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十 (1)
卷十 (1)
1. 卷十
2. 運氣要略緣起
餘本淺學,而於醫道略窺陰陽五行之端,至於主客運氣,流行變化,微妙無窮,所謂白首紛如者也。明時有新安汪石山、汪心谷,集《要覽》,頗簡明易讀,輯于徐東皋《古今醫統》中。
曩承前輩湖南楚竹園先生又授余是篇,雲系乾隆年間高隱張姓者所編,余讀之,與汪本大同,而加客氣升降圖說,按年分列主病、脈候等,尤為精簡,使後學易於記誦,余故不揣愚昧,略加修節,校錄以殿斯集。惜乎張公之名不傳,未能表彰,然其書存則人存,亦可以無憾矣。
會稽後學章,楠謹識
白話文:
我本來學識淺薄,對於醫學只是稍微了解一些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至於主客運氣的運行變化,其中奧妙無窮,真可謂讓人皓首窮經也難以完全理解。明朝時,新安的汪石山和汪心谷先生收集整理了《要覽》,內容頗為簡明易懂,收錄在徐東皋的《古今醫統》中。
過去我曾承蒙前輩湖南楚竹園先生傳授這篇文章,據說這是乾隆年間一位隱居的張姓先生所編寫。我閱讀後,發現它與汪氏的版本大同小異,但增加了客氣升降的圖解,並按年份分列出主要的疾病和脈象等,更加精簡,讓後學更容易記憶背誦。所以我才不自量力,稍作修訂整理,校對記錄以完成這本書。可惜的是張先生的姓名沒有流傳下來,無法表彰他的功勞,但他的著作能夠保存下來,也算是一種慰藉了。
會稽後學晚輩章楠謹識。
3. 運氣提綱
嘗讀《內經》至《天元紀》論七篇,推申運氣,元蘊難窺,未嘗不廢書三嘆也。斯天地之紀綱,變化之淵源,非通於《大易》、《洪範》、曆元、律法之說者,其敢橫心以解,矢口而談哉!無惑乎當今之人,置而弗講久矣。先哲有言曰:不明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故弗醫則可,業已志醫,反掌生殺,能不猛畏。
博學多聞,沉思力索,神將通我,幸勿憚焉。然知天知地,必先知人。丹溪曰:先識病機變化處治。純攻運氣,恐流於馬宗素之徒,妄謂某年生人,於某日病於某經,用某藥,某日當瘥,某日當危,悖亂經旨,涉於怪僻。茲特撮其大綱,提其切要,令學者忻其簡便,為行遠登高之自。
至於窮神達變,則《內經》而下,代有發明,其可以是為畫耶!
五運者,金木水火土也;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也。合十干為五運,如甲己合為土運,乙庚合為金運,丙辛合為水運,丁壬合為木運,戊癸合為火運是也。對十二支為六氣,如子與午對,俱為君火;醜與未對,俱為濕土;寅與申對,俱為相火;卯與酉對,俱為燥金;辰與戌對,俱為寒水;巳與亥對,俱為風木是也。運乃五年一周,氣則六期環會。
五運有太過,有不及,有平運,有大運,有主運,有客運。太過者,甲丙戊庚壬五陽干也;不及者,乙丁己辛癸五陰乾也。太過之年,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之年,大寒後十三日交,名曰後天。平運者,司天與運同氣也。或太過,而司天克氣;或不及,而年支相合,謂之歲會。
或月干與之相符,或交初氣,日乾時干,與之相合,謂之干德符。值之者,物生脈應,無相後先,皆平運也。正大寒日交,名曰齊天。大運者,本年年干也。主運者,每年皆以木運,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水而終,每運各主七十二日另五刻,歲歲皆然者也。客運者,假如甲己年,即以土起運,亦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火而終,每運亦主七十二日另五刻,此逐歲變遷者也。六氣有司天,有在泉,有正化,有對化,有主氣,有客氣。
正化者,午未寅酉辰亥之年也。對化者,子醜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司化令之實,對司化令之虛。又以子午卯酉為一律,子午君火司天,則必卯酉燥金在泉,寅申巳亥為一律,辰戌丑未為一律,例皆同也。主氣者,每年皆以木氣從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水氣而終,每氣各主六十日奇八十七刻半,歲歲皆然也。
客氣者,以本年年支後第三支起運,即如子年,子後第三支是戌,戌屬水,就以水氣從大寒日始為初之氣,即在泉左間也;木為二之氣,即司天右間也;火為三之氣,即司天火氣也;土為四之氣,即司天左間也;熱為五之氣,即在泉右間也;金為終之氣,即在泉燥金也。每氣各主六十日奇八十七刻半,每年一易者也。
白話文:
運氣提綱
我曾研讀《內經》,尤其是《天元紀》七篇,深入探討運氣學說,但其奧妙深邃,難以窺探,屢屢讀到精疲力竭,不得不放下書本長嘆。天地運行的規律,陰陽變化的根源,如果不是通曉《易經》、《洪範》、《曆法》、《律法》等學問的人,怎敢輕易解釋,隨便談論呢!難怪當今之人,很久都不再研究它了。前輩曾說:「如果不明白五運六氣,研讀再多的醫書也沒有用。」所以,不從醫則罷,若已立志從醫,掌握生死大權,怎能不感到敬畏呢?
要博覽群書,深入思考,用心體會,才能領悟其中的精髓,希望大家不要懈怠。然而,要了解天道、地理,必須先了解人體。朱丹溪說:「要先了解疾病的病機變化,才能對症下藥。」單純鑽研運氣,恐怕會落入馬宗素等人的窠臼,妄言某年生人,在某日會在哪條經絡生病,用什麼藥,某日會痊癒,某日會危急,這與經書旨意相悖,流於怪誕。因此,我特地摘錄其大綱,闡述其重點,讓學習者感到簡潔方便,作為進階學習的基礎。
至於窮究天地變化的奧妙,則需從《內經》開始,歷代都有新的發現,難道能以此為圖表嗎?
五運是指金木水火土;六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五運與十天干相對應,例如甲己合為土運,乙庚合為金運,丙辛合為水運,丁壬合為木運,戊癸合為火運。六氣與十二地支相對應,例如子與午相對,都屬君火;醜與未相對,都屬濕土;寅與申相對,都屬相火;卯與酉相對,都屬燥金;辰與戌相對,都屬寒水;巳與亥相對,都屬風木。運氣五年一循環,六氣則六期交替運轉。
五運有太過、不及、平運、大運、主運、客運。太過之年,是甲丙戊庚壬五個陽干的年份;不及之年,是乙丁己辛癸五個陰干的年份。太過之年,大寒前十三日交節氣,稱為先天;不及之年,大寒後十三日交節氣,稱為後天。平運是指司天之氣與當年運氣相同。或者太過之年,司天之氣克制當年之氣;或者不及之年,年支與之相合,稱為歲會。
或者月干與之相符,或者交初氣,日干時干與之相合,稱為干德符。值此之年,萬物生長,氣脈相應,沒有先後之分,都屬於平運。正值大寒之日交節氣,稱為齊天。大運是指本年的年干。主運是指每年都以木運開始,從大寒日開始,依次相生,到水運結束,每運各主七十二日又五刻,年年如此。客運是指例如甲己年,就以土運開始,也從大寒日開始,依次相生,到火運結束,每運也主七十二日又五刻,這是每年都變化的。六氣有司天之氣,有在泉之氣,有正化之氣,有對化之氣,有主氣,有客氣。
正化之年,是午未寅酉辰亥之年;對化之年,是子醜申卯戌巳之年。正化主導運行的實質,對化主導運行的虛象。又以子午卯酉為一組,子午君火為司天之氣,則卯酉燥金為在泉之氣,寅申巳亥為一組,辰戌丑未為一組,以此類推。主氣是指每年都以木氣從大寒日開始,依次相生,到水氣結束,每氣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年年如此。
客氣是指從本年年支之後第三個地支開始運轉,例如子年,子之後第三個地支是戌,戌屬水,就以水氣從大寒日開始為初氣,即在泉之氣的左間;木為第二之氣,即司天之氣的右間;火為第三之氣,即司天之氣的火氣;土為第四之氣,即司天之氣的左間;熱為第五之氣,即在泉之氣的右間;金為終之氣,即在泉之氣的燥金。每氣各主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每年都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