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十二經脈行度

《靈樞·逆順肥瘦篇》帝曰:脈行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陰陽十二經脈,陰行於里,陽行於表,故陰經由臟走手,至指尖陰面,而出陽面表分,接連陽經而走於頭,則分三路,太陽由項背,陽明由頸腹,少陽由兩側,皆從表而行,至足指陰面,接連陰經,入里而走腹內,仍歸於臟,又從臟而走手,如是周流,循環不已,是故陽經內通於腑,陰經內通於臟,臟腑經絡,氣血無不通貫,其四街為大徑,經絡為小路也。

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膕中,伏行䯒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趾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

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導之,切而驗之,其非必動,然後乃可明逆順之行也。

此言足三陰之脈,皆從足上行入腹通臟者也。蓋以衝脈為五臟六腑陰陽十二經之海,其上行者,至頏顙,滲諸陽經;其下行者,並少陰之經,而行諸陰,非少陰之脈獨下行,是衝脈之氣,注於少陰之大絡,又出於少腹之氣街,循陰股而下行至足,遍滲三陰;其前者,又循跗而入大趾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之氣結,則跗上之脈不動,而足冷為厥,厥者因於寒,而衝脈之氣不溫肌肉也。

欲知其故,當以言導問其因,再切其脈以驗之。其非氣絕者,厥回,其跗上之脈必仍動,如氣絕厥不回,則不動,然後乃可明其氣行之逆順也。

《靈樞·經脈篇》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乃通,血氣以行。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此言經脈為血氣所行之道路,而血氣由穀氣所生。察經脈,知血氣之盈虧;審胃口,知穀氣之虛實。凡一切外感、內傷之病,必由是而驗,生死吉凶,由是而決,為處治百病,調和虛實之所憑,故不可不通其理也。各經流行起止,陰陽交接連貫,須細觀同人圖。

白話文:

十二經脈運行

黃帝問:「經脈的運行方向,順行和逆行是怎樣的?」岐伯回答說:「手上的三條陰經,是從臟腑走向手部;手上的三條陽經,是從手部走向頭部;腳上的三條陽經,是從頭部走向腳部;腳上的三條陰經,是從腳部走向腹部。」

陰陽十二經脈,陰經在身體內側運行,陽經在身體外側運行。所以,陰經從臟腑走到手部,到達指尖的陰面,然後轉到陽面,與陽經相接,接著陽經從手部走到頭部,分為三條路線:太陽經從後頸背部,陽明經從頸部到腹部,少陽經從身體兩側。它們都從身體外側運行,到達腳趾的陰面,與陰經相接,接著陰經進入身體內側,回到臟腑,然後又從臟腑走向手部。這樣周而復始,循環不停。所以,陽經在體內與腑相通,陰經在體內與臟相通。臟腑、經絡,氣血沒有不互相貫通的。其中,身體四肢是經絡運行的大路徑,而經絡則是小路徑。

黃帝問:「只有少陰經是向下行的嗎?」岐伯說:「不是這樣的。衝脈是五臟六腑的氣血之海,五臟六腑都從它得到滋養。它向上走的部分,到達頭部的頏顙(喉嚨上部),滲透到陽經,灌溉精氣;它向下走的部分,注入少陰經的大絡脈,從氣街(腹股溝處)出來,沿著大腿內側,進入膝窩,再潛行到脛骨內側,向下走到內踝的後方,然後分開。它向下走的部分,與少陰經並行,滲透到三條陰經;它向前走的部分,潛行到腳背,沿著腳背向下走到腳的大趾之間,滲透到各個絡脈,溫養肌肉。所以,如果衝脈的分支脈絡阻塞,腳背的脈搏就會停止跳動,停止跳動就會導致厥證(手腳冰冷),厥證就會出現寒症。」

黃帝問:「怎樣才能明白呢?」岐伯說:「用言語引導詢問病因,再切脈觀察驗證。如果確定是經脈氣血未絕,那麼經脈一定會動,這樣就能夠明白經脈氣血運行的順逆了。」

這裡說的是腳的三條陰經,都是從腳向上進入腹部與臟腑相通的。認為衝脈是五臟六腑、陰陽十二經的氣血之海。它向上走的部分,到達頭部的頏顙,滲透到各條陽經;它向下走的部分,與少陰經並行,而運行到各條陰經。不是只有少陰經向下走,而是衝脈的氣血注入少陰經的大絡脈,又從少腹的氣街出來,沿著大腿向下到達腳部,普遍滲透到三條陰經。它向前走的部分,又沿著腳背進入大腳趾之間,滲透到各個絡脈,溫養肌肉。所以,如果分支脈絡的氣血阻塞,腳背的脈搏就會停止跳動,而腳部發冷成為厥證。厥證是由於寒冷引起的,衝脈的氣血不能溫養肌肉。

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應該用言語引導詢問病因,再切脈來驗證。如果確定不是經脈氣絕,那麼厥證會恢復,腳背的脈搏也必定會重新跳動。如果氣絕厥證不恢復,那麼脈搏就不會跳動。這樣就能夠明白經脈氣血運行的順逆了。

經脈的重要性

黃帝問:「人剛出生的時候,首先形成的是精,精形成之後產生腦髓,骨骼成為框架,經脈成為氣血運行的通道,筋成為剛強的支撐,肌肉成為牆壁,皮膚堅固,毛髮生長。穀物進入胃部,經脈的通道才能暢通,氣血才能夠運行。經脈是決定生死、治療各種疾病、調節虛實的關鍵,所以不能不暢通。」

這說明經脈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而氣血是由穀物之氣產生的。觀察經脈,可以知道氣血的盈虧;診察胃口,可以知道穀氣的虛實。所有外感和內傷的疾病,都必須通過這些來診斷。生死吉凶,也由此來決定。經脈是治療各種疾病,調節虛實的依據,所以不能不了解其中的道理。各條經脈的運行起止,陰陽交接的連續性,需要仔細觀察《銅人圖》(古代醫學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