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 (2)

1. 運氣提綱

以客加主,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凡司天主歲半以前,在泉主歲半以後,此客氣之大者,加於主氣之上也。司天居上,在泉居下,運氣居中。或司天克運、生運,以上臨下為順,順分生克之殊;或運克司天、生司天,以下臨上為逆,逆有大小之異。其中有司天與運同者,名曰天木符。

年支與運合者,名曰歲會。在泉與運同者,名曰同天金符。運與在泉合者,名曰同歲水會。司天與運與氣三合者,名曰太乙天符。天符為執法,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歲會為行令,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嗟乎!風寒暑濕燥火者,天之陰陽,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者,地之陰陽,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戊己,土也,然化氣必以五,故甲己化土,而居其首;土生金,故乙庚次之;金生水,故丙辛次之;水生木,故丁壬次之;木生火,故戊癸次之。此化氣之序也。五行各一,而火獨君相二者,上應乎天之六氣也。蓋木旺於東,火旺於南,金旺於西,水旺於北,而土旺於四維,戊附於戌而在乾,己附於辰而在巽,未之對衝在醜,而丑未屬坤艮之鄉,故辰戌丑未,寄旺之位也。

假如太角之化,為啟拆,而變為摧拉;太徵之化,為暄燠,而變為炎烈,正化之氣也;少角木氣不足,清勝而熱復;少徵火氣不足,寒勝而雨復,邪化之復也。寒甚而陽焰,為火鬱,熱甚而悽清,為金鬱,抑而不足也。水鬱而發,則為冰雹;土鬱而發,則為飄驟,鬱而怒起也。

風淫所勝,則克太陰;熱淫所勝,則克陽明,侮其所勝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濕土之下,風氣承之,亢則制也。摧拉之變不應,普天悉皆大風;炎烈之變不應,薄海悉皆燔灼;清氣之勝不應,宇宙無不明潔;雨氣之復不應,山澤無不蒸溽。聖人反復諄諄,蓋欲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勿為運氣所中也。

即使偶中,亦知其受病之因,不令妄投藥餌,而有夭傷之嘆耳。凡主客之氣,皆能致疾,下為主氣,上為客氣。經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少陰之客,以甘瀉之,以痠軟之;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

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凡客勝,瀉客補主;主勝,瀉主補客。而本經更有六氣司天、在泉淫勝之治法,有司天、在泉反勝之治法,有歲運上下所宜藥食之治法。而五運之中,又必折其鬱氣,先取化源。

白話文:

運氣提綱

客氣勝過主氣,則疾病的發展趨勢順應客氣;主氣勝過客氣,則疾病的發展趨勢逆於客氣。通常來說,司天之氣在一年前半段較強,在泉之氣在一年後半段較強,這時客氣較盛,凌駕於主氣之上。司天之氣在上,在泉之氣在下,運氣居中調和。如果司天之氣克制或生扶運氣(司天在上,運氣在下),這是順應的;如果運氣克制或生扶司天之氣(運氣在下,司天在上),這是逆的。順逆各有輕重之分。如果司天之氣與運氣相同,稱為天木符;年支與運氣相同,稱為歲會;在泉之氣與運氣相同,稱為同天金符;運氣與在泉之氣相同,稱為同歲水會;司天、運氣和在泉之氣三者都相同,稱為太乙天符。天符主宰疾病的發展,若犯天符,病情急劇惡化;歲會主導疾病的發展過程,若犯歲會,病情緩慢持續;太乙天符代表吉利,若犯太乙天符,則病情突然惡化,危及生命。總之,風寒暑濕燥火是天之陰陽,三陰三陽之氣所主宰;木火土金水是地之陰陽,生長收藏之氣所主宰。

戊己屬土,但化氣必以五行相生之序,所以甲己化土居首;土生金,故乙庚次之;金生水,故丙辛次之;水生木,故丁壬次之;木生火,故戊癸次之。這是化氣的順序。五行各一,唯火有君相二者,與天之六氣相應。木旺於東,火旺於南,金旺於西,水旺於北,土旺於四方,戊在戌位(乾),己在辰位(巽),未與醜相對,醜未屬坤艮之位,所以辰戌醜未是土氣旺盛之位。

例如太角之氣的變化,由舒緩轉為急劇;太徵之氣的變化,由溫和轉為猛烈,這是正常的氣候變化;少角木氣不足,清氣過盛,導致暑熱;少徵火氣不足,寒氣過盛,導致雨水增多,這是非正常的氣候變化。寒氣過盛導致陽氣受阻,形成火鬱;熱氣過盛導致清氣受阻,形成金鬱,都是氣機受阻。水氣鬱結而發洩,則形成冰雹;土氣鬱結而發洩,則形成暴雨,都是氣機鬱結而爆發。

風邪過盛,則克制太陰;熱邪過盛,則克制陽明,都是邪氣侵犯正氣。相火之下,水氣承載;濕土之下,風氣承載,氣機過盛則互相制約。如果摧拉之變不應時而生,則天下皆大風;如果炎烈之變不應時而生,則天下皆燔灼;如果清氣過盛不應時而生,則天下皆明亮潔淨;如果雨氣過盛不應時而生,則山澤皆蒸溽。聖人反复教導,就是要人們效法陰陽,順應數理,不要被運氣所傷害。

即使偶爾受運氣影響而生病,也要了解致病的原因,不要亂投藥,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主客之氣都能致病,下為主氣,上為客氣。經書記載:木位之主氣,瀉用酸味藥物,補用辛味藥物;厥陰之客氣,用辛味藥物補,用酸味藥物瀉,用甘味藥物緩解。火位之主氣,瀉用甘味藥物,補用咸味藥物;少陰之客氣,用甘味藥物瀉,用酸味藥物緩解;少陽之客氣,用咸味藥物補,用甘味藥物瀉,用咸味藥物緩解。土位之主氣,瀉用苦味藥物,補用甘味藥物;太陰之客氣,用甘味藥物補,用苦味藥物瀉,用甘味藥物緩解。金位之主氣,瀉用辛味藥物,補用酸味藥物;陽明之客氣,用酸味藥物補,用辛味藥物瀉,用苦味藥物瀉。水位之主氣,瀉用咸味藥物,補用苦味藥物;太陽之客氣,用苦味藥物補,用咸味藥物瀉,用苦味藥物堅固,用辛味藥物潤澤。凡是客氣勝過主氣,就瀉客氣而補主氣;主氣勝過客氣,就瀉主氣而補客氣。此外,本經還有關於六氣司天、在泉淫勝的治療方法,司天、在泉反勝的治療方法,以及歲運上下所宜藥食的治療方法。在五運之中,還必須疏通鬱結之氣,先從化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