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下 (7)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下 (7)

1. 五臟絕脈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凡持真臟脈者,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

人身陰陽氣血,升降流行,循環不已,與天地同其造化。其升而出,以現於脈者為至,為陽;其降而入,為去,為陰。其來去之形,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沉者為陰,浮者為陽。此陰陽之綱,必參悟其神理,指下方能辨別也。如上所云胃氣脈者,其來去出入,必舒徐和緩,其部不浮不沉,其動不遲不數,如是則陰陽和平而無病,否則即為病脈。

察其不調之處,乃為病之所在,若其本元敗,真臟脈現而無胃氣,可決其死期,如經所云者。

白話文:

所謂陰陽,指的是離去的為陰,到來的為陽;靜止的為陰,跳動的為陽;遲緩的為陰,快速的為陽。凡是出現真臟脈象的人,如果肝脈呈現懸絕急促的狀態,會在十八天內死亡;心脈呈現懸絕的狀態,會在九天內死亡;肺脈呈現懸絕的狀態,會在十二天內死亡;腎脈呈現懸絕的狀態,會在七天內死亡;脾脈呈現懸絕的狀態,會在四天內死亡。

人體的陰陽氣血,會不斷地升降運行,循環不止,與天地運作的道理相同。它們上升且顯現在脈搏上的,是到來的脈象,屬於陽;它們下降且歸於內部的,是離去的脈象,屬於陰。脈搏的來去型態,靜止的屬於陰,跳動的屬於陽;遲緩的屬於陰,快速的屬於陽;沉伏的屬於陰,浮現的屬於陽。這是陰陽的基本原則,必須參透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診斷時加以分辨。如前面所說的胃氣脈,它來去出入應該是舒緩平和的,脈搏的位置不浮也不沉,跳動不遲緩也不快速,這樣就表示陰陽調和而沒有疾病,否則就是病態的脈象。

仔細觀察脈象不調和的地方,就可以知道疾病的所在。如果體內的根本元氣衰敗,出現真臟脈而沒有胃氣,就可以判斷出死亡的日期,就像經典所說的那樣。

2. 五臟脈象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絕而至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此表五臟脈象之神理也。五臟具五行之性,而五行由陰陽氣化,流行生旺,而成形象,故五臟之氣現於脈者如此。鼓一陽者,脈形之鼓動,如《陰陽離合論》所云:搏而勿浮,命一陽也,鉤者,陽升多,陰降少,陽升則浮出,陰降則沉入,故其形如鉤之微曲向下,動轉圓活而主夏,心之脈象也;鼓一陰者,如所云:搏而勿沉,命一陰也,毛者,陽微降,陰微升,陽降則收肅,陰升則微鼓,故如毛之在皮,浮而柔軟,主秋,肺脈之象也,鼓陽勝急者,鼓動之陽較勝而略急,如絃線,乃陽初升,主春,肝脈之象也;鼓陽絕而至者,輕按其鼓動之形,絕無陽象,重按而純陰氣至,其陽下伏,如石沉水也,主冬,腎脈之象也;夫陰陽升降出入,是二氣相交相生,必由中土經過,互相往來,如水之溜,故言陰陽相過曰溜,即脾胃之脈象也。

溜者,中和柔緩之象,現於弦鉤毛石之中,乃為胃氣無病之脈,猶土旺四季而不獨主一時,故曰其善處不可得見,以其在心腎肺肝之中也。

《靈樞·根結篇》曰: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臟之精,不應數者,名曰狂生。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予之短期,要在終始。

所謂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以為常也,以知五臟之期。予以短期者,乍數乍疏也。

營行脈中,陰陽十二經脈流行,凡一晝夜五十周於身,以營運五臟之精氣,而五臟皆受水穀之精氣充養者也,故持其寸口之脈,數其至數。五十動而不一代者,其氣周行五臟,而不歇止也。如五十動外,及五十至內,或有歇止無一定,而遲者名結脈,數者名促脈,皆為氣血鬱滯之病,非死脈也。

若歇止有定數,名代脈,以其氣竭,不能接續,如經所云一臟以至五臟無氣,可決其死期之長短也。雖不歇止,而乍數乍疏,此脾敗之真臟脈,主死。因脾為中土,代行各臟之氣於周身,故其本脈名代,是和緩而不歇止,若脾敗不能行氣於各臟,五十至內歇止而有定數,如欲求人代己,故名代脈,主死。同名代脈,其取義各不同也。

其有言少陽之至,乍數乍疏者,因少陽陽氣初升,未能調暢,是時令之旺脈,非彼之死脈。是故脈名同而義多不同,皆當辨別也。

白話文:

脈搏跳動有力且偏陽性的,像鉤子一樣;跳動有力且偏陰性的,像毛髮一樣。脈搏跳動陽氣過盛且急促的,像琴弦一樣;跳動陽氣完全消失,陰氣才顯現的,像石頭一樣;陰陽之氣相互交錯而過的,像水流一樣。

這描述了五臟在脈象上的奧妙。五臟各自具有五行的特性,而五行又是由陰陽氣化所形成,隨著氣的流動而產生興盛,進而呈現具體形象,所以五臟的氣在脈象上的表現就是如此。所謂脈搏跳動有力且偏陽性的,指的是脈搏的鼓動,正如《陰陽離合論》所說的「搏動但不浮於表面,這是陽氣的開始」,而脈搏像鉤子一樣,是因為陽氣上升多,陰氣下降少,陽氣上升就會浮於表面,陰氣下降就會沉入內部,所以脈搏的形狀就像鉤子微微彎曲向下,活動圓潤靈活,主夏季,是心臟的脈象;所謂脈搏跳動有力且偏陰性的,正如《陰陽離合論》所說的「搏動但不沉於內部,這是陰氣的開始」,而脈搏像毛髮一樣,是因為陽氣微微下降,陰氣微微上升,陽氣下降則會收斂肅降,陰氣上升則會微微鼓動,所以脈搏像毛髮在皮膚上,浮於表面且柔軟,主秋季,是肺臟的脈象;脈搏跳動陽氣過盛且急促的,指的是脈搏鼓動的陽氣較為旺盛而略顯急促,像琴弦一樣,是陽氣剛開始上升的表現,主春季,是肝臟的脈象;脈搏跳動陽氣完全消失,陰氣才顯現的,指的是輕按脈搏時,感受不到陽氣的鼓動,重按時才感受到純粹的陰氣到達,陽氣是潛伏在下方的,就像石頭沉入水中一樣,主冬季,是腎臟的脈象;陰陽二氣的升降出入,是兩種氣相互交織產生的過程,一定會經過中土,也就是脾胃,互相往來,就像水流一樣,所以說陰陽之氣相互交錯而過的,像水流一樣,是脾胃的脈象。

像水流一樣的脈象,是平和柔緩的表現,它出現在弦脈、鉤脈、毛脈、石脈之中,是胃氣健康無病的脈象,就像土旺於四季而不只主導一時一樣,所以說它的良好狀態難以察覺,因為它存在於心、腎、肺、肝之間。

《靈樞·根結篇》說:人一天一夜會經歷五十次的營運,來滋養五臟的精氣,如果脈象不符合這個數值,就叫做「狂生」。所謂的五十次營運,是指五臟都接受氣的滋養,按住脈搏,數脈搏跳動的次數。脈搏跳動五十次而不停止的,表示五臟都得到氣的滋養;跳動四十次停止一次的,表示有一個臟腑氣不足;跳動三十次停止一次的,表示有兩個臟腑氣不足;跳動二十次停止一次的,表示有三個臟腑氣不足;跳動十次停止一次的,表示有四個臟腑氣不足;跳動不滿十次就停止一次的,表示五臟都氣不足。預測病程的長短,就要看病情的開始和結束。

所謂脈搏跳動五十次而不停止的,是正常的,由此可知五臟的氣機狀態。預測病程的長短,是指脈搏時而快時而慢。

營氣在脈中運行,陰陽十二經脈也在運行,一晝夜會在全身循環五十周,來運行五臟的精氣,使五臟都能夠得到水穀精氣的滋養,所以按住寸口的脈搏,數它跳動的次數。脈搏跳動五十次而不停止的,表示氣在五臟中周流運行而不停歇。如果脈搏跳動超過五十次,或不足五十次,並且有不規律的停止,脈搏慢的叫做結脈,脈搏快的叫做促脈,都是氣血鬱結的病症,不是死脈。

如果脈搏停止有規律的,叫做代脈,表示氣衰竭,不能接續,正如經典所說的,從一個臟腑到五個臟腑都氣不足,可以判斷出死亡時間的長短。即使脈搏沒有停止,而是時快時慢,這也是脾臟衰敗的真臟脈,主死亡。因為脾臟是中土,代替各個臟腑在全身運行氣,所以脾的本脈叫做代,是緩和而不停止的。如果脾臟衰敗,不能將氣運行到各臟腑,脈搏在五十次之內停止而且有規律,就像人需要別人代替自己一樣,所以叫做代脈,主死亡。雖然都叫做代脈,但它們的意義各不相同。

有一種說法認為少陽經的脈象會時快時慢,是因為少陽的陽氣剛剛開始上升,還不能調暢,這是時令旺盛的脈象,不是將要死亡的脈象。所以脈象名稱相同,意義卻有很多不同,都應當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