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二 (8)
卷二 (8)
1. 臟腑分十二官
《素問·靈蘭秘典論》岐伯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心藏神明,主宰萬物,故為君主;肺治周身之氣而有權衡節度,使之調達,故為相傅之官;肝為剛臟而出謀慮,故號將軍之官;理直則膽氣壯,而公正則有決斷,故名中正之官;膻中心包絡所居,心包代心用事,為近使而君之喜樂,由其出而傳宣,故為臣使之官;脾主鼓運,胃司納穀,故為倉稟之官,五味所由消化,而生氣血也;大腸承小腸之糟粕,變化清濁,而下出於二便,故為傳導之官;小腸受盛胃中所下食物,而消化歸於大腸,故為受盛之官;腎藏精與志,而生智巧,智強則技精,故號作強之官,而出技巧也;三焦在臟腑外、軀體內,相火所遊行者,腸胃食物,賴以腐化,故名為焦,取火熟物之義,凡清升濁降,清者由脾胃上輸於肺,肺即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濁滓歸於二腸者,皆由三焦之氣宣化,故水道出於三焦,為決瀆之官。
又曰上焦如霧者,陽氣氤氳,以生津液也;中焦如漚者,脾胃鼓運,蘊釀糟粕也;下焦如瀆者,清濁分行,滓水下出也。水由下焦滲入膀胱,滿則泄出,故膀胱如州都之聚會而藏津液,名州都之官,其能滲入泄出,全賴下焦之氣化,故云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臟腑,如職官之各有所司,不得相失者,獨賴心神清靜,則氣化調和,蓋清靜則心明有主,君主明則下安矣;如或情欲妄動、則氣血擾亂,經絡閉塞,不得流通,而臟腑之氣皆壅遏,則百病叢生,形乃大傷。故善養則壽,惟在君明而已,否則殃害即生。其治天下者,同一理也。
是故君子戒慎恐懼,而操持不敢失也。
白話文:
岐伯說:心,是君主的官位,精神意識由此產生;肺,是輔助君主的官位,負責調節身體的節律;肝,是將軍的官位,謀略計策由此產生;膽,是公正的官位,決策判斷由此產生;膻中,是臣使的官位,喜悅快樂由此產生;脾胃,是糧倉的官位,各種食物的滋味由此產生;大腸,是傳導的官位,食物殘渣的變化由此產生;小腸,是接受和盛裝的官位,消化分解食物由此產生;腎,是強健身體的官位,技巧能力由此產生;三焦,是疏通水道的官位,水分的運行由此產生;膀胱,是城市的官位,儲存津液,並在氣化作用下排出。這十二個官位,相互之間不能失去協調。
如果君主英明,下屬就會安定,用這個道理來養生就能長壽,活到老也不會有危險,用來治理國家就會興盛昌隆;如果君主昏庸,那十二個官位就會出問題,導致通道阻塞不通暢,身體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用這個道理來養生就會遭受災禍,用來治理國家,國家就會有滅亡的危險,必須謹慎再謹慎。
心臟儲藏精神意識,主宰一切,所以是君主;肺管理全身的氣並有權衡節度的作用,使氣調和順暢,所以是輔佐君主的官位;肝臟是剛強的臟器,負責出謀劃策,所以號稱將軍的官位;理直則膽氣壯,公正就有決斷,所以稱為中正的官位;膻中是心包絡所在的位置,心包絡代替心臟行使職責,是君主的近臣,而君主的喜樂由它傳達宣揚,所以是臣使的官位;脾負責運化,胃負責納入食物,所以是糧倉的官位,各種食物的味道由此消化,產生氣血;大腸承接小腸的食物殘渣,變化清濁,然後從二便排出,所以是傳導的官位;小腸接收從胃中傳來的食物,然後消化歸於大腸,所以是接受和盛裝的官位;腎臟儲藏精氣和意志,並產生智慧技巧,智慧強則技巧精湛,所以號稱強健身體的官位,技巧能力由此產生;三焦在臟腑之外、身體之內,是相火運行的地方,腸胃的食物要靠它來腐熟消化,所以稱為焦,取火燒熟食物的意思。凡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清氣由脾胃向上運輸到肺,肺再疏通水道,向下運輸到膀胱,水精分佈到全身,五經都得到滋養,濁物歸於大小腸,這些都是通過三焦的氣來宣化的,所以水分的運行由三焦主管,是疏通水道的官位。
還說上焦像霧一樣,是陽氣蒸騰,產生津液的地方;中焦像水泡一樣,是脾胃運化食物,蘊釀殘渣的地方;下焦像排水溝一樣,是清濁分流,將廢水排出的地方。水從下焦滲入膀胱,滿了就排出去,所以膀胱像城市的聚會場所,儲藏津液,稱為城市的官位,膀胱能夠滲入和排出,全靠下焦的氣化作用,所以說氣化才能排出。
這十二個臟腑,如同各有職責的官員,彼此之間不能失去協調,這完全依靠心神清靜,那麼氣化就會調和,因為清靜則心明有主,君主英明下屬才能安定;如果情慾妄動,那麼氣血就會紊亂,經絡閉塞,不能流通,導致臟腑之氣都阻塞,就會產生各種疾病,身體就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所以善於養生就能長壽,關鍵在於君主是否英明,否則災禍就會產生。治理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君子要戒慎恐懼,謹慎行事,不敢有絲毫的差錯。
2. 臟腑功用氣血光華
《素問·六節臟象論》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陰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臟腑,取決於膽也。
一靈乘氣化以成形軀,而心藏靈明,故為生之本,神明之變體也,其光華則現於面,其氣則充於血脈,其位在南,而象離火,故為陽中之太陽,夏令屬火,故通於夏氣也,肺治周身之氣,故為氣之本,而魄居於肺,其華在毛,充在皮,以皮毛為肺之合也,其位在西,而象乾金,為陰中之太陽,秋令屬金,故通於秋氣也;腎主蟄藏,凡一身之精,由脾輸化攝聚,歸藏於腎,故為生氣之本,蓋氣生於精,即陽根於陰之理也,其華在發,充在骨,其位在北,而象坎水,為陰中之少陰,冬屬寒水司令,故通於冬氣也;肝為厥陰,厥陰者,兩陰交盡,故為罷極之本,罷極者,陰極也,陰極則陽生,陽出於腎,由肝膽而升也,魂居於肝,其華在爪,充在筋,以生血氣者,陽始升發,所謂少火生氣,氣生血也,其味酸,其色蒼,是其性也,其位東,而象震木,故為陽中之少陽,是其體則陰極,而用則為少陽風木之氣,春令所主,故通於春氣也;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皆合同氣化而司納穀轉輸,泌別清濁,出陳入新,故為倉廩之本,而營血所由生,故為營之居,猶如器具之能蘊釀、消化糟粕,以轉變氣味而入出者也,其華現於口唇之四圍白肉際,以唇為肌肉之本而屬脾,故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以其位中而象坤土,與命蒂連貫,而與至陰相類,通於土氣,是脾通腎中先天之陽也。
凡臟腑各有功能所司,而皆取決於膽者,正以膽為少陽始生之氣,為一身之機括,故如其氣或弱、或郁、或亢、或陷,則各臟腑氣化皆失其度而生病。此微妙之至理,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心臟是生命根本,精神意識變化的基礎,它外在的光彩表現在臉上,內在的充實則在於血液循環,屬於陽氣中的太陽,與夏季的氣息相通。肺臟是氣的根本,也是魄的所在,它外在的光彩表現在毛髮,內在的充實則在於皮膚,屬於陰氣中的太陰,與秋季的氣息相通。腎臟主導潛藏,是封藏精華的根本,也是精氣的所在,它外在的光彩表現在頭髮,內在的充實則在於骨骼,屬於陰氣中的少陰,與冬季的氣息相通。肝臟是疲勞休息的根本,也是魂魄的居所,它外在的光彩表現在指甲,內在的充實則在於筋,它能產生血液和氣,味道是酸的,顏色是青色的,屬於陽氣中的少陽,與春季的氣息相通。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些器官,是儲存食物的根本,也是營氣的居所,它們被稱為「器」,能夠消化食物殘渣,轉化食物味道並排出體外,它外在的光彩表現在嘴唇周圍,內在的充實則在於肌肉,味道是甘甜的,顏色是黃色的,屬於至陰的範疇,與土的氣息相通。總之,所有臟腑的功能都取決於膽。
生命依賴氣的變化形成身體,而心臟蘊藏著靈性,所以是生命根本,也是精神意識變化的體現。它的光彩體現在臉上,氣充盈在血脈之中。它的方位在南方,象徵離火,所以是陽中之太陽,夏季屬火,因此與夏季的氣息相通。肺臟主管全身的氣,所以是氣的根本,魄也寄居在肺中。它的光華體現在毛髮,充實體現在皮膚,因為皮膚和毛髮是肺的表象。它的方位在西方,象徵乾金,是陰中之太陽,秋季屬金,因此與秋季的氣息相通。腎臟主導蟄伏收藏,全身的精華由脾臟運化攝取,歸藏於腎臟,所以是生命之氣的根本,因為氣是從精而生的,這也是陽氣根源於陰氣的道理。它的光華體現在頭髮,充實體現在骨骼。它的方位在北方,象徵坎水,是陰中之少陰,冬季屬寒水,因此與冬季的氣息相通。肝臟屬於厥陰,厥陰是陰氣到達極點,所以是疲勞休息的根本。疲勞休息達到極點,也就是陰氣到達極點,陰極則陽生,陽氣從腎臟發出,經由肝膽而升發。魂魄寄居在肝臟,它的光華體現在指甲,充實體現在筋,它能產生血液和氣,因為陽氣開始升發,就像「少火生氣」,氣生血一樣。它的味道是酸的,顏色是青色的,這是它的特性。它的方位在東方,象徵震木,所以是陽中之少陽,雖然本質是陰氣達到極點,但是作用卻是少陽風木之氣,是春季的主導,因此與春季的氣息相通。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些器官,都共同參與氣的運化,負責接納食物、轉運輸布、區分清濁、代謝舊物、產生新物,所以是儲存食物的根本,也是營血的產生之地,就像容器能夠醞釀、消化食物殘渣,轉變食物的味道並排出體外一樣。它的光華體現在嘴唇周圍的白肉邊緣,因為嘴唇是肌肉的根本,屬於脾臟,所以它的充實體現在肌肉,味道是甘甜的,顏色是黃色的。因為它的位置居中,象徵坤土,與生命根源相連,與至陰相似,與土的氣息相通,這是脾臟溝通腎臟中先天陽氣的表現。
所有臟腑都有各自的功能和職責,但都取決於膽,這是因為膽是少陽之氣開始產生的地方,是全身氣機的樞紐。如果膽氣虛弱、鬱結、亢奮或下陷,各臟腑的氣化都會失去常度而產生疾病。這是極其精微的道理,必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