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一 (2)
卷一 (2)
1. 人為一小天地
岐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盛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並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氣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唯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此明人為一小天地,而與天地同造化也。並上並下者,此謂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乃陰陽自然之性也。以身中陰陽不足之處,則外邪乘虛襲之,故邪受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有偏缺所不能全者,人亦如之,故邪氣得以乘虛居之也。但其偏缺,本由陰陽升降流行自然之勢,而其分布循環,生化自周。
故天有精明之氣,分八節以紀序;地有高下之形,分五方以定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於中濁降清升,以生以化,而氣之闔闢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生長收藏,終而復始也。惟賢智之人悟其理,以取法天地氣化,而為養生之道,如《四氣調神論》所云者,義詳下文。蓋人生天地氣交之中,與天地同根。
天食人以五氣,故天氣通於肺,清陽由鼻而入也;地食人以五味,故地氣通於嗌,濁陰由口而入也;肝屬木,主風,故風氣通於肝也;心屬火,而雷為火,故雷氣通於心也;脾屬土而主濕,故山谷蒸濕之氣通於脾也;腎屬水而主寒,雨為天之陰氣下降,寒水所化,故雨氣通於腎也。由是可知天地氣和則養人,氣乖則病人,已在言外矣。
是故陰陽氣血之流行也,其在經,則如川,聚於腸胃,則如海,而氣水流行,清升濁降,分注於上下九竅也。若以人身陰陽比天地之陰陽,則其水穀所化之汗,可名天地之雨;其陽氣流行迅利,可名天地之疾風;其暴氣逆氣,可名陽火迅烈之雷。以是見天地之氣與人無異也,故調治其身者,不法天地之氣化,則災害必至矣。
白話文:
岐伯說:天在西北方有所不足,所以西北方屬陰,因此人的右耳和右眼不如左邊的靈敏;地在東南方有所不滿,所以東南方屬陽,因此人的左手和左腳不如右邊有力。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呢?岐伯說:東南方屬陽,陽氣精華都向上升,向上升則上面旺盛而下面虛弱,所以使得耳目聰明但手腳不靈便;西北方屬陰,陰氣精華都向下沉,向下沉則下面旺盛而上面虛弱,所以耳目不聰明但手腳靈便。因此,如果受到外邪侵襲,病邪在上面,右邊就會比較嚴重;病邪在下面,左邊就會比較嚴重,這是因為天地陰陽不平衡所造成的,所以邪氣會侵入。
天有精氣,地有形體;天有八個氣候變化,地有五種地理區分,所以能成為萬物的父母。清淨的陽氣上升到天空,渾濁的氣下降到地面。因此,天地的運轉變化,是由神明來掌握和管理的,所以能有生長、收藏、終結和開始的循環。只有賢德的人,才能效法天來保養頭部,效法地來保養腳,效法人事來保養五臟。天氣和肺相通,地氣和咽喉相通,風氣和肝相通,雷氣和心相通,穀氣和脾相通,雨氣和腎相通。
經絡就像河流,腸胃就像大海,九竅是氣水流注的地方。把天地當作陰陽來看,人身體出的汗就像天上的雨;人身體的陽氣,就像天地間的疾風。突然發作的氣就像雷,逆亂的氣就像陽氣過盛。所以,治療疾病如果不遵循天地的規律,不運用大地的道理,那麼災禍就會降臨。
這說明人是一個小天地,與天地共同創造萬物。所謂向上和向下,是指本於天的氣會趨向上,本於地的氣會趨向下,這是陰陽自然的屬性。因為人體內陰陽不足的地方,外來的邪氣就會趁虛而入,所以邪氣在上面,右邊就會比較嚴重;邪氣在下面,左邊就會比較嚴重,這是因為天地陰陽不平衡所造成的,人也一樣,所以邪氣才能夠趁機侵入。但是這種不平衡,本來就是由於陰陽升降運行的自然趨勢,而它們的分布循環,生化作用是周而復始的。
所以,天有精明之氣,分成八個時節來記錄時間;地有高低的地形,分成五個方位來劃分區域,所以能成為萬物的父母。其中渾濁的下降,清澈的上升,從而產生變化,而氣的開合、動靜,是由神明來掌握和管理的,所以能夠有生長收藏,終結和開始的循環。只有聰明的人才能領悟這個道理,效法天地的氣化,作為養生的方法,就像《四氣調神論》所說的那樣,詳細的意義在下文闡述。人生活在天地陰陽交匯之中,和天地有相同的根源。
天給人提供五種氣,所以天氣和肺相通,清陽之氣從鼻子進入;地給人提供五種味道,所以地氣和咽喉相通,渾濁的陰氣從口進入;肝屬木,主導風,所以風氣和肝相通;心屬火,而雷屬火,所以雷氣和心相通;脾屬土,主導濕氣,所以山谷蒸發的濕氣和脾相通;腎屬水,主導寒氣,雨是天上的陰氣下降,由寒水變化而來,所以雨氣和腎相通。由此可知,天地之氣調和就能養人,氣不調和就會使人生病,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陰陽氣血的運行,在經絡中就像河流一樣流淌,匯聚到腸胃就如同大海,而氣和水運行,清的上升,濁的下降,分別流注到上下的九竅。如果把人體的陰陽比作天地的陰陽,那麼人體水穀轉化成的汗,可以叫做天上的雨;人體陽氣運行快速有力,可以叫做天地間的疾風;人體突然發作的氣和逆亂的氣,可以叫做陽火迅猛的雷。由此可見,天地的氣和人的氣沒有什麼不同,所以調理身體如果不效法天地的氣化,那麼災害一定會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