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3)
卷六 (3)
1. 石水風水
《素問·大奇論》曰: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大奇論》說:腎和肝的脈象都沈,是石水病;都浮,是風水病。
此舉脈象以辨病也。《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是石水者,陰邪盛於陰分,故云多陰少陽,而肝腎之脈並沉,則木沉水中,水中陽微,陰凝如石也;腎肝之脈並浮者,風木之氣勝,水從風鼓而氾濫,故為風水之病也。蓋腎臟為陰陽之根,根本固,則陰陽和平,而生化不息,根本空虛,則陰陽妄動,陽化為風,陰變成水。陰盛則水壅結而沉伏,名曰石水也;陽盛則風鼓水而氾濫,以致身面皆腫,名曰風水也。
皆根本空虛之故也。
白話文:
古文中通過把脈來辨別疾病。
《素問·生氣通天論》記載:「陰陽結斜,多陰少陽,稱為『石水』。」石水是因為陰邪在人體陰分過剩,所以多陰少陽,肝腎兩經脈絡沉伏,猶如木沉水中,水中陽氣微弱,陰氣凝結如石頭一般。腎肝兩經脈絡浮出體表,是因為風木之氣旺盛,水液伴隨風氣而氾濫,形成風水之疾。
腎臟是陰陽的根源,腎臟強健,則陰陽調和,生命活動生生不息;腎臟虛弱,則陰陽失衡,陽氣化為風,陰氣凝聚成水。陰氣旺盛,則水液停滯凝結,沉伏體內,稱為「石水」;陽氣旺盛,則風氣鼓動水液氾濫,導致全身浮腫,稱為「風水」。
2. 虛邪賊風、虛風賊邪
《素問·八正神明論》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時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勿能傷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素問·八正神明論》中提到,皇帝問:「星辰八正的運行規律是什麼?」
岐伯回答:「星辰的運行,用來掌握日月運行的規律;八正的運行,用來預測八種風邪的虛邪,依時而到;四時交替,用來區分春夏秋冬的氣候所在,依時調養。
八正帶來的虛邪之氣,我們要避而不犯。身體虛弱時遭遇天氣虛邪,兩虛相感,其氣會深入骨髓,內入則傷及五臟。即使醫術高超也難以救治,可見防範天氣虛邪不可不知。」
星辰,所以分周天之度數,而制日月之行,以定晝夜四時之氣候也。東南西北,四正四隅,所來之風名八風,隨八節之氣候而變,以分邪正虛實,義詳後《九宮八風篇》圖注。日月者,陰陽之精氣,以長養萬物者也。月為太陰,受日陽氣而後有光,而人賴日月之精氣以充身者,故隨月之圓缺而為盈虛也。
白話文:
星辰用來劃分天上的角度,並規範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以此來確定晝夜和四季的氣候。
東南西北,四個正方和四個角落,從這裡吹來的風叫做八風,隨著八個節氣的氣候而變化,用來區分邪正虛實,詳細的內容在後面的《九宮八風篇》圖注中說明。
太陽和月亮,是陰陽精氣,用來滋養萬物的。月亮是太陰,接受太陽的陽氣後纔有光,而人靠太陽和月亮的精氣來充盈身體,所以會隨著月亮的圓缺而產生盈虛。
若值人身之虛,而逢天之虛風,則中其邪,深入至骨而傷臟,故聖人避虛風賊邪,如避矢石,良工測候而救之,則邪勿能傷,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如果人體虛弱,碰上天上的寒風,就會被邪氣入侵,貫通骨髓,損傷內臟。所以聖人像躲避箭矢和石頭一樣避開寒風之邪,醫術高明的醫生會根據氣候變化來預防和治療,這樣邪氣就不能傷害人體,所以說要了解天的忌諱。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白話文:
虛邪:指八正之氣的虛弱或邪氣。
正邪:身體強壯時,用力出汗,毛孔打開,如果遇上虛風,人體虛弱,所以難以察覺虛風的侵襲,也看不見它的具體形狀。
上工:經驗豐富的中醫,在疾病萌芽時就及時治療,一定會先觀察「三部九候」的氣象,盡量調節,不讓病情惡化纔出手救治,所以稱為上工。
下工:經驗不足的中醫,等到疾病已經形成或惡化後纔出手救治。救治發病的人,表示不知道「三部九候」的變化,所以讓疾病惡化。
虛風賊邪傷人則病重,若非虛邪而尋常風寒,因人用力汗出,腠理開,乘虛而感者,其邪微而身不覺,故莫見其病形。惟上工於三部九候之脈氣,先見其病端,而救其萌芽,盡法調治而不敗。下工不能先知,而救之於病已成、已敗,往往用力不及,是不知三部九候之脈氣相失,因病已成而敗之也。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白話文:
如果人體虛弱時遇到邪風入侵,就會患上重病。但如果不虛弱,只是普通的風寒,因為出汗過多導致毛孔打開,乘虛侵入人體,這種病邪比較輕微,身體不會感覺到,所以不容易發現病徵。只有醫術高明的醫生,才能從三部九候的脈象中提前發現疾病的苗頭,及時治療,避免發展成重病。而醫術差的醫生,不能提前發現疾病,只能等到病症已經形成,甚至已經很嚴重了才開始治療,往往難以挽救,這是因為他們不瞭解三部九候脈氣的變化,所以纔在疾病已經形成後才發現並治療失敗。
此言上工能知病邪之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隨邪所在處而治之,如守門戶,不使其邪蔓延入內,本人雖莫知病情,而良工已見邪形,治其萌芽,不待病成而調之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位優秀的中醫師能瞭解病邪所在的位置。他瞭解診斷三部九候的病脈,根據病邪所在處進行治療,就像守衛城門一樣,不讓病邪蔓延到身體內部。即使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良醫已經看到了病邪的蹤跡,並在疾病形成之前就進行治療,而不是等到病情發展嚴重了才調理。
《素問·離合真邪論》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夫邪之入於八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
白話文:
《素問·離合真邪論》中,岐伯說:聖人的行為規律,一定與天地相應。所以天上有周天運行,地上有河流經流,人體中有經脈。天地溫和時,河流安靜;天氣寒冷地面凍結時,河流凝結凍結;天氣炎熱地面酷熱時,河流沸騰溢出;狂風暴雨突然而起時,河流波浪翻滾、水位暴漲。邪氣進入人體八脈中,遇到寒氣就會凝結,遇到熱氣就會變得渾濁。虛弱的邪氣乘虛而入,就像河流遇到風一樣。
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白話文:
經絡上的動脈,跳動時也會時而隆起,它在脈中運行時規律平緩,到達寸口時在手掌上浮現,有時大有時小,大則說明邪氣已至,小則身體平和。動脈沒有固定的位置,在陰陽不同的部位都可以出現,不能用一定的方法來測量。需要仔細觀察,通過三部九候的方法,及時發現動脈的異常變化,並迅速採取措施阻斷邪氣的途徑。
此言天地人由一氣相貫者也。天有宿度,循氣而行,地有經水,即江河也,人身經脈血氣流行,皆如之。故經水隨寒熱風而變,人身經脈血氣亦然,必溫和而安靜也。若寒則血凝泣,熱則氣淖澤,淖澤者,熱氣相蒸而化濕也。寒熱擾其氣血,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遇風鼓之則隴起。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人都由同一股氣聯通貫穿。天有軌道,順著這股氣運行,地有經水,也就是江河,人體經脈中的血氣流動,也和這些一樣。因此,經水會隨著寒、熱、風而改變,人體經脈中的血氣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保持溫和安靜的狀態。如果受寒了,血就會凝固,如果受熱了,氣就會液化,液化的意思是熱氣蒸騰後變成了濕氣。寒氣和熱氣擾亂了氣血,虛弱的邪氣因此就會入侵人體,就像經水遇到風吹就會形成波浪一樣。
其行於脈中循循然,隨氣而至寸口,其應於手,時大時小,大則為邪氣至,小則為氣血平。其邪氣流行,亦無常處,或在陰,或在陽,不可為一定之度,必從三部九候而察之。如仲景所云風傷衛者,脈浮緩;寒傷營者,脈浮緊之類。察之既明,卒然逢邪,即早解之,遏其內入之路,如是乃為良工也。
白話文:
這種脈象在脈中流動時是徐緩的,隨著氣息到達寸口,它在手上的反應時大時小,脈象大的時候是邪氣到來,脈象小的時候是氣血平和。邪氣流動沒有固定的位置,有時在陰,有時在陽,不能把它規定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一定要根據三部九候來觀察。比如像仲景所說的風傷衛氣的,脈浮緩;寒傷營血的,脈浮緊之類。對這些脈象的觀察很清楚後,一旦突然遇到邪氣,立即把它化解掉,堵住它進入身體的道路,這樣纔是個好大夫。
《靈樞·歲露論》少師曰: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白話文:
在《靈樞·歲露論》中,少師說:
邪惡的風邪之氣侵入人體,不是隨便什麼時候都能得病的。它一定是在人體的腠理打開的時候乘虛而入。如果邪氣侵入得很深,就會在體內造成嚴重的病症,患者會突然發病。如果邪氣侵入得不深,就會在體錶停留,病症會慢慢出現。
即便是在平時,人體的腠理也會有開合鬆緊的規律,這個規律與時令有關。人體與天地相應,與日月相呼應。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充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郄,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白話文:
所以當月亮圓滿時,海水往西邊流動變多,人的氣血充實,肌肉充盈,皮膚細緻,毛髮堅固,毛孔密閉,污垢附著。此時,即使遇到寒風,寒氣也不會深入。
等到月亮消失,海水往東邊流動變多,人的氣血虛弱,衛氣散失,身體獨自承受寒氣,肌肉消瘦,皮膚鬆弛,毛孔擴張,毛髮衰弱,筋脈變薄,污垢脫落。此時,遇到寒風,寒氣就會深入,容易導致人突然發病。
此言邪氣中人,不得以時者,不得以遇邪之時測其病也。要必以人身之虛實,而分邪入之淺深。若遇月滿時,人身氣血充盛,腠理閉密,雖中虛風賊邪,其入淺,而其病徐以遲;至月廓空,則氣血虛,皮膚縱而腠理開,則其邪入深,而病人卒暴也。此與前《八正神明論》岐伯所云義理大同,此為詳耳。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邪氣入侵人體,不能根據病發的時間來判斷疾病的性質。必須根據患者的身體虛實,來區分邪氣侵入的深淺。如果在月圓時邪氣入侵人體,由於患者氣血充盛,腠理緻密,即使邪氣為虛風或其他邪氣,其侵入的程度也較淺,病情發展也會比較緩慢;到月缺時,氣血虛弱,皮膚鬆弛而腠理疏鬆,邪氣就會侵入得更深,導致患者病情急劇惡化。這與之前《八正神明論》岐伯所說的道理是一致的,只是這裡解釋得更詳細。
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命曰三實。然此一夫之論也。
白話文:
皇帝問:為什麼有些人會突然暴死或暴病?少師回答:有「三虛」的人,會死於暴疾;得到「三實」的人,邪氣無法傷害。當年老體衰,遇上月虧,失去時序的調和,被邪惡的風所傷,這就稱為「三虛」;當年盛體健,遇上月滿,得到時序的調和,即使有邪風邪氣,也不能危害到這個人,這就稱為「三實」。不過,這只是針對個人而言的理論。
馬注:乘年之衰者,即《素問·刺法》、《本病》二篇所謂司天失守也;逢月之空者,即上文月廓空也;失時之和者,即春應暖而反寒之類也。有此三虛,而賊風傷之,則暴病暴死。三實者反是。然此言一人之所病也,至於眾人同病詳後。其《刺法》、《本病》二篇,在《靈樞》卷末補遺中。
白話文:
馬注:乘年之衰者,就是《素問·刺法》和《本病》兩篇所說的「司天失守」;逢月之空者,就是上文中所說的「月廓空」;失時之和者,就是春天本應溫暖而反而是寒冷,之類的情況。有這三種虛證,而又有賊風侵襲,就會暴病暴死。三實者與此相反。但是這是在說一個人得病的情況,至於眾人同病的詳細內容,後面會說。這兩篇「《刺法》」、「《本病》」,在《靈樞》卷末的補遺中。
帝曰: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師曰:此八正之候也。常以冬至之日,太乙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怠,而皆中於虛風,故多病。
白話文:
皇帝問:想要了解為什麼每年得的病都那麼相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少師答:這是八正的規律啊。一般來說,冬至這天,太乙星君會降臨葉杓宮位。他降臨時,天必定用風雨迎接。從南方而來的風雨,稱為「溫風」,會使人受傷。它如果在半夜到來,人們都睡著了,不出來活動,所以那年人們生病的少;它如果在白天到來,人們都在活動,都遭到溫風的侵襲,所以那年人們生病得多。
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至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於虛風,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白話文:
邪氣侵入了人體,卻沒有在體表發作。到了立春時節,陽氣大盛,毛細孔張開。恰逢立春日西風襲來,人們又都接觸到了虛弱的風氣。這兩種邪氣在體內相搏,導致經絡氣血不通。所以,凡是遇到這種風雨的人,稱為「遇歲露」。
如果年景順和,賊風較少,那麼人們就會少生病少死亡。如果年景中賊風邪氣較多,寒熱不調和,那麼人們就會多生病多死亡。
馬注:此言八正之候,常以冬至之日,太乙立於葉蟄之宮,風雨從南方來,是謂從後來者,為虛風賊邪。夜可避,晝難避。民或中之,邪客於骨而不發,至立春,陽氣大發而腠理開,又值風從西方來者,為虛風也。此兩次之虛邪相搏,人之經氣結而代脈見矣。然不特此也,凡太乙居於別宮,如立春遇西風、北風之類,皆謂之遇歲露焉。
大抵歲之賊風有多少,則民病之多少系之矣。
白話文:
馬注:這段話講的是八正之候。通常在冬至這天,太乙星位於葉蟄宮,風雨從南方而來,叫做「從後來者」,是虛弱的邪風。這種邪風在晚上容易侵入人體,白天則難以侵襲。如果有人中了這種邪風,邪氣就會留在骨中而不發病。等到立春時節,陽氣大發,腠理(皮膚)開泄,再遇上從西方而來的風,也是虛弱的邪風。這兩次虛邪相互作用,就會使人體經氣結聚,出現代脈(脈象)。然而,不只是這兩次,凡是太乙星位於其他宮位時,比如立春遇到西風、北風等情況,也都稱之為「遇歲露」。
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曰:正月朔日,太乙居天留志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死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白話文:
皇帝問:邪風帶來的疾病,對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的影響如何?如何預測這種疾病?
少師回答:正月初一,太乙星在「天留志宮」,這天如果有西北風且不下雨,則很多人會死亡;正月初一,天剛亮時有北風,春季,百姓會大量死亡;正月初一,天亮時有北風吹過,百姓因病死亡者,佔十分之三;正月初一,中午有北風,夏季,百姓會大量死亡;正月初一,晚上有北風,秋季,百姓會大量死亡;全天都有北風,會引發嚴重的疾病,死亡者佔十分之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髮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利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此所以候歲之風,䔲殘傷人者也。
白話文:
正月初一,風從南方吹來,叫做「旱鄉」;從西方吹來,叫做「白骨」,國家會有災難,很多人會死亡。正月初一,風從東方吹來,吹落屋頂,揚起沙石,國家會有大災禍。正月初一,風從東南方吹來,春天會有死亡。正月初一,天氣溫和,沒有風,糧食便宜,人民不會得病。天氣寒冷但有風,糧食就會貴,人民會多生病。這就是用來預測年景的風向,對人有吉凶禍福的影響。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戊,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暴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諸所謂風者,皆髮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白話文:
農曆二月的丑日,如果沒有風,人們容易得心腹方面的疾病;農曆三月的戊日,如果天氣不溫暖,人們容易發燒感冒;農曆四月的巳日,如果天氣不炎熱,人們容易生急病;農曆十月的申日,如果天氣不寒冷,人們容易猝死。所謂「風」,是指可以吹動頭髮、折斷樹木、揚起沙石、並讓汗毛豎立、皮膚的細微孔道打開的外來侵襲。
一歲生成之氣化,始於元旦。風者,陽氣所動,故可佔一歲之豐歉,及余月之寒溫。愆期不調,即以驗民病之吉凶也。諸所謂風者,皆髮屋、折樹、揚沙石之厲風,故名虛邪賊風,而為災害之應也。
白話文:
一年四季的變化,是由元旦(冬至)的陽氣開始運作的。風,是陽氣運動的結果,因此可以根據風象預測一年的收成好壞,以及未來幾個月的天氣寒暖。如果風不在適當的時間出現或者運作失調,就可以以此判斷民眾的健康狀況是否吉凶。這裡所說的風,都是能夠拔起樹木、揚起塵土的強風,因此又稱為「虛邪賊風」,是引發災害的徵兆。
《素問·金匱真言論》帝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岐伯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天上有八種風,經絡上有五種風,這指的是什麼呢?岐伯回答道:八種風是邪氣侵襲人體的途徑,風邪觸犯五臟,就會引起疾病。所謂四時相克,指的是春天克制長夏,長夏克制冬天,冬天克制夏天,夏天克制秋天,秋天克制春天,這就是四時相克的道理。
此言人本天地之氣而生,既成身形,故與天地氣化相通,而受邪各有所屬也。八風即上文八正之風,有邪正虛實不同。風由經絡而觸五臟,故有五風之謂。蓋五臟具五行之性,合五時之序,五行有生克,故其風邪相傳有勝負。如春勝長夏,木剋土也;長夏勝冬,土剋水也;冬勝夏,水剋火也;夏勝秋,火剋金也;秋勝春,金剋木也。其邪之相傳,以相剋為凶,如肝木之邪傳脾土之類;以相生為吉,如肝木之邪傳心火之類。
若去其邪,當用制勝之法,如木邪,則助金以制之;若助其正,當用相生之法,如滋水生木、補火生土之類也。
白話文:
這段話的意思是:
人是由天地之氣所生,出生後便與天地之氣息相通,因此也會受到邪氣的影響,但不同的邪氣會對應不同的部位。
文中提到的「八風」就是前面所說的「八正之風」,它們有正邪虛實之分。風邪通過經絡影響五臟,因此有「五風」之說。
五臟分別具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屬性,並與五時相應。五行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因此邪氣也會互相傳遞,產生優勢或劣勢。
例如:
- 春季屬木,勝過夏季屬火,因為木剋火。
- 夏季屬火,勝過秋季屬金,因為火剋金。
- 秋季屬金,勝過冬季屬水,因為金剋水。
- 冬季屬水,勝過春季屬木,因為水剋木。
邪氣的傳遞遵循「相剋為兇,相生為吉」的原則。例如:肝屬木之邪傳給脾屬土,為兇;肝屬木之邪傳給心屬火,為吉。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
白話文:
東方的風在春天產生,會引發肝臟疾病,治療點在頸項;南方的風在夏天產生,會引發心臟疾病,治療點在胸脅;西方的風在秋天產生,會引發肺臟疾病,治療點在肩背;北方的風在冬天產生,會引發腎臟疾病,治療點在腰股;中央屬土,會引發脾臟疾病,治療點在脊椎。所以,春季的氣候,疾病會在頭部;夏季的氣候,疾病會在內臟;秋季的氣候,疾病會在肩背;冬季的氣候,疾病會在四肢。所以,春季容易發生鼻子出血、流鼻血;夏季容易發生胸脅疼痛;長夏容易發生腹瀉、受寒;秋季容易發生風寒瘧疾;冬季容易發生痺證、厥症。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白話文:
因此,冬天不會出現腳踝腫脹,春天不會流鼻血,頸項不會疼痛,仲夏不會胸口和肋部疼痛,長夏不會腹瀉和受寒,秋天不會得風瘧,冬天不會四肢麻木、消化不良和拉肚子,而且會出汗。精氣是身體的根本,因此藏於精氣中的人,春天不會得溫病。夏天出汗很少的人,到了秋天就會變成風瘧。這些都是健康人的脈象規律。
此承上文以明外風觸五臟之病證也。春屬木,其位東,應於肝臟,故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也,俞在頸項者,頸項本少陽經脈所行之部,以肝膽為表裡,風必由表入里,故俞在頸項也;心火主夏,位於南,故南風病在心也,俞即心包經脈所行,在胸脅也;肺金主秋,位於西,故西風病在肺,而俞在肩背也;腎水主冬,位於北,故北風病在腎,而俞在腰股也;中央為土,故病在脾,而俞在脊也。此言五臟應五行時令氣候,而邪皆由俞穴而入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接續上文來說明外風侵犯五臟的病證。春季屬木,方位在東,對應肝臟,所以東風會生於春季,引起肝臟疾病;頸項為少陽經脈經過的地方,而肝膽互為表裡,風邪一定會由表進入裡,所以頸項就是俞穴。夏季心火旺盛,方位在南,所以南風會引起心臟疾病;心包經脈經過胸脅,所以俞穴就在胸脅。秋季肺金旺盛,方位在西,所以西風會引起肺部疾病;俞穴在肩背。冬季腎水旺盛,方位在北,所以北風會引起腎臟疾病;俞穴在腰股。中央屬土,所以疾病會發生在脾臟,俞穴在脊骨。這段文字說明瞭五臟對應五行時令和氣候,而風邪都是通過俞穴進入體內的。
其言春氣病在頭,以及冬氣病在四肢者,義又不同。是以天地升降之氣候,而應人身表裡、淺深、上下之部位也。春病鼽衄者,血隨春陽之氣,上升至頭,由鼻而衄,故言春氣病在頭也;夏病胸脅者,心火當令,其俞在胸脅,仲夏陽氣初降而浮於身表,其內則虛,故言夏氣病在臟也;長夏,季夏也,病洞泄寒中者,正值陽降陰升,如地熱井寒,脾土主令,故言病在脾也;秋病風瘧者,余暑內伏,涼風外加,則發寒熱之瘧,秋為肺金主令,其俞在肩背,風邪由之而入,故言秋氣病在肩背也;冬病痹厥者,是時陽氣盡入於地,寒邪逼於身外,陽氣伏於內臟,不能暢達四肢,而陰陽經脈交接之處,不得通貫,則為痹、為厥,故言冬氣病在四肢也。按蹺者,按摩導引,以通氣血,流行經脈,即為治痹厥之法也。
白話文:
關於春季疾病集中在頭部,以及冬季疾病集中在四肢的說法,其意義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天地間升降的氣候,與人體表面、深層、上下部位的病變位置相應。
春季出現頭暈流鼻血(鼽衄)是因為血液隨著春季陽氣上升到頭部,從鼻子流出來。因此,說春季疾病集中在頭部。
夏季出現胸痛脅痛是因為心火旺盛,其俞穴(與內臟相應的體表穴位)在胸脅部位。仲夏時節,陽氣初降浮於體表,而內臟則相對虛弱。因此,說夏季疾病集中在內臟。
長夏(即仲夏和季夏)出現腹瀉和受寒,是因為正值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就像地面溫熱而井水寒冷,脾土當令。因此,說疾病集中在脾臟。
秋季出現風瘧是因為夏季餘熱內伏,涼風外襲,導致發冷發熱的瘧疾。秋季以肺金當令,其俞穴在肩背,風邪由此進入。因此,說秋季疾病集中在肩背。
冬季出現麻痺和厥症是因為此時陽氣全部進入地中,寒邪逼近人體外圍,陽氣潛伏於內臟,無法暢通四肢。而陰陽經脈交接處不通暢,就會導致麻痺和厥症。因此,說冬季疾病集中在四肢。
按摩導引(按蹺)可以打通氣血,暢通經脈,是治療麻痺和厥症的方法。
然必不得已而用之者,蓋冬令當順其歸藏之候,不宜擾動氣血,故冬不按蹺,則氣血沉靜,而春不病鼽衄,以至夏秋冬皆可調順而無患也。良以陰精為陽氣之根,乃一身之本也,要在冬令歸藏固密,以滋春生之氣。是故冬能藏精,則陽氣足,而春陽發生,和而不亢,則無溫病。
白話文:
然而,不得已而使用這些方法的人,是因為冬季應順應身體藏精的時節,不宜擾動氣血,所以冬季不要按摩腳底,這樣氣血才會平穩,春天就不會患鼻出血等疾病,進而春夏秋冬都能順利調養,身體不會出問題。
這是因為,陰精是陽氣的根基,是一身之本。關鍵在於冬季要讓陰精藏得嚴密,以滋養春天生長的陽氣。所以說,冬季能夠藏精,那麼陽氣就會充足,而春天的陽氣生發時,就會和緩不亢進,就不會出現溫熱病。
若夏令,又當順其風泄之氣,如汗不出,其氣不宣,則暑伏於內,秋風外襲,即成風瘧也。以上雖分兩義,而統明隨順陰陽五行、四時氣化、升降流行之序。如上所云,順之則治,逆之則亂,以發諸病,是故為診視平人之脈法,不可不知也。若其病之變化,又當隨宜而治,不可拘執冬不按蹺,夏必汗出之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白話文:
到了夏季,也應該順應風氣而發散,如果汗液不出,體內的濕熱之氣不能宣通,暑氣就會積蓄在體內,而秋季外界寒氣侵襲,就會形成風瘧。
以上雖然分為兩部分來論述,但是主要都是在說明要順應陰陽五行、四時氣化、升降流行的規律。就像上面所說的,順應自然規律就能治療疾病,違背自然規律就會導致疾病。因此,在診斷健康人的脈象時,不能不知道這些原則。如果病情的變化,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不能拘泥於「冬天不能刮痧」、「夏天一定要出汗」這樣的說法。靈活掌握這些原則,關鍵還在於醫生本人的悟性。
《靈樞·刺節真邪篇》帝曰:余聞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真氣?岐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白話文:
《靈樞經·刺節真邪篇》
黃帝說:我聽說有「真氣」、「正氣」和「邪氣」。什麼叫做「真氣」?
岐伯說:真氣就是我們從上天所接受的,與飲食所化生的營養之氣一起充沛於身體的。所謂「正氣」,是一種正常的風氣,從一個方向而來,既不是實質的風氣,也不是虛無的風氣。而「邪氣」,是虛無風氣的邪惡之氣傷害人體。邪氣深入人體,受害者自己無法把它祛除。而正氣深入人體時較淺,會自行消散。邪氣來勢柔和微弱,不能勝過真氣,所以能自行消散。
此言生初所稟本元之氣,及平時由呼吸所受天地中和純粹之氣,是陰陽之精氣,故為真氣,與飲食之穀氣合併而充身者,故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則又統括陰陽五行氣化,以長養萬物者也;正氣即正風,由太乙所居正位而來,以少陽之氣所化,而柔弱不厲,正可舒養萬物,故名正氣,或有過猛之時,其中人亦淺而不傷,不能勝身中真氣,則自去而不為病也;其虛邪賊風,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則傷而成病,下更詳之。
白話文:
這句話說的是人從出生時就具有的先天之氣,以及平時通過呼吸吸入的宇宙間純淨的氣,這些都是陰陽之氣精華,所以稱之為「真氣」。這些真氣與飲食中得來的營養氣息合而為一,充實於全身,所以說「天用五種氣來滋養人,地用五味來滋養人」,這又概括了陰陽五行之氣化育萬物的作用。
「正氣」就是「正風」,它來自太乙所主宰的正位,由少陽之氣所化,柔和不猛烈,正好可以溫養萬物,所以稱為「正氣」。即使正氣偶爾過於強盛,進入人體也只會停留片刻而不致於造成傷害,因為正氣無法勝過人體內的真氣,所以會自行散去而不致於生病。
至於那些虛弱邪惡的風氣,進入人體後會深入,不能自行散去,就會造成傷害而生病,下文將會詳細說明。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外,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為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白話文:
當病邪入侵虛弱的人時,病邪會在體內流竄,導致起雞皮疙瘩,從毛孔滲入。如果邪氣深入體內,攻擊骨骼,就會導致骨痹;攻擊筋脈,就會導致筋攣;攻擊脈絡之外,就會導致氣血阻塞不通,形成癰瘡;攻擊肌肉,與衛氣交爭,陽氣勝過陰氣,就會導致熱症,陰氣勝過陽氣,就會導致寒症。寒症會導致真氣流失,流失就會虛弱,虛弱就會導致寒症;如果邪氣只攻擊皮膚表面,它的氣就會從毛孔發散出來,打開毛孔,讓氣息往返運行,就會產生瘙癢感;如果邪氣停留不散,就會形成痹症,導致衛氣運行不暢,就會產生麻木感。
灑淅動形者,寒慄毛豎也,以其邪厲,故發腠理而深入至骨,則為骨痹,必骨痛也;邪搏於筋,則筋拘攣;脈者血之府,邪搏於脈,故血閉,甚則經脈不通而成癰;肉在脈外,衛氣所居,故邪侵肉,則與衛氣相搏,其陽勝則為熱,陰勝則為寒,寒則真氣去而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發腠理,開毫毛,而往來行,則為癢,久留不去,則為痹,衛氣因之不得流行,其肉頑木而不仁也。
白話文:
寒氣侵襲身體,導致寒顫起雞皮疙瘩。因為寒氣邪厲,所以會打開腠理深入到骨頭裡,形成骨痹(骨痛);寒氣侵襲筋,導致筋攣縮;脈是血的倉庫,寒氣侵襲脈,導致血脈閉塞,嚴重時會導致經脈不通而形成癰腫;肌肉在脈絡之外,是衛氣所在。寒氣侵襲肌肉,與衛氣相爭,陽氣勝則發熱,陰氣勝則發寒,寒氣侵襲會使正氣離散而虛弱,虛弱則更招致寒氣;寒氣侵襲在皮膚之間,打開腠理,開張毛孔,不斷遊走,就形成瘙癢。如果寒氣久留不散,就形成痹證,衛氣因此不能暢行,肌肉因此變得呆板麻木,失去知覺。
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此言邪氣偏傷,其入深,則成偏枯,半身不遂;入淺,則一邊經脈疼痛,以其真氣耗去,而邪居之也。
白話文:
虛邪之氣如果偏襲人體的一側,並且侵入得比較深,會在營衛之氣中寄居。當營衛之氣逐漸衰弱時,真氣就會離去,只剩下邪氣留在體內,這時候就會發生半身不遂的情況。如果邪氣侵入得比較淺,就會出現單側的脈絡疼痛。
這是在說邪氣如果偏傷人體,侵入得深就會造成半身不遂;如果侵入得淺,就會導致一側的經絡疼痛,這是因為真氣被消耗掉後,邪氣就佔據了位置。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速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白話文:
外來的病邪侵入身體很深時,寒氣和熱氣會交替出現,長期滯留體內。如果寒氣強過熱氣,就會出現骨頭疼痛、肌肉萎縮;如果熱氣強過寒氣,就會出現肌肉腐爛、化膿,損傷骨頭,形成骨蝕。有的疾病影響經絡,導致經筋攣縮,無法伸展,邪氣長時間滯留在經筋中,就會形成筋溜;有的部位形成結節,氣血聚集,衛氣不能流通,津液長時間停留,匯聚成腸溜,久而久之,幾年才能形成,用手按壓會感覺柔軟;有的部位已經形成結節,氣血聚集,津液滯留,邪氣侵襲,形成的結節越來越大,迅速聚集,形成囊腫,用手按壓會感覺堅硬;有的結節很深,進入骨頭,氣血與骨頭連接,結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形成骨疽;有的結節在肌肉內,臟氣聚集,邪氣滯留不去,如果有熱氣,就會化膿;如果沒有熱氣,就會形成肉疽。所有這些病症,發病沒有固定的位置,但都有固定的名稱。
此言人身陰陽氣血而中賊風,日久深沉,寒熱相結,在陰則寒勝,在陽則熱勝,寒勝則骨疼肉枯,熱勝則爛肉腐肌而為膿,內傷於骨,則骨損如蟲蝕也。上言邪搏於筋而筋攣,即屈不能伸,邪居其間,則發為筋溜,同瘤也;邪氣內結,衛氣留滯,津液不輸,與邪合而結成腸瘤,久者,數歲乃成;初起按之尚柔,已有所結,則氣日以歸,而津液留之,邪氣中之,故凝結日易而成昔瘤,謂由宿昔漸結,故云數歲乃成,於是按之堅矣;如邪深中於骨,氣因循骨而行者,與邪並結,日以益大,則為骨疽也;宗氣本溫分肉者也,邪中於肉,則宗氣歸之,邪留不去,有熱則肉化成膿,無熱則結為肉疽,故有熱為癰,無熱為疽,疽為陰證,癰為陽證也。
凡此邪氣中人發病,無一定之常處,及其成病,則有一定之常名,因名以辨陰陽、表裡、寒熱而治之也。
白話文:
這句話說的是,人體的陰陽氣血被外邪侵擾,日積月累,寒熱交錯結合。在陰的分位,寒氣盛,導致骨頭疼痛、肌肉枯竭;在陽的分位,熱氣盛,導致肌肉潰爛、腐敗化膿。內傷於骨的話,骨頭就會像被蟲子蛀過一樣損壞。上面說過外邪侵犯筋脈而導致筋脈攣縮,不能屈伸;外邪停留其中,就會形成筋瘤,跟腫瘤類似。外邪內結,衛氣停滯,津液不能輸布,與外邪結合形成腸瘤,時間久了,幾年才會形成。剛開始按壓時還很柔軟,已經有所結塊後,氣血每天都歸聚於此,而津液又阻滯其中,外邪又侵襲,所以結塊容易凝結成過去的瘤。說是由昨天的逐漸結成的,所以說幾年才會形成。這時按壓就會堅硬了。如果外邪深入骨頭,氣血循著骨頭運行,與外邪一起結塊,日益增大,就變成骨疽。宗氣原本溫養濡潤肌肉,外邪侵襲肌肉後,宗氣就會歸聚於此,外邪停留不去,有熱氣時肌肉就會化成膿,沒有熱氣就會結為肉疽,所以有熱氣的是癰,沒有熱氣的是疽。疽是陰證,癰是陽證。
《靈樞·論勇篇》帝曰:有人於此,並行並立,其年之少長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風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薄皮弱肉者,不勝秋之虛風;赤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冬之虛風也。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堅固,不傷於四時之風。
白話文:
《靈樞經·論勇篇》
皇帝問:有些人站在同一條線上,年齡大小也相仿,身上的衣服厚度也差不多,但是當突然遇到狂風暴雨時,有些人卻生病了,有些卻沒有,甚至大家都生病了,或者都沒有生病,這是什麼原因?
少俞回答:春天的風是溫和的,夏天的風是陽光的,秋天的風是涼爽的,冬天的風是寒冷的。這四種季節的風,各自會引起不同的疾病。膚色偏黃、皮薄肉弱的人,無法承受春天的虛風;膚色偏白、皮薄肉弱的人,無法承受夏天的虛風;膚色偏青、皮薄肉弱的人,無法承受秋天的虛風;膚色偏紅、皮薄肉弱的人,無法承受冬天的虛風。
皇帝問:那膚色偏黑的人呢,他們不會生病嗎?
少俞回答:膚色偏黑的人,皮厚肉堅固,不會受到四季風的傷害。
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而有虛風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長夏而有虛風,不病也。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感於寒,外內皆然,乃病。
白話文:
它的皮薄,肉不堅,顏色不均勻,在長夏時有虛風,這是病了;它的皮厚,肌肉堅實,在長夏時有虛風,卻不生病。皮厚的,肌肉堅實的,一定是嚴重受到了寒氣,內外都是,才會生病。
此言四時之風,本於五行之氣,而人稟陰陽五行以生,其氣質各有強弱之異,而五行有生克,故氣質有勝負。假如黃色,土質也,土畏木,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金質也,金畏火,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木質也,木畏金,故不勝秋之虛風;赤色,火質也,火畏水,故不勝冬之虛風。此皆言虛風者,即虛風賊邪也。
白話文:
這句話說的是四季的風,源於五行的氣,而人稟受陰陽五行的氣而出生,其氣質各有強弱的差異,五行相生相剋,因此氣質也各有勝負。比如黃色的屬性為土,土怕木,所以不敵春季的虛風;白色的屬性為金,金怕火,所以不敵夏季的虛風;青色的屬性為木,木怕金,所以不敵秋季的虛風;赤色的屬性為火,火怕水,所以不敵冬季的虛風。這裡所說的虛風,是指邪惡的虛風。
惟黑色為水質,水畏土,長夏未月,土旺主令,而有虛風,其皮薄肉弱,而色不一定常黑者,方中其邪;若色黑而皮厚肉堅者,其陰陽皆充實,故長夏虛風,亦不能傷之,無論四時之風也。必其重感寒邪,內外俱傷,乃病,即所謂兩感者也。故如黃白青赤之人,亦皆言皮薄肉弱,而不勝四時之風,如其皮厚肉堅,亦未必皆病。
以此推之,可概見矣。
白話文:
黑色代表水性,水害怕土。夏末季節,土氣旺盛,天氣炎熱乾燥,有時會出現虛熱風。皮膚薄而肉弱,顏色也不一定總是黑色的,這樣的人容易被虛熱風傷到。如果皮膚黑而厚,肉也結實,說明陰陽平衡,那麼夏末的虛熱風就傷不到他們,即使是其他季節的風也一樣。只有當這種皮膚薄而肉弱的人受到寒邪侵襲,內外受傷時,才會生病,這就叫做「兩感」病。同樣道理,皮膚薄而肉弱的黃、白、青、紅種人,也容易被風邪傷害。而皮膚厚而肉堅的人,即使在風邪季節,也不一定會生病。
《靈樞·賊風篇》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白話文:
《靈樞·賊風篇》
黃帝說:夫子您說賊風之邪氣會傷人致病。現在有的人不離開房子,不出家門,卻突然生病了,這不是沒有接觸賊風邪邪嗎?為什麼會這樣?
岐伯說:這都是因為他們以前受過濕氣的傷害,濕氣藏在血脈之間、肌肉之中,長期停留不去;或者有瘀血在體內不去;又或者突然喜怒不節制,飲食不規律,寒暖不適宜,毛孔閉塞不通;這時一旦毛孔打開遇到風寒,就會導致血氣凝結,與體內的舊邪氣相互作用,形成寒痹;如果體內有熱,就會發汗,發汗後又受了風,雖然沒有接觸到賊風邪氣,也必定會有其他因素誘發。
此言不感虛風賊邪,而卒然病者,以平日嘗傷濕氣,藏於血脈分肉之間,久留不去,而不自覺;又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不去;或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其腠理閉不通,及開而遇風寒,血氣凝結,新故之邪相襲而成痹;或有因熱汗出而受風,如此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故邪加重,而卒然發病焉。
白話文:
這意思是說,如果不接觸到虛弱的風邪,卻突然生病了,可能是因為平日已經受傷濕氣,隱藏在血脈和肌肉之中,長時間沒有去除,而不自覺。或者有過跌倒的情況,惡血在體內沒有消失。又或者突然喜怒過度,飲食不當,寒熱不時,導致毛孔閉塞不通,等到開了之後遇到風寒,血氣凝結,新舊邪氣互相侵襲而形成痹症。或者因為熱出汗而受風,這樣雖然沒有遭遇外來的風邪,但必然有其他原因導致邪氣加重,而突然發病。
蓋上言正風之氣柔弱,不能勝真氣,則自去而不為病,此因先有所傷之邪,與外風相襲,則加重而病發,不必虛風賊邪方病。以余觀之,平時此等病證為多,而虛風賊邪所傷者少也。
白話文:
前面提到正氣柔弱,無法抵禦外邪,就會自動消失不致成病。這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有損傷,外來的風邪侵襲,導致病情加重發作,而不需要虛風或是邪氣才能致病。我觀察發現,這種情況的病症在平常是最多的,而由虛風或邪氣所傷的較少。
帝曰: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氣,又無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由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帝曰:其祝而已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來,可祝而已也。
白話文:
黃帝說:先生所說的,都是病人自己都知道的。如果是沒接觸過邪氣,也沒有因為恐懼而受到影響,卻突然生病了,這是什麼原因?只有因為鬼神的原因嗎?岐伯說:這也是因為以往的邪氣殘留而沒有發作,結果因為志向遇到厭惡或嚮往的事物,導致血氣在體內混亂,導致氣血相爭。邪氣的來源很微弱,看不見也聽不到,所以好像是由鬼神引起的。黃帝說:為什麼只要祈禱就好了?岐伯說:古代的巫醫,因為已經知道各種疾病發生的原因,能提前知道疾病的來源,所以只要祈禱就能奏效。
此言初無外感、內傷之因,而有卒然病發,心昏語亂,似為鬼神所憑者,以其有故邪內伏,而不自覺,適因所惡所慕之情感觸,氣血內亂,其情志與故邪兩氣相搏而病發。其所從來,由微而漸,故視之不見,聽而不聞,卒然發作,似乎鬼神所憑。其有祝之而已者,先巫知百病相勝之理,如恐勝喜、怒勝思之類,審其病之所生,即以其情志之相勝者祝之,使情志平調,則氣血和而病自愈。昔有一女子,許字未嫁,其夫外出,多年無信,因而結思成病。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指疾病)最初沒有外感、內傷的原因,卻突然發病,神志不清,言語錯亂,好像是被鬼神附身。它的原因是,由於體內已有舊病暗伏,而自己沒有察覺,恰巧因為厭惡或思念的情感受到觸發,導致氣血內亂,自身的情志與舊病的邪氣相互衝擊而發病。這種疾病的成因是從微小逐漸發展的,所以觀察不到也聽不出來,突然發作時,似乎是被鬼神附身。有的時候僅僅祝禱就能治癒,是因為古代的巫醫懂得百病相勝的道理,比如恐懼勝過喜悅、憤怒勝過思念等等。他們會審視病人的病因,用相應的情志相剋的祝禱詞祝禱,使病人情志平穩,氣血調和,病症自然也就痊癒了。過去曾經有一個女子,已經訂婚卻未出嫁,她的丈夫外出多年,沒有音信,因此鬱積思念,致病成疾。
朱丹溪治之,用激怒之法,遂大哭,嘔吐痰涎,慚紿以夫有信至將歸,遂調理而愈,旋即其夫果歸矣。可知情志之病,由漸而成,其卒發者,必有故邪相觸,而亦真有鬼神所憑者,必由其內氣先病,乘虛而入也。蓋人鬼乃陰陽之分,鬼之侮人,人之陽虧,或心不正直故也。
白話文:
朱丹溪用激怒的方法治療她,於是她大哭,吐出痰液。羞愧自責中,她的丈夫也信守承諾回來,隨後她的丈夫真的回來了。由此可知,情志疾病是由於逐漸形成的,突然發作的,一定有外邪觸發,也有確實被鬼神附身的,一定是由於內氣先有病,纔有機可乘。因為人和鬼是陰陽之分,鬼能侵犯人,是因為人的陽氣虧虛,或者心術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