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陰陽經絡現色各異

《素問·經絡論》帝曰:夫絡脈之現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帝曰:經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帝曰: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岐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之行也。

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色,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此皆常色,謂之無病;五色俱現者,謂之寒熱。帝曰:善。

此言五臟具五行之色,而應於經,某經病,即現某色也。陰經之絡,現色同某經;陽經之絡,其氣出於腑,與臟離遠,且又浮於表,故隨四時之氣而變色,如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之類,不同其本經之色也。其言經有常色者,統指十二經也,則可知腑隨臟應,如足陽明胃經,即同脾經之黃色,手陽明大腸經,即同肺經之白色,余可類推矣。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經絡論》中,黃帝問:絡脈出現時,為什麼會有青、黃、赤、白、黑不同的顏色?岐伯回答說:經脈有固定的顏色,而絡脈的顏色會不斷變化。黃帝問:經脈的固定顏色是什麼?岐伯說:心對應紅色、肺對應白色、肝對應青色、脾對應黃色、腎對應黑色,這些顏色都與各自的經脈顏色相應。黃帝問:絡脈的陰陽屬性,也與經脈相應嗎?岐伯說:陰絡的顏色與所屬經脈的顏色一致,而陽絡的顏色則不斷變化,隨著四季的變化而改變。

當身體寒氣較多時,氣血凝滯不暢,顏色會呈現青色;當身體熱氣較多時,氣血充盛潤澤,顏色會呈現黃色或紅色。這些都屬於正常的顏色,表示沒有疾病。如果五種顏色都出現,就表示身體同時存在寒熱的狀況。黃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

這段話說明五臟都有對應的五行顏色,並與經脈相互呼應。如果某條經脈生病,就會出現對應的顏色。陰經的絡脈所呈現的顏色與所屬的經脈相同;而陽經的絡脈,因為其氣來自於腑,與臟腑距離較遠,且較浮於體表,所以顏色會隨著四季的氣候變化而改變,例如春天呈現青色、夏天呈現紅色、秋天呈現白色、冬天呈現黑色,與其本身經脈的顏色不同。這裡所說的經脈有固定顏色,指的是十二經脈整體而言,由此可知腑的顏色是與其所屬的臟相應的,例如足陽明胃經就與脾經一樣呈現黃色,手陽明大腸經就與肺經一樣呈現白色,其他的可以依此類推。

2. 孫絡穴會

《素問·氣穴論》岐伯曰: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亦以應一歲,以溢奇邪,以通營衛。營衛稽留,衛散營溢,氣竭血著,外為發熱,內為少氣。急瀉無怠,以通營衛,見而瀉之,無問所會。

此言最細之絡名孫絡,周身穴會合於天度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之氣也。盛邪客之,而營衛之氣散溢,久而氣耗漸竭,血著不行,其病日深,外為發熱,內為少氣,故當邪客之時,急瀉其邪,而無怠緩,以通營衛。但見邪在何部而瀉之,無問其絡穴所會之處也。

白話文:

岐伯說:「人體的孫絡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交會,對應一年的天數,用來疏導過盛的邪氣,使營氣和衛氣暢通運行。如果營衛之氣運行遲滯,衛氣就會散失,營氣就會外溢,時間久了氣會耗竭,血脈也會阻塞不通,病症就會加深,外在表現為發熱,內在表現為氣短。所以,當邪氣侵犯時,要趕緊把邪氣瀉走,不能拖延,這樣才能使營衛之氣恢復暢通。只要看到邪氣在哪個部位,就針對那個部位進行瀉法,不需要管它是不是孫絡穴交會的地方。」

這段話說明了人體最細小的脈絡稱為孫絡,全身的穴位交會處總共有三百六十五個,對應一年的天數。當邪氣過盛侵入時,營氣和衛氣會散亂外溢,時間久了,氣會逐漸耗竭,血脈也會阻塞不通,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外在會發熱,內在會氣短。所以,當邪氣侵犯時,要趕快瀉走邪氣,不要怠慢拖延,這樣才能疏通營衛之氣。只要看到邪氣在哪個部位,就針對那個部位進行瀉法,不必管它是不是孫絡穴的交會之處。

3. 肉會為溪谷

岐伯曰: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營衛,以會大氣。邪溢氣壅,脈熱內敗,營衛不行,必將為膿,內銷骨髓,外破大膕,留於節湊,必將為敗。積寒留舍,營衛不居,卷肉縮筋,脅肘不得伸,內為骨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於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其小痹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法相同。

此言營衛在肌肉間,由經絡之氣流行貫注。邪傷氣壅,營衛不行,熱則為膿,寒則為痹,甚或卷肉縮筋,百病叢生。其溪谷穴會,亦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之氣也。或受邪淺,而小痹淫溢,循脈往來,未入於溪谷者,以微針通其脈絡,而補瀉之法,則與邪深者相同也。

白話文:

岐伯說:肌肉大的匯聚處叫做「谷」,肌肉小的匯聚處叫做「溪」。肌肉分佈的間隙,溪和谷匯合的地方,用來運行營氣和衛氣,並匯集體內的大氣。當邪氣過盛、氣機壅塞時,就會導致脈絡發熱,身體內部機能衰敗。如果營氣和衛氣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形成膿腫,進而侵蝕骨髓,從外部突破大腿彎曲處(膝膕),滯留在關節之間,最終導致身體機能敗壞。如果寒氣長期積聚,營氣和衛氣無法停留,就會導致肌肉捲曲、筋脈收縮,使得胸脅和手肘無法伸展。內部會形成骨痹,外部則感覺麻木不仁,這稱之為「不足」,是大寒停留在溪谷的緣故。人體溪谷的穴位共有三百六十五個,與一年的天數相對應。如果只是輕微的麻痹,病邪像水一樣滲溢,沿著經脈來回游走,這種情況用微針就可以治療,方法和治療較深層次的病邪相同。

這段話說明了營氣和衛氣在肌肉之間,通過經絡之氣運行灌注。當受到邪氣侵襲,導致氣機壅塞,營衛之氣無法正常運行,如果產生熱症就會化膿,產生寒症就會形成痹證,嚴重時會導致肌肉捲曲、筋脈收縮,引發各種疾病。人體的溪谷穴位也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用來對應一年的氣候變化。如果受到邪氣侵襲較淺,只是輕微的麻痹,病邪像水一樣滲溢,沿著經脈來回游走,尚未深入溪谷的,可以通過微針疏通經絡,而使用的補瀉方法,則與治療深層次邪氣的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