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九 (18)
卷九 (18)
1. 氣味生化主治
此以氣味之厚薄,而用之又有寒熱溫涼之分,乃為法中之法也。故凡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補之瀉之,不論病之新久,皆當同用變化隨宜之活法,不可略有拘執也。
帝曰: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無積者,求其藏,虛則補之,藥以祛之,食以隨之,行水漬之,和其中外,可使畢已。
不實不堅,且聚且散,無形之氣鬱也。並無有形之積者,由臟虛而氣不足,故不通暢,當補其虛。藥祛其病,食隨補之。或郁在表,以藥水漬之,而和其中外,可使畢已也。
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不論藥之有毒無毒,固宜照常制方法,如奇偶之類,而治病當分別其毒之微甚及無毒者,皆不可過用,以穀肉果菜調養,以盡其余病。如藥太過,則反傷其正也。倘病未盡,再用前法以治之。而必先審歲氣,如司天在泉,勝氣復氣,如上所云: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之類,又如冬至後得甲子,少陽旺,次太陽旺之類,皆當順氣化以治,勿伐其天和之氣也。
故勿助其旺,而使盛盛,勿瀉其衰,而使虛虛,以遺人夭殃;無致其邪,無失其正,而絕人長命也。
帝曰:其久病者,有氣從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夫經絡已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養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乃彰,生氣以長,命曰聖王。故大要曰:無代化,無違時,必養必和,待其來復。此之謂也。
此言久病傷其元氣,病雖去乃疲瘠而不康健者,未能治之速愈也。蓋氣化流行,非人力所能代,時序分布,非人事所可違,其經絡已通,而血氣流行已從其舊,是病去而本氣不足也。要復其本氣,與眾人齊同者,須養之和之,善為調理,靜以待時,謹慎保守其元氣,無使傾失而改移,則其形體乃彰,彰者,盛也。以氣為體之充,如是而生氣以長,其體自康,此聖王之教也。
故曰:無代化,無違時,必養必和,待其來復。此之謂也。
白話文:
氣味生化主治
中藥的運用,要根據藥物氣味的輕重厚薄,以及寒熱溫涼的性質,靈活運用,這是用藥的根本方法。所以,無論是消、削、吐、下、補、瀉等治療方法,不論疾病的病程長短,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可死板拘泥。
黃帝問道:如果病在內部,既不充實也不堅固,病情時好時壞,該怎麼辦?岐伯回答:如果沒有積聚的病邪,就要尋找其藏於臟腑的位置,虛弱的就補益它,用藥物驅除病邪,飲食要配合藥物調理,可用行水的方法(利水消腫),調和內外,就能痊癒。
病情不實不堅,時聚時散,這是無形之邪氣鬱結所致。並非有形之物積聚,而是由於臟腑虛弱,導致氣血不足,因此氣機不通暢,應該補益其虛弱之處。藥物祛除病邪,飲食則配合補益。如果邪氣鬱結在體表,可用藥物或用水的方法來治療,調和內外,就能痊癒。
黃帝問道:藥物有毒與無毒,服用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岐伯回答:疾病有久病新病之分,方劑也有大小之別,無論藥物有毒無毒,都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來使用。毒性大的藥物治病,十份藥力要減去六份;毒性一般的藥物治病,十份藥力要減去七份;毒性小的藥物治病,十份藥力要減去八份;無毒的藥物治病,十份藥力要減去九份;飲食調養方面,應該盡量食用穀物、肉類、水果、蔬菜,不可過量,以免傷及正氣。如果病情沒有痊癒,可以再次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進行。必須先觀察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不要違背天時地利人和。不可過度進補導致過盛,也不可過度瀉下導致過虛,以免損害人的壽命;不可導致邪氣入侵,不可損傷正氣,這樣才能使人長壽。
無論藥物有毒無毒,都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來使用,例如奇數偶數的配伍等等,治療疾病時,應該區分藥物的毒性輕重以及無毒的藥物,都不可過量使用,要用穀物、肉類、水果、蔬菜來調養身體,以徹底清除餘邪。如果藥物使用過量,反而會傷及正氣。如果病情沒有痊癒,可以再次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進行。必須先觀察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例如司天在泉,勝氣復氣等,就像上面所說的,風邪入侵內部,就用辛涼的藥物治療;又如冬至之後的甲子日,少陽旺盛,次太陽旺盛等等,都應該順應氣化的規律來治療,不要違背天地的和諧之氣。
所以,不要助長其旺盛之勢,而使其過盛;不要過度瀉其衰弱之氣,而使其過虛,以免損害人的壽命;不要導致邪氣入侵,不要損傷正氣,這樣才能使人長壽。
黃帝問道:久病的人,元氣受損,疾病痊癒後身體仍然虛弱,該怎麼辦?岐伯回答:氣化的過程不可替代,時機不可違背。如果經絡已經通暢,氣血已經運行,就要補充其不足之處,使之與常人一樣,然後調養身體,靜心等待,謹慎保護元氣,不要使其傾失,那麼身體就會康復,元氣就會增長,這就是聖王之道。所以總的來說,就是不可代替氣化的過程,不可違背時機,必須調養身體,使其和諧,等待疾病自然痊癒。這就是所謂的聖王之道。
這段話是說久病傷及元氣,疾病雖然痊癒了,但身體仍然虛弱,不能很快康復。因為氣的化生流行,不是人力所能代替的;時序的變化,也不是人事所能違背的。如果經絡已經通暢,氣血已經運行,那是因為疾病痊癒了,但元氣不足。要恢復元氣,使之與常人一樣,必須調養身體,靜心等待,謹慎保護元氣,不要使其傾失,那麼身體就會康復,元氣就會增長,這就是聖王之道。
所以說,不可代替氣化的過程,不可違背時機,必須調養身體,使其和諧,等待疾病自然痊癒。這就是所謂的聖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