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九 (9)

1. 六氣主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岐伯曰: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六氣流行,有主客之分。主氣年年如是,客氣逐年變化。以第三氣主上半年為司天,第六氣主下半年為在泉。氣行於天上,故曰司天,氣行於地下,故曰在泉。義理詳運氣門也。氣有太過不及,有相生相剋,因而變生諸病。其為病也,各有主治之法,下文皆同。

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苦甘,以咸瀉之。

以上言在泉、司天之氣,為病之治法也。

白話文:

六氣主治

岐伯說:當季節氣候在泉的影響下,如果體內風邪過盛,應該用辛味、涼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用甘味藥物來緩解症狀,用辛味藥物來疏散風邪。如果體內熱邪過盛,應該用鹹味、寒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甘味、苦味的藥物。用酸味藥物來收斂,用苦味藥物來發散。如果體內濕邪過盛,應該用苦味、熱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酸味、淡味的藥物。用苦味藥物來燥濕,用淡味藥物來利水。如果體內火邪過盛,應該用鹹味、寒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苦味、辛味的藥物。用酸味藥物來收斂,用苦味藥物來發散。如果體內燥邪過盛,應該用苦味、溫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甘味、辛味的藥物。用苦味藥物來瀉下。如果體內寒邪過盛,應該用甘味、熱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苦味、辛味的藥物。用鹹味藥物來瀉下,用辛味藥物來潤燥,用苦味藥物來堅固。

六種氣候的運行,有主氣和客氣之分。主氣每年都一樣,客氣則每年變化。以第三氣主管上半年的氣候變化,稱為司天;以第六氣主管下半年的氣候變化,稱為在泉。氣運行在天上,所以稱為司天;氣運行在地下,所以稱為在泉。相關的道理可以參考運氣學的章節。氣候有過盛或不足的情況,也有相生相剋的關係,因此會產生各種疾病。這些疾病各有其主要的治療方法,以下內容都是相同的意思。

司天之氣:如果風邪過盛,應該用辛味、涼性的藥物來平息,並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用甘味藥物來緩解症狀,用酸味藥物來瀉下。如果熱邪過盛,應該用鹹味、寒性的藥物來平息,並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用酸味藥物來收斂。如果濕邪過盛,應該用苦味、熱性的藥物來平息,並輔以酸味、辛味的藥物。用苦味藥物來燥濕,用淡味藥物來利水。如果濕邪嚴重且產生熱象,應該用苦味、溫性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甘味、辛味的藥物。以發汗為目的,達到效果就停止。如果火邪過盛,應該用酸味、寒性的藥物來平息,並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用酸味藥物來收斂,用苦味藥物來發散,再用酸味藥物來恢復。熱邪過盛的治療方法相同。如果燥邪過盛,應該用苦味、溫性的藥物來平息,並輔以酸味、辛味的藥物。用苦味藥物來瀉下。如果寒邪過盛,應該用辛味、熱性的藥物來平息,並輔以苦味、甘味的藥物。用鹹味藥物來瀉下。

以上所說的是在泉和司天之氣,以及它們所導致的疾病的治療方法。

2. 六氣相勝治法

帝曰:邪氣反勝,治之奈何?岐伯曰: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熱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寒,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勝者,如金勝木、水勝火之類。風為木氣,清為金氣,熱為火氣,寒為水氣,故風司於地,清反勝之,熱司於地,寒反勝之,余皆相同。此言在泉之氣相勝之治法也。

帝曰:其司天邪勝何如?岐伯曰:風化於天,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熱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此言司天之氣相勝之治法也。

帝曰:六氣相勝,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陰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少陰之勝,治以辛寒,佐以苦鹹,以甘瀉之;太陰之勝,治以咸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鹹,以甘瀉之;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

此言六氣相勝不論主客,以其氣之太過為病之治法也。

白話文:

黃帝問:如果邪氣反過來壓制了正氣,應該如何治療?

岐伯回答:風氣主導地面時,清涼的氣反而壓制它,治療要用酸味溫性的藥,輔以苦味和甘味的藥,用辛味的藥來調和;熱氣主導地面時,寒冷的氣反而壓制它,治療要用甘味熱性的藥,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用鹹味的藥來調和;濕氣主導地面時,熱氣反而壓制它,治療要用苦味寒性的藥,輔以鹹味和甘味的藥,用苦味的藥來調和;火氣主導地面時,寒氣反而壓制它,治療要用甘味熱性的藥,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用鹹味的藥來調和;燥氣主導地面時,熱氣反而壓制它,治療要用平性寒涼的藥,輔以苦味和甘味的藥,用酸味的藥來調和,以平和為原則;寒氣主導地面時,熱氣反而壓制它,治療要用鹹味寒性的藥,輔以甘味和辛味的藥,用苦味的藥來調和。

這裡說的「勝」,就像金剋木、水剋火這類相剋的關係。風屬於木氣,清屬於金氣,熱屬於火氣,寒屬於水氣,所以當風氣主導地面時,清涼的氣反過來壓制它;當熱氣主導地面時,寒氣反過來壓制它,其他情況也是一樣。這講的是地氣(在泉之氣)相剋時的治療方法。

黃帝問:那麼,主導天氣(司天之氣)的邪氣如果壓制正氣,又該如何治療呢?

岐伯回答:風氣主導天氣時,清涼的氣反過來壓制它,治療要用酸味溫性的藥,輔以甘味和苦味的藥;熱氣主導天氣時,寒氣反過來壓制它,治療要用甘味溫性的藥,輔以苦味、酸味和辛味的藥;濕氣主導天氣時,熱氣反過來壓制它,治療要用苦味寒性的藥,輔以苦味和酸味的藥;火氣主導天氣時,寒氣反過來壓制它,治療要用甘味熱性的藥,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燥氣主導天氣時,熱氣反過來壓制它,治療要用辛味寒性的藥,輔以苦味和甘味的藥;寒氣主導天氣時,熱氣反過來壓制它,治療要用鹹味寒性的藥,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

這講的是天氣(司天之氣)相剋時的治療方法。

黃帝問:六種氣相互壓制時,應該如何治療呢?

岐伯回答:厥陰之氣太過時,治療要用甘味清性的藥,輔以苦味和辛味的藥,用酸味的藥來疏洩;少陰之氣太過時,治療要用辛味寒性的藥,輔以苦味和鹹味的藥,用甘味的藥來疏洩;太陰之氣太過時,治療要用鹹味熱性的藥,輔以辛味和甘味的藥,用苦味的藥來疏洩;少陽之氣太過時,治療要用辛味寒性的藥,輔以甘味和鹹味的藥,用甘味的藥來疏洩;陽明之氣太過時,治療要用酸味溫性的藥,輔以辛味和甘味的藥,用苦味的藥來疏洩;太陽之氣太過時,治療要用甘味熱性的藥,輔以辛味和酸味的藥,用鹹味的藥來疏洩。

這裡講的是六氣(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相互壓制,不論是主氣或客氣,只要是氣太過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這些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