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陽明腑實證

《素問·陽明脈解篇》帝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岐伯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帝曰: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帝曰:其惡人何也?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白話文:

黃帝問:足陽明經脈有病,會厭惡人與火,聽到木聲就會突然驚嚇,但是對鐘鼓聲卻沒有反應。為什麼聽到木聲會驚嚇呢?

岐伯答:陽明經脈是胃經,胃屬土,所以聽到木聲會驚嚇,因為土克木。

黃帝問:為什麼會厭惡火?

岐伯答:陽明經主肉,經脈的血氣旺盛,如果邪氣侵犯,就會產生熱,熱盛就會厭惡火。

黃帝問:為什麼會厭惡人?

岐伯答:陽明經脈不通暢,就會喘息和呻吟,呻吟就會厭惡人。

邪熱入陽明中土,土畏木,故聞木音而驚也;熱甚故惡火,仲景所云不惡寒反惡熱也;邪結而氣厥逆,則喘而惋,惋者懊憹,故惡人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白話文:

邪熱侵入陽明胃腸,脾胃屬土,土害怕木,所以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嚇;熱氣嚴重,所以厭惡火,與仲景所說的「不畏寒而畏熱」一致;邪氣凝結,氣息逆亂,就會喘氣並哀鳴,哀鳴表示煩躁,所以厭惡人。

厥逆者,邪結胃腑,陽不達於四肢而厥冷,所謂陽極似陰之假寒證也。邪內入則連臟而陽陷,故死;邪外出則連經而陽伸,故生。

白話文:

厥逆:病邪積聚在胃腸道,陽氣無法到達四肢而導致厥冷,這是陽氣極盛而表現出類似陰寒的假寒證。如果邪氣侵入內臟,就會連累臟腑導致陽氣衰弱而死亡;如果邪氣排出體外,就會連累經絡導致陽氣舒展而生還。

帝曰: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白話文:


皇帝問:有些人病得很重,會脫掉衣服跑走,爬高後唱歌,甚至幾天都不吃東西,翻牆上屋,他們能做到平常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病倒了反而能做這些事?

岐伯答:四肢是陽氣的根源。陽氣過剩,四肢就會充滿力量,因此可以爬高。

皇帝問:為什麼會脫掉衣服跑走?

岐伯答:因為身體過熱,所以想脫掉衣服跑。

皇帝問:為什麼會亂說話罵人,不分親疏遠近,還唱歌?

岐伯答:陽氣過剩會讓人亂說話罵人,不分親疏遠近,而且不想吃東西,不想吃東西,所以會亂跑。

四肢皆稟氣於胃,胃為臟腑之海,而陽明行氣於三陽,故四肢為諸陽之本。邪盛於胃,則氣實於四肢,故能登高也;身熱盛,故棄衣;邪亂神明,怒氣衝動,故妄言罵詈;胃中邪實,故不欲食;四肢多力,故妄走也。

白話文:

四肢的元氣皆由胃部供給,胃是五臟六腑的匯聚之處,而陽明經行氣於三陽經,因此四肢是陽氣的根本。

如果邪氣旺盛於胃中,則氣血會充實於四肢,所以能登高;身體發熱嚴重,所以會脫掉衣服;邪氣擾亂神志,怒氣衝動,所以會胡言亂語、辱罵;胃中邪氣充實,所以不想吃東西;四肢力氣很大,所以會胡亂走動。

2. 乳子病熱

《素問·通評虛實論》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白話文:

皇帝問: 小嬰兒發燒,脈搏細弱,是什麼情況?

岐伯答: 手腳溫暖則生,寒冷則死。

皇帝問: 小嬰兒中風發熱,喘鳴肩息,脈搏如何?

岐伯答: 喘鳴肩息,脈搏強大。脈搏緩慢則生,脈搏急促則死。

熱病脈應洪大,其小弱者,正虛邪盛,為逆證,不治。乳子者,謂新產而乳其子者也。新產又乳子,其氣血內虛,雖熱病而脈甚小弱,故問其吉凶何如。岐伯言手足溫者,其脾胃陽和之氣,尚能周布,而邪可漸解,則生;手足寒者,正虛邪閉而厥逆,則死矣。中風熱而受於上部陽分,肺氣逆滿,故喘鳴;肩息者,喘急有聲而抬肩也。

白話文:

發熱的脈象應該強而有力,如果脈象很弱小,表示正氣虛弱,邪氣盛大,是逆症,無法治癒。

「乳子」是指剛生產後哺乳的女性。剛生產後又哺乳,氣血內虛,即使有發熱,脈象也可能非常弱小,所以詢問吉凶禍福的預後。

岐伯說手腳溫暖的,表示脾胃陽氣和順,還能周流全身,邪氣可以逐漸消散,則可以生。手腳冰冷的,表示正氣虛弱,邪氣閉塞而厥逆,則會死亡。

中風發熱而侵犯上部陽分,肺氣逆亂,所以喘鳴。肩息就是喘氣急促而且抬肩。

邪盛於上,脈必實大,若和緩有胃氣者,瀉其邪熱,則生;如急強而無和緩之象,是真臟脈,而本元已脫,故死也。

白話文:

當病邪集中在上焦時,脈象肯定會顯得有力而浮大。如果脈象還比較緩和,且有胃氣,那麼治療時應瀉掉邪熱,這樣患者就能生還。如果脈象急促強硬,沒有緩和的跡象,說明這是真臟的脈象,而患者的身體本元已離脫,所以會死亡。

3. 嬰兒病附

《靈樞·論疾診尺篇》曰:嬰兒病,其頭毛逆上者,必死。又曰:耳間青脈起者,掣痛。

白話文:

《靈樞·論疾診尺篇》說:嬰兒如果生病,頭髮向上逆生的,一定會死亡。又說:耳朵周圍出現青色脈絡的,會有抽痛的現象。

嬰兒柔嫩如芽,其病久而頭毛豎逆,此血竭而生氣已絕,如地無生氣而草木皆枯,故必死也。耳間乃少陽經脈所行之處,少陽內通肝經,青脈起者,肝風內動,則必抽掣筋脈而痛,甚則為驚厥之證,當察其因而治之也。

白話文:

嬰兒就像嬌嫩的嫩芽,如果生病時間久了,頭上的頭髮會豎起來,這是因為血液耗盡,生氣已經衰竭。就像土地沒有生氣,草木就會枯萎凋亡一樣,所以這種情況肯定是死路一條。

耳間是少陽經脈的運行部位,少陽經與肝經相通。如果耳邊出現青筋,說明肝風內動,就會抽筋痙攣而疼痛。嚴重時會變成驚厥,這種情況需要找準病因​​才能治療。

4. 水脹

《靈樞·水脹篇》帝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靈樞·水脹篇》黃帝問:水腫、鼓脹、腸覃、石瘕、石水等疾病,如何區分?

岐伯答:水腫在初期,會出現眼眶上方微微腫脹,就像剛睡醒的樣子。頸動脈跳動,偶爾咳嗽,大腿根部發冷,小腿腳背腫脹,肚子逐漸變大,這時水腫已經形成了。用手按壓腹部,腫脹會隨手上下波動,好像裡麪包裹著水一樣,這是水腫的症狀。

目窠,眼胞也,凡人睡臥初起,眼胞微腫,水病始起亦如之;頸脈,喉旁人迎胃脈也,水蓄於胃,肺氣逆,故頸脈動而時咳也;水溢三焦,陽氣不周,故陰股間寒,而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隨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狀,此為水脹之證候也。

白話文:

眼窩,也就是眼皮,一般人在睡醒後,眼皮會稍微浮腫,如果水病剛開始,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頸動脈,是喉嚨旁邊的「人迎」穴,胃經上的脈絡,胃裡積水,肺氣逆亂,所以頸動脈會跳動,而且會時不時咳嗽;三焦積水,陽氣不足,所以陰部及大腿內側會發冷,足部及小腿會腫脹,腹部也會脹大,表示水氣已經形成了。按壓腹部,水氣會隨著手勢上下移動,就像一個裝滿水的袋子,這是水腫的症狀。

5. 膚脹

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𪔣𪔣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白話文:

患有膚脹的人,是因為寒氣侵入皮膚之間,使得皮膚鬆弛而不堅實,腹部會膨大,全身都會水腫,皮膚變厚。按壓腹部時,感覺凹陷而不能立即恢復,腹部的顏色沒有改變,這就是膚脹的徵候。

膚脹因陽虛寒氣客於皮膚,內無水邪,但是虛腫,故𪔣𪔣然不堅,其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以氣虛不鼓也,腹色不變,則與水脹之皮薄色亮,按之隨手而起者不同矣。窅音杳,坎陷之義。

白話文:

腹脹因陽氣不足,寒氣淤積於皮膚,腹內無水液停滯,但虛弱浮腫,所以按壓時感覺松軟不堅固,皮膚也較厚。按壓腹部時,感覺凹陷不起,這是因為氣虛而不能鼓脹所致。腹部的顏色沒有變化,這與水腫患者皮膚薄、顏色發亮、按壓時隨手而起的情況不同。「窅」字讀作「杳」,意指凹陷。

6. 鼓脹

鼓脹者,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白話文:

患有鼓脹病的人,會出現腹部膨脹,全身也都浮腫,這種浮腫與皮膚浮腫的情況相似。患者的面色呈現蒼黃色,腹部的青筋會凸起,這些都是該病的症狀表現。

此由內傷肝脾,故色青黃並現,腹脹而有筋綻。與水脹、膚脹因各不同,其證亦異。如後條旦食不能暮食,用雞矢醴者相類。

白話文:

這是因為內臟損傷了肝臟和脾臟,所以臉色青黃同時出現,腹部腫脹且有肌肉裂開。它與水腫和皮膚腫脹不同,症狀也不一樣。就像後面提到的症狀,早上能吃飯但晚上不能吃,使用雞糞酒的人也是類似的。

7. 腸覃

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白話文:

腸覃是一種疾病,是由於寒氣入侵腸道外層,與人體的防衛系統「衛氣」發生衝突,導致氣血循環受阻,形成一個疙瘩,聚集在腸道內,進而產生腐敗的氣體和息肉。一開始,息肉像雞蛋般大小,逐漸長大,最後長得像個孕婦的肚子。時間久了,可以持續達一年以上。按壓時感覺堅硬,推動時會移動。這種疾病通常伴隨著月經正常來潮。

腸覃始由寒氣客於腸外,是在軀殼之內,正衛氣出入之區,寒邪與氣相搏,因而結成癖積,惡氣乃起,息肉乃生。歲久大如懷子,按之堅而推之移,其結在氣分,故血脈流通,月事仍應時而下,蓋與衛氣所結,衛行脈外故也。

白話文:

腸覃一開始是由寒氣滯留於腸道之外造成的。寒氣存在於身體內,也就是正氣和衛氣在這個區域進出的地方。寒邪和氣互相作用,於是在這個區域形成積塊,產生惡氣,然後長出息肉。時間久了,這塊積塊就會變大,像是懷孕一樣。用手按壓它時,會覺得很硬;用手推它時,它還會移動。這種結塊發生在氣的分佈區,所以血脈仍然流通,月經仍然會按時來潮。這可能是因為這種結塊與衛氣相關,而衛氣是在脈絡之外運行的緣故。

8. 石瘕

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白話文:

石瘕起源於子宮,寒氣侵襲子宮,導致子宮閉塞,氣血不通。惡血應該排出,卻無法排出,積累在子宮中,逐漸增大,宛如懷孕,月經不按時來。這些都起源於寒氣,可用藥物引導惡血排出。

石瘕由寒氣客於子門,假血成形,結如石堅,故名石瘕,而在胞脈之中,故狀如懷子,俗所謂鬼胎也。此以惡血當瀉不瀉,瘀結而月事不通,與上之腸覃有氣血之分,而皆生於女子,當通利導之而下也。帝所問尚有石水一證,岐伯無答,義詳前卷諸風證中。

白話文:

石瘕是因寒氣滯留在子宮,凝結假血成形,變硬如石,故名石瘕。由於它位於子宮內,所以形狀就像懷了孩子,俗稱鬼胎。這是因惡血本應排出卻沒有排出,瘀結積聚導致月經不暢,與上文的腸覃(子宮內積聚氣血)不同,但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應通利導氣活血,使之排出。

黃帝提出的「石水」一證,岐伯沒有答覆,有關義理詳見前卷的諸風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