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11)
卷十 (11)
1. 運氣總論
根於中者,生原系天,其所動浮,神氣為機發之主,故其所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捨出則機息;根於外者,生源系地,故其生長化育收藏,皆造化之氣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氣止息,則造化之道絕矣。凡竅橫者,皆有出入去來之氣,竅豎者,皆有陰陽升降之氣,往復於中,壁窗戶牖,皆承來氣衝擊於人。陽升則井寒,陰升則井暖。
以物投井,及葉墜空中,翻翻不疾,皆陰所凝也。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出,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傾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由是觀之,升無所不降,降無所不升,無出則不入,無入則不出,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氣之常也。若有出無入,有入無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氣孤,非災害而何?
雖然,順逆災眚,盡皆天之氣運所為也。地在人之下,大氣舉之也。天六動而不息,地五靜而有守。
天以六氣臨地,地以五位承天,然天氣不加君火,以六加五,則五歲而餘一氣,乃君火不立歲氣,但以名奉天耳,故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言相火代君火而用事,故五歲而右遷。若地以五承六,則當六歲,乃備盡天元之氣,故六期而循環,周而復始,五歲一周,則五行之氣遍,六期一備,則六氣之位周,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紀之,則六十年矣。
推之歷日,依節交氣,常為每歲之主氣,又曰地氣。若司天、在泉,左右兩間,輪行而加主氣之上者,曰天氣,客氣也。客歲乃行,藏中天命,主氣只奉客氣之天而已。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二者有勝而無復矣。
主勝,則瀉主補客;客勝,則瀉客補主。
經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
每年先立運氣,審其太過、不及,然後以地之主氣為本,天之客氣加臨於上為標,以求六化之變。如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以平為期。抑考褚氏有曰:大撓作甲子,隸首作數,志歲月日時遠近,故以當年為甲子歲,冬至為甲子月,朔為甲子日,夜半為甲子時,積一十百千萬,亦有條而不紊,皆人所為也。人嬰異氣,疾難預擬,吾未見其是也。
籲,此一偏之見也。不知天時,非凡夫可度,人身資大化有生。
明堂詩曰: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宮寄,胞絡同歸入癸方。
詩言人稟天地壬之氣而生膀胱、命門,稟癸之氣而生腎,稟甲之氣而生膽,稟乙之氣而生肝,稟丙之氣而生小腸,稟丁之氣而生心,稟戊之氣而生胃,稟己之氣而生脾,稟庚之氣而生大腸,稟辛之氣而生肺。此天干也,地支亦然。
又云:肺寅卯大胃辰經,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三子膽醜肝通。
白話文:
運氣總論
人體的生機,一部分源於先天之氣(來自天地),一部分源於後天之氣(來自飲食環境)。先天之氣的運行變化,深奧莫測,猶如神明主宰;後天之氣的生長化育,也同樣奧妙,如同造化之功。人體各個竅穴,都存在著氣的出入升降,如同窗口般,不斷受到外來氣息的衝擊。陽氣上升則井水變冷,陰氣上升則井水變暖。
物體落入井中,樹葉飄落,緩慢下沉的現象,都是陰氣凝滯的表現。充滿水的管子豎立,水卻不會流出,是因為缺乏上升的動力;空瓶小口,水難以灌入,是因為氣體無法排出。由此可見,氣的升降出入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向外的流動,就沒有向內的補充,反之亦然。萬物的生長,都遵循著氣的升降出入規律。如果氣的出入、升降失衡,就會違背自然法則,導致身體損傷。
人體的順逆禍福,都由天地的氣運所主宰。大地依賴大氣的托舉而存在,天體持續運動,而地則相對靜止。
天以六種氣息影響大地,地以五種方位承接天之氣息。但「君火」並非每年都佔據主導地位,因為六種天之氣影響五種地之氣,每五年就會多出一個氣息,所以「君火」只是名義上的主氣,實際上由「相火」代行其職,五年一輪換。而地以五承六,則六個年份循環一次,因此,一個循環週期為三十年(五年一輪,六個輪迴),兩個循環週期為六十年。
每年的主氣,稱作地氣;而司天、在泉、左右兩間的氣息,則稱為天氣,是客氣,一年一輪替。主氣順從客氣,客氣強盛則主氣順從,主氣強盛則客氣屈服。 客氣勝則瀉客補主,主氣勝則瀉主補客。
古籍記載:先確定年份,才能了解其氣運。每年都要先確定運氣的盛衰,再以地氣為主,天氣為輔,推算六氣的變化。氣盛則順應,氣衰則制衡,以平和為最終目標。
有人以甲子紀年,制定了詳細的時間系統,但人體受外邪侵擾而生病,是難以預測的。 這種看法只是片面的,天時變化奧妙難測,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握。人體的生長依賴於天地之氣。
《明堂詩》云: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宮寄,胞絡同歸入癸方。
這首詩說明,人體臟腑的形成與天干地支五行之氣息密切相關,例如:人體的膀胱、命門與壬氣相關,腎與癸氣相關,膽與甲氣相關,肝與乙氣相關,以此類推。 地支也與臟腑相對應。例如:肺屬寅卯,胃屬辰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