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上 (20)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20)

1. 脈分天地人三部九候

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循切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脈不往來者死;皮膚著者死;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問其始病,知外感內傷之因;問其現病,知虛實淺深之證,然後切脈,而視其經絡,察其氣之上下,或逆或從。其脈疾者,流利也,故不病;遲者,虛寒也,故病;若脈板實,而無來去出入,其氣血已死矣;皮膚著骨者,則血氣乾枯,而肌肉已死矣;太陽經脈,起於目眥,為目上綱,經氣不足榮養,故瞳子上吊而高;至於目珠上竄,其經氣已絕。此決死生之要法,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脈分天地人三部九候

一定要先詢問病人發病的最初情況和目前的病情,然後再依次診脈,觀察經絡的浮沉、脈象的上下順逆。脈搏快速者並非疾病;脈搏緩慢者則有疾病;脈搏停止者將死;皮膚貼骨者將死;瞳孔上吊者,太陽經氣不足;眼球突出者,太陽經氣已絕。這些都是判斷生死的重要依據,不可不察。

詢問發病的最初情況,可以了解是外感還是內傷;詢問目前的病情,可以了解虛實、淺深等證候,然後診脈,觀察經絡,察看氣的升降順逆。脈搏快速者,氣血流通順暢,所以沒有疾病;脈搏緩慢者,是氣血虛寒,所以有疾病;如果脈象強硬而沒有來去出入,則氣血已死;皮膚貼骨者,表示氣血枯竭,肌肉已死;太陽經脈起於目眥,主管眼睛,經氣不足以滋養眼睛,所以瞳孔上吊;如果眼珠上竄,則經氣已絕。這些都是判斷生死的重要方法,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