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上 (16)
卷四上 (16)
1. 診脈辨臟腑病證
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微急,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癃㿉;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沉痔。
腎藏精而主骨,其本脈沉實,按之軟滑,陽氣歸伏之象也。若急甚者,寒邪入骨,陽氣傷而心昏憒,名骨癲疾也;微急者,寒邪入經,沉者,深也,腎經為至深之處,故足冷而厥,其邪氣從少腹上衝心者,名為奔豚,腎之積也,其足強不能收縮,不得前後者,二便不通,皆下焦陽虛,陰邪鬱閉故也;緩甚者,陽氣耗散,督為陽脈之綱,與腎脈相通,而主腰脊,陽傷,故腰脊如折也;微緩者,陽氣內虛,中空如洞,無火化食,下嗌還出也;大甚者,火散不聚,其陰則痿矣;微大者,火衰水聚,深沉如石,起臍下至少腹,腄腄然者,腹脹下垂,若脹至胃脘,則火土兩敗,故死不可治也;小甚者,下焦陽虛不固,故為洞泄;微小者,腎水涸而成消癉矣;滑甚者,濕熱閉結,既癃且㿉,與脾脈之滑甚同病也;微滑者,腎虛骨熱,為骨痿,故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也,痿有五痿:心肝脾肺腎,皆虛熱也;澀甚者,為大癰,即所云:營氣不從,逆於肉裡,乃生壅腫也;微澀者,結滯且乾枯,故月事不來,沉痔者,謂病根結於深沉之處,成痼疾也。
以上舉緩、急、大、小、滑、澀六脈,分五臟部位而辨其病,然有脈同而病異者,有病同而脈異者,要必參合四診以辨之也。
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
此總結緩、急、大、小、滑、澀,以辨氣血虛實寒熱之病也。言諸急者多寒,亦有非寒者矣,如雲脾脈急甚為瘛瘲等病,則非寒也,是但寒病為多耳;緩者多熱,亦有非熱者矣,如雲腎脈緩甚為折脊,是陽虛而非熱,以熱病為多耳;多氣少血、多血少氣者,言偏勝鬱滯之病也,蓋氣為陽,性流動,血為陰,性凝滯,故氣勝則脈滑,血勝則脈澀也。
故凡緩,急、大、小、滑澀之脈,皆有虛實不同,其五臟為病各異,要必參合四診,以辨之為準也。又如《難經》云:一脈十變。假令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小腸邪自干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脈微緩者,胃邪干小腸也;心脈澀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脈微澀者,大腸邪干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干心也;心脈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腸也,五臟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變為十也。
白話文:
診脈辨臟腑病證
腎脈跳動很快,是骨癲疾;跳動稍微快一些,是沉厥奔豚,腳趾不能彎曲,不能前後活動;跳動很慢,是折脊;跳動稍微慢一些,是「洞」,「洞」是指食物消化不良,從咽喉處吐出來;跳動很大,是陰痿;跳動稍微大一些,是石水,從肚臍以下到小腹,脹滿下垂的感覺,向上蔓延到胃脘,這種情況是治不好的;跳動很小,是腸胃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腹瀉;跳動稍微小一些,是消瘦;跳動很滑,是尿閉;跳動稍微滑一些,是骨痿,坐著起不來,起來後眼前一片模糊;跳動很澀,是大癰;跳動稍微澀一些,是不來月經,以及沉重的痔瘡。
腎臟藏精,主骨骼,腎脈本應沉實,按壓時柔軟光滑,這是陽氣內斂的表現。如果跳動很快,是寒邪入侵骨骼,陽氣受損,神志昏迷,稱為骨癲疾;跳動稍微快一些,是寒邪入侵經絡,沉是指很深,腎經是最深處的經絡,所以腳冷而厥,邪氣從小腹向上衝擊心臟,稱為奔豚,是腎氣瘀積;腳趾不能彎曲,不能前後活動,是指大小便不通,都是下焦陽氣虛弱,陰邪阻塞的緣故;跳動很慢,是陽氣耗散,督脈是陽脈的主幹,與腎脈相通,主管腰脊,陽氣受損,所以腰脊像折斷一樣;跳動稍微慢一些,是陽氣不足,身體空虛如洞,沒有火力消化食物,食物從咽喉處吐出來;跳動很大,是陽氣散而不聚,陰氣則虛弱;跳動稍微大一些,是陽氣衰弱,水氣聚積,深沉如石,從肚臍以下到小腹,脹滿下垂的感覺,如果脹到胃脘,則陰陽兩虛,所以是治不好的;跳動很小,是下焦陽氣虛弱不固,所以導致腹瀉;跳動稍微小一些,是腎水枯竭,導致消瘦;跳動很滑,是濕熱阻塞,既尿閉又小便不通,與脾脈跳動很滑的病症相同;跳動稍微滑一些,是腎虛骨熱,導致骨痿,所以坐著起不來,起來後眼前一片模糊,痿有五痿:心、肝、脾、肺、腎,都是虛熱;跳動很澀,是大癰,也就是所謂的營氣不通,逆行於肌肉組織之中,所以產生腫脹;跳動稍微澀一些,是氣血阻塞而且乾燥,所以月經不來,沉重的痔瘡是指病根深埋在深處,形成頑疾。
以上列舉了緩、急、大、小、滑、澀六種脈象,按照五臟的部位來辨別疾病,但是有脈象相同而疾病不同的情況,也有疾病相同而脈象不同的情況,必須綜合四診來辨別。
脈象跳動很快的,大多是寒證;跳動很慢的,大多是熱證;跳動很大的,大多是氣多血少;跳動很小的,是氣血都少;跳動很滑的,是陽氣盛,略帶熱證;跳動很澀的,是血多氣少,略帶寒證。
這是總結緩、急、大、小、滑、澀,來辨別氣血虛實寒熱的疾病。說脈象跳動很快的,大多是寒證,但也有一些不是寒證,比如脾脈跳動很快是瘛瘲等疾病,就不是寒證,只是寒證居多而已;跳動很慢的,大多是熱證,但也有一些不是熱證,比如腎脈跳動很慢是折脊,是陽虛而不是熱證,只是熱證居多而已;氣多血少、血多氣少,是指氣血偏盛或阻塞的疾病,因為氣屬陽,性質流動,血屬陰,性質凝滯,所以氣盛則脈滑,血盛則脈澀。
所以,凡是緩、急、大、小、滑、澀的脈象,都有虛實不同的情況,五臟生病的情況各不相同,必須綜合四診來辨別,才能準確。又如《難經》所說:一種脈象有十種變化。比如心脈跳動很快,是肝邪犯心;心脈跳動稍微快一些,是膽邪犯小腸;心脈跳動很大,是小腸邪氣自己犯小腸;心脈跳動很慢,是脾邪犯心;心脈跳動稍微慢一些,是胃邪犯小腸;心脈跳動很澀,是肺邪犯心;心脈跳動稍微澀一些,是大腸邪氣犯小腸;心脈跳動很沉,是腎邪犯心;心脈跳動稍微沉一些,是膀胱邪氣犯小腸,五臟各有剛柔邪氣,所以一種脈象會產生十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