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上 (19)
卷四上 (19)
1. 脈分天地人三部九候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外強中乾也,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本元離根,上奔欲脫也,故死;形氣相得者,如形盛、脈盛而氣盛,形瘦、脈小而氣少,此本元未搖,故雖病可生;以三相較,謂之參,以五相類,謂之伍,參伍不調者,脈來浮沉遲數失序也,如寸應浮、尺應沉、熱應數、寒應遲,反此則為不調也;故凡病而三部九候皆失其本象之脈,則陰陽敗而氣血亂,故死也;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數動搏指,來去出入,至數不清,其氣血之乖可知,故病甚也;至於相失不可數,則更散亂無序,故死也;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僅存脾胃之氣苟延,而浮沉各臟,本脈形象皆失,各臟氣敗,故死也;若各臟脈雖未敗,而中部之候獨減削,此脾胃先敗,後天根本已絕,亦死也;目由五臟精氣所聚,目內陷則臟氣絕,故死也。
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
此九候中獨現七端之脈,名七診。於九候中察其部位,而知病處。其云獨熱、獨寒者,兼肌膚言也。
帝曰:冬陰夏陽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而死。
此以脈象病狀合陰陽之理,而決死期也。蓋陰極陽生,陽極陰生,造化自然之理也。脈病皆陰而死夜半,脈病皆陽而死日中者,以陰陽氣極,不能相生而死也;寒熱病死於平旦者,平旦陽氣從陰而出於表,病寒熱者,陰陽格拒,平旦陽不能出,其氣閉絕而死;風為陽邪,日夕陽入於陰之時,陽邪格逆,氣不能入,則陰陽偏絕而死;其脈乍疏乍數、乍疾乍遲者,脾敗真臟脈現,不能維持陰陽而散亂也,土旺四季,其氣敗,故至辰戍丑未四季月日時,無生氣接續則死。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診之病,其脈侯敗者,亦死矣,必發噦噫。
形肉,脾胃所主,為後天根本,故形肉脫,而脈之九候雖調,猶死也;七診,上文所云獨小、獨大等脈,雖見七診,而脈之九候皆從者,不死。其不死者,因風氣閉結經脈,及婦人經月不行,或乍行,其脈變似七診,而非真七診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診之病,其脈之九候本元敗者,亦死矣,死時必發噦噫,即元氣敗之徵也。
後世但知寸關尺浮中沉,為九候,然胃之衝陽、肝之太衝、腎之太谿,皆動於足,為根本之脈,故凡重病,不可不診,以驗吉凶,方無錯誤也。
白話文:
脈分天地人三部九候
身體強壯但脈搏細弱,呼吸微弱氣息不足,這是外強中乾,情況危急。身體消瘦但脈搏有力,胸中氣盛,這是元氣衰竭,氣血上衝將要脫離,必死無疑。身體狀況與脈象相符,例如身體強壯,脈搏有力,氣息充足;或身體消瘦,脈搏微弱,氣息微弱,這表示元氣未損,即使生病也能痊癒。將三種情況互相比較,稱為參,將五種情況歸類比較,稱為伍,參伍失調,脈象就會浮沉遲數紊亂,例如寸關脈應當浮,尺脈應當沉,發熱時脈搏應當數,寒冷時脈搏應當遲,反之則為失調。因此,凡是生病,三部九候的脈象都失去了正常的表現,那麼陰陽就會失調,氣血紊亂,就會死亡。上下左右的脈搏,互相應和如舂米般,脈搏跳動頻繁,來去出入,數不清脈搏次數,氣血失常可見一斑,病情嚴重。至於脈象紊亂到無法計算次數,則更加散亂無序,必死無疑。中部脈象雖然正常,但與其他臟腑的脈象不相符,則僅僅依靠脾胃之氣勉強維持生命,而其他臟腑的脈象浮沉、形態都失去了正常的狀態,各臟腑元氣衰敗,必然死亡。如果各臟腑脈象沒有衰敗,但中部脈象卻減弱,這是脾胃先衰敗,後天根本已經斷絕,也會死亡。眼睛是由五臟精氣聚集而成,眼睛內陷則臟腑元氣衰竭,必死無疑。
觀察九候,脈象單獨出現微弱、強大、快速、遲緩、熱盛、寒涼、下陷等現象都是疾病。
九候中單獨出現以上七種異常脈象,稱為七診。通過觀察九候中的部位,就能知道病灶所在。所謂單獨出現熱盛、寒涼,是指兼顧肌膚的情況而言。
皇帝問道:冬季屬陰,夏季屬陽,如何判斷?岐伯回答:九候的脈象,都沉細、微弱、衰竭的是陰,主冬季,所以半夜死亡;脈象盛大、躁動、喘促、快速的是陽,主夏季,所以正午死亡;因此,寒熱病患者,在清晨死亡;熱病患者,在正午死亡;風病患者,在傍晚死亡;水病患者,在半夜死亡;脈象忽疏忽數、忽遲忽疾者,則依據四季而死。
這是根據脈象、病症,結合陰陽的道理,來判斷死亡時間。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這是自然界的規律。脈象病症全是陰而死於半夜,脈象病症全是陽而死於正午,是因為陰陽之氣到達極點,不能互相滋生而死亡;寒熱病死於清晨,是因為清晨陽氣從陰而出於體表,患寒熱病的人,陰陽互相抵觸,清晨陽氣不能外出,氣機閉塞而死;風是陽邪,傍晚陽氣入陰的時候,陽邪逆行,氣不能進入,陰陽偏盛偏衰而死;脈象忽疏忽數、忽疾忽遲,是脾胃衰敗,真臟脈象顯露,不能維持陰陽而紊亂,土氣旺盛於四季,其氣敗壞,所以到達辰、戍、丑、未四個季節的月份、時間,沒有生機接續而死。
形體消瘦,肌肉萎縮,即使九候脈象正常,仍然會死亡;即使出現七診的脈象,但九候脈象都正常,則不會死亡。所謂不會死亡,是指風邪疾病,以及婦女經期疾病,看似七診的病症,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所以說不會死亡;如果出現七診的病症,並且九候脈象衰敗,也會死亡,死前必有呃逆嘔吐。
形體肌肉,是脾胃所主,是後天根本,所以形體肌肉萎縮,即使九候脈象正常,仍然會死亡;即使出現七診的脈象,但九候脈象都正常,則不會死亡。不會死亡的原因,是因為風邪阻塞經脈,以及婦女經期不通或突然來潮,脈象變化類似七診,但並非真正的七診,所以說不會死亡;如果出現七診的病症,並且九候脈象元氣衰敗,也會死亡,死前必有呃逆嘔吐,這是元氣衰敗的徵兆。
後世只知道寸關尺浮中沉是九候,但是胃經的衝陽穴、肝經的太衝穴、腎經的太溪穴,都在足部,是根本的脈象,所以凡是重病,不可不診查,用以驗證吉凶,才能避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