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四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1)

1. 四診合參總論

四診者,望聞問切也。望以辨色,聞以辨聲,問以辨證,切以辨脈。蓋人稟氣血以生,氣血不和而為病,有諸內者,必形諸外,但病變多端,其脈其證皆有真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故聖人立法,必以四端互相參合,方無錯誤,如《素問·疏五過論》、《徵四失論》,諄切告誡,而俗學不明此理,妄意揣度,虛言矜誇,謂切脈即能知病,欺人自欺,其害實甚。

白話文:

四項診斷方法包括望、聞、問、切。望診是用來辨別顏色,聞診是用來辨別聲音,問診是用來辨別證狀,切診是用來辨別脈象。

人的生命是由氣血所養,氣血不調和就會生病。體內的病變一定會表現在外表上,但病變的形式多種多樣,脈象和證狀都可能真假難辨。如果稍微有點偏差,就可能會造成很大的誤診。因此聖人制定診斷方法時,必須綜合考慮四種方法,才能避免錯誤。就像《素問·疏五過論》和《徵四失論》中強調的那樣,要嚴格告誡。

然而,一些庸醫不瞭解這個道理,憑空猜測,虛言誇大,認為切脈就能診斷疾病,不僅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其危害極大。

又如《難經》言: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此言診得弦急之脈為肝脈,必有肝臟之證,如面青、善怒等,方為肝病,如無肝證,即非肝病,各臟皆然,是故一脈所主,病有多端,一病所現,亦有多脈,必當脈證互相印合,方能知其病由,故四診之道,缺一不可,經文已詳悉矣。

白話文:

就如《難經》所說:假如把脈得知是肝經的脈象,那麼外在症狀會表現為面色清白、面青、容易發怒,內在症狀會出現臍左側有氣體流動,按壓時感到疼痛並堅硬,還會出現四肢脹滿、小便困難、轉筋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說明是肝臟出了問題,否則就不是肝臟疾病。各個臟器也都是這樣,一個脈象可以對應多種疾病,一種疾病也可以對應多種脈象。因此,診斷時必須將脈象和症狀相互印證,才能瞭解疾病的根源。所以,四診的方法缺一不可,在經文中已經詳細地闡述了。

惟辨舌苔之法,未曾論及,止有《靈樞·師傳篇》云: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熱病篇》言:肺熱病,舌上黃而已。蓋脾主肌肉,衛者,肌肉也,唇舌為肌肉之本,故視之可驗病之吉凶也。若夫強弱壽夭之形,及一切病狀,尤當於稟賦疾病諸門合參,以明其理。

白話文:

辨別舌苔的方法,古籍中尚未論述。只有《靈樞·師傳篇》中提到:脾臟主掌人體的防衛系統,讓身體吸收食物,觀察嘴脣和舌頭的狀態,可以瞭解吉凶禍福;《熱病篇》中說:肺熱病,只有舌頭發黃。因為脾臟主導肌肉,防衛系統就是肌肉,嘴脣和舌頭是肌肉的基礎,所以觀察嘴脣和舌頭可以推斷疾病的吉凶。至於人體的強弱、壽命長短的表現,以及各種病症的症狀,更應該參照人體的稟賦和疾病的類別,才能理解其道理。

本門最詳者脈也,脈為氣血流行之象,而有升降出入,故當與營衛經絡、陰陽臟腑諸門同觀。必得悟其神理,指下方能明其為和為病、為虛、為實。古人論脈云:吾心之所解,口莫能宣。此神理必須心悟,非言語所能傳。能明其脈,則證之真假自見;能辨其證,則脈之虛實自明。

白話文:

我們最重視的是脈象,脈象反映了氣血的運行變化,有升降、出入之別,因此需要結合營衛、經絡、陰陽、臟腑等因素綜合觀察。一定要領悟到卦象中的神妙道理,才能準確判斷脈象是平和還是病態,是虛還是實。古代醫家論脈時說:我心中的理解,嘴上無法表達出來。這個神妙的道理必須用心體會,不是言語能傳授的。如果能明白脈象,那麼疾病的真假虛實就能一目瞭然;如果能辨別疾病的證候,那麼脈象的虛實情況就能自然明白。

所謂真者,脈證相合,虛實顯然也;所謂假者,脈證不合,實病似虛、虛病似實也。真者易辨,假者難辨,不辨其假而誤治之,殺人於反掌間,可不畏哉!可不慎哉!

白話文:

所謂真實的情況,是指脈象和症狀相符,虛證和實證表現明顯;所謂虛假的情況,是指脈象和症狀不符,實證表現得像虛證、虛證表現得像實證。真實的情況容易辨別,虛假的情況難以辨別,如果不辨別出虛假的情況而錯誤地治療,會在瞬間致人於死地,怎能不害怕呢!怎能不小心呢!

2. 五官五色應五臟五時之氣

《靈樞·五閱五使篇》岐伯曰:五官者,五臟之閱也。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臟,經氣入臟,必當治里。

白話文:

《靈》中說:「五官是觀察五藏的孔道,將氣口輸出的脈絡,展現在明堂之上。五味更替出現,應合五時之氣,各自與相應的五藏相應,經氣進入五藏,一定要治理其腹腔內。」

五官者,五臟之竅也,故閱其外而知其內。氣血流行於經,出現於兩手氣口之脈,而色現於明堂,為氣血之華採。明堂者,鼻也。五臟具五行之性,合天地五時之氣化,故有五色隨時更變出現,以應五時之序。各如其臟者,如肝木旺於春,其色青;心火旺於夏,其色赤;脾土旺於未月長夏,其色黃;肺金旺於秋,其色白,腎水旺於冬,其色黑也。經氣入臟者,如經病而深入於臟,必當治其里,以臟為本,經為末也。

白話文:

五官是五臟的孔竅,所以通過觀察外在的五官表現就能瞭解內在的五臟狀況。氣血在經脈中運行,表現在手上的氣口脈上,而五臟的氣血華彩則反映在鼻樑上。鼻樑就是所謂的「明堂」。五臟具有五行的屬性,與天地五季的氣候變化相呼應,因此會隨著不同的季節而呈現不同的五色。

具體來說,肝屬木,旺於春季,所以面色青;心屬火,旺於夏季,所以面色赤;脾屬土,旺於長夏(未月),所以面色黃;肺屬金,旺於秋季,所以面色白;腎屬水,旺於冬季,所以面色黑。

如果經脈氣血進入臟腑,形成臟腑本身的疾病,就必須從內部治療,以臟腑為根本,經脈為末梢。

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岐伯曰:五色已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如是之人,血氣有餘,肌肉堅緻。

白話文:

皇帝問:「五色(指五臟的機能)是否只關係到明堂?」

岐伯答:「五色已經區分好,闕庭(指肝膽的部位)一定會張開,然後才能建立明堂(指脾胃的部位)。明堂寬廣平坦,外邪不能侵犯,方壁高大,引導垂居在外的五臟六腑,五色功能才能正常;明堂平坦寬廣,壽命可以超過百歲。這樣的人,血氣旺盛,肌肉堅實有力。

本經《五色篇》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即首面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此言臟腑應於首面之部位,詳下節《五色篇》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的〈五色篇〉說:明堂就是鼻子。闕就是眉間。庭就是臉,也就是前額和麪部。蕃就是臉頰。蔽就是耳朵。這幾個部位要方正寬大,離遠十步都看得見,這樣的人必定能活到一百歲。明堂骨高而隆起,平直,五臟在中間,六腑在兩側,額頭和眉間在闕庭,宮城在下巴,五臟安在胸中,真氣充足而面色正常,病色不會出現,明堂潤澤而清晰。這段話說的是臟腑與面部部位的對應關係,具體內容請見下一節〈五色篇〉。

蓋庭為顏額,必開張,而明堂必廣大,其頰側耳門為蕃蔽者,如牆壁之方正,而護於外,頤頷之基址,高聳而下垂,居面部之外,比中亭更大也。其色充潤而治,顏面平博廣大,如是者其血氣有餘,肌肉堅實而緻密,則壽有百歲矣。

白話文:

額頭寬闊而平坦,說明思慮清晰,頭腦靈光。兩頰寬大,像牆壁一樣方正,耳朵的位置適中,能遮蔽風寒。下巴寬闊豐滿,下垂卻不鬆弛,比中庭(鼻樑兩側)的面積還大。臉色紅潤有光澤,臉龐平滑寬大,這種人血氣充沛,肌肉結實緊緻,有望長命百歲。

帝曰:願聞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白話文:

皇帝說:我想了解五官與臟腑的對應關係。岐伯說:鼻子是肺的器官;眼睛是肝的器官;口脣是脾的器官;舌頭是心的器官;耳朵是腎的器官。它們可以通過觀察來反映五臟的健康狀況。因此,肺部疾病的人會出現喘息和鼻孔張大;肝臟疾病的人會出現眼白發青;脾臟疾病的人會出現嘴脣發黃;心臟疾病的人會出現舌頭短縮捲曲和麪頰發紅;腎臟疾病的人會出現面頰和麪部發黑。

此言五官為五臟之竅,故五臟病則有各證各色現於外,而可驗也。其或目不明,耳不聰,鼻不利,口不欲食,舌不知味者,亦可知其病發於何臟,而審其所因以治之也。

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牆,牆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

白話文:

這段話的意思是:五官是五臟的外在表現,因此五臟的疾病會在五官上表現為不同的徵兆和顏色,可以通過這些徵兆來判斷疾病。如果出現眼睛看不清、耳朵聽不清、鼻子不靈通、嘴巴不想吃東西、舌頭嚐不出味道等情況,也可以由此推斷出疾病發作於哪個臟腑,進而根據病因來進行治療。

五官不辨者,歪斜平塌也。闕庭不張,以致垂角去外者,總言面部窄狹,而下亭又尖削短促而無基址,如是則薄劣而不壽之相。平時已常危殆,何況加疾乎!以上論壽夭之格局也。於中又當分骨勝肉者壽,肉勝骨者夭。故有面大而色白者夭,肉勝也;面小而色蒼者壽,骨勝也。

白話文:

如果五官不端正,歪七扭八,平扁塌陷,是指面部狹窄,下巴尖削短促,沒有穩固的基礎。這樣的人相貌低劣,壽命不長。平日裡就常常處於危險境地,如果再患病,就更危險了!以上是對壽命長短的相格討論。其中還要分開來討論骨相好於肉相的人長壽,肉相好於骨相的人短命。所以有的人臉大但是面色蒼白,這是肉相好,壽命短;有的人臉小但是面色紅潤,這是骨相好,壽命長。

3. 臟腑肢節應於面部

《靈樞·五色篇》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

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

白話文:

人體的部位,頭面為庭,咽喉為闕上,肺在闕中,心在下極,肝在直下,膽在肝左,脾在下,胃在方上,大腸在中央,腎在挾大腸,臍當腎,小腸在面王以上,膀胱子處在面王以下,肩為顴,臂為顴後,手為臂下,膺乳在目內眥上,背在挾繩而上,股在循牙車以下,膝在中央,脛在膝以下,足在當脛以下,股里為巨分,膝臏為巨屈。這些就是五臟六腑肢節的部位,各有所屬。

要了解身體的部位,必須懂得陰陽的運用,用陰治陽,用陽治陰,明白各部位的屬性,才能百發百中,準確辨別左右,這就是大道。男女的體質不同,所以稱為陰陽。

此明臟腑肢節之氣,應於首面之部位,以別其陰陽而和之。男左女右、男陽女陰之位各異,如下文所辨。其為病不同也,須察後圖。

白話文:

這段話說明,臟腑和四肢的氣血運行,會反映在頭和臉的不同部位,用來區分陰陽並調和它們。男女由於陰陽不同,在這些部位的表現也不一樣,具體如下文所述。而不同的症狀相應於不同的部位,需要根據後面的圖表來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