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三 (3)
卷三 (3)
1. 下焦
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岐伯曰: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也。故水穀者,常並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此明下焦之功用。所謂如瀆者,以其濟泌別汁,由中焦所化之糟粕,分其清濁而道之,下出於二便也。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由下焦相火蒸化其水,而滲入膀胱,滿則變溺,從下口而出,故言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下焦氣化不宣,則二便失調矣。蓋腎居下焦,而先天元陽之氣根於中,出行於三焦,乃名相火,能熟腐水穀,故名焦。
其上升而行於表者為衛氣,行於內而至胸者名宗氣。元陽之氣本無清濁,以穀氣之濁者,隨衛氣而行,凝而為脂,以成肌肉,故言濁者為衛,清者為營,專指後天穀氣之生化敷布也,如此,則涇渭異同瞭然矣。
帝曰:人飲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何也?岐伯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帝曰:善。余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酒由水穀釀造,以其氣清而悍,故行於三焦迅利,其水即滲入膀胱而出也。清氣氤氳,涵蓄於上焦,故如霧;水穀蘊釀糟粕於中焦,故如漚;水液滓濁,皆出於下焦,故如瀆。此總結三焦之功用也。
白話文:
黃帝問:我想了解下焦的功能和作用。
岐伯回答:下焦的功能是區分迴腸中的物質,將其注入膀胱,然後滲透排出。所以水穀食物通常都停留在胃中,變成食物殘渣,然後一起進入大腸,這就形成了下焦。食物殘渣和大腸中的水分一起向下滲透,經過分離,將有用的液體分離出來,然後沿著下焦滲入膀胱。
這說明了下焦的功能。下焦之所以像水溝,是因為它能夠分離、排出中焦分解食物殘渣所產生的清濁液體,最後通過大小便排出。膀胱只有下出口,沒有上出口,下焦的相火蒸發這些水分,使其滲入膀胱,當膀胱充滿時就產生尿液,從下出口排出,所以說液體是沿著下焦滲入膀胱。如果下焦的氣化功能不順暢,就會導致大小便失調。腎臟位於下焦,而先天元陽之氣的根源在中焦,運行於三焦之間,稱為相火,能夠熟化腐熟水穀,所以稱為焦。
元陽之氣上升到體表就成為衛氣,運行到胸部就稱為宗氣。元陽之氣本身沒有清濁之分,只是因為穀氣中的濁氣跟隨衛氣運行,凝聚成脂肪,形成肌肉,所以說濁者為衛,清者為營,這主要是指後天穀氣的生化敷布作用,這樣一來,清濁的區別就非常清楚了。
黃帝問:人喝了酒,酒也進入胃中,但穀物還沒有消化成熟,小便卻先排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酒是成熟穀物的液體,其氣味強烈而清澈,所以比穀物先進入體內,液體也會先被排出。
黃帝說:很好。我聽說上焦像霧,中焦像沤,下焦像溝渠,就是這個意思吧。
酒是由水穀釀造而成的,它的氣清而強勁,所以能在三焦中快速運行,其水分也會很快滲入膀胱排出。清氣瀰漫,涵養於上焦,所以像霧一樣;水穀在在中焦醞釀糟粕,所以像浸泡著的東西;水液和滓渣都通過下焦排出,所以像溝渠一樣。這總結了三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