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12)
卷十 (12)
1. 運氣總論
觀此二詩,則天地人身無時不相流通。經曰: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器也。
故一氣不合,不能生化。天有六氣,人以三陰三陽而上奉之。
以六經言之,三陰三陽;以十二支分之,則有六陰六陽。陰從上降,生於午而極於亥,謂之六陰;陽從下起,生於子而極於巳,謂之六陽。
地有五行,人有五臟而下應之。
臟為陰而其數奇,以應五運,蓋五行質具於地,而氣則行於天也;腑為陽而其數偶,以應六氣,蓋以淫氣雖降於天,而勢必充於地也。
子午為天地之中正,君火位焉,手少陰心、足少陰腎居之。辰戌為七政之魁罡,寒水位焉,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居之。然火從水化,水從腎至,故少陰為臟,位與太陽隔,而氣相合為腑也。
太陽寒水,有子位而居於辰戌者,水伏於土田,水出地中行,故戌為六戊天門,辰為六己地戶。
丑未為歸藏之標本,濕土位焉,足太陰脾、手太陰肺居之。卯酉為日月之道路,燥金位焉,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居之。然子隨母居,土旺金盛,故太陰為臟,位與陽明隔,而氣相合為腑也。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風木位焉,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絡居之。
卯雖木之正分,為陽明燥金所居,然木生在亥,故居於亥,而對化於巳也。
寅申握生化之始終,相火位焉,足少陽膽、手少陽三焦居之。然相火寄於肝,腎膽者肝之府,心包絡者腎之配,故厥陰為臟,位與少陽隔,而氣相合為腑也。
少陽相火佐脾,雖有午位,君火居之,故居寅,火生於寅也。
三陰三陽,名異而體則一也。陰陽氣微則謂之少,陰陽氣盛則謂之太。寅為少陽,卯為陽明,辰為太陽,午為少陰,未為太陰,亥為厥陰。
南政三陰司天,則皆寸不應;三陰在泉,則皆尺不應。北政三陰司天,則皆尺不應;三陰在泉,則皆寸不應。不應者,皆為沉脈也。
此言六氣以君火為尊,五運以濕土為重,故甲己土運為南政。蓋土以成數,貫金木水火之運,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餘四運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別也。然此論其常也,若天行時病,則有不必拘者。經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天地以氣不以位,故不當以脈診,但以形證察之。
由此觀之,經絡臟腑,脈病藥治,無非運氣之所為也。非只一歲也,雖一時一刻之短,而五行之氣莫不存;非特一物也,雖一毫一芒之細,而五行之化莫不載。上達乎天,則有五星倍減之應;下推於地,則有草木蟲育之驗。奈何俗醫,不知醫之源者,全然不識運氣為何物;不知醫之變者,又泥時日,執鈐方以害人。
要之有在天之運氣,有在人之運氣,天時勝,則舍人之病,而從天之時;人病勝,則舍天之時,而從人之病。張子曰:病如不是當年氣,看與何年運氣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鵲曰: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白話文:
運氣總論
天地人體之間的氣息,時刻都在相互流通。經書記載:天之氣與肺相通,地之氣與咽喉相通,風之氣與肝相通,雷之氣與心相通,穀之氣與脾相通,雨之氣與腎相通。六經如同水道,腸胃如同大海,九竅如同盛水的容器。
因此,如果氣息不調和,就不能產生生化作用。天有六氣,人體則以三陰三陽之氣來順應它。
從六經的角度來說,有三陰三陽;從十二支的角度來說,則有六陰六陽。陰氣從上往下運行,從午時開始,到亥時達到極盛,稱為六陰;陽氣從下往上運行,從子時開始,到巳時達到極盛,稱為六陽。
地有五行,人體有五臟與之相應。
五臟屬陰,其數為奇數,應對五運;五行之物質存在於地,而其氣則運行於天。腑臟屬陽,其數為偶數,應對六氣;因為淫邪之氣雖然下降於天,但勢必會充盈於地。
子午為天地之中正,屬火,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位於此。辰戌為七政之魁罡,屬水,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位於此。但火由水化生,水從腎經而來,所以少陰心經為臟,位置與太陽膀胱經相隔,但其氣息卻與之相合而成為腑。
太陽膀胱經屬寒水,位於子位,卻居於辰戌,是因為水隱藏於土中,水從地中運行,所以戌為六戊天門,辰為六己地戶。
丑未為歸藏的根本,屬濕土,足太陰脾經和手太陰肺經位於此。卯酉為日月運行之路,屬燥金,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此。因為子隨母居,土旺金盛,所以太陰脾經為臟,位置與陽明胃經相隔,但其氣息卻與之相合而成為腑。巳亥為天地之門戶,屬風木,足厥陰肝經和手厥陰心包絡經位於此。
卯雖然是木的正位,卻為陽明燥金所居,但木氣生於亥,所以居於亥,而與巳位相應。
寅申握持生化之始終,屬相火,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位於此。因為相火寄於肝,腎與膽是肝的府藏,心包絡是腎的配屬,所以厥陰肝經為臟,位置與少陽膽經相隔,但其氣息卻與之相合而成為腑。
少陽膽經的相火輔助脾土,雖然午位為君火所居,但少陽膽經卻居於寅,因為火生於寅。
三陰三陽,名稱不同,但實質卻是同一種氣。陰陽之氣微弱則稱為少,陰陽之氣旺盛則稱為太。寅為少陽,卯為陽明,辰為太陽,午為少陰,未為太陰,亥為厥陰。
南方之政以三陰司天,則寸脈不應;三陰在泉,則尺脈不應。北方之政以三陰司天,則尺脈不應;三陰在泉,則寸脈不應。不應者,皆為沉脈。
這說明六氣以君火為尊,五運以濕土為重,所以甲己土運為南政。因為土能生萬物,貫穿金木水火之運,土居中央,君主位居南方而發號施令,其他四運則如同臣子一般,位居北方而接受命令,所以有所區別。但這只是通常的情況,如果天行時疫,則不一定拘泥於此。經書記載:天地之氣,盛衰的變化,並不能完全表現在脈象上。天地以氣為主,而非以方位為主,所以不應僅僅以脈象診斷,而應該觀察其症狀。
由此可知,經絡臟腑、脈象、疾病、藥物治療,都與運氣相關。不僅僅是一年如此,即使是一時一刻,五行之氣也都在運轉;不僅僅是一物如此,即使是一絲一毫,五行之變化也都在其中。上通於天,則有星象的變化應驗;下推於地,則有草木蟲類生長的驗證。然而庸醫,不懂醫學的根本,完全不知道運氣為何物;不懂醫學的變化,又拘泥於時日,執著於固定的方劑而害人。
總而言之,有天上的運氣,有人的運氣,天時佔優勢,則捨棄人的疾病,而順應天時;人體疾病佔優勢,則捨棄天時,而順應疾病。張子曰:疾病如果不是當年的氣候所致,就看看它與哪一年的運氣相同,只從那一年尋找治療方法,才能知道都在至真之中。扁鵲曰:陰邪之氣導致寒疾,陽邪之氣導致熱疾,風邪之氣導致皮毛疾病,雨邪之氣導致腹疾,晦暗之氣導致惑亂之疾,明媚之氣導致心疾。經書記載:必須先了解歲時的氣候,不要違背天地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