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11)
卷七 (11)
1. 厥逆
《素問·腹中論》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白話文:
現代
《素問·腹中論》
黃帝說:有人胸部腫脹、頸部疼痛、胸悶腹脹,這是什麼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岐伯回答:這叫厥逆。
黃帝說:如何治療?
岐伯回答:在胸部施灸的話會導致失聲,在頸部針刺的話會導致發狂,必須等到陽氣旺盛了才能治療。
黃帝說:為什麼會這樣?
岐伯回答:陽氣過於旺盛,留在上半身,如果在胸部施灸,陽氣就會進入陰部,導致失聲;如果在頸部針刺,陽氣就會虛弱,導致發狂;必須等到陽氣旺盛的時候再治療,才能使身體健康。
此因陽氣重疊上逆,故名厥逆。其陽逆者,本由陰氣不固,如再以火灸之,逼之入陰,則氣耗散而火邪傷肺,則失音而喑也;石者,砭法,乃更泄其氣,氣泄則陽虛,而心神無主則昏狂,然非有餘實火之狂,其病危矣,故不可用灸砭之法。蓋厥者陰陽格逆,必須俟其二氣歸併,而陰陽漸和,乃可調之,庶使全其生也。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由於陽氣過盛向上逆行,所以稱為厥逆。陽氣向上的原因,本是陰氣不穩固所致。如果再用火灸,逼陽氣入陰分,那麼氣血就會散失,火邪會傷及肺部,導致失聲。而石頭針灸療法會進一步洩氣,氣洩則陽虛,導致心神失守,出現昏狂。但這種昏狂並非實火引起的,病情非常危急,因此不能用灸法或針灸。厥逆的發生是因為陰陽氣機對抗,必須等到陰陽二氣重新歸併,陰陽逐漸調和,纔能夠治療,這樣才能保全病人的生命。
2. 腎虛厥病
《素問·病能論》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有病症狀像厥症的,診脈時發現右手脈象深沉且緊,左手脈象浮浮且緩慢,不知道病的根源在哪裡?
岐伯回答:如果是冬天診脈,右脈本應深沉而緊,這是符合季節的表現。但左脈出現浮浮而緩慢的脈象,這卻逆反了季節的變化,從左脈來看,病應在腎,也可能與肺有關,會腰痛。
黃帝問:為什麼這樣說?
岐伯答:少陰經絡貫通腎和肺,現在出現肺脈異常,腎臟受其影響而發病,所以腎臟的病會引起腰痛。
冬令陽氣歸藏,沉緊之脈,應時令而無病也。今左脈浮遲,是逆時令,逆在左,故知病在左,以腎水虧而陽浮動,為厥病也。腎脈絡肺,故關於肺,浮乃肺之脈象也,而主病在腎虛,腰為腎府,故必腰痛也。
白話文:
冬天時,人體的陽氣會收斂內藏,脈搏會顯得沉穩緊實,這是符合時節的正常生理反應,並非疾病。
但是,現在你的左手脈搏浮而遲緩,這是不符合時節的現象。脈象反常在左邊,說明疾病在左側。由於腎水虧虛,陽氣浮動,導致厥病。
腎經與肺經相通,所以也與肺臟相關。脈搏浮動是肺經的脈象,但主要病因在於腎虛。腰部是腎臟的住所,所以一定會伴有腰痛。
3. 陽厥怒狂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陽也。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陽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落飲。夫生鐵落者,下氣疾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有的人患有易怒狂暴症,這種病是怎麼得的?
岐伯回答:是由於陽氣旺盛造成的。陽氣過盛容易突然發作,難以化解,所以容易發怒。這種病稱為陽證。
皇帝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岐伯答道:陽明經絡經常運動,而太陽經絡和少陽經絡相對靜止。當靜止的經絡突然開始運動,就會產生大病。這是一種表現症狀。
皇帝問:應該怎麼治療呢?
岐伯答道:讓他不吃東西就好了。食物進入陰分,滋養陽氣,所以讓他不要進食就會好。並且讓他服用生鐵落這種藥物。生鐵落可以快速降氣。
此言怒狂之病,因陽氣暴折難決,暴折者,過激而致郁逆也,難決者,如水之壅遏,不能決之使流也,故病怒狂而名陽厥也。所以然者,陽明人迎之脈,本常動不休,若太陽、少陽經脈,本來不動,不動而動,且大且疾,此三陽之氣亢極,而逆可見矣。治之當奪其食而使氣衰,服以生鐵落飲,鐵落者,打鐵飛落之屑,煎湯飲之,下氣最疾也。
蓋怒狂由陽亢,陽由肝膽而升,木邪熾盛,鐵落以金制木也。然此怒狂與上條之狂,其虛實相反也。
白話文:
這是關於怒狂症的描述,認為這種病是由於陽氣突然受阻而導致的。陽氣突然受阻,是因為過度激動而導致氣機逆亂。而難決是指氣機就像被阻塞的水一樣,無法疏通。因此患者會出現怒狂的症狀,稱之為陽厥。這是因為陽明經脈原本應該持續運作,而太陽、少陽經脈原本是不動的,卻出現了劇烈、快速的運動,說明三陽之氣亢盛逆亂。治療方法應當減少飲食,讓氣虛弱,並且服用生鐵落飲。生鐵落飲是由打鐵時飛濺出的鐵屑煎湯而成,能快速降低氣機。
怒狂是由陽氣亢盛引起的,而陽氣由肝膽升發,木氣過盛,所以用鐵落來制約木氣。不過,這種怒狂症和之前提到的狂症,在虛實方面是相反的。
4. 腎厥頭痛
《素問·奇病論》帝曰:人有病頭痛,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厥逆。
白話文:
皇帝問:「有人頭痛,持續了幾年都沒有好,這是怎麼得的呢?這病叫什麼名字?」
岐伯答:「應該是受到了極大的寒氣侵襲,深入骨髓。骨髓中,腦為首。腦部逆亂,所以導致頭痛,連帶牙齒也疼痛,這病名叫『厥逆』。」
大寒深入骨髓,腦為髓海,邪氣上逆至腦,其病深,故頭痛數歲不已;齒為骨之餘,其根屬腎,故齒亦痛,此因寒邪而腎氣厥逆也。後賢制玉真丸方,治腎厥頭痛,內有硫黃,以去骨髓之寒邪。凡頭痛之因,甚多不同,必須詳辨。
白話文:
大寒侵襲骨髓,大腦是骨髓的所在,寒邪向上逆行到腦部,病症深層,因此會頭痛好幾年都不會好;牙齒是骨頭的殘餘,它的根部屬腎,因此牙齒也會痛,這是因為寒邪導致腎氣逆亂所致。後世的醫家制定了玉真丸方劑,用於治療腎氣逆亂導致的頭痛,其中含有硫磺,用於祛除骨髓中的寒邪。所有頭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必須仔細辨別。
5. 厥逆死證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白話文:
黃帝說:有小便困難的人,一天排尿好幾十次,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而身體發熱如火,頸部和胸部有堵塞感,鼻子兩側的脈搏跳動劇烈,喘息困難,這是陰氣過盛的表現。而太陰脈細微如髮,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這些疾病的根源在哪裏?又叫什麼病?
岐伯回答:病根在太陰,陰氣過盛的表現主要在胃,而陽氣不足的表現主要在肺。這種病叫厥證,是絕症。這是因為它同時具備五種陰氣過盛和兩種陽氣不足的症狀。
黃帝問:什麼是五種陰氣過盛?兩種類陽氣不足?
岐伯說:所謂五種陰氣過盛,是指五種病邪之氣過盛;而兩種陽氣不足,也指病邪之氣不足。
腎虛則膀胱熱,熱則癃閉不通,虛則不能收攝,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之病也。身熱如炭,表邪閉結也;頸膺如格,內邪格拒也;頸旁人迎之脈躁盛,胃陽逆而喘息,皆病邪之有餘也。兩手太陰寸口之脈,則微細如髮,此表邪有餘,內氣不足。不足之病在太陰,有餘之邪在陽明,肺胃相連,胃氣逆,故頗在肺而喘息,名厥病也。
白話文:
腎臟虛弱就會導致膀胱發熱,發熱就會導致小便不通暢,虛弱就無法控制排尿,所以一天小便好幾十次,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身體發熱像燒炭一樣,是外邪導致的閉結;脖子和胸部像有東西堵住了,是內邪導致的堵塞;脖子旁邊的人迎脈脈搏異常強盛,是胃氣上逆導致的喘息,都是因為病邪過盛。
雙手太陰(肺經)的寸口脈搏,會細得像頭髮一樣,這是外邪過盛,內氣不足的表現。虛弱的病根在太陰(肺經),過盛的病邪在陽明(胃經),肺和胃相連,胃氣上逆,所以會影響到肺,導致喘息,這就叫做「厥病」。
正虛邪盛,陰陽厥逆,欲治五有餘之外邪,而內氣不足,不能瀉之,欲補二不足之元氣,而外邪格拒,不能補之,不能治表,不能治里,正為死之明驗也。夫臟為陰,腑為陽,太陰脈如發,其臟陰竭矣,人迎脈躁盛,其腑陽脫也,陰竭陽脫,則死不可治。
白話文:
身體虛弱,邪氣旺盛,導致陰陽顛倒逆亂。想要去除多餘的邪氣(表證),但內在正氣不足,無法將之排出。想要補充不足的正氣(裡證),但外在邪氣阻礙,無法補充。表裡都不能治療,這是死亡的明顯徵兆。
臟器屬陰,腑器屬陽。太陰脈象細弱如發絲,表示臟陰已竭。人迎脈象躁動強盛,表示腑陽已脫。陰竭陽脫,則死亡無法治療。
6. 痿躄脈痿筋痿肉痿骨痿
《素問·痿論》帝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白話文:
皇上問:「五臟能使人痿弱,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肺主宰全身的皮膚和毛髮,心主宰全身的血脈,肝主宰全身的筋膜,脾主宰全身的肌肉,腎主宰全身的骨髓。因此,肺氣過熱,肺葉就會乾燥焦灼,導致皮膚和毛髮虛弱薄脆,受一點外力就會出現痿弱無力。心氣過熱,則下肢的脈絡會虛弱而向心上走,導致下肢脈絡空虛,就會出現脈絡痿弱,關節彎曲變形,小腿軟弱無力,無法承重行走。肝氣過熱,則膽汁外泄,口苦,筋膜乾枯,筋膜乾枯就會導致筋脈攣縮僵硬,發生筋萎縮。脾氣過熱,則胃部乾燥而口渴,肌肉失去知覺,出現肌肉萎縮。腎氣過熱,則腰部和脊椎無法挺直,骨骼萎縮,骨髓減少,導致骨萎縮。」
一身內外之氣,由肺權衡敷布,肺熱葉焦,則氣不能輸轉周行,即無津液以濡養皮毛,而虛弱急薄,著者,皮肉血氣乾燥滯著而不柔和,故生痿躄,躄者,行步不便也;心氣熱,則陽升而脈厥上逆,上逆則下虛,經脈為一身肢節之機樞,脈痿則樞折,其氣上挈而下虛,故足脛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汁泄而口苦,筋膜乾枯,拘急而成筋痿也;脾主為胃行津液者也,脾氣熱,則胃液干而渴,無以滋養肌肉,則不仁而成肉痿也;腎藏一身之精而主骨,腎氣熱,則精耗而骨枯髓減,故腰脊不能舉動而成骨痿也。是痿者皆為邪熱,而多由內傷臟真所致,要必辨其虛實而治之也。
白話文:
人體內外之氣,由肺部調節分配。肺如果太熱,肺葉焦灼,氣無法運行周流,就會沒有津液滋潤皮膚毛髮,導致肌膚乾燥、薄弱,出現痿痺症狀。痿痺指行走不便。
心氣太熱,陽氣上升,脈搏會逆行而上。上逆導致下方虛弱,經脈是人體肢節的樞紐,經脈痿縮,樞紐斷裂,氣往上提,下方虛弱,因此足踝會鬆弛無力,站不穩。
肝氣太熱,膽汁外洩,口會發苦,筋膜會乾枯,拘縮而形成筋痿。
脾主管胃部的津液運行,脾氣太熱,胃液會乾涸而口渴,無法滋養肌肉,就會麻痺而形成肉痿。
腎儲藏全身的精華,主管骨骼,腎氣太熱,精液會耗盡,骨骼枯萎,骨髓減少,腰脊無法活動而形成骨痿。
因此,痿痺都是由邪熱引起的,大多是由內傷臟腑所致。治療時必須辨別虛實,再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