地,地以五位承天,然天氣不加君火,以六加五,則五歲而餘一氣,乃君火不立歲氣,但以名奉天耳,故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言相火代君火而用事,故五歲而右遷。若地以五承六,則當六歲,乃備盡天元之氣,故六期而循環,周而復始,五歲一周,則五行之氣遍,六期一備,則六氣之位周,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紀之,則六十年矣。

白話文:

天空中有六種氣息統治大地,大地以五種方位承接天空。然而,天上的氣息中並不包含君火,六種氣息加上五種方位,每過五個年份就會多出一種氣息。這就是君火,它不屬於年份的氣息,而只是名義上輔佐天空。因此,古人說:「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意思是相火代替君火發揮作用,所以每過五個年份就會向右移動。如果大地以五種方位承接六種氣息,那麼應該每過六個年份就完成一次天上的氣息輪迴,所以每六個年份為一個「期」。這樣循環往復,每五個年份為一個循環,五行之氣就遍佈了;每六個「期」為一個完整,六氣的位置就周全了。五六相結合,因此每三十年就為一個紀,這就叫做「六紀」了。

推之歷日,依節交氣,常為每歲之主氣,又曰地氣。若司天、在泉,左右兩間,輪行而加主氣之上者,曰天氣,客氣也。客歲乃行,藏中天命,主氣只奉客氣之天而已。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二者有勝而無復矣。

主勝,則瀉主補客;客勝,則瀉客補主。

經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

白話文:

從曆法來看,隨著節氣的變化,每年總有一個主氣,又稱地氣。如果主宰天空的氣(司天)和主宰地下水的氣(在泉)左右交替,影響主氣,則稱之為天氣,是客氣。客氣在上一年的藏氣中就已經決定了,主氣只會順應客氣的天命。客氣強過主氣就順從,主氣強過客氣就逆行,兩者之間有勝負之分,但卻無法互相調和。

每年先立運氣,審其太過、不及,然後以地之主氣為本,天之客氣加臨於上為標,以求六化之變。如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以平為期。抑考褚氏有曰:大撓作甲子,隸首作數,志歲月日時遠近,故以當年為甲子歲,冬至為甲子月,朔為甲子日,夜半為甲子時,積一十百千萬,亦有條而不紊,皆人所為也。人嬰異氣,疾難預擬,吾未見其是也。

籲,此一偏之見也。不知天時,非凡夫可度,人身資大化有生。

白話文:

甲午子歲,甲子月,朔日,也。冬月,也。也冬 月。之,日。首將始

明堂詩曰: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宮寄,胞絡同歸入癸方。

白話文:

明堂詩說:

  • 甲是肝,乙是膽,丙是小腸。
  • 丁是心,戊是胃,己是脾。
  • 庚是大腸,辛是肺。
  • 壬是膀胱,癸是腎。
  • 三焦也寄於壬的宮位,胞絡同樣歸入癸的宮位。

詩言人稟天地壬之氣而生膀胱、命門,稟癸之氣而生腎,稟甲之氣而生膽,稟乙之氣而生肝,稟丙之氣而生小腸,稟丁之氣而生心,稟戊之氣而生胃,稟己之氣而生脾,稟庚之氣而生大腸,稟辛之氣而生肺。此天干也,地支亦然。

又云:肺寅卯大胃辰經,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三子膽醜肝通。

白話文:

詩中所述,人體源於天地間的壬水之氣,生成膀胱和命門;癸水之氣,生成腎臟;甲木之氣,生成膽;乙木之氣,生成肝臟;丙火之氣,生成小腸;丁火之氣,生成心臟;戊土之氣,生成胃;己土之氣,生成脾臟;庚金之氣,生成大腸;辛金之氣,生成肺臟。這些是天干的對應關係,地支也有類似的規律。

觀此二詩,則天地人身無時不相流通。經曰: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器也。

故一氣不合,不能生化。天有六氣,人以三陰三陽而上奉之。

白話文:

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天地人體之間始終相互聯通。《黃帝內經》上說:天氣與肺相通,地氣與咽喉相通,風氣與肝臟相通,雷氣與心臟相通,穀氣與脾臟相通,雨氣與腎臟相通。六條經絡就像河流,腸胃就像大海,九竅就像洩水的水槽。

以六經言之,三陰三陽;以十二支分之,則有六陰六陽。陰從上降,生於午而極於亥,謂之六陰;陽從下起,生於子而極於巳,謂之六陽。

地有五行,人有五臟而下應之。

白話文:

從中醫的六經理論來看,分為三陰三陽;從十二地支進行劃分,則有六陰六陽。陰氣從上部下降,從午時開始產生,到亥時達到頂點,稱為六陰;陽氣從下部升起,從子時開始產生,到巳時達到頂點,稱為六陽。

臟為陰而其數奇,以應五運,蓋五行質具於地,而氣則行於天也;腑為陽而其數偶,以應六氣,蓋以淫氣雖降於天,而勢必充於地也。

白話文:

臟腑屬性不同,臟為陰質、數目奇數,這符合五行的運行規律。五行之質存在於大地,五行之氣則運行於天空。腑為陽質,數目偶數,這符合六氣的運行規律。六氣雖從天上降下來,但必定會充斥大地。

子午為天地之中正,君火位焉,手少陰心、足少陰腎居之。辰戌為七政之魁罡,寒水位焉,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居之。然火從水化,水從腎至,故少陰為臟,位與太陽隔,而氣相合為腑也。

太陽寒水,有子位而居於辰戌者,水伏於土田,水出地中行,故戌為六戊天門,辰為六己地戶。

白話文:

子午時分代表天地間最平衡正中的時刻,心火位於此處,而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也在此時活躍。辰戌時分是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中最為強盛的時段,寒水位於此處,而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在此時活躍。由於火是由水轉化而來的,而水又從腎臟中產生,因此少陰屬於臟器,位置與太陽經相隔,但它們的氣息相合,形成表裡的關係。

丑未為歸藏之標本,濕土位焉,足太陰脾、手太陰肺居之。卯酉為日月之道路,燥金位焉,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居之。然子隨母居,土旺金盛,故太陰為臟,位與陽明隔,而氣相合為腑也。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風木位焉,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絡居之。

卯雖木之正分,為陽明燥金所居,然木生在亥,故居於亥,而對化於巳也。

白話文:

醜和未代表歸藏的兩個時辰,濕土在這個時辰,足太陰脾經和手太陰肺經在此時比較旺盛。卯和酉代表日月出沒的道路,燥金在這個時辰,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在此時比較旺盛。但是因為陰陽相隨,土旺金也旺,所以太陰經是臟,位置和陽明經隔開,但氣息相合,所以是腑。巳和亥代表天地之間的門戶,風木在這個時辰,足厥陰肝經和手厥陰心包絡經在此時比較旺盛。

寅申握生化之始終,相火位焉,足少陽膽、手少陽三焦居之。然相火寄於肝,腎膽者肝之府,心包絡者腎之配,故厥陰為臟,位與少陽隔,而氣相合為腑也。

少陽相火佐脾,雖有午位,君火居之,故居寅,火生於寅也。

白話文:

寅時和申時掌握著生命的開始和結束,相火就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膽囊經和三焦經位於相火的位置。然而,相火寄居在肝臟中,膽和小腸是肝臟的住宅,心包絡是腎臟的配偶,所以厥陰經是臟腑,位置與少陽經隔開,但氣息相互配合,形成腑臟相合。

三陰三陽,名異而體則一也。陰陽氣微則謂之少,陰陽氣盛則謂之太。寅為少陽,卯為陽明,辰為太陽,午為少陰,未為太陰,亥為厥陰。

白話文:

中醫中的三陰三陽,名稱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

  • 陰陽之氣微弱,稱為「少」。

  • 陰陽之氣旺盛,稱為「太」。

  • 清晨3-5點:少陽(寅時)

  • 清晨5-7點:陽明(卯時)

  • 早上7-9點:太陽(辰時)

  • 中午11-13點:少陰(午時)

  • 下午1-3點:太陰(未時)

  • 下午9-11點:厥陰(亥時)

南政三陰司天,則皆寸不應;三陰在泉,則皆尺不應。北政三陰司天,則皆尺不應;三陰在泉,則皆寸不應。不應者,皆為沉脈也。

白話文:

南方的三陰之氣主掌天象時,寸脈都不會跳動;三陰之氣藏在地下時,尺脈都不會跳動。北方的三陰之氣主掌天象時,尺脈都不會跳動;三陰之氣藏在地下時,寸脈都不會跳動。脈搏不跳動,都是沉脈的表現。

此言六氣以君火為尊,五運以濕土為重,故甲己土運為南政。蓋土以成數,貫金木水火之運,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餘四運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別也。然此論其常也,若天行時病,則有不必拘者。經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天地以氣不以位,故不當以脈診,但以形證察之。

白話文:

這段話表示天地間六種氣候,君主之火最為重要;五運之中,濕土運勢最重,所以甲己土運主導南方政治。因為土能貫通金木水火之運,土位居中央,君主尊貴而面朝南方發號施令,其他四運猶如臣子一般,面朝北方接受命令,所以有南方為尊之別。

不過,這只是常理。如果出現天行時病(因天氣變化而引起的疾病),就不必拘泥於此。經典中說:天地之氣,隨時變化,不可能在診脈中顯現出來。天地以氣運行,不以方位為準,所以不能根據脈象診斷,只能根據身體的具體症狀來觀察。

由此觀之,經絡臟腑,脈病藥治,無非運氣之所為也。非只一歲也,雖一時一刻之短,而五行之氣莫不存;非特一物也,雖一毫一芒之細,而五行之化莫不載。上達乎天,則有五星倍減之應;下推於地,則有草木蟲育之驗。奈何俗醫,不知醫之源者,全然不識運氣為何物;不知醫之變者,又泥時日,執鈐方以害人。

白話文:

從古籍看來,經絡、臟腑、脈病以及藥物治療,無非都是氣的運轉所造成的。氣不但存在於一年之中,即使是一瞬間,五行的氣也必定存在。氣也不只存在於某一種事物中,即使是最小的事物,也一定包含了五行的變化。氣的運轉上升到天上,就有五星會運行變化的現象;氣的運轉推廣到地上,就有草木蟲鳥發育增長的現象。但遺憾的是,一般的醫生不懂醫學的根本,完全不瞭解氣的運轉是什麼;不懂醫學變化的人,又固執地拘泥於時間、執著於方劑,最終害人。

要之有在天之運氣,有在人之運氣,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張子曰: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鵲曰: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白話文:

總的來說,有上天運行的規律,也有人的運氣。天時強盛,就要順從天時,不理會病症;病情嚴重,就要暫時不理會天時,專注處理病情。張仲景說:如果疾病不是今年的氣候造成的,就要看和哪一年的運勢相同,只朝那個年份尋找治療方法,才能發現真正的根源。扁鵲說:陰氣過盛造成寒病,陽氣過盛造成熱病,風氣過盛造成外末病,雨氣過盛造成腹病,晦氣過盛造成精神錯亂,明氣過盛造成心病。醫書上說:一定要先了解年份的氣候,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

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不可以為工。學者合而觀之,更精於脈證,乃自得之。噫,儒之道,博約而已矣;醫之道,運氣而已矣。學者可不由此入門,而求其蘊奧耶!

白話文:

另有人說:不知道年齡的增長,氣血的旺盛與衰退,不能用來作為治療的依據。學醫者要綜合觀察,進一步精研脈診,這才能自己領悟。唉,儒家的學問,博大精深而已;醫學的學問,運用氣血而已。學醫者能不從這個角度入門,而追求它的奧妙嗎?

按運氣之理,在在弗遺,雖有微疴,罔不由斯,至本年時疫,尤為吃緊,即七情不齊,亦皆默範。但奧理微詞,卒難解悟,非累功探索,至靈慧者,莫之能解,況魯鈍窾綮,寧敢窺其藩籬哉!是篇刪其繁蕪,為下學楷梯,以免其浩汗之苦。高博者,有完義具於胸中,視茲筌蹄,幾同咀雪,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白話文:

根據中醫的運氣理論,每個人都受到運氣的影響,即使只是輕微的疾病,也可能由運氣引起。到了今年流行的瘟疫,情況就更加嚴重了,連七情(喜、怒、憂、思、恐、驚、喜)失調也都是運氣作用的結果。但是,中醫的奧祕深奧難懂,一般人難以參悟。沒有經過長期積累和實踐,即使是聰明的人也很難理解。更何況愚魯的人,怎麼敢奢望窺見中醫的門徑呢?這本書刪除了繁瑣的內容,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學習的階梯,免除了浩瀚難學的苦惱。博學的人,已經在心中有了完整的理解,他們看這本書就像吃雪一樣,沒有什麼味道。至於他們是否會責怪我,請看他們自己的判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