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一 (4)
卷一 (4)
1. 壽夭稟於天賦
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知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此言人賴氣血以資生。氣血調和,肉堅膚密,臟腑生化,營衛流行,自然無病,而可延年。然稟質有厚薄,其無病者,得盡天壽;而長短本於天賦,非學道不能永壽也。如其稟厚,則外貌亦厚而可驗。使道者,鼻下水溝也,亦名唇中。隧者,溝深也。基牆者,面與耳也。三部者,上額、中顴、鼻下口頤也。
起者,隆盛,即骨高肉滿也,如此,故其天壽可至百歲也。
白話文:
黃帝問:人的壽命長短各不相同,有的人早夭,有的人突然死亡,有的人久病纏身,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如果五臟堅固,氣血調和,肌肉強健有力,皮膚緊密細緻,營氣和衛氣運行正常,呼吸均勻緩慢,氣息隨著規律運行,六腑消化食物,津液正常輸布,各項機能都正常運作,這樣人就能長壽。
黃帝問:人活到一百歲才死,這個道理要如何理解呢?
岐伯回答:如果人體經脈暢通而且深長,面部和耳朵的氣色飽滿方正,氣血和營衛調和順暢,額頭、顴骨、下巴這三個部位都隆起飽滿,骨骼高挺肌肉豐滿,這樣就能活到一百歲。
這段話說明人要依靠氣血來維持生命。氣血調和,肌肉堅實,皮膚緊密,臟腑功能正常,營衛之氣正常運行,自然就不會生病,就能延年益壽。然而每個人的先天體質有厚有薄,體質好的人,可以活到自然壽命;而壽命的長短本來就由天賦決定,並不是靠後天學習養生就能永遠長壽的。如果先天體質好,那麼外貌也會顯得豐厚,可以從外表觀察出來。「使道」指的是鼻子下方的人中,也叫唇溝。「隧」的意思是溝深。「基牆」指的是臉和耳朵。「三部」指的是額頭、顴骨、下巴三個部位。
「起」的意思是隆起旺盛,也就是骨骼高挺肌肉豐滿,像這樣的人,他的自然壽命就可以達到一百歲。
2. 生長衰死隨時變化
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馬玄臺注:此言人之十歲至三十,以漸而盛;四十至百歲,以漸而衰也。其氣在下,氣盛於足六經也。趨者,較走更疾矣。步者,較走更緩矣。坐者,較步似倦矣。至五十歲以後,則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者,每十歲而日衰,故至百歲,五臟俱衰而終矣。腎氣焦者,水竭也。
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馬注:五臟皆脆,水溝不長。其鼻孔向外而張,鼻為肺竅,肺氣泄矣,肺氣不足,故喘息而為暴疾也。基牆甚卑,脈薄血少而肉脆。數中風寒者,以其血氣虛,脈道不通,所以真邪相攻而相引。真為元氣,邪為邪氣也。如是其稟薄,故中壽而盡也。
白話文:
人體生長衰老的變化
黃帝問:人體從興盛到衰亡直至死亡,其中的變化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岐伯說:人到了十歲,五臟的功能開始確立,全身氣血也開始流通,這時的氣血主要集中在下半身,所以喜歡跑動。到了二十歲,氣血開始旺盛,肌肉也開始生長發育,所以喜歡快步走。到了三十歲,五臟功能完全確立,肌肉也變得結實,氣血充足飽滿,所以喜歡穩步行走。到了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都達到最旺盛的狀態並趨於穩定,皮膚開始變得鬆弛,容光煥發的狀態開始衰退,頭髮也開始出現斑白,這時氣血平穩不躁動,所以喜歡坐著。到了五十歲,肝氣開始衰退,肝臟的葉片開始變薄,膽汁分泌減少,視力開始變得模糊。到了六十歲,心氣開始衰退,容易感到憂愁悲傷,氣血運行也變得懈怠,所以喜歡躺臥休息。到了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也變得乾枯。到了八十歲,肺氣衰弱,精氣也開始離散,所以說話容易出錯。到了九十歲,腎氣衰竭,五臟經脈都變得空虛。到了百歲,五臟功能全部衰竭,精神氣力也完全散失,只剩下軀殼獨自存在,最終走向死亡。
馬玄臺註解說:這裡說的是人從十歲到三十歲,身體機能逐漸興盛;從四十歲到一百歲,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的過程。所謂「其氣在下」,是指氣血充盛於足部的六條經脈。所謂「趨」,是比「走」還要快的動作;「步」是比「走」還要慢的動作;「坐」是比「步」更顯疲倦的狀態。到了五十歲以後,按照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的五行相生關係,每過十年,五臟的功能就日益衰退,所以到了百歲,五臟功能全部衰竭而走向死亡。所謂「腎氣焦」,指的是腎中的精水枯竭。
黃帝問:那些無法活到天年就死亡的人,又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說:他們的五臟功能都不夠強健,導致生命運行的通道無法暢通,體內正氣外泄,使得呼吸急促,暴發疾病。而且身體的根基薄弱,脈象微弱,血量不足,肌肉鬆軟無力,經常遭受風寒侵襲,氣血虛弱,經脈阻塞不通,導致體內正氣與邪氣互相攻擊,相互引發混亂,所以還不到天年就結束生命。
馬玄臺註解說:五臟都比較脆弱,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不夠長。鼻孔朝外張開,鼻子是肺的孔竅,說明肺氣外泄,肺氣不足,所以呼吸急促並導致突發疾病。身體的根基薄弱,脈象微弱,血量不足,肌肉鬆軟。經常遭受風寒侵襲,是因為氣血虛弱,經脈不通,所以正氣與邪氣互相攻擊和引發。正氣指元氣,邪氣指的是外來的病邪。像這樣身體稟賦薄弱的人,就無法活到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