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五臟五味主治

《素問·臟氣法時論》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其日壬癸,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臟腑合為表裡者,以其經絡相通也,故陰經陽經,合同主治也。五臟具五行之性,其氣太過不及,則皆為病,而主治各有所宜之藥。藥之功能在氣味,而用法變化之妙,殆難言盡,要必悟其至理,方能隨宜而施也。即如脾苦濕,以苦燥之,肺苦氣上逆,亦以苦泄之,是一味而治兩臟兩病也。

辛味本疏散,而非潤燥之藥,故下文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而此言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者,蓋以疏散而開腠理,以通氣致津液也。津液隨氣流通,而歸藏於腎,則腎不燥矣。良以腎攝一身之津液而藏之,以化精者也,津液不流通,故腎燥。此用藥之妙理,豈庸淺所能識。

即此數端觀之,余可類推矣。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肝病主春,厥陰、少陽,甲乙木也。夏與丙丁,火也,火為木子,子能令母實,故愈於夏與丙丁也;秋與庚辛,金也,金剋木,故加甚於秋與庚辛也;冬與壬癸,水也,水來生木,故持於冬與壬癸也;起於春與甲乙者,本氣旺而病愈也。肝為風木,故病當禁風也。平旦,一日之春也,故慧;下晡,一日之秋也,故甚;夜半,一日之冬也,故靜。

以辛散為補,酸收為瀉也。以下四臟皆同。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白話文:

五臟五味主治

肝臟主司春季,與足厥陰經、足少陽經相關,其所屬日子為甲日乙日。肝臟若有不適(氣急),應立即食用甘味食物來緩解。

心臟主司夏季,與手少陰經、手太陽經相關,其所屬日子為丙日丁日。心臟若有不適(氣虛),應立即食用酸味食物來收斂心氣。

脾臟主司長夏(夏季的末尾),與足太陰經、足陽明經相關,其所屬日子為戊日己日。脾臟若有不適(濕氣過重),應立即食用苦味食物來乾燥脾濕。

肺臟主司秋季,與手太陰經、手陽明經相關,其所屬日子為庚日辛日。肺臟若有不適(氣上逆),應立即食用苦味食物來泄降肺氣。

腎臟主司冬季,與足少陰經、足太陽經相關,其所屬日子為壬日癸日。腎臟若有不適(乾燥),應立即食用辛味食物來滋潤,以打開皮膚毛孔,引導津液,使氣血通暢。

臟腑之間存在表裡關係,是因為它們的經絡互相連通,所以陰經陽經共同主治。五臟都具有五行之性,其氣機過盛或不足都會導致疾病,而治療方法各有其適宜的藥物。藥物的功效在於氣味,而用藥方法變化多端,很難一一說盡,必須領悟其根本道理,才能隨機應變地施治。例如,脾臟濕氣過重,用苦味來乾燥;肺氣上逆,也用苦味來泄降,這就是一種藥物治療兩種臟腑疾病的例子。

辛味本性疏散,並不是滋潤乾燥的藥物,所以下文中說:「肝臟需要疏散,應立即食用辛味食物來疏散」,而這裡說「腎臟乾燥,應立即食用辛味食物來滋潤」,這是因為辛味可以疏散,以打開皮膚毛孔,使氣血通暢,引導津液。津液隨著氣血流通,迴歸儲藏於腎臟,則腎臟就不會乾燥了。這是因為腎臟負責攝納全身津液並儲存,用以化生精氣,津液不流通,才會導致腎臟乾燥。這種用藥的妙理,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其餘的可以類推。

肝臟疾病在夏季會好轉,若夏季未好轉,則秋季會加重,秋季不死,冬季會緩解,春季又會發作,應避免風寒。肝臟疾病在丙日丁日好轉,若丙日丁日未好轉,則庚日辛日會加重,庚日辛日不死,冬季會緩解,春季又會發作;肝臟疾病在清晨清醒,下午加重,半夜平靜;肝臟需要疏散,應立即食用辛味食物來疏散,用辛味來補充,用酸味來瀉。

肝臟疾病主司春季,與足厥陰經、足少陽經,甲乙木相關。夏季與丙丁火相關,火生木,所以夏季會好轉;秋季與庚辛金相關,金剋木,所以秋季會加重;冬季與壬癸水相關,水生木,所以冬季會緩解;春季發作,是因為本氣旺盛而疾病發作。肝屬風木,所以疾病應避免風寒。清晨是一日之春,所以清醒;下午是一日之秋,所以加重;半夜是一日之冬,所以平靜。

用辛味疏散來補充,用酸味收斂來瀉。以下四臟皆同此理。

心臟疾病在長夏(夏季的末尾)好轉,若長夏未好轉,則冬季會加重,冬季不死,春季會緩解,夏季又會發作,應避免溫熱食物和衣物。心臟疾病在戊日己日好轉,若戊日己日未好轉,則壬日癸日會加重,壬日癸日不死,春季會緩解,夏季又會發作;心臟疾病在中午清醒,半夜加重,清晨平靜;心臟需要柔緩,應立即食用鹹味食物來柔緩,用鹹味來補充,用甘味來瀉。

脾臟疾病在秋季好轉,若秋季未好轉,則春季會加重,春季不死,夏季會緩解,長夏又會發作,應避免溫熱食物和飽食,以及潮濕的地方和濕衣。脾臟疾病在庚日辛日好轉,若庚日辛日未好轉,則甲乙日會加重,甲乙日不死,夏季會緩解,長夏又會發作;脾臟疾病在午後清醒,清晨加重,下午平靜;脾臟需要緩和,應立即食用甘味食物來緩和,用苦味來瀉,用甘味來補充。

肺臟疾病在冬季好轉,若冬季未好轉,則夏季會加重,夏季不死,長夏會緩解,秋季又會發作,應避免寒涼飲品和衣物。肺臟疾病在壬日癸日好轉,若壬日癸日未好轉,則丙丁日會加重,丙丁日不死,長夏會緩解,秋季又會發作;肺臟疾病在下午清醒,中午加重,半夜平靜;肺臟需要收斂,應立即食用酸味食物來收斂,用酸味來補充,用辛味來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