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二 (14)
卷二 (14)
1. 臟腑有小大強弱偏正不同
《靈樞·本臟篇》帝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具受於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勿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有不免於病,何也?岐伯曰: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
五臟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者。凡此二十五形,各有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
此言人稟天地氣化而具體,無論智愚賢不肖,皆同而無偏倚者。然其有百年不衰,外邪不能害者;又有不離屏蔽,無情志之傷,而不免於病者,何也?岐伯言臟腑有小大等種種不同,故有善惡吉凶之異,而分別一如下文。
心小,則安,邪勿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臟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臟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心臟居肺中,形小,則深藏,故外邪勿能傷,然因小而氣不寬舒,故凡憂慮,則氣逼促而傷之也;大者反是;若心高,為肺罩裹,氣不能揚,故常悗而善忘,悗,即悶也,難開導以言者,憒憒不明,故善忘也;心下,則露,故易傷寒邪,露則氣浮而少主宰,故易恐以言;心堅,則神氣收斂,故五臟皆安而守固也;心脆,則心火浮動,故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氣和利;心偏傾,則邪妄無操守矣。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喘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肝,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臟腑之氣,皆上歸於肺,權衡敷布。肺小,則氣舒津布,故少飲,而無喘喝之病;肺大,則氣滿於胸,津液難以上輸,故多飲,而善病胸痹、喉痹、逆氣也;肺高,則氣難降,故上逆喘息而多咳也;肺下,則居賁門,賁門胃之上口,而迫於肝,使肝氣不舒,故脅下善痛也;肺堅,則氣自固而調順,故不病咳而上氣也;肺脆,則心火乘之,故苦病消癉而易傷也;肺端正,則氣和利難傷,自無諸病;肺偏傾,則胸氣偏窒而痛也。
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臟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白話文:
臟腑有大小強弱偏正不同
《靈樞·本臟篇》記載,人體五臟是藏納精神、血液、氣、魂魄的地方;六腑是消化食物、運行津液的地方。這些都是人先天就具備的,無論聰明愚笨、賢能卑劣,都一樣。然而,有些人能享盡天年,沒有邪僻的疾病,活到一百歲也不衰老,即使遭遇風雨、寒冷或酷暑,也不會受害;有些人卻終日待在室內,沒有驚恐憂慮,卻仍然生病,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解釋說:五臟參與天地之氣的運化,配合陰陽的變化,並與四季、五節的變化相連。五臟的大小、高低、堅脆、是否端正等方面各有不同,六腑的長短、厚薄、是否曲直、緩急等方面也各有不同。總共二十五種形態,各有差異,有的好有的壞,有的吉利有的凶險,下面就分別說明。
人體的形體是由天地之氣化生而成的,無論智愚賢否,先天稟賦都是一樣的,沒有偏倚。但有些人能長壽無病,外邪也侵害不了;有些人卻足不出戶,沒有遭受情志的損傷,卻仍然會生病,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因為臟腑的大小強弱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會導致吉凶禍福的不同。具體如下:
心臟小,則心神安寧,外邪不易侵犯,但容易因憂慮而受損;心臟大,則憂慮不易損傷心臟,卻容易受外邪侵犯;心臟位置高,則氣鬱於肺中,導致胸悶健忘,難以言談;心臟位置低,則心臟外露,容易受寒邪侵害,且容易因驚恐而言語不清;心臟堅固,則臟腑安寧穩固;心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熱病;心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受損;心臟偏斜,則氣機紊亂,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臟位於肺中,形小則深藏,故外邪不易侵害,但因氣機不寬舒,所以憂慮則氣機阻塞而受損;心臟大則相反;心臟位置高,則被肺包裹,氣機不能宣發,所以常胸悶健忘,難以言談;心臟位置低,則外露,所以容易受寒邪侵害;心臟堅固,則神氣收斂,五臟皆安;心臟脆弱,則心火浮動,容易患消渴、熱病;心臟端正,則氣血調和;心臟偏斜,則神志錯亂,缺乏自制力。
肺臟小,則飲水少,不患喘咳;肺臟大,則飲水多,容易患胸痹、喉痹、逆氣;肺臟位置高,則氣逆喘息,咳嗽;肺臟位置低,則壓迫胃和肝,容易脅痛;肺臟堅固,則不患咳嗽、氣喘;肺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容易受損;肺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受損;肺臟偏斜,則胸部一側疼痛。
臟腑之氣都上歸於肺,肺主氣的宣發和肅降。肺臟小,則氣機宣暢,津液布散,所以飲水少,不患喘咳;肺臟大,則氣機鬱滯,津液難以輸布,所以飲水多,容易患胸痹、喉痹、逆氣;肺臟位置高,則氣機難以下降,所以氣逆喘息,咳嗽;肺臟位置低,則壓迫胃上口,並壓迫肝臟,使肝氣不舒,所以脅下疼痛;肺臟堅固,則氣機調順,所以不患咳嗽、氣喘;肺臟脆弱,則心火乘之,所以容易患消渴,容易受損;肺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受損;肺臟偏斜,則胸部氣機鬱滯而疼痛。
肝臟小,則臟腑安寧,無脅下之痛;肝臟大,則壓迫胃和咽喉,咽喉受壓則導致膈中疼痛,並脅下疼痛;肝臟位置高,則向上牽拉胃部,並壓迫脅肋,胸悶氣短;肝臟位置低,則壓迫胃部,脅肋空虛,容易受邪侵害;肝臟堅固,則臟腑安寧,不易受損;肝臟脆弱,則容易患消渴,容易受損;肝臟端正,則氣血調和,不易受損;肝臟偏斜,則脅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