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三 (17)
卷三 (17)
1. 肺經之絡
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其病實則手掌熱,虛則欠㰦,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寸半,別走陽明也。
此明手太陰肺經之絡脈也。稱別者,謂本經元氣自此處分別,流注他經也。以下皆同。其絡名列缺,起於腕上分間,並太陰之經氣而行,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蓋經脈止於魚際,絡脈入於掌中,故其病實則手掌熱,謂受邪也;病虛則欠㰦,謂氣少不足以息也,故小便或自遺,或短數,皆氣不能敷布收攝也。別走陽明者,言手太陰經氣自此別行手陽明大腸經也。
取之者,取去腕寸半之列缺穴以針之也。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絡脈,名叫列缺,它從手腕向上約一寸半的地方分出,與肺經的主幹並行,然後直接進入手掌,散佈於大魚際的部位。如果這個絡脈出現實證,會導致手掌發熱;如果出現虛證,則會打哈欠、頻尿或小便失禁。治療時,可以取距離手腕約一寸半的列缺穴來處理,因為此絡脈會由此處分出,走向手陽明大腸經。
這段文字說明了手太陰肺經的絡脈。稱作「別」的意思,是指本經的元氣從這裡分出,流注到其他經絡。之後的經脈絡脈的說明也都是相同的概念。這個絡脈叫做列缺,它從手腕向上約一寸半的地方分出,與肺經的經氣一起運行,直接進入手掌,散佈到大魚際。因為經脈的終點是大魚際,而絡脈則進入手掌,所以當絡脈出現實證時,會導致手掌發熱,這是因為受到邪氣侵擾;當絡脈出現虛證時,則會打哈欠,這是因為氣虛不足以維持呼吸,所以小便會出現失禁或頻尿的現象,這都是因為氣不足,無法正常地將水液輸佈和收攝。而「別走陽明」的意思是指,手太陰肺經的經氣由此分出,走向手陽明大腸經。
「取之」的意思是,取距離手腕約一寸半的列缺穴來針灸治療。
2. 心經之絡
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別而上行,循經入於心中,系舌本,屬目系。其實則支滿;虛則不能言。取之掌後一寸,別走太陽也。
此明手少陰心經之絡脈也。實者謂邪實,則心下支滿也;心氣虛,不能轉舌,故不能言。掌後一寸,即通里穴也。心經之氣,自此而別走手太陽小腸經也。
白話文:
手少陰心經的絡脈,叫做通里,它在手腕往上一寸半的地方分出來,然後向上行走,沿著心經進入心中,連接舌根,並聯繫著眼睛的脈絡。如果這個絡脈氣血實,就會感到胸口脹滿;如果氣血虛,就會說不出話。這個絡脈的取穴點在手掌後方一寸的地方,這裡的氣會分走,進入手太陽小腸經。
這段文字說明的是手少陰心經的絡脈。這裡的「實」指的是邪氣充實,就會導致胸口下方感覺脹滿;心氣虛弱時,舌頭無法靈活轉動,所以就說不出話。手掌後一寸的地方,就是通里穴。心經的氣血,會從這裡分出來,走入手太陽小腸經。
3. 心包經之絡
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實則心痛;虛則為頭強。取之兩筋間也。
心包絡一名手心主,代心用事,故名臣使之官,是衛護心臟者,故凡受邪,皆受於包絡。實則心痛者,其絡脈受邪也,若心臟受邪,名真心痛,頃刻而死,不能救治也;虛則頭強者,絡為衛陽所行之地,絡虛,陽氣不能上升合於督脈也。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的絡脈,它的別名叫做內關穴,這個穴位在手腕橫紋往上兩寸的地方,位於兩條筋的中間,從這裡向上沿著經脈連接到心包絡。心包絡的經脈如果氣血實,就會引起心痛;如果氣血虛,就會導致頭部僵硬。取穴的部位就在兩條筋的中間。
心包絡又名手心主,它代替心臟行使職責,所以被稱為臣使之官,是保護心臟的。因此,凡是外邪侵入,都會先侵犯心包絡。經脈氣血實導致心痛,是因為心包絡的脈絡受到邪氣侵犯。如果是心臟本身受到邪氣侵犯,就叫做「真心痛」,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死亡,無法救治。經脈氣血虛導致頭部僵硬,是因為絡脈是衛陽之氣運行的地方,如果絡脈虛弱,陽氣就無法上升與督脈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