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傳變不常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白話文:

但是突然發作的疾病,不必依照傳經的規律來治療。或者傳經變化順序異常,不按正常次序傳入,以及憂愁、恐懼、悲傷、喜悅、憤怒等情緒的影響,都會導致疾病。

喜悅過度,就會虛弱,腎氣就會乘虛而入;憤怒,就會肝氣乘虛而入;悲傷,就會肺氣乘虛而入;恐懼,就會脾氣乘虛而入;憂愁,就會心氣乘虛而入。這是病理發展的規律。

因此,疾病有五種,五種疾病變化就有二十五種,再根據傳經變化和乘虛而入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

上文明邪傳其所勝之臟,是常理也;而邪之傷人卒發者,原不必待其傳而治之,且人有強弱,邪有重輕,病之變化多端,其傳有不以次序者,假如憂恐等情志所傷,其邪必乘虛深入,不待傳次,已成大病矣。

白話文:

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邪氣會沿著它所勝的臟腑傳播,這是通常的規律。但是,邪氣突然侵犯人體時,不一定會等到傳到相應臟腑再進行治療。而且,人的體質有強弱之分,邪氣也有輕重之別,病情的變化也多種多樣,傳導的順序不一定按部就班。例如,如果受到憂愁恐懼等情志所傷,邪氣必然會趁虛而入,不等傳到相應臟腑,就已經形成大病了。

因其五臟之氣,先自相乘犯,如過喜而心氣虛散,則腎氣乘之,怒則傷肝,悲則傷肺之類,故一臟而有五臟乘犯之病,五五二十五變,及外邪傳化傳乘之病名,何可數計乎!《難經》論脈,以五臟相乘犯名五邪,有微甚之十變,宜參觀之。此條與前岐伯所云:不應四時之氣,而臟獨主其病者,義理可以會通也。

白話文:

由於五臟的氣,會先互相衝擊侵犯。比如過度高興,導致心氣虛弱分散,腎氣就會乘虛而入;發怒就會傷肝,悲傷就會傷肺,諸如此類。因此,一個臟器可能會出現五臟乘虛而入的疾病,五臟相乘變化就有25種,加上外邪傳變而形成的疾病,其種類根本無法計數!《難經》討論脈象時,將五臟相乘犯病稱為五邪,有輕微和嚴重之分,共有十種變化,應該同時參照。這條與前面岐伯所說的「不符合四時氣候,而臟器單獨出現疾病的」,在原理上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2. 傳變死證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月之內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骨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白話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

骨頭嚴重萎縮,肌肉嚴重凹陷,胸中積滿氣體,呼吸困難。這種情況,預計患者半年內死亡。這是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判斷的。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內痛引肩項

骨頭嚴重萎縮,肌肉嚴重凹陷,胸中積滿氣體,感到內部疼痛,疼痛延伸到肩頸。這種情況,預計患者一月內死亡。這是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判斷的。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

骨頭嚴重萎縮,肌肉嚴重凹陷,胸中積滿氣體,呼吸困難,感到內部疼痛,疼痛延伸到肩頸,身體發熱,皮肉脫落破損。這種情況,預計患者十個月內死亡。這是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判斷的。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骨髓內消,動作益衰

骨頭嚴重萎縮,肌肉嚴重凹陷,骨髓內部消失,活動能力越來越差。這種情況,預計患者一年內死亡。如果出現真臟衰竭的症狀,則根據患者的脈象和症狀判斷具體的死亡時間。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

骨頭嚴重萎縮,肌肉嚴重凹陷,胸中積滿氣體,腹內疼痛,心中不適,肩頸和身體發熱,皮肉脫落破損,眼眶凹陷,出現真臟衰竭的症狀,視力消失。這種情況,患者將在短時間內死亡。而如果患者還能看見,則會在身體虛弱不堪時死亡。

此即明久病之死證也。齒為骨之餘,齒枯則知其骨枯矣。腎主骨,脾主肉,骨枯肉陷,則脾腎兩敗,其虛陽必然上逆而胸中氣滿,喘息而氣振動形,脾腎皆不輸化,則不便矣。如脈尚和緩者,可延半年,若真臟脈現,可定期日而死也;其內痛引肩項,或又身熱,脫肉破䐃,則死更速矣;或又加腹痛,目眶陷,脾氣已絕,目不見人,肝腎俱絕,故立死,其見人者,至相剋之日時則死。

白話文:

這些都是長期患病後死亡的證據。牙齒是骨頭的餘留部分,牙齒枯萎了,表示骨頭也枯萎了。腎臟主導骨頭,脾臟主導肌肉,如果骨頭枯萎,肌肉萎縮,表示脾腎兩敗俱傷,虛浮的陽氣必定逆行而上,導致胸中氣息滿溢,氣息會振動全身。脾腎都無法運化,就會出現不便。如果脈象仍然緩和,還能再活半年;如果出現真臟脈象,就能預測死亡日期;如果內痛蔓延到肩頸,或者身體發熱,肌肉脫落潰爛,死亡會更快;或者加上腹痛,眼眶凹陷,脾氣已絕,眼睛看不見人,肝腎俱絕,會立即死亡;如果是還能看見人的,會在相剋的日子死亡。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白話文:

急性中風,患者身體突然虛弱,五臟閉塞,脈搏不通,氣血運行受阻,就像落水溺死,情況危急。脈搏極弱,近乎停止,如同瀕臨死亡。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五六次呼吸,雖然身體形態尚未完全毀壞,但內臟機能已經喪失,患者仍然會死亡。

急虛者,危急之虛證,卒然而至,如中風暴僕之類。五臟之氣阻絕,經脈閉而不通,譬如墮溺水中,不及救援,其死不可定期。其脈絕不來,此陰陽之氣不往來也,或一呼五六至,將脫之脈矣。其形肉雖未脫,真臟脈初亦不現,而卒然如此者,猶死也。可知上節所云死期,亦不過明其常理,非可拘執也。

白話文:

急虛症,是危急的虛證,發作突然,就像中風或暴病一樣。五臟氣機阻滯,經脈閉塞不通,就像溺水的人得不到救援,死亡時間不定。脈搏時有時無,這是陰陽之氣無法往來,或是一呼好幾次脈搏才跳動一下,這是將近死亡的脈象。身體雖然還沒徹底失去生命跡象,內臟的脈象也不明顯,但突然出現這種情況,跟死亡差不多。可以瞭解上面所說的死亡期限,只是說明一般規律,並不是絕對不變的。

《素問·標本病傳論》曰: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滿,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白話文:

《素問·標本病傳論》中記載:傳變的疾病是指:心臟疾病首先表現為心痛,一天後出現咳嗽,三天後兩肋脹滿,五天後胸口堵塞不通,全身疼痛,體重增加。如果三天後病情未見好轉,患者會在冬天的半夜或夏天的中午死亡。

此邪傳其所勝之臟,互相剋賊,故死也。心先受邪而心痛,一日而咳,則傳於肺,火剋金也;三日脅支滿,則傳於肝,金剋木也;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則傳於脾,木剋土也;又三日,則土剋水,傳腎而死。以腎為陰陽之根,夜半陰盛,日中陽盛,冬令夜半則重陰,夏令日中則重陽,遇重陰重陽之偏氣,而身中之根元絕也。

肺病喘咳,三日而脅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白話文:

這種病邪會傳染給它剋制的身體器官,形成互相制衡的情況,最終導致死亡。

心臟首先受到病邪而引起心痛,一天後傳染給肺臟,這是火剋金的緣故;三天後脅肋部位感到脹滿,則傳染給肝臟,這是金剋木的緣故;五天後出現堵塞不通、身體疼痛沉重,則傳染給脾臟,這是木剋土的緣故;再過三天,則土剋水,傳染給腎臟而死亡。

腎臟是人體陰陽的根本。在冬至前後,夜間陰氣旺盛,夏至前後,白天陽氣旺盛。如果人體在陰陽旺盛的時期遇到病邪,就會導致身體的根本元氣受損。

此由肺傳肝,金剋木也,肝傳脾,木剋土也,脾土敗,則五日而身脹,十日死者,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敗其絕,以應生成之數也。天地之氣,以一歲而升降,人身之氣,應一日之升降,升者氣旺,降者氣衰,五臟之氣,各有衰旺之時,其臟敗者,遇氣衰旺極時,其陰陽不能交接而生化,則死矣。前後各條所言死期,義理大抵如是。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由肺氣傳到肝臟,這是金剋木;從肝臟傳到脾臟,這是木剋土。脾土受損,那麼五天後身體會腫脹,十天後就會死亡,因為天五生成土,地十滋生之,它的毀滅和死亡,也應對了生成的時間。天地之氣,一年升降,人身之氣,一天升降,升是氣旺,降是氣衰,五臟之氣,都有氣衰旺的時候,如果臟腑衰敗,遇上氣衰旺至極的時候,它的陰陽就不能交接而生化,那麼就會死亡。前面和後面各條所說的死期,道理大致上都是這樣的。

然又有五行生剋者,暴病卒死者,種種變化,莫可數計,其中妙理,固難言喻,自不可拘泥而穿鑿者。但細審其脈證,而生死之象,灼然可見,若確定其時刻,則非神聖不能也。

白話文:

不過,還有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病情突然加重或突然死亡,這些變化多端,難以計數。其中的奧妙道理,實在難以用語言表達,不應拘泥於條條框框而強詞奪理。但如果仔細審視脈象和證候,生與死的徵兆,就能一目瞭然。至於準確判斷具體時間,則非聖人神靈不能做到。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痠,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此由肝傳脾,脾傳腎而死。

脾病身痛體重,一日而脹,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痠,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此由脾傳腎,腎傳膀胱,故背膂筋痛,小便閉也。

腎病少腹腰脊痛,䯒痠,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滿,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此由腎傳膀胱,膀胱傳脾,脾傳肝,是逆傳其所不勝也。

胃病脹滿,五日少腹腰脊痛,䯒痠,三日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身體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後,夏日昳。

此由胃傳腎,腎傳膀胱,膀胱傳脾,是腑臟互傳也。

膀胱病,小便閉,五日少腹脹,腰脊痛,䯒痠,一日腹脹,一日身體痛,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白話文:

肝病會導致頭昏眼花,脅肋脹滿,三天身體沉重疼痛,五天后腹脹,三天腰脊和少腹疼痛,小腿痠痛,三天不癒,就會死亡。冬天在入夜時發病,夏天在早晨吃飯時發病。這是因為肝氣傳給脾,脾氣傳給腎,最終導致死亡。

脾病會導致身體疼痛沉重,一天后腹脹,兩天后少腹和腰脊疼痛,小腿痠痛,三天后背部肌肉疼痛,小便閉塞,十天不癒,就會死亡。冬天在晚上發病,夏天在下午吃飯時發病。這是因為脾氣傳給腎,腎氣傳給膀胱,所以背部肌肉疼痛,小便閉塞。

腎病會導致少腹和腰脊疼痛,小腿痠痛,三天后背部肌肉疼痛,小便閉塞,三天后腹脹,三天后兩脅肋脹滿,三天不癒,就會死亡。冬天在清晨發病,夏天在下午發病。這是因為腎氣傳給膀胱,膀胱傳給脾,脾傳給肝,是逆傳其所不勝的關係。

胃病會導致腹脹,五天后少腹和腰脊疼痛,小腿痠痛,三天后背部肌肉疼痛,小便閉塞,五天后身體沉重,六天不癒,就會死亡。冬天在深夜發病,夏天在下午發病。這是因為胃氣傳給腎,腎氣傳給膀胱,膀胱傳給脾,是腑臟互相傳遞的關係。

膀胱病會導致小便閉塞,五天后少腹脹滿,腰脊疼痛,小腿痠痛,一天后腹脹,一天后身體疼痛,兩天不癒,就會死亡。冬天在雞鳴時發病,夏天在下午發病。

此由膀胱傳腎,腎傳脾而死也。按人身內臟腑,外營衛,氣血周流,循環無間,其有失調,則邪乘虛而入,以隨氣血流行,如本元氣勝,其邪漸從外出,若元氣不勝,而邪入臟腑,互相傳變,久則元氣敗絕而死。是故以上各條,皆言邪傳臟腑而死,未有營衛之表病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邪氣從膀胱傳到腎臟,再從腎臟傳到脾臟,最終導致死亡。人體的內臟和外表的營衛系統,氣血運行不息,循環無阻。如果出現失調,邪氣就會趁虛而入,隨著氣血運行。如果本來的元氣充沛,邪氣就會逐漸從體外排出。但如果元氣不足以抵抗邪氣,邪氣就會侵入臟腑,互相傳變,時間久了元氣就會敗壞殆盡,導致死亡。所以上面各條所說的,都是邪氣傳到臟腑而致死的,沒有涉及營衛表面的疾病。

3. 五逆五奪

《靈樞·玉版篇》帝曰:諸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岐伯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白話文:

皇帝問道:各種疾病都有逆順的變化,可以讓我了解一下嗎?岐伯回答:肚子脹、身體發熱、脈搏有力,這是第一逆;肚子發響且飽脹、四肢清涼、腹瀉,脈搏有力,這是第二逆;鼻出血不止,脈搏有力,這是第三逆;咳嗽並且尿血、身體虛弱,脈搏細弱有力,這是第四逆;咳嗽、身體虛弱、身體發熱,脈搏細弱而快,這是第五逆。像這樣的情況,最遲十五天就會死亡。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脹便血,其脈大,脈絕,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白話文:

如果出現腹部脹大、四肢清瘦、脫相、拉肚子很嚴重的情況,這是第一種逆症;腹脹、便血,脈搏很強有力,脈搏斷續,這是第二種逆症;咳嗽、尿血、身形消瘦、脈搏無力,這是第三種逆症;嘔血、胸部脹滿,疼痛蔓延到背部,脈搏微弱而跳動得很快,這是第四種逆症;咳嗽、嘔吐、腹脹,又拉又拉肚子,脈搏斷續,這是第五種逆症。如果是這五種逆症,最多隻活一個時辰就會死亡。如果醫師沒有察覺這些症狀就針灸,這叫做「逆治」。

腹脹,身熱,脈大,表裡俱邪盛而不得泄也;腹鳴而滿,四肢清冷,後泄,是虛寒而陽敗,脈反大,根元外脫也;衄而不止,脈大,孤陽上脫也;咳者,虛火上炎,溲血,其陰下泄,此內傷久而脫形,其脈小弱,猶可治之,小勁,則正敗邪勝也;咳而脫形,脾肺俱敗,脈小以疾,血液皆枯矣。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

白話文:

腹脹身熱,脈大:內外邪氣旺盛,無法排出。

腹鳴腹脹,四肢冰冷 :虛寒,陽氣受損,脈象反常強大,是元氣外逃所致。

鼻血不止,脈大 :孤陽上浮脫離。

咳嗽 :虛火上炎,小便帶血,陰液下泄。這是內傷久致脫離形體,脈象細弱,尚可救治。若脈象細小而有力,表示正氣衰敗,邪氣得勝。

咳嗽脫離形體 :脾肺虛敗,脈象細小且快,血液枯竭。如此,不過十五天便會死亡。

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氣變而人身之本元絕也。其腹大脹,四末清冷,中陽已敗,脫形泄甚,元氣垂絕也;腹脹便血,陰陽兩傷,其脈反大,是真臟脈現,絕則氣絕也;咳而溲血,形肉脫,陰已竭矣,脈反搏,孤陽將去也;嘔血,胸滿引背,邪氣上逆,脈小而疾,陰陽俱竭也;咳,嘔,腹脹,且飧泄,邪氣結而本元敗,脈絕而氣絕也。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

以上皆言不可治之證,當熟識而勿妄治,治之反招尤悔也。

白話文:

每隔五天為一候,三個五候為一氣,氣候變化,人體的本元之氣就會衰絕。腹脹明顯,四肢冰冷,中焦陽氣已敗壞,身體形態消瘦,洩瀉嚴重,元氣將盡;腹脹伴隨便血,陰陽兩傷,脈搏反常變大,這是真臟脈象出現,脈搏衰絕則氣息斷絕;咳嗽並咳出帶血的尿液,形體、肌肉消瘦,陰氣已竭盡,脈搏反常有力,孤陽即將離去;嘔吐血液,胸悶並放射至後背,邪氣逆行向上,脈搏細小而急促,陰陽均已衰竭;咳嗽、嘔吐、腹脹,同時出現腹瀉,邪氣凝聚,本元之氣衰敗,脈搏斷絕,氣息斷絕。情況如上,患者活不過一天。

《靈樞·五禁篇》帝曰:何謂五奪?岐伯曰: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皆不可瀉。

白話文:

《靈樞·五禁篇》

皇帝問道:什麼是「五奪」?

岐伯答道:

  1. 形體和肌肉已經受損,稱為「一奪」;

  2. 大量失血之後,稱為「二奪」;

  3. 大量出汗之後,稱為「三奪」;

  4. 大便泄瀉之後,稱為「四奪」;

  5. 剛生產完或大量失血之後,稱為「五奪」。

凡處於這些情況的人,都不可以進行瀉下治療。

奪者,傷之甚也。氣血傷甚,即有外邪,亦不可瀉,瀉之本元先脫,故仲景論中有禁汗、禁下之條,多立善法以治之也。

白話文:

過分發汗或瀉下,會嚴重損害正氣。氣血受損嚴重時,即使有外邪,也不宜瀉法。因為瀉法會使本來的元氣先散失了。因此,仲景《傷寒論》中有禁止發汗、禁止瀉下的條款,並設立了很多好的方法來治療。

帝曰:何謂五逆?岐伯曰: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䐃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血衃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白話文:

皇帝問:「什麼叫做五逆?」

岐伯回答:「1. 發熱時脈搏沉靜,汗水已經出來,脈搏卻又變強又快。

  1. 腹瀉時脈搏又大又強。

  2. 患了痺證不能移動,筋肉破爛,身體發熱,脈搏偏向某一邊。

  3. 房事過度導致身體虛弱,身體發熱,臉色異常蒼白,接著大便帶血,血便粘稠沉重。

  4. 寒熱交替發作,脈搏堅硬有力。」

熱病脈應洪數而反靜,元氣敗而邪熱不去也,汗已出,脈應靜而反躁盛,是精卻而邪勝也;病泄氣陷,脈應小弱而反洪大,根本虛脫也;著痹不移,則氣血不活,䐃肉破,身熱,土敗而陰涸也,故其脈偏絕,氣血不周矣;淫邪久傷形體,而身熱色白,則陰陽兩損,又下血衃篤重,而本元竭矣;發寒熱而形奪,則營衛陰陽俱傷,其脈堅搏,是無胃氣之真臟脈現,故皆為五逆之死證也。

白話文:

  1. 熱病脈象應該洪大數實,卻表現得平穩安靜,說明正氣衰弱,邪熱難除。已出汗後,脈象應平靜,卻表現得浮躁有力,說明精氣虧損,邪氣旺盛。

  2. 病人泄瀉脫氣,脈象應細小無力,卻表現得洪大有力,說明根本虛弱,元氣耗盡。

  3. 風濕痹痛不移動,說明氣血不通暢。肌肉潰爛,身體發熱,是土氣衰敗,陰液枯竭所致,所以脈象部分斷絕,氣血不能周流。

  4. 邪氣長期損傷身體,導致身體發熱,面色蒼白,說明陰陽兩傷。再加了下血色黑且重,證明本元已經耗盡。

  5. 發作寒熱,形體消瘦,說明營衛、陰陽都受到了傷害。脈象堅硬搏動,說明胃氣的真臟脈象顯露,這些都是絕症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