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一 (4)
卷一 (4)
1. 水穀氣味變化五液
《靈樞·五癃津液篇》帝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脹。余知其然也,不知其所由生。岐伯曰: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
白話文:
皇帝說:食物和水進入口中,通過食道運送到胃和大腸,這些液體分為五種,天氣寒冷、穿著單薄,就會變成尿液和氣;天氣炎熱、穿著厚重,就會變成汗;悲傷哀愁、氣息鬱結,就會變成淚水;內熱胃弱,就會變成唾液;邪氣從內部逆行,就會使氣閉塞不通,不通就會形成水腫。我知道事情是這樣的,但不知道它們是怎麼產生的。
岐伯回答:食物和水都進入口中,它們的味道有五種,各有它們的歸處,各種津液沿著它們各自的通道運行。
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
白話文:
所以三焦運化氣血,溫暖肌肉,滋潤皮膚,化生體液;運行不暢的部分,就會變成津液。
天氣炎熱,穿著厚衣服會導致毛孔打開,所以會出汗;寒冷停留在肌肉之間,積聚成水液就會產生疼痛。
天氣寒冷,毛孔會閉塞,氣血運行不暢,水液會下流到膀胱,形成小便和氣。
五臟六腑中,心臟主宰一切,耳朵主聽力,眼睛主視力,肺臟主呼吸,肝臟主規劃,脾臟主消化,腎臟主排泄。
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並,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盡舉,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廓,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
白話文:
因此,五臟六腑的津液全都會上升到眼睛。如果心臟憂悲的氣息過於盛大,就會使連接心臟的脈絡急劇收縮,而脈絡收縮就會導致肺部上提,肺部上提後就會使津液上溢。肺部和脈絡並不能長時間地收縮和上提,所以會忽而上提忽而下降,因此就會出現咳嗽並伴隨著流淚。如果身體內熱過盛,就會消耗胃中的食物,食物消耗以後就會產生蟲子,腸胃會漲滿,所以胃部就會鬆弛,胃部鬆弛就會導致氣息上逆,所以就會出現唾液外流的症狀。五穀的精華液合在一起形成膏狀物質,會滲入骨骼的空隙,補充腦髓的營養,並向下流入陰部和大腿根部。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並於腸胃之中,別於迴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白話文:
當陰陽失衡時,體內的液體就會溢出,流向身體的下部。骨髓和體液都會減少並向下流,如果流動過度就會導致虛損,虛損就會造成腰背疼痛和腿腳酸軟的症狀。
如果陰陽氣機不通暢,體內的四海(指肝、心、脾、肺)閉塞,三焦(指上焦、中焦、下焦)不能將水分排出,津液不能轉化,食物和水液就會堆積在腸胃裡,特別是迴腸,然後停留在下焦,如果不能滲入膀胱,就會導致下焦腫脹,水液溢出就會形成水腫。
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津液的運行發生了逆順失調所致。
水穀食物,皆有五味不同。五味入口,各注其海者,如酸先入肝、辛先入肺之類,故其化生津液,隨氣流行,各走其道也。三焦為相火所遊行,陽氣由之而出,以溫肌肉、充皮膚之氣水,名為津,是由陽所化也。其流而不隨陽氣蒸騰者,名為液,此津濃厚,是由陰所化也。天暑衣厚,則腠理開,陽氣蒸津而外泄,名為汗。
白話文:
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味道進入人體後,會進入不同的臟腑,例如酸味會先進入肝臟,辛味會先進入肺部。這些味道會轉化成津液,隨著氣血運行,流到相應的部位。
三焦是火氣運行的地方,陽氣會從這裡發散出來,溫暖肌肉,補充滿皮膚的水分和氣,這些水分就稱為津,是由陽氣轉化而來的。流動但不會隨著陽氣蒸騰出來的水分稱為液,這種津較濃稠,是由陰氣轉化而來的。
天氣炎熱時,穿著厚重的衣服,毛孔會擴張,陽氣會蒸發津液排出體外,這就形成了汗液。
若寒氣外留分肉之間,津聚成沫,滯則為痛。或天氣寒,則腠理閉,陽氣收降,濕氣不行,而亦下降,流於膀胱而成水,則為溺與氣。氣者,謂大便出穢氣也。夫心為五臟六腑之主,耳目觀聽,為心之用。候者,審察之謂。肺為相傅之官,肝為將軍之官,脾主肌肉,為身之外衛。
白話文:
如果寒氣滯留在肌肉之間,體液積聚成泡沫,不流通就會疼痛。或者天氣寒冷,毛孔收縮,陽氣下降,濕氣也無法運轉,同時向下流,積聚在膀胱形成小便,又叫做尿氣。這裡所說的氣,是指大便排出的穢氣。心臟主管五臟六腑,耳朵和眼睛的功能也是受心臟支配。審察身體狀況叫做候診。肺是幫助心臟運行的器官,肝臟是身體的統領,脾臟主管肌肉,保衛身體的外圍。
《師傳篇》曰: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蓋耳為腎竅,主聞外事也,臟腑精氣聚於目,故津液盡皆上滲於目也。心悲氣並,則心系急,而肺上舉,故液隨氣上溢,而心系與肺,乍上乍下,肺氣逆,故悲者泣出而咳也。中熱則胃消穀,而蟲上下動作,充廓腸胃,致胃緩氣逆,水液不行而唾出也。
白話文:
《師傳篇》說:腎主於感知外界的信息,讓耳朵能聽遠處的聲音,分辨好惡,以此瞭解人的本性。這是因為耳是腎臟的外竅,主管聽取外界的動靜。而臟腑精氣都匯聚於眼睛,所以津液都會上滲到眼睛。當人悲傷時,心氣和肺氣同時上行,導致肺氣上逆,於是津液隨著氣向上溢出,而心氣和肺氣忽而上行忽而下行,肺氣不順,所以悲傷的人會哭泣並咳嗽。體內有熱,則胃會消化穀物,而蟲子會在腸胃中上下活動,充斥腸胃,導致胃氣虛弱、逆亂,津液不能正常運作而產生唾液。
夫穀味入胃,由陰陽氣化,精液成膏,內滲骨空,補益腦髓,下流陰股,滋養筋脈。若其陰陽不和,則氣化失度,使液溢下,流出於陰竅,而為帶濁等病,因而髓減,消耗元氣以致虛,故腰背痛而脛痠。其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則繼入之水穀不化,下焦不宣,則鬱而成水脹矣。
此皆津液生化逆順之分別也。四海義詳後營衛經絡門。
白話文:
穀物的味道進入胃中後,通過陰陽的氣化作用,轉化為精華的液體,這種液體會向內滲入骨骼的空隙,補充腦髓,向下流至大腿內側,滋養筋脈。如果陰陽失去協調,那麼氣化的節奏就會紊亂,導致體液從下部溢出,從私處流出,形成白帶等症狀,因而腦髓減少,消耗了元氣導致虛弱,所以會感到腰背疼痛並且小腿酸軟。當陰陽氣的通道不暢,身體的四海就會閉塞,這樣食物和水分就不能正常消化,下焦的功能也不能正常發揮,於是積聚成為水腫。
這些都是關於體內津液生成與代謝順暢與否的區別。對於四海的定義,在後面討論營衛及經絡的部分有詳細說明。
2. 人身有肥膏肉之分
《靈樞·衛氣失常篇》帝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溫,別之奈何?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膕肉堅,皮滿者,肥;膕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帝曰:身之寒溫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脂者,其肉堅,細理者熱,粗理者寒。
白話文:
黃帝問:人體的胖瘦、大小、寒熱,該如何區別?
伯高回答:人體有肥肉、脂肪、肌肉。小腿肌肉結實,皮膚緊緻的人,屬於肥肉;小腿肌肉不結實,皮膚鬆弛的人,屬於脂肪;皮和肉不分離的人,屬於肌肉。
黃帝問:身體的寒熱如何區分?
伯高回答:脂肪的人,肌肉鬆軟,紋理粗糙,身體寒;紋理細緻,身體熱。肌肉結實的人,紋理細緻,身體熱;紋理粗糙,身體寒。
膝後曲處名膕。淖者,滑潤柔軟而不實也。脂,即肥,其肉堅實,若不堅而隆厚,則名肉也。蓋人生稟陰陽之氣,而陰陽各有偏勝不同,如後文所云者,故體質有肥、膏、肉之殊。其粗理者,表陽易泄,故身常寒;細理者,表陽固密,故身常熱。此由稟氣,非外邪之寒熱也。
白話文:
膝蓋後面的彎曲處稱為膕。淖是指滑潤柔軟但不結實。脂是指肥肉,肌肉堅實。如果肌肉不堅實但隆起肥厚,則稱為肉。人的體質是由陰陽之氣稟賦而成的,陰陽各有偏勝,就像後文所說的,所以體質有肥胖、豐腴、瘦弱之分。體質粗糙的人,陽氣容易耗散,所以身體常感寒冷;體質細膩的人,陽氣固守不散,所以身體常感熱。這是由稟賦之氣決定的,不是外在邪氣的寒熱所致。
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帝曰: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多血,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此別於眾人者也。帝曰:眾人奈何?伯高曰:眾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與氣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身,命曰眾人。
皮肉脂膏氣血皆相稱,無多少,故其身形亦中等而無大小,命曰眾人。眾者,多也。
白話文:
皇帝說:「膏者、肉者、脂者的肥瘦大小是如何的?」伯高回答道:「膏者含有大量氣體,皮膚鬆弛柔軟,所以肚子能脹大,脂肪鬆軟;肉者身體豐滿;脂者身體瘦小。」皇帝說:「三者氣血的多寡如何?」伯高回答道:「膏者氣多,氣多則熱,熱則耐寒;肉者血多,血多則充實身體,充實則平和;脂者血清,氣滑而少,所以不能豐滿。這是與眾人不同之處。」皇帝說:「那麼眾人呢?」伯高回答道:「眾人皮膚、肌肉、脂肪、膏脂不能相加,氣血不能相多,所以身材既不大也不小,各稱其身,稱為眾人。
3. 人有耐痛勝毒不耐不勝之異
《靈樞·論痛篇》帝曰:筋骨之強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於針石、火爇之痛何如?腸胃之厚薄堅脆亦不等,其於毒藥何如?少俞曰: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於針石、火爇之痛亦然。帝曰:其耐火爇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爇。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人的筋骨有強有弱,肌肉有堅有脆,皮膚有厚有薄,腠理有疏有密,這些情況各不相同。那麼,這些人在遭遇針刺、火灼之痛時會有什麼區別呢?腸胃的厚薄和堅脆程度也不同,那麼,它們對毒藥的反應如何呢?
少俞回答道: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的人耐痛,他們對針刺、火灼之痛的反應也是如此。
黃帝又問:他們耐火灼之痛,你如何知道呢?
少俞回答:這種人皮膚呈現黑色,且骨骼形狀好看,他們耐火灼之痛。
帝曰:其不耐針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堅肉薄皮者,不耐針石之痛,火爇亦然。帝曰:人之病,或同時而傷,或易已,或難已,何也?少俞曰: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帝曰:人勝毒,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勝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勝毒也。
白話文:
黃帝問:「哪些人不耐受針灸治療?」
少俞答:「肌肉肥厚,皮膚薄的人不耐受針灸治療,用火灼燒也是如此。」
黃帝問:「外傷同時發生,有的容易痊癒,有的難以痊癒,這是什麼原因?」
少俞答:「同時受傷的人,體溫較高者容易痊癒;體溫較低者難以痊癒。」
黃帝問:「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能抵禦毒素?」
少俞答:「胃氣充足、面色黝黑、骨骼粗大或肥胖的人都能抵禦毒素;而那些消瘦、胃氣虛弱的人則不能抵禦毒素。」
皮肉筋骨強厚者,耐痛;胃厚陰陽氣旺者,耐毒。其身多熱,則陽旺為陽證,故病易已;多寒,則陽虛為陰證,故病難已。毒者,謂峻利攻擊之藥也。
白話文:
肌肉筋骨健壯的人,能承受疼痛;胃氣充實、陰陽之氣旺盛的人,能耐受毒性物質。身體比較熱的人,陽氣旺盛稱為陽證,所以病情容易好轉;身體比較冷的人,陽氣虛弱稱為陰證,所以病情難以好轉。毒性物質,指的是功效猛烈、具有攻擊性的藥物。
4. 人有勇怯之分
《靈樞·論勇篇》帝曰:人之忍痛與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見難則前,見痛則止:怯士之忍痛者,聞難則恐,遇痛不動。勇士之忍痛者,見難不恐,遇痛不動;怯士之不忍痛者,聞難與痛,目轉面盻,恐不能言,失氣驚,顏色變化,乍死乍生。余見其然也,不知其何由?少俞曰:夫忍痛與不忍痛者,皮膚之厚薄、肌肉之堅脆緩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謂也。
白話文:
《靈樞經·論勇篇》
黃帝說:人能忍受疼痛與不能忍受疼痛,並非是勇氣和怯懦的區別。真正的勇士雖然不能忍受疼痛,卻在遇到困難時勇往直前、遇痛阻擋而止步;怯懦的人雖然能忍受疼痛,卻在聽說困難時就害怕、遇到疼痛也不動彈。真正的勇士能忍受疼痛,遇到困難不害怕、遇痛也不動彈;怯懦的人不能忍受疼痛,聽到困難和疼痛時,眼神飄忽、面色蒼白,害怕得說不出話,驚恐得喘不上氣,臉色變化,時而像要死去,時而像要復活。我見過這種現象,但不知道為什麼。
岐伯說:能不能忍受疼痛,是由於皮膚的厚薄、肌肉的堅韌鬆弛與緩急的不同造成的,而不是勇氣或怯懦的緣故。
勇士秉忠義而不畏死,故見難則前,其不能忍痛者,以無關大義,故見痛則止;其能忍痛者,見難既不恐,遇痛亦不動矣。怯士貪生而不重義,雖能忍痛,而見難亦恐不敢前;其不忍痛者,無論矣。是忍痛與不忍痛,在皮肉厚薄堅脆不同;勇之與怯,在稟性之剛正與懦弱之異也。
白話文:
勇敢的人堅持忠義,不怕死亡,所以面對困難就會勇往直前。他們之所以不能忍受痛苦,是因為這與大義無關,所以面對痛苦就會止步。而能夠忍受痛苦的人,面對困難不會恐懼,遇到痛苦也不會動搖。膽怯的人貪生怕死,不重視道義,即使能忍受痛苦,面對困難還是會害怕而不敢上前;至於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的膽怯者,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能否忍受痛苦,取決於皮肉的厚薄和強韌程度;而勇敢和膽怯,則是由於性格的剛毅或懦弱所致。
勇士者,目深以固,長沖直揚,三焦理橫,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其膽滿以傍,怒則氣盛而胸張,肝舉而膽橫,眥裂而目揚,毛起而面蒼,此勇士之所由然者也。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其焦理縱,𩩲骬短而小,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腸胃挺,脅下空,雖方大怒,氣不能滿其胸,肝葉雖舉,氣衰復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白話文:
勇敢的人
- 眼睛深而堅固
- 身姿挺拔,動作敏捷
- 三焦經絡橫向排列
- 心臟正直而挺拔
- 肝臟大而堅硬
- 膽囊飽滿而靠在肝臟旁邊
- 發怒時,氣血旺盛,胸部挺起
- 肝臟升起,膽囊橫臥
- 眼角裂開,眼睛瞪大
- 毛孔豎起,臉色蒼白
- 這些都是勇敢的人的特點。
懦弱的人
- 眼睛大而無神
- 陰陽失調
- 三焦經絡縱向排列
- 胃口小而短
- 肝臟連接處鬆弛
- 膽囊不飽滿而縱向排列
- 腸胃凸出,脅下空虛
- 即使非常憤怒,氣血也無法充盈胸部
- 肝臟雖然升起,但氣血衰弱後又會降下
- 因此,懦弱的人無法長時間發怒。
醫聖論治病,故明氣血以辨勇怯;儒聖論治國,故分血氣之勇、義禮之勇。如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曰:卒然遇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皆義禮之勇也。孟子論勇,最為詳切著明矣。
白話文:
醫學大師探討治病,所以明白氣血才能分辨勇敢還是膽怯;儒家聖人探討治國,所以把勇氣分成血氣之勇和義理之勇。例如說:富貴不能引誘,貧賤不能動搖,威武不能屈服。又說:突然遇見危險也不驚嚇,無緣無故受到侵犯也不生氣。這些都是義理之勇。孟子論述勇氣,最為詳細明確了。
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臟使然?少俞曰:酒者,水穀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氣慓悍,其入於胃中,則胃脹氣滿,逆上於胸中,肝浮膽橫,當是之時,固比於勇士,氣衰,則悔與勇士同類,不知避之,名曰酒悖。
恃血氣之勇,而不知義禮者,即酒悖之類也。
白話文:
皇帝問:膽小的將士喝了酒,膽敢不懼怕勇猛的勇士,是什麼臟器起了作用呢?少俞回答:酒是水穀的精華,是煮熟的穀物汁液,它的氣性猛烈。當它進入胃裡,胃就會脹滿,氣逆上到胸中,肝氣浮躁,膽子壯大。這時候,它比勇士更有膽氣。而等到酒氣衰退,後悔也跟勇士一樣害怕,不知避讓,這就是酒壯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