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肝熱證

《素問·刺熱篇》云: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

白話文:

《素問·刺熱篇》中記載:

患有肝熱病的人,小便一開始就發黃,腹痛,常常臥牀不起,身體發熱,發熱厲害了就會說胡話和受驚嚇,兩肋感到脹痛,手腳發熱不安,無法安靜地入睡。在庚辛日發作比較嚴重,甲乙日會出大汗,如果熱氣上逆,就會在庚辛日死亡。需要針灸足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

如果熱氣上逆,就會頭痛脹痛,脈搏衝上頭部。

此即明伏邪發病之證也。凡邪自外受者,必先現表證,如太陽病,發熱、惡寒、頭痛之類也。此言肝熱病者,正明伏邪化熱,自內而發,故先現里證。以肝主遺溺癃閉,故肝熱病發,小便先黃也;腹痛、多臥、身熱者,脾位於腹而主肌肉,脾困則嗜臥,肝病必然延及於脾也;熱邪內擾,神魂不安,狂言驚惕,脅痛,手足躁,不得臥,皆心肝經現證,以木火同氣也。

白話文:

這說明瞭潛藏的邪氣發作的證狀。所有從外部感染的邪氣,必定先出現表證,例如太陽病,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這裡所說的肝熱病,正好說明潛藏的邪氣化為熱氣,從內部發作,所以先出現裏證。因為肝臟主管排尿和大便的功能,所以肝熱病發作時,小便會先發黃;腹痛、嗜睡、身體發熱,是因為脾臟位於腹部,主管肌肉,脾臟受困就會嗜睡,肝病必定會蔓延到脾臟;熱邪內侵,擾亂精神,導致神志不安,胡言亂語,驚恐不安,脅部疼痛,手腳躁動,無法入睡,這些都是心肝經證,因為肝木和心火同屬木火之氣。

膽為甲木,肝為乙木,故甲乙日時而木氣旺,得大汗而邪解也;庚辛,金也,金來剋木,故庚辛日時,其病必甚,若正不勝邪而氣逆者,至庚辛而木氣絕,則死矣。刺足厥陰肝、少陽膽二經,以泄其邪。若其邪氣上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者,員員,頭中旋轉之狀,以肝脈循喉後,上至巔頂故也。

白話文:

甲木屬肝,乙木亦屬肝,所以甲乙日時,木氣旺盛,出大汗後邪氣得以解除;辛金剋木,金來剋木,所以己辛日時,病情必定加重,如果正氣不勝邪氣而氣逆,到了戊辛日時木氣耗盡,則會死亡。刺足少陰肝經和少陽膽經,以減少邪氣。如果邪氣逆行向上,則會眩暈,脈象直衝頭部者,眩暈指頭腦中旋轉的感覺,因為肝經沿喉嚨後方,上至頭頂的緣故。

2. 心熱證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白話文:

得了心熱病的人,起初會好幾天不高興,接著開始發燒,發燒嚴重時就會突然心痛、煩躁、容易嘔吐、頭痛、臉紅、不流汗。腎水和癸水旺盛的人,會大量流汗;氣血逆行的話,腎水和癸水就會耗盡而死。治療時應針刺手少陰經和太陽經。

五臟生陽之氣,始於肝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如是生生不息,則安健無病,義詳稟賦源流門首節矣。若邪伏於血氣之中,必隨生陽之氣而動,動甚則病發。故其發也,隨氣流行,亦無定處,所以《難經》言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也,各隨其經之所在而取之。故必觀其現證,方知其邪發於何經。

白話文:

人體臟腑產生的陽氣,源於肝臟這個屬木的器官,木氣生火氣,火氣生土氣,土氣生金氣,金氣生水氣,水氣又生木氣,這樣循環往復,人體就會健康無病。詳細的原理,在《稟賦源流門首節》中已經做了說明。如果邪氣潛伏在血液之中,必定會隨著陽氣的運行而活動,活動劇烈就會發病。所以發病的時候,也隨著氣血運行而遊走不定,因此《難經》中說溫病的脈象,會出現在各個經絡上,無法確定是哪一條經絡的問題。需要根據具體的症狀,才能知道邪氣發作在哪一條經絡上。

今經文按生氣之序,以列其證,故首列肝,次以心、脾、肺、腎也。如仲景所論,邪之傳變,亦無一定,正可與經參合互證,以明其理也。假如邪熱由心經而發,則先不樂數日,即懊憹也;熱爭氣逆,則卒然心痛而更煩悶;犯胃,則嘔;心與小腸為表裡,小腸經脈上頭面,熱邪由里出表,故頭痛面赤;腠理閉,則無汗。

白話文:

本經文依據氣血運行的順序排列各臟腑的症狀,所以首先列出肝,其次是心、脾、肺、腎。如同仲景所說的,邪氣的傳變沒有固定的規則,可以與經脈理論相結合,相互驗證,以闡明其道理。假設邪熱由心經而起,那麼一開始會持續幾天不開心,也就是鬱悶;熱氣與氣機相爭,就會突然心痛,並且更加煩躁;如果邪氣侵犯胃部,就會嘔吐;心臟與小腸表裡相合,小腸經脈到達頭面,邪熱從內部向外部發展,所以會頭痛面紅;皮膚緊閉,就不會出汗。

壬癸,水也,小腸為丙火,心為丁火,水剋火,故壬癸則病甚;丙丁自旺,得大汗而解;如其氣逆,則壬癸水旺火絕而死矣。刺手少陰心、太陽小腸經,以泄其邪也。或曰:此篇分五臟熱病,豈無從外傳裡之邪,而子盡解作伏邪內發可乎?余曰:外邪傳裡,如前篇所云一日太陽受之,以至六日厥陰受之,已歷歷詳明矣。

白話文:

壬癸是水的五行屬性,小腸屬丙火,心屬丁火,水剋火,所以壬癸日出生的人容易發生火熱的疾病;丙丁日出生的人陽氣旺盛,一旦大汗淋漓就可以緩解疾病;如果氣機逆亂,則壬癸水勢旺盛,火氣衰弱,人就會死亡。針刺手少陰心經、太陽小腸經,可以疏泄體內的邪氣。有人說:這篇文章講的是五臟的熱病,難道不會有從外部傳入體內的邪氣嗎,而你卻全部解釋為伏邪內發,這樣可以嗎?我說:外邪傳入體內,就像前面文章所說的,第一天太陽經受邪,到第六天厥陰經受邪,已經講得很詳細了。

此篇云小便先黃,心先不樂數日,乃熱等,皆先現里證,而後發病,豈非從內而發之伏邪乎?且前篇論熱邪所遺,當禁肉食,其義理已盡矣,乃又言凡病傷寒而成溫者一節,本此篇之提綱也。其云肝熱病以下,即明先夏至日病溫之證,溫甚即為熱病也。後人不審以《刺熱》名篇,將提綱割列前篇,細觀文義,實同贅辭。

白話文:

這篇文章提到,小便先變黃、心先感到不適持續幾天後才發熱等等,這些都是先出現內部徵象,然後才發病。難道不是從內部發作的潛藏病邪嗎?而且前面一篇文章討論熱邪所遺留的影響,當時就已經說了要禁止吃肉食,道理已經說得很透徹了。現在又說凡是得了傷寒而變成溫病的一段,就是這篇文章的綱領。文章中提到的肝熱病以下的內容,就是明確說明夏至前夕會發作溫病的徵兆,溫病嚴重的話就會變成熱病。後人不懂,以《刺熱》為篇名,把綱領部分拆分到前面一篇文章。仔細觀察文章的文義,實際上是一樣的。

蓋篇首既言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而義理髮揮已盡,乃又言凡病傷寒而成溫,豈非贅乎?可知其要義在先夏至、後夏至兩句,是專論伏邪隨氣候變病之理。由此觀之,豈非為此篇之提綱,由後人割裂所誤哉!更觀此篇下文總結云:肝熱病者,左頰先赤一節,教人乘伏邪未發,而見其色現即刺之,名曰治未病,豈不尤為可證乎?且此言五臟之病,必得旺氣時日,而邪始能由里達表,汗出而解,正與彼之自太陽傳厥陰者,有一出一入之分,故此特標肝熱病、心熱病,正明其邪由里出表,與彼之自表傳裡,為對待文字也。奈何讀者、注者,皆茫然不辨,亦疏忽甚矣。

更有昧者,謂無伏邪發病之理,則於此等經義,不必與言矣。

白話文:

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人受寒會得病,也就是「熱病」,這個道理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可是後面又說「凡病傷寒而成溫」,這不是多餘的嗎?其實文章的重點在「先夏至、後夏至」这两句話,它們專門講的是伏邪隨著氣候變化而導致疾病的道理。由此可見,這兩句話才是整篇文章的綱要,後來的人把它们割裂開來,就误解了文章的本意。

更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最後總結說,肝熱病患者左邊臉頰會先紅一塊,這就教導人們在伏邪还没發作時,看到這種徵兆就立刻針灸,稱為「治未病」,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而且文章还提到,五臟的病一定要在旺氣的時候,邪氣才能由內而外,出汗而解,這跟「自太陽傳厥陰」的說法正好相反,一个是內出外,一个是外入內,所以文章特地標出「肝熱病」、「心熱病」,就是为了说明邪氣由內而外,与「自表傳裡」形成對比。怎麼會有讀者和註釋者不明白这一点,真是太疏忽了!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根本不相信伏邪會導致疾病,就認為這些經文根本沒必要提,真是荒唐。

3. 脾熱證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白話文:

患有脾臟發熱症狀的人,初期會出現頭重、臉頰疼痛、心情煩躁、臉色發青、想吐、身體發熱的症狀。如果熱症嚴重,還會伴隨腰痛,無法俯仰自如,肚子脹氣腹瀉,雙下巴疼痛。症狀較輕時為甲乙型,症狀嚴重時為戊己型,會大出汗。如果氣逆,甲乙型患者可能會死亡。可以用針灸治療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

頭重頰痛,與頭痛不同,頭痛者,邪在三陽經,此邪在太陰,欲出陽明而不得達,因而鬱悶,故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皆邪結陰分,不能出表,欲達不達,爭擾於中,故又腹滿而泄利,腰痛不可俯仰,兩頷痛,經絡氣血皆壅閉故也。其病甚、與汗、與死,例上可知矣。刺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以泄其邪。

白話文:

頭部沉重,面頰疼痛,與一般的頭痛不同。一般的頭痛是由於邪氣在三陽經上,而這種頭痛是由於邪氣在太陰經上,邪氣想要通過陽明經排出卻無法順利排出,因此積聚鬱悶,導致頭部沉重和麪頰疼痛。煩躁不安、面色發青、想嘔吐,都是由於邪氣結聚在陰分,無法排出體表,想要排出卻無法排出,在體內爭鬥擾亂,所以又出現腹脹腹瀉,腰部疼痛無法彎腰和仰頭,兩腮疼痛,都是因為經絡氣血都被堵塞了。這種情況如果病情嚴重,就會出汗、死亡,這些一般情況上都能預知。針刺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來疏通邪氣。

4. 肺熱證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白話文:

患有肺熱病的人,初期會出現發冷、毛髮豎立,怕冷怕風,舌苔發黃,身體發熱,熱盛時會喘咳,胸背疼痛劇烈,無法深呼吸,頭痛難忍,出汗後感覺寒冷。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大汗淋漓,氣息逆亂,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此時,可以針刺手太陰肺經和陽明大腸經,出血量如大豆般大小,症狀即可立即緩解。

皮毛,肺之合也,熱邪鬱於肺,陽氣不達於皮毛,故先淅然如水灑身而厥冷;毛豎,惡風寒,狀似外感,而實由內熱閉其陽氣,故舌黃身熱,若初感外邪而非內熱,其舌必白也;故熱甚氣逆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全是肺臟熱閉之證;頭痛不堪者,內火不得發泄,直上衝腦而痛,故曰不堪,與外邪在經之頭痛不同也;鬱極而腠開汗出,則熱散身寒也。其甚、其汗、其死,義皆同上。

刺肺與大腸經出血,以泄其邪。

白話文:

皮毛是肺的表裡關係。熱邪壅塞在肺中,陽氣無法到達皮毛,所以一開始會像水灑在身上一樣發冷;毛髮豎立,畏懼風寒,看似是受了外邪,但實際上是體內熱邪閉塞了陽氣,所以舌頭黃、身體發熱。如果是真正受到外邪,而非內熱,那麼舌頭應該是白的。

所以,熱邪嚴重氣機逆亂,就會喘咳,痛處遊走於胸膛、後背,無法長嘆息,這些都是肺中熱邪閉塞的證據。頭疼難忍是因為內火無法發散,直接上沖腦部而導致疼痛,所以說「不堪」,這種疼痛與外邪在經絡上導致的頭疼不同。

熱邪鬱積到極點,毛孔就會打開出汗,這時熱邪散發,身體就會發冷。熱邪極盛、大汗淋漓、死亡,道理同上。

5. 腎熱證

腎熱病者,先腰痛,䯒痠,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䯒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

白話文:

腎熱疾病的人,首先腰痛、痠痛、口渴、頻頻喝水、身體發熱、體內發熱導致脖子疼痛僵硬、又酸又怕冷、腳心發熱、不想說話。病情惡化時脖子疼痛、面色蒼白。如果戊己日病情嚴重,壬癸日大汗淋漓,氣逆則戊己日死亡。針刺足少陰經和太陽經。

腰為腎之府,熱邪將發,故先腰痛;䯒痠者,邪郁筋骨間也;苦渴數飲,內熱劫津也;熱爭則項痛而強,邪欲外出太陽經而不得達,故䯒寒且痠,足下反熱,皆太陽經氣壅閉故也;有無可奈何之苦,故不欲言;邪氣上逆則項更痛,員員淡淡者,一身不能自主,莫可形容之病也。其甚、其汗、其死,與上同。刺腎與膀胱經泄其邪。

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

此總結上文,重申其邪內伏,必得臟氣勝旺之日,邪始外達,汗出而愈。

白話文:

腰部是腎臟的住所。如果熱毒將要發作,就會先出現腰痛。腰部痠痛表示邪氣瘀堵在筋骨之間。口渴多喝表示體內有熱氣消耗了津液。熱氣爭奪津液,就會導致頸部疼痛僵硬。邪氣想從太陽經排出,卻被阻擋在外,因此出現寒冷痠痛,而腳底卻發熱,這些都是太陽經氣瘀堵所致。患者會感到極度不適,甚至不想說話。邪氣向上逆行,會加重頸部疼痛,全身無力,感覺難以形容。病情嚴重時,會出現盜汗、神昏,甚至死亡,與上述症狀相同。治療方法是針刺腎經和膀胱經,以排出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