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 (8)

1. 目開不瞑

《靈樞·大惑論》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者?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白話文:

黃帝問:生病了不能入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衛氣不能進入陰分,而總留存在陽分。衛氣留在陽分,陽氣就會過盛,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陽蹺脈亢盛。衛氣不能進入陰分,陰氣就會虛弱,所以導致眼睛不能入睡。

此言因病不得臥,亦由衛氣不得入陰之故,與前之半夏湯證義同,然其本病,或因外感,或因內傷,先當詳辨也。

白話文:

這話的意思是,(失眠)是因病而無法入睡,也是因為衛氣無法進入陰分所致,與前面半夏湯證的道理相同,然而其根本病因,可能是由於外感或內傷,應先仔細辨別。

2. 目閉不開

帝曰:病而目不得視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行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眼睛生病而視力不佳,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岐伯答道:衛氣滯留在陰分,無法運行於陽分。衛氣滯留於陰分,導致陰氣過盛,陰氣過盛則導致陰蹺循行不暢,衛氣無法運行於陽分,導致陽氣虛弱,所以眼睛閉合、視力不佳。

此與上條為對待之病也。以衛氣出於陽,則目開,留於陽而不行,則目不能瞑;衛氣入於陰,則目瞑,留於陰而不行,則目閉不能開。留於陽,則陽蹺滿;留於陰,則陰蹺滿。是陰陽二蹺脈,為衛氣出陽入陰之門戶道路也。

白話文:

這條與上面所提的是相對的疾病。如果衛氣運行於陽經,那麼眼睛就能睜開,如果衛氣停滯於陽經,那麼眼睛就不能閉合;如果衛氣運行於陰經,那麼眼睛就能閉合,如果衛氣停滯於陰經,那麼眼睛就閉不上睜不開。衛氣停滯於陽經,陽蹺脈就會過於充盈;衛氣停滯於陰經,陰蹺脈就會過於充盈。這就是說,陰陽二蹺脈是衛氣從陽經運行到陰經的門戶和道路。

3. 多臥少瞑

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澀,而分肉不解也。腸胃大則衛氣留久,皮膚澀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澀,分肉不解,此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則欲瞑,故多臥矣。

白話文:

皇帝問:為什麼有人經常愛睡?

岐伯回答:這樣的人胃腸大而皮膚粗糙,肌肉組織也不通暢。胃腸大,衛氣就會停留很久;皮膚粗糙,肌肉組織不通暢,血液運行就會遲緩。衛氣這種東西,白天在陽經中運行,晚上在陰經中運行。所以,當陽氣耗盡時,人就會睡覺;陰氣耗盡時,人就會醒來。所以,如果胃腸大,衛氣就會停留很久;皮膚粗糙,肌肉組織不通暢,血液運行就會遲緩。在陰經中停留久了,衛氣就不充沛了,人就會想睡覺,所以就經常愛睡了。

此言因腸胃大而皮膚澀,澀則不能解利,而衛氣之出於表者遲鈍;其腸胃大,而衛氣之留於裡者久矣。表為陽,里為陰,衛氣久留於陰,故其陽不精,而心神昏倦,則多臥也。

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於陽也久,故少瞑也。

此與上條相對待,以明其理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因為腸胃很大而皮膚乾燥,皮膚乾燥就不能排出體內的毒素,所以衛氣排出體表的動作就會遲緩;腸胃很大,所以衛氣滯留在體內的時間很長了。體表是陽性,體內是陰性,衛氣長時間滯留在陰性部位,所以陽氣不旺盛,導致心神昏沉疲倦,所以喜歡睡覺。

4. 卒然多臥

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也。

白話文:

黃帝說:疾病並非常見的脈象,忽然間症狀增多的,是什麼氣造成的?岐伯說:邪氣停留在上焦,上焦閉塞不通暢,已經吃飯就好像喝開水一樣,衛氣長期停留在陰部而發熱,所以突然間症狀增多。

此言非關腸胃大小、皮膚滑澀之常經,而有時卒然多臥者,因邪氣在上焦,上焦閉不通,又加食飲濁陰壅之,使衛氣不得外行於陽,而久留於陰,故卒然多臥也。大抵衛氣雖晝行於陽,而亦有浮沉升降。若上焦氣閉,濁陰壅之,則衛氣不得升浮,故雖在晝,亦多臥也。更要知氣之升降,全在脾胃調暢,則三焦通利,升降之氣自和。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腸胃大小或皮膚的潤滑度等生理常態的問題,而是指有時突然經常臥牀,是因為邪氣在身體上部,讓上部不通暢,再加上飲食不當導致濁陰瘀滯,導致衛氣無法運行到陽氣的區域,而長時間滯留在陰氣的區域,所以才會突然經常臥牀。衛氣雖然在白天會運行到陽氣的區域,但也有浮沉升降的過程。如果上部氣機不通,濁陰瘀滯,那麼衛氣就無法上升和運行,所以即使是在白天,也會經常臥牀。此外,還要了解氣的升降完全取決於脾胃的調和暢達,這樣三焦才能通暢,升降之氣才能和諧運行。

是故脾倦少運,則清陽不升,即多昏睡;胃中不調,則衛氣不得沉降入陰,即不能寐。所以脾胃為陰陽升降出入之總區,而蹺脈為衛氣出入陰陽之門戶道路也。

白話文:

因此,脾臟功能不佳,運作緩慢,就會導致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從而出現昏睡過多的症狀;胃部功能失調,就會導致衛氣無法下沉進入陰分,從而無法入睡。因此,脾胃是陰陽氣機升降出入的總樞紐,而蹺脈則是衛氣出入陰陽兩界的門戶通道。

5. 治法

帝曰:治此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臟腑,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白話文:

皇帝問:治療這些邪氣應該怎麼辦?岐伯回答:首先辨別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糾正其輕微的異常,再調理氣血,氣血旺盛的就瀉掉,氣血虛弱的就補益,一定要先仔細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情緒喜好,然後才能確定治療方法。

此言治法先分臟腑之淺深,以除其小病,再調其氣,隨宜補瀉。如治法門所云:審其形樂志苦,形苦志樂,形志皆苦,形志皆樂等,必先明知,方能識其發病之因,外感、內傷之證定,乃可如法治之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治療的方法第一步要先分清是哪個內部器官出了問題,並處理輕微的病症,然後再調整病人的氣,視情況適當地進行補充或減益。就像治療法門中所說的,要仔細觀察病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心狀態,比如外在表現痛苦但內心愉悅,外在表現愉悅但內心痛苦,外在和內心都痛苦,外在和內心都愉悅等等不同的情況。只有先了解清楚,才能找到引起疾病的原因,確定是外感還是內傷,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6. 內傷五臟

《靈樞·本神篇》岐伯曰: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

白話文:

《靈樞經·本神篇》中,岐伯說道:過度憂慮思慮,會損傷神氣;神氣受損,就會產生恐懼,難以停止;因悲傷而影響內心,會導致精力耗竭而失去生命;過度喜樂,神氣會渙散飄逸而難以收藏;憂愁煩惱,氣機閉塞而不通暢;盛怒之下,神志昏迷而無法治理;極度恐懼,神魂飄散而無法收回。

怵惕者,驚惶也,怵惕思慮,心脾俱傷,心傷則氣怯而常恐懼,脾傷則不能攝精歸腎,而常流淫不止,如遺滑帶濁之類,又有過於勞思而精即流出者;悲則氣消,哀則神傷,神氣竭絕,則失其生生之機矣;喜則氣散,故神憚散而不藏,乃多言多笑也;愁憂則氣鬱結,久則經脈閉塞而不流行也;盛怒動火,火動亂神,故迷惑而理不明,不能治事也;恐懼者,心神憚蕩無主,故不能收斂自持也。

白話文:

怵惕,指驚惶不安。驚惶不安會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受損。心受損就會心氣怯弱,經常感到恐懼;脾受損就不能將精氣收斂歸腎,經常出現遺尿、白帶過多等流淫不固的症狀,也有過度勞心勞神而精氣直接流出的情況。

悲傷會消散氣機,哀愁會損傷精神。精神氣機耗竭,就會失去生機活力。喜悅會分散氣機,所以精神容易散亂而不能收斂,因此會多言多笑。

愁憂會導致氣機鬱結,時間長了經脈就會閉塞不通。盛怒會動肝火,肝火擾動精神,導致頭腦不清醒,不能處理事務。

恐懼會讓心神渙散無主,因此不能收斂自持。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白話文:

心臟:如果過度思考和憂慮,會損傷神志,神志受損會導致恐懼而迷失自我,心神離散,肌肉消瘦,毛髮枯槁,面色蒼白,冬天會死亡。

脾臟:如果憂愁不解,會損傷脾氣,脾氣受損會導致心神混亂,四肢無力,毛髮枯槁,面色蒼白,春天會死亡。

肝臟:如果過度悲傷,會損傷魂魄,魂魄受損會導致發狂健忘,神志不清、動作不當,身體陰氣鬱滯而導致筋脈攣縮,兩脅肋骨無法抬起,毛髮枯槁,面色蒼白,秋天會死亡。

肺臟:如果過度喜悅,會損傷魄力,魄力受損會導致發狂,發狂的人神智不清,皮膚焦黑,毛髮枯槁,面色蒼白,夏天會死亡。

腎臟:如果盛怒不止,會損傷志氣,志氣受損會導致喜悅過度而忘記說過的話,腰椎不能彎曲,毛髮枯槁,面色蒼白,夏末會死亡。

恐懼不解會損傷精氣,精氣受損會導致骨頭痠軟麻痺,精氣會從下瀉出。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是故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傷,針不可以治之也。

白話文:

所以五臟的主要作用是儲藏精氣,不可損傷。一旦損傷,就會失去防衛功能而導致陰虛,陰虛就會氣血虧虛,氣血虧虛就會死亡。因此,使用針灸的人,要仔細觀察病人的狀況,以瞭解精神、魂魄的存亡得失。如果這五者已經損傷,針灸就無法治療了。

此承上文以明七情傷臟之證也。心因怵惕思慮則傷神,而恐懼自失,心脾同氣相貫,故久則脾亦傷,而破䐃脫肉,䐃者,臀間厚肉也,脾土傷,則不能生肺金,故毛悴色夭,而死於冬者,水旺,心火絕也;脾因憂愁不解則傷意,意,脾之神也,意傷則悗亂者,昏悶憒亂也,脾胃主四肢,故四肢無力不能舉,至毛悴色夭,而死於春者,木旺,土絕也;肝因悲哀動中則傷魂,魂,肝之神也,屬陽,故傷則狂而善忘者,陽氣耗散,故不精明,而言行皆不得其正,謂之狂也,似癲非癲之狀耳,陰為總筋,肝所主,脅為肝經所行之部,故陰縮筋攣,而脅骨疼痛,不可舉動也,至毛悴色夭,而死於秋者,金旺,木絕也;喜樂出於心,喜樂無極,則心火大動不休而傷肺金,魄者,肺之神也,屬陰,心火乘之,故魄傷而狂,意不存人者,自言自笑,旁若無人也,肺主皮毛,為火所灼,故皮革焦,毛悴色夭,而死於夏者,火旺,金絕也;怒本出於肝,肝陽逆甚,則腎水耗而傷腎之志,志,腎之神也,主記持事物,志傷故喜忘其前言,腰為腎之府,故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者,土旺,水絕也。各臟所傷,皆言毛悴色夭者,自內至外皆枯敗,故遇剋制之氣旺,則所傷之臟氣絕而死也。

白話文:

前面說過七情對內臟的損傷情況。心臟受到驚嚇、憂慮、思考的影響,就會傷到神,導致心神恐懼,不能控制自己,心脾氣血相通,所以時間久了,脾也會受傷,導致臀部肥厚的肌肉萎縮。脾主土,受傷後不能滋養肺金,所以毛髮枯槁,面色不好看,如果是在冬天去世,是因為水氣旺盛,心火衰竭。脾臟受到憂愁、不解的影響,就會傷到意,意是脾的神,意受傷就會精神恍惚,頭腦混亂,脾胃主管四肢,所以四肢無力,不能抬起,毛髮枯槁,面色不好看,如果是在春天去世,是因為木氣旺盛,土氣衰竭。肝臟受到悲傷的影響,會傷到魂,魂是肝的神,屬陽,所以受傷後會發狂,健忘,陽氣耗散,所以思維不清醒,說話做事都不正常,稱為發狂,像癲癇的症狀,但又不像癲癇。陰氣為筋脈的總樞紐,由肝臟主管,脅部是肝經所經過的地方,所以陰氣收縮,筋脈攣縮,脅骨疼痛,不能活動,毛髮枯槁,面色不好看,如果是在秋天去世,是因為金氣旺盛,木氣衰竭。喜樂發自於心,喜樂過度,就會導致心火旺盛不息,傷到肺金,魄是肺的神,屬陰,心火過旺,就會傷到魄,導致發狂,失去理智,自言自笑,不顧一切,肺主管皮毛,被火氣灼傷,所以皮膚焦黑,毛髮枯槁,面色不好看,如果是在夏天去世,是因為火氣旺盛,金氣衰竭。憤怒本發自於肝臟,肝陽過於逆行,就會耗損腎水,傷到腎的志,志是腎的神,主管記憶和保持事物,志受傷,所以容易忘記自己說過的話,腰是腎的住所,所以腰脊不能俯仰屈伸,毛髮枯槁,面色不好看,如果是在季夏去世,是因為土氣旺盛,水氣衰竭。各個臟器受傷,都說毛髮枯槁,面色不好看,是因為從內到外都枯萎衰敗了,所以遇到剋制自己的氣勢強旺,受傷的臟器氣息就會衰竭而致死。

上言恐懼而流淫不止則傷精,精傷故骨痠痿厥,蓋骨髓由精而生,此因傷心神而及於腎,以各臟之神如魂、魄、意、志等,皆由心神所化,凡七情皆從心起,故縱情則傷各臟,而保養學道者,必先斷情欲,而後神凝於一心,則病可愈而道可期也。各臟皆有精氣留藏滋養,傷則失守而陰先虛,陰虛則精氣不生而無氣,無氣則死矣。

蓋陰陽互相為根,互相生化,缺一則無二也。凡內傷臟者,不可用針治之法,必以甘藥調補也。

白話文:

上面說過,如果害怕和恐懼而過度放縱,就會損傷精氣。精氣受傷,就會導致骨頭酸軟無力。這是因為骨髓由精氣產生。這種情況是由於損傷心神而影響到腎臟,因為各臟腑的神識(如魂、魄、意、志等)都是由心神轉化而來。一切喜怒哀樂等情緒都從心而生,所以縱情慾望就會損傷各臟腑。而養生之道貴在先斷絕情慾,然後將精神集中於一,這樣疾病才能痊癒,修道之路纔有可能。各臟腑都有精氣留存以滋養自身。如果受傷,精氣就會失守,首先出現陰虛。陰虛則精氣不能產生,導致身體缺乏氣,而沒有氣則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