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8)

1. 聞聲問證合色脈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五臟者,中之守也。中盛臟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臟為根本,如城之有守也。臟者,藏也,藏精氣而不瀉,故必中氣盛而臟滿,則無病。若氣似盛,而傷於恐者,如經所云: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外似有餘,而內傷不足矣,不足而其聲如從室中言,重濁而不清亮,是中氣有濕邪壅遏也;若言語聲微,不能接續,久久乃復續一言者,此元氣奪也;若衣被不斂,出身露體,言語不知善惡,不避親疏嫌疑者,此神明之亂也;若飲食入胃,隨即下泄,完穀不化,是脾腎不固,腎為胃之關,二便為腎之門戶,是無關要也;水泉不止者,遺溺不能收攝,膀胱津液不藏,亦腎氣虛脫也。如是皆五臟氣敗而失守,故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五臟者,身之強也。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俯,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身之強健,由五臟氣旺也。精神陽氣聚於頭,故頭為精明之府,若督脈衰而氣敗,頭垂下傾,如視深淵,知其精神將奪矣;背為胸之府者,背為陽,胸為陰,胸中宗氣所聚,名氣海,其身挺直,若肩背曲而傴僂,宗氣內敗,而府將壞矣;腎臟在腰,故腰為腎府,腰痛不能動搖,腎將憊矣;筋聚於膝,故為筋府,足不能屈伸,行則僂俯,筋將憊矣;腎精充骨為髓,故骨為髓府,精竭髓枯,不能久立,行則振掉,不能正步,骨將憊矣。凡此皆五臟衰敗,得強則生,失強則死矣。

白話文: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 五臟是身體內部的守護者。如果體內中氣旺盛、五臟充滿,並且氣血強盛,但因為受到驚嚇而出現恐懼,講話的聲音聽起來像從房間深處傳來一樣悶沉,這代表是中氣有濕氣的阻礙;如果講話聲音微弱,要過很久才能勉強說出一句話,這是元氣耗損的表現;如果衣衫不整、不修邊幅,講話不分好壞,也不避諱親近或疏遠的人,這是神智錯亂的徵兆;如果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儲存,直接就排泄出來,這表示脾胃的門戶沒有關好;如果小便不止,無法控制,這是膀胱無法儲藏津液的表現。能夠守住這些關鍵的就活,失去這些關鍵的就死。

五臟是身體的根本,就像城池有守衛一樣重要。五臟的功能是儲藏精氣而不讓它外洩,所以必須中氣旺盛、五臟充滿,才不會生病。如果氣勢看起來很盛,卻因為驚恐而受傷,就像經書所說:過度思考會傷害心神,心神受損就會恐懼、失常,外表看起來好像有餘,但內在卻是虛弱不足。因為虛弱,聲音就像從房間深處傳來一樣,沉重不清亮,這是中氣被濕邪阻礙的緣故;如果講話聲音微弱,無法連續說下去,要過很久才能再接一句,這是元氣耗損的表現;如果衣衫不整、裸露身體,講話不分好壞,也不避諱親近或疏遠的人,這是神智錯亂的徵兆;如果吃下去的食物隨即就排泄出來,沒有消化就排出,這是脾腎功能不固,腎臟是胃的關卡,大小便則是腎臟的門戶,這是門戶沒有關好;如果小便不止,無法控制,這是膀胱的津液無法儲藏,也是腎氣虛弱的表現。以上這些都是五臟衰敗、失去守護功能的表現,所以能守住的就活,失去守護的就死。

五臟是身體強健的根本。頭部是精神和智慧的府邸,如果頭部下垂、目光呆滯,這表示精神將要耗盡;背部是胸部的府邸,如果背部彎曲、肩膀下垂,這表示胸部的功能將要衰敗;腰部是腎臟的府邸,如果腰部僵硬無法轉動,這表示腎臟將要衰弱;膝蓋是筋的府邸,如果膝蓋無法彎曲伸直,走路彎腰駝背,這表示筋將要衰弱;骨頭是骨髓的府邸,如果無法久站、走路搖晃,這表示骨頭將要衰弱。能夠保持強健的就活,失去強健的就死。

身體的強健,是來自於五臟氣血的旺盛。精神和陽氣都聚集在頭部,所以頭部是精氣和智慧的府邸。如果督脈衰弱、氣血敗壞,頭部就會下垂,看起來好像在看深淵一樣,就知道他的精神將要耗盡了;背部是胸部的府邸,背部屬陽,胸部屬陰,胸部是宗氣聚集的地方,稱為氣海,身體應該挺直。如果肩膀彎曲、背部駝背,表示宗氣內耗,胸部的功能將要衰敗了;腎臟在腰部,所以腰部是腎臟的府邸,腰部疼痛、無法轉動,這表示腎臟將要衰弱了;筋聚集在膝蓋,所以膝蓋是筋的府邸,如果腳無法彎曲伸直,走路彎腰駝背,表示筋將要衰弱了;腎精充滿骨髓,所以骨頭是骨髓的府邸,如果精氣枯竭、骨髓衰敗,就無法久站,走路搖搖晃晃、步履不穩,表示骨頭將要衰弱了。以上這些都是五臟衰敗的表現,能夠保持強健的就活,失去強健的就死。

2. 色脈辨病

《素問·五臟生成篇》岐伯曰: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臟之象,可以類推;五臟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脈緊,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脈象指按可以辨別,五臟生克可以類推,五臟音聲可以意識,五色微妙可以目察。色脈相合相生為吉,相反相剋為凶,能參合其理,知其吉凶,可萬全而無錯失也。假如色赤,而脈之至也,喘而堅,喘者,急促之象,堅者,不柔和也,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心痹者,以赤色屬心,思慮所傷,因虛而邪乘之,氣血鬱結成積,中氣不和,而不欲食,故時害於食也;如色白,而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者,脈之浮部虛,沉部實也,以其有積氣在胸中,故心肝之氣亦不舒,而為驚惕,氣喘而虛,名肺痹而發寒熱,是得之醉後入房,先因酒熱傷肺,又為欲火傷腎,金水兩傷,而成肺痹,痹者,氣閉不能輸布,營衛不和,故氣喘而發寒熱也;如色青,而脈之至也長,左右彈者,脈從兩旁斜竄,不循軌路也,此有積氣在心下支胠,自心至脅下軟肉際也,名肝痹,得之寒濕之邪,與疝病治法相同者,疝病邪積小腹前陰,同屬厥陰也,又必腰痛而足清冷,皆本經寒濕氣閉也,頭頂之脈,緊而如束,本經之脈上巔頂故也;如色黃,而脈之至也,大而虛,大者邪盛,虛者脾虛,脾虛不運,故有積氣在腹中上逆,名為厥氣也,厥疝者,脾肝腎之脈,皆結於陰器,脾虛而肝腎之氣皆乘侮為病矣,女子亦同治法,此因得之四肢疾用傷力,如持重奔走之類,致脾氣虛乏汗出,而風邪乘之,以脾主四肢,故四肢用力,則傷脾氣也;如色黑,而脈之至也,上堅而大者,腎脈之上部也,故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是陰邪入於陰分陰經,凝閉陽氣不能通於陰,故上部陽分之脈反堅而大,陰者,小腹下前陰,衝任經脈所行,與肝腎相通也。

《靈樞·衛氣失常篇》帝曰:何以知皮、肉、氣、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

白話文:

色脈辨病

脈象的粗細、滑澀、浮沉等,可以藉此辨別病情;五臟的徵象,可以由此類推;五臟的聲音,可以憑藉意識判斷;五色的微妙變化,可以透過觀察來診斷。能夠綜合脈象和顏色診斷,就能夠做到萬無一失。

如果脈色呈現紅色,脈象急促有力,診斷為體內有積氣,常因飲食而受阻,稱為心痹。這是因為外感疾病或思慮過度導致心虛,邪氣乘虛而入。

如果脈色呈現白色,脈象急促而浮,上虛下實,容易驚恐,體內有積氣在胸中,脈象虛弱,稱為肺痹,伴隨寒熱症狀。這是因為飲酒過度或房事不節所致。

如果脈色呈現青色,脈象長而左右彈動,體內有積氣在心窩下方的軟肉處,稱為肝痹。這是因為寒濕之邪入侵,與疝氣的治療方法相同,會伴隨腰痛、足冷、頭部脈象緊緊的症狀。

如果脈色呈現黃色,脈象大而虛弱,體內有積氣在腹部,伴隨厥氣,稱為厥疝。女性的治療方法相同。這是因為四肢勞損,汗出受風所致。

如果脈色呈現黑色,脈象上部堅實而有力,體內有積氣在下腹部和陰部,稱為腎痹。這是因為沐浴後立即臥床所致。

脈象可以透過指壓來辨別,五臟的生克關係可以類推,五臟的聲音可以憑藉意識判斷,五色的微妙變化可以透過觀察來診斷。顏色與脈象相合相生則吉,相反相剋則凶,能參悟其道理,就能夠預知吉凶,做到萬無一失。

例如,脈色赤紅,脈象急促有力,表示體內有積氣,常因飲食受阻,稱為心痹。這是因為紅色屬心,思慮過度傷及心氣,導致心虛,邪氣乘虛而入,氣血鬱結形成積聚,中氣不和,因此不願進食。

例如,脈色白色,脈象急促而浮,上虛下實,表示脈象浮部虛弱,沉部實證,體內有積氣在胸中,導致心肝之氣不舒暢,而感到驚恐,氣喘虛弱,稱為肺痹,伴隨寒熱症狀。這是因為飲酒過度後房事,先因酒熱傷肺,又因慾火傷腎,金水兩傷,而導致肺痹。痹症是指氣閉塞不能流通,營衛不和,所以氣喘且發寒熱。

例如,脈色青色,脈象長而左右彈動,表示脈象從兩旁斜竄,不循經脈常道,體內有積氣在心窩下方的軟肉處,稱為肝痹。這是因為寒濕之邪入侵,與疝氣的治療方法相同,因為疝氣邪氣積聚於小腹前陰,都屬厥陰,所以會伴隨腰痛、足冷,都是經脈寒濕氣閉塞所致,頭部脈象緊縮,是因為經脈上達頭頂的緣故。

例如,脈色黃色,脈象大而虛弱,表示邪氣盛而脾氣虛弱,脾虛不能運化,所以體內有積氣在腹部上逆,稱為厥氣。厥疝是指脾、肝、腎的脈氣都結聚在陰部,脾虛而肝腎之氣乘虛而犯,造成疾病。女性的治療方法相同。這是因為四肢用力過度,例如提重物或奔跑等,導致脾氣虛弱,汗出受風,因為脾主四肢,所以四肢用力會傷及脾氣。

例如,脈色黑色,脈象上部堅實而有力,表示腎脈上部堅實,體內有積氣在下腹部和陰部,稱為腎痹。這是因為沐浴後立即臥床,陰邪入侵陰分陰經,陽氣凝閉不通於陰,所以上部陽分之脈反而堅實有力。陰部指下腹部和前陰,衝任經脈所經過的地方,與肝腎相通。

《靈樞·衛氣失常篇》記載:如何知道皮膚、肌肉、氣、血、筋、骨的疾病呢?伯高回答說:眉毛之間皮膚光澤暗淡,疾病在皮膚;嘴唇顏色青黃赤白黑,疾病在肌肉;營氣濡濕,疾病在氣血;眼睛顏色青黃赤白黑,疾病在筋;耳朵乾枯焦黑,沾染塵垢,疾病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