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1)
卷十 (1)
1. 運氣要略緣起
餘本淺學,而於醫道略窺陰陽五行之端,至於主客運氣,流行變化,微妙無窮,所謂白首紛如者也。明時有新安汪石山、汪心谷,集《要覽》,頗簡明易讀,輯于徐東皋《古今醫統》中。
白話文:
我的醫學知識淺薄,但是對於醫學原理的陰陽五行之道略知一二。至於人體氣血的生長、運轉和變化,奧妙無窮,就像年長的人頭髮花白而變化無常一樣,難以捉摸。
明朝時,有新安的汪石山和汪心谷兩人,他們編寫了《要覽》,內容簡明扼要,容易閱讀。這本書被徐東皋收入《古今醫統》中。
曩承前輩湖南楚竹園先生又授余是篇,雲系乾隆年間高隱張姓者所編,余讀之,與汪本大同,而加客氣升降圖說,按年分列主病、脈候等,尤為精簡,使後學易於記誦,余故不揣愚昧,略加修節,校錄以殿斯集。惜乎張公之名不傳,未能表彰,然其書存則人存,亦可以無憾矣。
會稽後學章,楠謹識
白話文:
以前從湖南的楚竹園先生那裡得到了這篇文章,據說是由乾隆年間隱居的張姓編纂的。我讀後發現與汪本大致相同,但增加了客氣升降圖說,並按年份列出主症、脈象等,更加簡潔,方便後人記憶。所以我儘管學識淺薄,但還是略作修訂,校對錄入這本書,作為收尾。遺憾的是,張公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無法表彰他的功績。但是他的書流傳了下來,他的名聲也就留存了,也算是沒有遺憾了。
2. 運氣提綱
嘗讀《內經》至《天元紀》論七篇,推申運氣,元蘊難窺,未嘗不廢書三嘆也。斯天地之紀綱,變化之淵源,非通於《大易》、《洪範》、曆元、律法之說者,其敢橫心以解,矢口而談哉!無惑乎當今之人,置而弗講久矣。先哲有言曰: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故弗醫則可,業已志醫,反掌生殺,能不猛畏。
至於窮神達變,則《內經》而下,代有發明,其可以是為畫耶!
白話文:
博覽羣書,深思熟慮,這樣就能靈通感應天地,千萬不要嫌麻煩。但是要了解天地之道,必須先了解人體。丹溪子說:應該先認識疾病的發作機制和變化,再根據這些對疾病進行治療。只是專攻運氣,恐怕會流於馬宗素那類人,胡亂地說某年生的人,在某日將得某經絡的疾病,用某種藥物,某日會康復,某日會危險,這違背了經典的宗旨,陷入怪異偏僻的境地。這裡特地摘取這方面的綱要,提出重要的部分,讓學習者欣喜其簡便易行,作為登高行遠的基礎。
博學多聞,沉思力索,神將通我,幸勿憚焉。然知天知地,必先知人。丹溪曰:先識病機變化處治。純攻運氣,恐流於馬宗素之徒,妄謂某年生人,於某日病於某經,用某藥,某日當瘥,某日當危,悖亂經旨,涉於怪僻。茲特撮其大綱,提其切要,令學者忻其簡便,為行遠登高之自。
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也。合十干為五運,如甲己合為土運,乙庚合為金運,丙辛合為水運,丁壬合為木運,戊癸合為火運是也。對十二支為六氣,如子與午對,俱為君火;醜與未對,俱為濕土;寅與申對,俱為相火;卯與酉對,俱為燥金;辰與戌對,俱為寒水;巳與亥對,俱為風木是也。運乃五年一周,氣則六期環會。
白話文:
五運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六氣指的是風、寒、暑、濕、燥、火。
十天干與五運相配,例如甲己相配為土運,乙庚相配為金運,丙辛相配為水運,丁壬相配為木運,戊癸相配為火運。
十二地支與六氣相配,例如子與午相配,同屬君火;醜與未相配,同屬濕土;寅與申相配,同屬相火;卯與酉相配,同屬燥金;辰與戌相配,同屬寒水;巳與亥相配,同屬風木。
五運循環一週需要五年,而六氣會在六個不同的時間段中相繼出現。
五運有太過,有不及,有平運,有大運,有主運,有客運。太過者,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也;不及者,乙丁己辛癸五陰乾也。太過之年,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之年,大寒後十三日交,名曰後天。平運者,司天與運同氣也。或太過,而司天克氣;或不及,而年支相合,謂之歲會。
白話文:
五運包括:
- 太過:甲、丙、戊、庚、壬等五個陽幹
- 不及:乙、丁、己、辛、癸等五個陰幹
- 平運:司天(即當年的天干)與運(即當年的地支)五行相生相合
- 大運:運勢強盛的年份
- 主運:影響全年的主要運勢
- 客運:對全年運勢有輔助影響的運勢
太過之年,在小寒前13天交節,稱為先天;不及之年,在大寒後13天交節,稱為後天。平運之年,如果司天五行剋制運用五行,則稱之為歲克;如果司天五行與年支五行相合,則稱之為歲會。
或月干與之相符,或交初氣,日乾時干,與之相合,謂之干德符。值之者,物生脈應,無相後先,皆平運也。正大寒日交,名曰齊天。大運者,本年年干也。主運者,每年皆以木運,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水而終,每運各主七十二日另五刻,歲歲皆然者也。客運者,假如甲己年,即以土起運,亦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火而終,每運亦主七十二日另五刻,此逐歲變遷者也。六氣有司天,有在泉,有正化,有對化,有主氣,有客氣。
白話文:
當月令與天干相符,或者在節氣開始時,白天與時幹相合,稱為「幹德符」。在這種情況下,萬物生長,脈象相應,沒有先後之分,都運行平穩。
正值大寒節氣的交接之日叫做「齊天」。所謂「大運」,是指當年的年幹。主運每年都從木運開始,從大寒日開始,依次相生,到水為止,每個運氣運行七十二天另五刻,年年如此。
「客運」是指,例如甲己年,就從土開始運氣,也從大寒日開始,依次相生,到火為止,每個運氣也運行七十二天另五刻,每年都會變化。
「六氣」有「司天」、「在泉」、「正化」、「對化」、「主氣」、「客氣」的區別。
正化者,午未寅酉辰亥之年也。對化者,子醜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司化令之實,對司化令之虛。又以子午卯酉為一律,子午君火司天,則必卯酉燥金在泉,寅申巳亥為一律,辰戌丑未為一律,例皆同也。主氣者,每年皆以木氣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水氣而終,每氣各主六十日奇八十七刻半,歲歲皆然也。
白話文:
**正化之年:**午、未、寅、酉、辰、亥年。
對化之年: 子、醜、申、卯、戌、巳年。
**正化:**掌管化氣之實體。對化: 掌管化氣之虛體。
一律: 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戌醜未。
各律之關係:
- 子午君火司天,卯酉燥金在泉。
- 寅申巳亥皆為濕土。
- 辰戌醜未皆為燥土。
主氣:
- 每年主氣從大寒日開始,按照生剋關係依次運轉。
- 木氣主60天零87刻半,其他五行之氣也依此類推。
- 每年的主氣循環不變。
客氣者,以本年年支後第三支起運,即如子年,子後第三支是戌,戌屬水,就以水氣從大寒日始為初之氣,即在泉左間也;木為二之氣,即司天右間也;火為三之氣,即司天火氣也;土為四之氣,即司天左間也;熱為五之氣,即在泉右間也;金為終之氣,即在泉燥金也。每氣各主六十日奇八十七刻半,每年一易者也。
白話文:
客氣指從當年起,每隔三年後下一年為起運。例如子年,三年後下一年是戌年,戌五行屬水,就以水氣從大寒這天開始為它的起始,即在泉水流動的左側;
木氣為第二氣,即在右邊控制天氣;
火氣為第三氣,即在天氣中控制火;
土氣為第四氣,即在左邊控制天氣;
熱氣為第五氣,即在泉水的右側;
金氣為最後一氣,即在泉水乾燥處。
每種氣運都支配六十天外加八十七刻半,每年輪流更替。
以客加主,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凡司天主歲半以前,在泉主歲半以後,此客氣之大者,加於主氣之上也。司天居上,在泉居下,運氣居中。或司天克運、生運,以上臨下為順,順分生克之殊;或運克司天、生司天,以下臨上為逆,逆有大小之異。其中有司天與運同者,名曰天木符。
白話文:
外力施加在內力上,如果外力強過內力,疾病就會順著(外力的方向)發展;如果內力強過外力,疾病就會逆著(外力的方向)發展。凡是少於一歲半的病,是由於內力主導;大於一歲半的病,是由於外力主導。外力是較強的氣,加在內力之上。內力居下,外力居上,疾病的變化在中間。或外力剋制中間的變化,或生助中間的變化,這是外力對內力的上下作用,稱為順應,順應有生克兩種不同情況;或中間的變化剋制外力,或生助外力,這是內力對外力的上下作用,稱為逆轉,逆轉有大小之分。其中還有外力與中間的變化相同的,稱為「天木符」。
年支與運合者,名曰歲會。在泉與運同者,名曰同天金符。運與在泉合者,名曰同歲水會。司天與運與氣三合者,名曰太乙天符。天符為執法,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歲會為行令,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嗟乎!風寒暑濕燥火者,天之陰陽,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者,地之陰陽,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白話文:
年支和運勢相合,稱為「歲會」。
在泉(指地支)與運勢相同,稱為「同天金符」。
運勢與在泉相合,稱為「同歲水會」。
司天、運勢和氣三者相合,稱為「太乙天符」。
天符主管執法,中天符者,病情會快速嚴重。
歲會主管行事,中歲會者,病情會慢慢拖延。
太乙天符主管富貴,中太乙天符者,病情會突然暴發而死亡。
唉!風寒暑濕燥火,是天地的陰陽,三陰三陽會奉獻給上天。
木火土金水,是地地陰陽,生長收藏會回應給大地。
戊己,土也,然化氣必以五,故甲己化土,而居其首;土生金,故乙庚次之;金生水,故丙辛次之;水生木,故丁壬次之;木生火,故戊癸次之。此化氣之序也。五行各一,而火獨君相二者,上應乎天之六氣也。蓋木旺於東,火旺於南,金旺於西,水旺於北,而土旺於四維,戊附於戌而在乾,己附於辰而在巽,未之對衝在醜,而丑未屬坤艮之鄉,故辰戌丑未,寄旺之位也。
白話文:
土(戊、己)在五行中掌管中央,五行運化必須齊全,因此甲己屬土,居於首位;土生金,所以乙庚接著甲己;金生水,故丙辛緊接乙庚;水生木,所以丁壬緊接丙辛;木生火,故戊癸緊接丁壬。這是五行運化的順序。五行各有一位,唯獨火具有君(陽)相(陰)的特質,這與天上的六爻運化相應。東邊當木盛,南邊當火盛,西邊當金盛,北邊當水盛,土則旺於四方,戊附著於戌(西北)而在乾(西北),己附著於辰(東南)而在巽(東南),未對應醜(東北),而醜未屬於坤(西南)艮(東北)的範圍,所以辰戌醜未是土寄居旺盛的位置。
假如太角之化,為啟拆,而變為摧拉;太徵之化,為暄燠,而變為炎烈,正化之氣也;少角木氣不足,清勝而熱復;少徵火氣不足,寒勝而雨復,邪化之復也。寒甚而陽焰,為火鬱,熱甚而悽清,為金鬱,抑而不足也。水鬱而發,則為冰雹;土鬱而發,則為飄驟,鬱而怒起也。
白話文:
如果太角之氣發生變化,成為啟發和拆解,並轉變為摧毀和拉扯;太徵之氣發生變化,成為溫暖和煦,並轉變為炎熱灼烈,這是正氣發揮作用的結果;少角木氣不足,清氣過盛而導致發熱;少徵火氣不足,寒氣過盛而導致下雨,這是邪氣發揮作用的結果。寒氣過重而出現陽焰,是火氣鬱結;熱氣過重而出現悽清,是金氣鬱結,都是被壓抑而不足的表現。水氣鬱結而發作,就會形成冰雹;土氣鬱結而發作,就會形成大風驟雨,都是因為鬱結後暴發而造成的。
風淫所勝,則克太陰;熱淫所勝,則克陽明,侮其所勝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濕土之下,風氣承之,亢則制也。摧拉之變不應,普天悉皆大風;炎烈之變不應,薄海悉皆燔灼;清氣之勝不應,宇宙無不明潔;雨氣之復不應,山澤無不蒸溽。聖人反復諄諄,蓋欲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勿為運氣所中也。
白話文:
當風邪過盛時,會壓制手太陰肺經;熱邪過盛時,會壓制足陽明胃經,這是邪氣侵犯它們的被克製對象。在腎(相火)之下方,是水氣(膀胱經)承託;在脾(濕土)之下方,是風氣(肝經)承託,如果這些氣機過盛,就會制約它們。
如果風的收縮伸展變動失去正常,天上就會颳起大風;如果火的高溫炎熱變動失去正常,整個海洋都會被燒焦;如果清氣的升散變動失去正常,整個宇宙都會變得明淨通透;如果雨水的降注變動失去正常,山川澤地都會蒸騰濕熱。
聖人反覆叮囑,就是要人們效法陰陽的變化規律,在醫術數理上達到和諧統一,不要被氣運變化所影響。
即使偶中,亦知其受病之因,不令妄投藥餌,而有夭傷之嘆耳。凡主客之氣,皆能致疾,下為主氣,上為客氣。經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少陰之客,以甘瀉之,以痠軟之;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
白話文:
即使偶爾使用中藥,也要了解病因,不能隨意投藥,以免造成遺憾。人體內外在因素的變化都可以致病,內在因素為主氣,外在因素為客氣。經典中記載:
- 木主內氣,瀉用酸味,補用辛味;厥陰客氣,補用辛味,瀉用酸味,緩用甘味。
- 火主內氣,瀉用甘味,補用鹹味;少陰客氣,瀉用甘味,緩用酸味;少陽客氣,補用鹹味,瀉用甘味,緩用鹹味。
- 土主內氣,瀉用苦味,補用甘味;太陰客氣,補用甘味,瀉用苦味,緩用甘味。
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凡客勝,瀉客補主;主勝,瀉主補客。而本經更有六氣司天、在泉淫勝之治法,有司天、在泉反勝之治法,有歲運上下所宜藥食之治法。而五運之中,又必折其鬱氣,先取化源。
白話文:
金位虛弱時,用辛味藥瀉虛火,用酸味藥補虛寒;陽明壅盛時,用酸味藥補虛寒,用辛味藥瀉虛火,用苦味藥瀉濕熱。
水位虛弱時,用鹹味藥瀉虛寒,用苦味藥補虛寒;太陽壅盛時,用苦味藥補虛寒,用鹹味藥瀉虛火,用苦味藥收斂,用辛味藥滋潤。
凡是外邪勝過內臟時,應瀉去除外邪,補益內臟;內臟勝過外邪時,應瀉去除內臟虛火,補益外邪。
《本經》中還記載了六氣主宰天地、泉水勝衰的治療方法,也有主宰天地、泉水反勝的治療方法,還有歲運交替時適宜服用哪些藥物及食物的治療方法。
五運之中,必須疏通鬱積之氣,首先找出病源。
故化子以為太陽司天,取九月為水之源;陽明司天,取六月為金之源;少陰、少陽司天,取三月為火之源;太陰司天,取六月為土之源;厥陰司天,取年前十二月為木之源。經曰: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為至治者此也。夫人稟五行之氣而生,亦從五行之數而盡。
白話文:
因此,化子認為太陽主宰天空,以九月為水的源頭;陽明主宰天空,以六月為金的源頭;少陰、少陽主宰天空,以三月為火的源頭;太陰主宰天空,以六月為土的源頭;厥陰主宰天空,以前一年的十二月為木的源頭。經書說:不違背天理,不逆反氣候的變化,不助長盛氣,不幫助衰弱之氣,這就是最完美的治理方法。人稟受五行的氣而生,也會隨著五行數目的循環而死亡。
故王冰曰:蒼天布氣,尚不越乎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乎天道。隨氣運陰陽之盛衰,理之自然也。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雖然,氣運之理,亦有不可泥者,如肝木素虛,脾土太盛,運值太角,肝氣稍實,脾氣方平,五臟顯然;又內外兩因,隨時感觸,雖當太過之運,亦有不足之理;不及之運,亦多有餘之患,倘專泥運氣,能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乎?況歲氣之在大地,亦有反常之時,故冬有非時之溫,夏有非時之寒,春有非時之燥,秋有非時之暖,犯之者病。又如春氣西行,秋氣東行,夏氣北行,冬氣南行。
白話文:
因此王冰說:蒼天所散佈的氣候,也不超過五行範圍,而我們人生活在這股氣息之中,怎麼可能不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呢?順應氣候的陰陽盛衰,這是自然法則。經書上說:如果不瞭解歲月流逝造成的影響,氣候盛衰的變化,虛實產生的原因,就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話雖如此,氣候變化的法則,也有不能死板遵循的時候。比如肝木本就虛弱,脾土過於旺盛,運勢走到太角,肝氣稍有充實,脾氣才會平衡,五臟都顯得健康;又比如內外兩方面原因同時作用,隨時受到影響,即使在氣候過旺盛的季節,也會有虛弱的時候;氣候過衰弱的季節,也可能有過剩的毛病。如果只死守著氣候變化的法則,難道不會造成實證虛證混淆,損耗不足,滋補有餘的情況嗎?況且大地上的歲氣,也會有反常的時候,因此冬天會有反常的溫暖,夏天會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會有反常的乾燥,秋天會有反常的溫暖,若遇到這些反常天氣,也可能導致疾病。又比如春天的氣候向西移動,秋天的氣候向東移動,夏天的氣候向北移動,冬天的氣候向南移動。
卑下之地,春氣常存;高阜之境,冬氣常在。天不足西北而多風,地不滿東南而多濕。又況百里之內,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別,方土不齊,而病亦因之,此皆法外之遺也。善言運氣者,隨機觀變,方得古人未發之旨,幸毋膠執,而為程、馬之續也。
白話文:
低窪的地方,春天的氣常存;高聳的地方,冬天的氣常留。天空的西北角能量不足容易颳風,地面的東南角能量不足容易潮溼。更何況一百里之內,晴雨天氣各異,千里之外,寒冷炎熱各不相同,各地氣候不同,疾病也會因此而不同,這都是醫術之外的剩餘部分。擅長運用氣運的人,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才能領悟前輩們沒有明確表達出的要領。希望你們不要死守條條框框,成爲程、馬一類的尾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