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10)
卷六 (10)
1. 心瘧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
白話文:
心瘧這種情況,會讓人感到非常煩躁,患者想要喝清水,但是感覺更冷而不是很熱,應該針刺手少陰經脈。
心為君火,瘧邪犯之,故煩心甚,而欲得清水以解之;火熱內郁,陽不流行,故表反寒多而不甚熱也。按經所言,心藏神明,其臟堅固而不受邪,受邪則心傷神去而死。凡言心病者,心之包絡受邪也。包絡為心脈之本,心氣所由出入,故受邪亂氣,則但神昏而不死,如癲狂等病亦然。若受邪在經,神亦不昏,故刺手少陰經以泄其邪。
白話文:
在中醫裡,心臟被視為君主之火。當瘧疾侵犯心臟時,患者會感到心煩意亂,並渴望飲用冷水以緩解症狀。這是由於火熱鬱結在體內,導致陽氣無法運行,因此患者會感到身體表層發冷,但並不伴有明顯發熱。
根據經典著作記載,心臟是神明藏匿的地方,其臟器結構堅固,不容易受到邪氣侵擾。一旦受到邪氣侵犯,就會導致心神受傷,最終死亡。因此,「心臟疾患」通常是指心臟外圍的包絡膜受到邪氣侵襲。
心臟包絡膜是心脈的根源,心氣出入的通道。當邪氣侵擾包絡膜,導致氣亂,患者會出現精神昏迷,但不會死亡,例如癲狂等疾病。如果邪氣僅僅侵擾心經,患者不會精神昏迷,因此可以通過刺血手少陰經的方式來驅邪。
2. 肝瘧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
白話文:
患肝瘧的人,會讓人面色發青,嘆息不止,樣子像死了一樣,應該針刺足厥陰經並放出血液。
肝木色蒼,肝病故色現於外;肝鬱不舒,故必太息;肝藏魂,其氣厥逆,則肢冷神昏若死者,厥回則蘇,厥不回即死矣。肝藏血,故必刺之出血,方能去邪。
白話文:
肝屬木,顏色為青色,肝病時,青色會表現在外。肝氣鬱結不舒暢,所以會經常嘆息。肝臟藏魂,肝氣逆亂,就會導致四肢冰冷,神志昏迷,像死去了一樣,但如果肝氣回順,就可以甦醒,否則就會死亡。肝臟藏血,所以治療肝病時要刺破皮膚讓血流出來,才能驅除邪氣。
3. 脾瘧
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
白話文:
患有脾瘧的人,會感覺到寒冷,腹部會疼痛,當體內發熱時,腸子會發出聲音,接著就會出汗,應該針刺足太陰經絡。
脾為陰臟,位於腹而主肌肉,故受邪則身寒腹痛;陰盛極則陽來復而發熱;熱則氣動而腸鳴,鳴已,其表氣亦通而出汗也。刺其經以泄其邪。
白話文:
脾臟屬陰,位於腹部,主掌肌肉,所以如果脾臟受到邪氣侵犯,會導致身體發寒、腹痛。如果陰氣過盛,陽氣會重新恢復,進而發燒。發燒後,會導致氣血運行,腸子會發出響聲,響聲停止後,皮膚表層的氣血也會通暢而發汗。這時候,可以針刺脾經來祛除邪氣。
4. 腎瘧
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
白話文:
患有腎瘧的人,會感覺全身發冷,腰背疼痛,轉側不便,排便困難,視物模糊,手腳冰冷,應針刺足太陽和少陰經脈。
膀胱為腎腑,外應腠理毫毛,臟病必及於腑,故乍覺寒襲腠理而洒洒然,如冷水灑之也;腎居腰脊,故腰脊痛;腎開竅於二便,邪侵氣窒,故宛轉大便難也;目之黑珠屬肝,瞳神本腎,腎連肝病,故目眴眴然,眴音懸,即昏眩也;十二經陰陽之氣,交接於手足指尖,陰陽不得交通,則手足皆寒。刺膀胱、腎經以泄其邪。
白話文:
膀胱是腎臟的「副髒」,與皮膚表面的汗毛孔溝通。當腎臟生病時,也會影響膀胱,所以當感覺皮膚突然受寒,就像冷水潑灑一樣,就是膀胱的問題。腎臟位於腰部脊椎處,所以腰部脊椎會疼痛。腎臟主管身體的二便(小便和大便),邪氣入侵或氣血不順,就會導致大便困難。
眼睛的黑眼珠與肝臟有關,但瞳孔的神采是由腎臟控制的。當腎臟與肝臟同時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眼睛昏花,即視力模糊。
人體十二條經絡的陰陽之氣在手指和腳趾的末端相交,如果陰陽之氣無法暢通,就會導致手腳發冷。因此,可以針刺膀胱經和腎經來消除邪氣。
5. 胃瘧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白話文:
患有胃瘧的人,會感到非常餓但又無法進食,吃東西後會覺得腹部脹滿不適,應該針刺足陽明經和太陰經的橫向脈絡,並使其出血。
令人且病者,謂其發寒熱之瘧病,而邪在胃腑也;邪熱壅胃故飢;其清濁不轉,故不能食,食則支滿也;支滿而腸中不得傳導,則腹大矣。脾胃同氣相貫,故刺胃脾經橫脈出血以泄邪。夫陽經自表通腑,陰經自表通臟,皆為軀體至臟腑之徑路也。上文舉六經瘧病,明其邪在經而浮淺,此以臟腑名病者,明其邪已深入於裡也。
然邪由表入,必使從表而出,故皆同刺其經以泄之也。
白話文:
發作瘧疾而感到寒熱的人,是因為邪氣侵入了胃和腑臟。邪熱壅滯在胃部,導致飢餓感;胃氣不通暢,所以不能進食,進食後就會感到腹脹。腹脹後,腸道無法正常運轉,所以腹圍會增大。脾胃相通,聯繫著氣血運轉,因此刺穿胃脾經的橫脈來放血,以驅邪。
陽經從體表貫通到腑臟,陰經從體表貫通到臟器,這些經脈都是連接身體與臟腑的通路。前面提到的六經瘧疾,是指邪氣在經脈中且較為表淺;而用臟腑來命名瘧疾,則表明邪氣已經深入到體內。
6. 治法所宜
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
白話文:
瘧疾的脈象如果緩、大、虛,應該用藥治療,不適合用針灸。凡是治療瘧疾,應該在發病前約一頓飯的時間進行治療,過了這個時間就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脈緩、大、虛,皆本元不足也。針法在引其元氣升發,領邪外出,故元氣虛者,針不可用,宜用藥助內氣以達邪也。若瘧發時,氣逆不可治,上文已明,其發後勢衰,餘邪伏匿,治亦無功,故當於先發食頃時,其邪將動未動,迎其機而泄之,過此皆為失時,治之而不效也。凡諸瘧病皆然。
以故一切外感、內傷之病,用藥應飯前飯後,或早或暮,皆有相宜之時,所當體究者也。
白話文:
脈搏緩慢、粗大、虛弱,都是身體根本元氣不足造成的。針灸的方法是引導元氣上升,驅邪外出。因此,元氣虛弱的人不適合針灸,應該用藥物幫助內氣排出邪氣。如果瘧疾發作時,氣逆,就無法治療。上文已經說明,瘧疾發作後,氣勢衰弱,餘邪潛伏隱藏,治療也沒有效果。因此,應該在瘧疾發作之初,邪氣將動未動的時候,趁機泄出邪氣。錯過這個時機,治療就會無效。所有瘧疾都是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