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上 (15)
卷四上 (15)
1. 診脈辨臟腑病證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溢飲;微澀,為瘛攣,筋痹。
肝藏血,其本脈柔軟而細長,名弦者,陽氣初生之象也。若急強不和,則血少而氣逆,肝氣逆則多怒,故出惡言,或惡人之言也;若微急,乃氣傷血瘀,結於脅下名肥氣,大如覆杯,肝之積也,脅下,肝之部也,緩甚者,縱緩氣橫犯胃,故善嘔也;微緩者,氣不循經,水蓄成瘕而痹也,瘕者,假物以成形也;大甚者,火盛結為內癰,血熱妄行,嘔而衄血也;微大者,血傷氣痹,肝主筋,筋失榮養而陰縮,陰為宗筋,故氣痹而咳,牽引小腹也;小甚者,血枯內燥,渴而多飲;微小者,飲多成癉,癉者,水鬱成熱也;滑甚者,濕閉而熱伏,熱則脈滑,濕閉而氣不流行,陰子腫大頑木,不知痛癢,名㿉疝也;微滑者,虛熱,氣不能收攝,為遺溺,蓋實熱則癃閉,虛熱為遺溺,皆肝所主之病也;澀甚者,陽氣無力運行,由水飲漫溢故也;微澀者,氣血皆傷,筋失榮養,為瘛瘲,為拘攣,而筋痹也。
脾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僕;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蛕蠍腹熱;澀甚,為腸㿉;微澀,為內㿉,多下膿血。
脾土居中,而主肌肉,其本脈和緩而敦厚,陰陽兩平之象也。氣旺四季更代之時,故脈名代,而歇止有定數者,亦名代脈,是脾氣損,不能接續各臟之氣,以行於身也。脾主四肢,其脈急甚,肝邪盛而犯脾,風動而四肢抽掣,為瘛瘲也;微急,則氣逆而膈中,膈,猶格也,食飲阻逆,故入而還出,後沃沫者,食出,又吐白沫,中土被木邪所傷也;緩為本脈,緩甚,則氣虛而經脈弛,痿弱無力,陽不能達四末,則厥冷也;微緩者,氣虛,而肝風乘之,四肢不用,名風痿,以非外風,故心慧然若無病也;大甚者,或因擊傷,或跌僕,而傷肌肉,氣血擾動也;若微大,氣耗血壅,為病疝,以前陰為太陰、陽明之所合也,如又腹大,以膿血結於腸胃之外也;小甚,則氣血皆虛,營衛不調,而為寒熱;微小者,氣虛不能化津,消渴而成癉也;滑甚,為熱,而在脾,脾主濕,濕熱閉結,故㿉而兼癃,是前陰脹痛,小便不通也;微滑者,氣虛濕熱蒸而化蟲,成蠱毒腹脹而內熱,蟲名蛸蠍也;澀甚者,氣虛血瘀,成腸㿉,微澀者,成內㿉,皆腸癰之類,故多下膿血也。
白話文:
診脈辨臟腑病證
肝脈急速者,表示說話惡毒;脈搏略微急速,表示脅下有肥大的氣塊,形狀像覆蓋的杯子;脈搏緩慢者,表示容易嘔吐;脈搏略微緩慢,表示水腫、腹脹和痺痛;脈搏有力者,表示內部有癰腫,容易嘔吐、流鼻血;脈搏略微有力,表示肝臟痺痛,陰莖縮小、咳嗽並牽扯小腹,脈搏略微微弱,表示多飲;脈搏非常微弱,表示消渴;脈搏滑利者,表示疝氣;脈搏略微滑利,表示尿失禁;脈搏澀滯者,表示溢飲;脈搏略微澀滯,表示瘛瘲和筋骨痺痛。
肝臟藏血,其本脈柔軟細長,稱為弦脈,是陽氣初生之象。如果脈搏急速強勁而不和諧,則表示血少氣逆,肝氣逆則容易發怒,所以會說惡毒的話,或厭惡別人的話;如果脈搏略微急速,則表示氣血受損瘀滯,凝聚在脅下形成肥大的氣塊,如同覆蓋的杯子一樣,這是肝臟積聚的表現,脅下是肝臟所在的部位;脈搏緩慢者,表示氣機縱緩,橫犯胃部,所以容易嘔吐;脈搏略微緩慢,表示氣血運行失常,水液停滯形成腹脹和痺痛,腹脹指的是因異物而形成腫塊;脈搏有力者,表示火邪盛盛而形成內部癰腫,血熱妄行,所以會嘔吐和流鼻血;脈搏略微有力,表示血受損傷,氣機痺阻,肝臟主導筋脈,筋脈失養而陰莖縮小,陰莖為宗筋,所以氣機痺阻而咳嗽,並牽扯小腹;脈搏微弱者,表示血液枯竭,內部乾燥,口渴而多飲;脈搏非常微弱,表示飲水過多而導致消渴;脈搏滑利者,表示濕邪閉阻,熱邪內伏,熱邪則脈滑,濕邪閉阻則氣機不暢,陰部腫大堅硬,感覺麻木不痛,稱為疝氣;脈搏略微滑利,表示虛熱,氣血不能收攝,導致尿失禁,因為實熱會導致尿閉,虛熱則導致尿失禁,這些都是肝臟主導的病症;脈搏澀滯者,表示陽氣不足,水液停滯溢出;脈搏略微澀滯,表示氣血皆受損傷,筋脈失養,導致瘛瘲、抽搐和筋骨痺痛。
脾脈急速者,表示瘛瘲;脈搏略微急速,表示膈肌處受阻,飲食進入又出來,之後吐出唾沫;脈搏緩慢者,表示痿厥;脈搏略微緩慢,表示風痿,四肢無力,但精神卻很好,像沒有生病一樣;脈搏有力者,表示跌撲損傷;脈搏略微有力,表示疝氣,腹部膨大,膿血積聚在腸胃之外;脈搏微弱者,表示寒熱;脈搏非常微弱,表示消渴;脈搏滑利者,表示濕熱閉阻和尿閉;脈搏略微滑利,表示蟲毒,腹部熱脹;脈搏澀滯者,表示腸癰;脈搏略微澀滯,表示內部癰腫,經常排出膿血。
脾土居於中焦,主導肌肉,其本脈和緩而厚實,是陰陽平和的象徵。氣旺盛時,四季交替之際,脈象呈現代脈,停歇有一定的規律,也是脾氣受損,不能接續各臟腑之氣,以運行於全身的表現。脾臟主導四肢,其脈搏急速者,表示肝邪盛而犯脾,風邪活動而導致四肢抽搐,稱為瘛瘲;脈搏略微急速,則表示氣逆而膈肌受阻,膈,猶如屏障,飲食停滯,所以吃下去又出來,之後吐出唾沫,這是脾土受木邪損傷的表現;脈搏緩慢是脾脈本來的狀態,脈搏非常緩慢,則表示氣虛而經脈鬆弛,肢體無力,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末端,所以出現厥冷;脈搏略微緩慢,表示氣虛,而肝風乘之,四肢無力,稱為風痿,因為不是外來風邪,所以精神很好,像沒有生病一樣;脈搏有力者,可能是因為跌撲損傷,而傷及肌肉,氣血擾動;如果脈搏略微有力,表示氣血耗損瘀滯,導致疝氣,因為前陰是太陰、陽明經脈交會之處,如果腹部膨大,則表示膿血積聚在腸胃之外;脈搏微弱者,表示氣血皆虛,營衛失調,而出現寒熱;脈搏非常微弱,表示氣虛不能化生津液,消渴而導致消渴;脈搏滑利者,表示熱邪在脾臟,脾臟主濕,濕熱閉結,所以出現濕熱閉阻和尿閉,就是前陰脹痛,小便不通;脈搏略微滑利,表示氣虛濕熱蒸騰而化生蟲邪,形成蠱毒,腹部脹滿而內熱,蟲名為蛸蠍;脈搏澀滯者,表示氣虛血瘀,形成腸癰;脈搏略微澀滯,形成內部癰腫,都是腸癰的類型,所以經常排出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