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下 (5)

1. 辨平病死之脈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白話文:

健康時的心臟脈搏:顆粒分明,宛如串聯的珍珠,沿著玉竹枝條流動,稱為「心平」,夏季以胃氣為根本。

患病時的心臟脈搏:喘息斷續,有連續微彎的徵兆,稱為「心病」。

死亡時的心臟脈搏:前面彎曲,後面緊隨,像握著帶鉤,稱為「心死」。

如連珠琅玕者,現於指下,圓活柔和,如鉤下曲而上圓,是有胃氣者,名鉤脈。蓋心火旺於夏,兩手之脈微有鉤象,為有胃氣之平脈也;若喘喘連屬者,其形勢急促,其中微曲,則不調達,此心火鬱逆而病也;前曲後居,如操帶鉤者,其來也上浮如鉤頭之圓而堅硬,故曰前曲,其去也下沉如鉤身之長而不轉,故曰後居,是心之真臟脈也,故死。

白話文:

如果手指上的脈象像連珠的珠子一樣,圓滑柔和,像鉤子向下彎曲,向上圓潤,這就是有胃氣的脈象,稱為鉤脈。因為夏季心火旺盛,兩隻手的脈象略微有鉤狀,這是胃氣平穩的正常脈象。如果脈象喘喘連續,形勢急促,其中微微彎曲,表示氣血不調達,這是心火鬱結逆流而導致的病症。如果脈象前彎後平,像繫著帶子的鉤子一樣,來的時候向上浮起,像鉤頭一樣圓潤堅硬,所以稱為前彎,走的時候向下沉,像鉤身一樣細長不轉,所以稱為後居,這是心臟的真臟脈象,因此預示著死亡。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為本;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白話文:

健康的肺脈搏動,脈象緩慢而軟弱,就像落榆莢的樣子,稱為「肺平」,秋天以胃氣為主。

有病的肺脈搏動,脈象忽上忽下,就像撫摸雞毛一樣,稱為「肺病」。

死亡的肺脈搏動,脈象像漂浮的物品,就像風吹動毛髮,稱為「肺死」。

厭厭聶聶者,眾苗秀齊貌;如落榆莢者,輕浮和緩貌。皆形容浮澀,而和緩有胃氣之象,名毛脈也。以肺金旺於秋,陽氣之初降,故輕按浮短澀者,收斂之象,重按和緩,為有胃氣,無病之平脈也;不上不下者,澀甚也,如循雞羽者,浮澀虛軟也,此肺氣鬱而且傷,液枯氣耗之病也;如物之浮者,全在浮部,下無根也,如風吹毛者,應指散亂,毫無鼓動之力,此肺氣將絕之真臟脈也,故死。

白話文:

「厭厭聶聶」,形容眾多植物嫩芽競相生長旺盛的樣子;「如落榆莢」,形容輕柔飄動、緩緩飄下的樣子。這些都是用來形容脈搏浮淺澀滯,但同時又輕柔緩和,像是胃氣充足的脈象,稱為「毛脈」。

由於肺屬金,旺於秋季,陽氣初降,因此輕輕按壓時脈搏浮短而澀,這是收斂的現象;重按時脈搏和緩,表示有胃氣,是健康的正常脈象。

如果脈搏不明顯,浮澀的現象非常明顯,如同撫摸雞毛一般,則表示肺氣鬱結並損傷,體液枯竭,元氣耗損。

如果脈搏非常浮淺,似乎只存在於皮膚表面,沒有深部的根基,像風吹毛髮一樣應指散亂,完全沒有鼓動的力量,這是肺氣將要衰竭的真臟脈象,預示著死亡。

平肝脈來,軟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為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白話文:

健康肝臟脈象:

  • 脈搏柔和而緩慢,就像輕輕提動長竿的末端,稱為肝平。
  • 春季以胃氣為基礎來調養肝臟。

有病肝臟脈象:

  • 脈搏飽滿而滑利,就像沿著長竿行走,稱為肝病。

已死肝臟脈象:

  • 脈搏急促而有力,就像剛張開的弓弦,稱為肝死。

招招,猶迢迢也,應指雖軟弱,而源流綿遠也;如揭長竿末梢者,如高揭長竿,其末梢細長而柔軟,名弦脈也。蓋肝木旺於春,陽氣初升,陰氣尚盛,長者,陽象,弦軟,陰象,此有胃氣之平脈也;若盈實而滑,則乏柔和之象而陽亢,故如長竿之直而不軟,滑者,陽化火也,是肝氣橫逆為病;然其滑,尚有流動之象,倘如新張弓弦之緊急硬勁,則無胃氣之真臟脈也,故死。

白話文:

招招,猶如迢迢,意思是雖然脈象微弱,但其來源久遠;就像揭起長竿末端,那末梢細長而柔軟,這就是弦脈。

肝屬木,旺於春天,這時陽氣初升,陰氣仍然旺盛。長代表陽性,弦軟代表陰性,這種脈象是胃氣調和的結果。如果脈象飽滿而滑,則缺乏柔順的感覺,說明陽氣過盛,所以就像長竿一樣直而不軟;滑脈表示陽氣化火,這是肝氣橫逆導致的疾病。

但這種滑脈還有一種流動的象徵,如果像新張弓弦那樣緊繃僵硬,那就不是胃氣的正常脈象,而是死的脈象。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白話文:

脾臟正常時,脈象舒緩柔和,像母雞踏地。

脾臟有病時,脈象有力而跳動頻率高,像母雞抬起腳。

脾臟衰竭時,脈象尖銳堅硬,像烏鴉的嘴喙或鳥的爪子,或像屋頂漏水或流水。

和柔相離者,陰陽相等,來去從容也;如雞踐地者,至數調勻,脈路清楚也。脾為陰土,胃為陽土,土旺四季,而居五行之中,故其和緩,為無病之平脈也;若脈來實而盈數,則少柔和,其氣太過,如雞舉足者,數而至數不勻,必有邪積之脾病也;若脈銳堅,如烏喙,如鳥距,是絕無中和之氣,或如屋漏,忽連續而來,忽久歇一滴,或如水流,去而不返,此皆本元敗而脾氣竭,故為死脈也。

白話文:

陰陽平衡的人,脈搏和緩從容,就像雞在地上走一樣,步伐均勻,脈絡清晰。

脾屬於陰土,胃屬於陽土。土旺盛,可以運行四季,並且位於五行之中。所以,和緩的脈搏是健康人的正常脈象。

如果脈搏強而有力,不夠和緩,說明氣血太旺,就像雞舉足一樣,步伐急促不勻,可能是脾臟有邪氣積聚。

如果脈搏尖銳有力,像烏鴉的嘴,像鳥的腳,說明完全沒有中和之氣。或者像房屋漏水,時而連續不斷,時而長時間沒有一滴,或者像流水一樣,一去不返,這些都是因為根本元氣耗盡,脾氣衰竭,屬於死脈。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

白話文:

平腎: 脈象如喘氣般累累,摸起來如鉤子一樣硬,稱為「腎平」。冬天要以胃氣為根本。

病腎: 脈象如牽引葛藤,按壓後更加堅硬,稱為「腎病」。

死腎: 脈象如繃緊的繩索,按壓後如彈撥石頭一樣響亮,稱為「腎死」。

此之喘喘累累如鉤,形似心脈,而實不同。心脈陽旺而升,現於浮部,按之軟散,外陽內陰,離之象也;腎脈陰盛陽伏,現於沉部,輕按軟弱,重按有力而滑,外陰內陽,坎之象也。

白話文:

這種喘息氣促而連續不斷的感覺,就像魚鉤一樣,形狀類似心脈,但實際上不同。心脈陽氣旺盛而上升,出現在身體表層,按壓時軟綿無力,外陽內陰,是離卦的象徵;腎脈陰氣旺盛陽氣潛伏,出現在身體深層,輕輕按壓時軟弱無力,用力按壓則有力而滑順,外陰內陽,是坎卦的象徵。

此有胃氣,無病之平脈也;若來如引葛者,至數模糊不清,其陰陽不調,故按之益堅,無柔緩之氣,則為腎病也;發如奪索者,如兩人奪一索,互相牽掣,亦如引葛無緒,而如索之強硬,故如彈石之辟辟,絕無柔和之氣,是真臟之死脈也。

白話文:

ʾ⿳何物、

2. 辨脈太過不及中外異病

《素問·玉機真臟論》岐伯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

白話文:

《素問·玉機真臟論》:岐伯說:春季的脈象屬於肝臟,而肝臟屬木,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源頭,所以肝臟的氣血來得柔弱,輕浮而通暢,像直線一樣又綿長,所以稱之為「弦脈」,如果出現與此相反的脈象,就是疾病。黃帝問:那與「弦脈」相反的脈象是怎樣的?岐伯答:脈象來得實大而有力,這是「太過」的脈象,疾病在體表;脈象來得虛弱而微弱,這是「不及」的脈象,疾病在體內。「太過」的脈象會導致人善忘,頭暈目眩,甚至癲癇;「不及」的脈象會導致胸痛連及後背,下腹部兩側脹滿。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氣之流行,生化萬物,肝應東方之木,其氣柔嫩,故脈軟弱,輕虛而滑,滑者,流動也,端直以長而象弦,陽氣調達也。凡五臟之脈,各有本臟之形,而春令弦象,為應時之平脈也,夏秋冬皆然。

白話文:

春天生長,夏天茂盛,秋天收穫,冬天儲藏,這是氣的運行規律,孕育滋養著萬物。肝臟對應東方的「木」氣,它的氣息柔嫩,所以脈搏柔弱、輕飄而順滑,順滑是因為氣血流動順暢,筆直而細長像弦一樣,表示陽氣通達。所有五臟的脈象,都有各自臟器的形狀特徵,而在春天,脈象呈弦狀,這是符合季節規律的正常脈象,夏天、秋天、冬天也都是如此。

若脈氣之來,不輕虛而實,不柔和而強,此為太過,病在外者,外邪乘之,肝氣鬱逆,故令人善怒,風性上搖,故忽忽眩冒,為巔頂之疾,謂目眩昏冒,巔頂掣痛,以肝經之脈上頂,與督脈相會也;若其氣來,不實而微,是為不及,而中虛之病,乏陽和生氣,三焦水道不宣,上則胸窒,痹痛引背,下則兩胠及脅虛滿,經所云:臟寒生滿病也。須用補陽以和陰,不可作實痛實滿而用攻散也。

胠者,脅下軟處,皆肝經所行之部也。

白話文:

如果脈氣到來時,不是輕盈虛浮而是實大,不是柔和而順而是強硬,這就是脈氣過盛。如果疾病出現在體表,是外來的邪氣侵襲,肝氣鬱滯不暢,所以會讓人容易發怒;風毒向上震動,所以會突然感到頭暈眼花,形成頭頂的疾病,稱為眩暈昏冒,頭頂抽痛,這是因為肝經的經脈上達頭頂,與督脈相交會。

如果脈氣到來時,不是實大而強而是細微虛弱,這是脈氣不足。如果疾病出現在身體內部,是身體中陽氣不足,導致氣血生化不足,三焦水道的運化不暢。在上焦會導致胸部氣悶,痹痛蔓延到背部;在下焦會導致兩脅和腹部空虛脹滿。經文上說:「臟器寒冷會導致脹滿的疾病。」這種情況需要使用補陽藥與和陰藥,不能把這些癥狀當作實熱痛證和實滿證來治療,使用攻下和散開的藥物。

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為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白話文:

夏脈屬於心臟,象徵南方之火,萬物生長旺盛的因素。因此,夏脈的氣勢來時充盛,去時衰弱,呈現出鉤狀,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就屬於疾病。

黃帝問道:什麼樣的情況會相反?

岐伯答道:夏脈的氣勢來時旺盛,去時也旺盛,這屬於脈氣過於旺盛,病症會表現在身體外部;夏脈的氣勢來時不旺盛,去時反而旺盛,這屬於脈氣不足,病症會表現在身體內部。

脈氣過於旺盛,會讓人發熱、皮膚疼痛,稱為浸淫;脈氣不足,會讓人心煩意亂,出現咳嗽咳痰,以及氣虛泄瀉。

陰陽生化之機,無非升降出入。夏令陽氣升浮出外,故萬物盛長,人身之氣應之,故脈氣升多出多,為來盛,降少入少,為去衰,而其形如鉤也。若來去皆盛,為太過,心火感召外火,火邪劫爍津液而膚痛,熱邪瀰漫營衛,如水之浸淫於周身也;若脈氣來不盛,去反盛,是升出少,而降入多,其陽內虛,心氣不足以榮養,故心煩不寧,中虛津液不化,氣滯痰凝,上見咳唾,下則時泄穢氣,此因火虛,而脾土不實也。

白話文:

陰陽運行變化,不外乎升降出入。夏季陽氣上升外浮,所以萬物生長旺盛。人體的氣息相應,所以脈搏上升和外出的多,表示陽氣強盛,下降和內入的少,表示陰氣衰弱。脈象呈鉤形。如果升降都強盛,就是陽氣太過。心火受到外火影響,火毒耗損體液而導致皮膚疼痛,熱邪瀰漫營衛之氣,就像水浸透全身一樣。如果脈氣上升不強盛,下降反而強盛,說明陽氣內虛,心氣不足以滋養身體,所以心煩不寧,體內虛弱,津液不能轉化,氣滯痰凝,往上表現為咳嗽吐痰,往下則偶爾會排泄穢氣,這是因為心陽虛弱,脾土虛弱所致。

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為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為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白話文:

秋天的脈象,是肺脈,與西方五行中的金相應,代表著萬物收穫的時期。因此,秋脈的氣息來得快,輕而浮散,去得也急。反之,就是異常的脈象。

帝詢問道:「什麼樣的脈象算異常?」

岐伯回答道:脈氣來得急促有力,中間部位堅硬,兩旁卻空虛,這是脈象太過,病在表皮上。脈氣來得輕微而緩慢,這是脈象不及,病在內部。

脈象太過,會讓人逆氣、背痛,心情鬱悶。脈象不及,會讓人氣喘、呼吸短促、咳嗽,上氣帶血,下氣有病態的聲音。

秋令陽氣下降入地,萬物成實,夏脈之浮洪,轉為輕浮,來急者,收束繃急之象,去散者,陽氣下降之象,以其浮部輕虛,故名毛脈。若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本有內熱,外涼收束,故中央堅,為太過之脈,令人肺氣逆而背痛,慍慍然者,鬱悶不快之狀也;其氣來毛而微者,按之虛微無力,此為不及之脈,病在中氣虛,故喘息,而呼吸少氣且咳,氣虛不能攝血,隨咳而出,喉下聞痰阻之病音也。

白話文:

到了秋天,陽氣下降到大地,萬物成熟。夏季的脈象浮大而洪盛,轉而變為輕快浮泛。脈象來得急促的,顯示收縮繃緊;脈象散去的,顯示陽氣下降。由於脈象浮出的部分輕浮空虛,所以稱作「毛脈」。

如果脈象浮出但中間堅實,兩旁空虛,表示體內有熱,外在寒涼收束,所以中間堅實,這是脈象過剩的表現,會導致肺氣上逆,出現背痛、煩躁不安的症狀。

如果脈象浮出但微弱,按壓時空虛無力,這是脈象不足的表現。這種情況是由於中氣虛弱所致,因此會出現喘息、呼吸短促、咳嗽等症狀。中氣虛弱無法斂血,因此咳嗽時會咳出血,喉嚨下方可以聽到痰液阻塞的聲音。

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為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為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白話文:

冬季的脈象代表腎臟的機能,北方屬水,萬物在這個季節都收藏起來,所以冬季的脈象來得沉穩而有力,稱為「營脈」。如果脈象與此相反,就是生病了。

黃帝問:如何會與此相反?

岐伯回答:脈象來得像彈射出的石頭一樣,這是脈氣太過,屬於外感疾病。脈象去得像數豆子一樣,這是脈氣不足,屬於內傷疾病。

脈氣太過,會讓人四肢痠痛、脊椎疼痛,並感到氣短不想說話。脈氣不足,會讓人心慌胸悶,像得了飢餓症,腹中空虛,脊椎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

冬令陽氣盡入於地,萬物歸藏,故脈氣之來沉以搏,是浮按不足,沉按有力也。陽藏而營運於內,故名營,以沉部有力,故又名石脈也。若其氣來如彈石,則少柔和之氣,此為太過之脈,病在外者,精傷陽氣外露不固,故經脈懈弛,病名解㑊,而脊脈痛,元氣耗散,故少氣不欲言也;其去如數者,降入之氣速,則鼓動之力弱,此為不及之脈,病在中,心懸如飢者,中氣空虛,心少主宰,如懸宕似飢,而又不能食也,䏚中清冷,脊痛,䏚者,軟腰,脊屬督脈,皆腎虛肝鬱,故少腹滿,小便變其常,或短或澀,乃下焦氣化無權也。此兩證,皆內傷之病。

白話文:

冬季時,陽氣全部進入地底,萬物都隱藏起來。所以,脈搏的流動沉穩有力,浮按的時候感覺不出來,而沉按的時候卻能感覺到。陽氣隱藏在體內運作,因此稱之為「營」。因為沉部有力,又稱為「石脈」。

如果脈搏來得像彈射石頭一樣,就缺少柔和之氣,這是脈氣太盛的表現。這種情況,如果病在體外,是精氣受傷,陽氣外露不固,因此經脈鬆弛,病名為「解㑊」,而脊椎骨脈疼痛,元氣耗散,所以少氣不想說話。

如果脈搏離去的速度像數數一樣快,表示降入的氣太快,鼓動的力量太弱,這是脈氣不足的表現。這種情況,如果病在體內,是心像飢餓一樣懸著,中氣空虛,心臟主宰力弱,如同懸浮不定、飢餓難耐,卻又不能進食。腹部感覺冷清,脊椎骨疼痛。腹部為軟腰,脊椎骨屬督脈,這些都是腎虛肝鬱的表現,所以小腹脹滿,小便異常,有的少有的澀,這是因為下焦的氣化功能無權主導所致。

這兩種情況,都是內傷引起的疾病。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其來如水之流者,此為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為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白話文:

黃帝問:四時運行有規律,但逆反或變異的情形卻多有不同,然而脾脈卻是獨一無二的,它主宰著什麼呢?

岐伯回答:脾脈屬土,是單獨的臟器,用來滋潤身體四方的。

黃帝又問:那脾的好壞能看出來嗎?

岐伯回答:脾氣好的時候看不出來,脾氣不好的時候能看出來。如果脾氣來了像水流一樣,就表示脾氣過盛,疾病表現在外;如果像鳥喙一樣,就表示脾氣不足,疾病表現在內。脾氣過盛,會讓人四肢無力;脾氣不足,會讓人九竅不通,稱為「重強」。

弦鉤毛石之脈,合春夏秋冬之氣,其有逆從變異,即可驗病之吉凶。惟脾土居五行之中,故為孤臟,鼓運輸布胃中水穀精氣,以灌溉上下四旁,故凡弦鉤毛石之脈,皆以和緩之象為本者,是脾胃之氣,故云其善處不可得見也。

白話文:

弦、鉤、毛、石這幾種脈搏的徵兆,綜合了春夏秋冬的氣候變化。如果脈搏出現逆亂、不順暢、改變的徵象,就可以用來判斷病情的吉凶。其中,脾臟屬土,位於五行之中間,所以是孤獨的臟腑。脾臟負責將胃中食物的水穀精氣運輸、分佈到全身,滋養上下四肢。因此,弦、鉤、毛、石等脈象,都應以脈搏和緩為基準。這是因為這些脈象反映的是脾胃之氣,所以說「脾胃之氣安和,卻看不見」。

惡者,其脈來如水之流者,柔弱太過,即前所云:弱多胃氣少之病脈也,蓋弱則不能輸布胃氣,以達四肢,故四肢無力,不能舉也,其氣有升降,而無出入,故如水之流,則無鼓動之力矣;其脈來如鳥之喙者,堅銳動數,是柔緩之氣不及也,因而升降不調,清濁淆混,則九竅不能通利,內外壅滯,故名重強,謂邪實也。此柔緩之氣不及,與上之柔弱太過,皆未得脾胃中和之氣而致病也。

白話文:

惡脈:脈象像水流一樣,柔弱過度,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虛弱多虛少實的病脈。由於虛弱,所以不能運送胃氣到四肢,因此四肢無力,無法抬舉。胃氣有升降,但沒有出入,所以就像水流一樣,沒有鼓動的力量。

鳥喙脈:脈象堅硬銳利,動得很快,這是因為柔緩之氣不夠,所以升降失調,清濁混淆,導致九竅不通,內外交阻,因此稱為重強,表示邪氣實盛。柔緩之氣不夠和前面的柔弱過度,都是因為沒有得到脾胃中和之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