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九 (3)
卷九 (3)
1. 形志苦樂異病異治
《素問·血氣形志論》曰: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灸刺;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為五形志也。
審形志,則不可拘執《方宜》之論可見矣。形樂志苦者,身逸心勞也,心主血脈,心勞氣鬱,則多窒滯之病,故當用灸刺以通血脈也;形樂志樂,過於安逸而脾氣不運,脾主肌肉,故病生於肉,宜針砭以泄衛氣,蓋血脈屬營,肌肉屬衛;形苦者,勞力也,勞力則傷筋,志樂者,心安而血脈和也,筋傷則宜用火熨、導引,以筋比脈為凝滯故也;形苦志苦,則表裡皆傷,經脈腑臟,氣血盡乖,而咽嗌為氣脈流行、津液升降之地,表裡氣乖,故病生於咽嗌,此內傷之病,必用百藥調和培補,而非外治所宜也;如其形勞而多驚恐,則氣鬱而經絡不通,病麻木不仁,當用按摩,服以醪藥,醪藥者,藥酒也。此謂五端形志之病,治各不同也。
白話文:
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不同,所生的疾病以及治療方法也不同。《黃帝內經·血氣形志論》說:如果身體舒適快樂,但精神卻感到痛苦,疾病會發生在血管,治療方法是使用艾灸或針刺;如果身體和精神都感到快樂,疾病會發生在肌肉,治療方法是使用針或砭石;如果身體感到勞累痛苦,但精神感到快樂,疾病會發生在筋,治療方法是使用熱敷或導引;如果身體和精神都感到勞累痛苦,疾病會發生在咽喉,治療方法是使用各種藥物;如果身體經常感到驚恐,導致經絡不通暢,疾病會發生在麻木不仁,治療方法是使用按摩或藥酒。以上這就是五種不同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所產生的疾病。
觀察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就不能拘泥於《方宜》這本書的論述。身體舒適快樂,但精神卻感到痛苦,這是因為身體安逸而內心勞累,心臟主導血脈,內心勞累導致氣血鬱結,容易產生阻塞的疾病,所以應該使用艾灸或針刺來疏通血脈。如果身體和精神都感到快樂,這是因為過於安逸導致脾氣不運化,脾臟主導肌肉,所以疾病會發生在肌肉,應該使用針砭來疏泄衛氣,因為血脈屬於營氣,肌肉屬於衛氣。身體感到勞累痛苦,這是因為勞動過度,勞動過度會損傷筋,精神感到快樂,是因為內心安定而血脈平和,筋受傷了應該使用熱敷或導引,因為筋相較於血管,更容易凝滯不通。如果身體和精神都感到勞累痛苦,這是因為身體內外都受到損傷,經脈、腑臟、氣血都失調,而咽喉是氣脈運行、津液升降的地方,身體內外氣機失調,所以疾病會發生在咽喉,這是屬於內傷的疾病,必須使用各種藥物來調和、補養,而不是用外治方法。如果身體勞累又經常感到驚恐,就會導致氣血鬱結,經絡不通,產生麻木不仁的疾病,應該使用按摩,並且服用藥酒,藥酒就是用藥材浸泡的酒。以上就是五種不同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所產生的疾病,它們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
2. 診治五過
《素問·疏五過論》帝曰:凡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醫工診之,不在臟腑,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洒洒然時驚。病深者,以其外耗於衛,內奪於營,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過也。
先富貴而後貧賤,經憂患而傷氣血,故其病為脫營、失精。情志抑鬱,五臟之氣不舒,留連為病,並於一處,如思傷脾、怒傷肝之類。醫者診之,不知其所由,見病不在臟腑,而形軀不變,遂疑之而不知病名。迨身體日減,精氣日損,洒洒然而畏風寒,惕惕然而時驚恐,此其病已深者,外耗衛氣,故洒洒然,內奪營血,故時驚恐。良工之所以失治者,初由不知其病情。
此亦診治之一過也。
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逆上行,滿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此治之二過也。
飲食不節,則傷脾胃,起居不慎,易受外邪,以及苦樂喜怒,皆傷陰陽精氣,或陰陽偏勝厥逆,則氣滿經脈,而離去形體,蓋從外溢而耗散也。醫不知補瀉,不知其病情,則精華日脫,而邪氣並積,則病日深,此診治之二過也。
善為脈者,必以《比類奇恆》、《從容》知之,為工而不知道,此診之不足貴。此治之三過也。
《比類奇恆》、《從容》,皆古經篇名,凡脈候病狀、陰陽氣化之道,皆在其中,醫者必知之而方為工,如不知其道,則臨證茫無端緒,如此為工,又安足貴!故為診治之三過也。
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候王。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病不能移,則醫事不行。此治之四過也。
此言醫者必審知其病情,然後以嚴詞正色,開導警戒,使之恐懼,善為調攝。若言詞不能動其神情,而柔弱以順其意,亂診治之經常,則不能移其病,而藥亦無功,醫事不行。此診治之四過也。
凡診者,必知終始,有知餘緒,切脈問名,當合男女。離絕菀結,憂恐喜怒,五臟空虛,血氣離守,工不能知,何術之語。常富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留薄歸陽,膿積寒炅。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四肢轉筋,死日有期,醫不能明,不問所發,唯言死日,亦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
其始也有外感、內傷之不同,其終也有表裡虛實之異病,而變化多端,為其餘緒耳,醫者必當知之者也。切其脈象,問其病名,或男或女,合其一切證狀,而知其為離合憂怒等,種種病因,吉凶死生之期,如不能明,不問其病之所發,是為粗工,此治之五過也。
白話文:
診斷治療的五種過失:
皇帝問:凡是診斷疾病的人,一定要詢問病人過去是富貴還是貧賤。如果病人經歷過從富貴到貧賤,即使沒有感染外邪,也會因為內部的損傷而生病,這種情況叫做「脫營」;如果病人經歷過從富有到貧窮,這就叫做「失精」。五臟之氣滯留不暢,疾病會相互併發。醫生診斷時,如果只看到病不在臟腑,身體外形也沒有改變,就會感到疑惑,不知道是什麼病。等到身體一天天消瘦,精氣虛弱,病情加重,病人會時常感到寒冷和驚恐。病情加重的原因,是因為體外的衛氣被消耗,體內的營血被奪取。好的醫生如果沒有診斷出病情的原因,也會治療失敗,這也是診斷治療的一種過失。
先前富貴後來貧賤的人,經歷憂患而傷了氣血,所以會出現「脫營」和「失精」的病症。情緒抑鬱,導致五臟之氣不舒暢,滯留在體內而產生疾病,病症會併發在同一部位,比如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臟,發怒會損傷肝臟等等。醫生如果不能診斷出病因,只看到疾病不在臟腑,身體外形也沒有改變,就會感到疑惑,不知道是什麼病。等到身體一天天消瘦,精氣一天天損耗,時常感到畏寒怕冷,又時常感到驚恐不安。這是因為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體外的衛氣被消耗,所以感到寒冷;體內的營血被奪取,所以感到驚恐。好醫生之所以治療失敗,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有診斷出病因。
這也是診斷治療的一種過失。
凡是診斷疾病的人,一定要詢問病人的飲食起居,有沒有經歷過突然的享樂或痛苦,或先快樂後痛苦,這些都會損傷精氣。如果精氣耗盡,身體就會垮掉。突然發怒會損傷陰,突然高興會損傷陽,導致氣血逆亂上行,使經脈充滿而脫離身體。庸醫治療時,不知道該用補還是瀉,不知道病情的根本原因,導致精華一天天耗損,邪氣不斷積聚。這也是診斷治療的第二種過失。
飲食不節制會損傷脾胃,起居不慎容易感染外邪,以及過度的苦樂喜怒都會損傷陰陽精氣,或者導致陰陽偏盛逆亂。這樣氣血就會充滿經脈,從而脫離身體,從外散發而耗盡。醫生不知道該用補還是瀉,不知道病情的原因,就會導致精華一天天耗損,邪氣不斷積聚,使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這就是診斷治療的第二種過失。
善於診脈的醫生,一定要懂得《比類奇恆》和《從容》的道理。如果醫生不懂得這些,就不算好醫生,這也是診斷治療的第三種過失。
《比類奇恆》和《從容》都是古代醫經的篇名。其中記載了脈象、病症和陰陽氣化的道理。醫生必須懂得這些道理才能算得上是好醫生。如果不懂得這些道理,在臨床診斷時就會毫無頭緒。這樣的醫生又怎麼能稱得上優秀呢?所以這是診斷治療的第三種過失。
診斷有三個要點:一定要詢問病人過去的地位高低,了解過去的顯貴是不是曾經失敗受傷,以及診斷現在的王公貴族。所以,如果顯貴失去權勢,即使沒有感染外邪,也會因為精神受到內傷,身體必然會衰敗滅亡。先前富裕後來貧窮的人,即使沒有感染外邪,也會導致皮膚焦枯、筋脈攣縮,出現痿軟無力的症狀。醫生如果不能嚴厲地開導病人,無法觸動病人的精神,只是一味地柔弱順從病人的意思,就會打亂正常的診斷治療秩序,導致病情無法好轉,用藥也無效果。這樣醫術就行不通了。這也是診斷治療的第四種過失。
這說明醫生必須要詳細了解病情,然後用嚴肅的態度和正確的言語來開導病人,使病人感到恐懼,從而積極地配合治療。如果醫生的言語不能觸動病人的精神,只是一味地柔弱順從病人的意思,就會打亂診斷治療的正常規律,導致病情無法好轉,藥物也無效。這樣醫術就行不通了。這也是診斷治療的第四種過失。
凡是診斷疾病的人,一定要知道病情的始末,了解疾病的變化。診脈時要詢問病人的姓名,診斷男女的差別,並結合憂愁、恐懼、喜怒等各種因素。如果五臟虛弱,氣血離散,醫生卻不明白這些,那還談什麼醫術呢?如果過去生活富裕而現在受到重創,導致筋脈斷裂,身體還能活動,皮膚卻失去了光澤。這是因為受到重傷而導致氣血瘀結,氣血運行不暢,最終導致膿腫積聚或寒邪內生。庸醫治療時,急於使用針刺來調整陰陽,這樣反而會導致身體潰散,四肢抽搐,很快就會死亡。醫生不能明白病因,不去詢問病情的來龍去脈,只會說病人快要死了,這也是庸醫的表現。這也是診斷治療的第五種過失。
疾病的開始有外感和內傷的不同,疾病的發展有表裡虛實的差異,變化多端。醫生必須了解這些變化,診脈時要詢問病人的姓名,了解男女的差異,結合各種症狀,來判斷是因離別、憂愁、憤怒等原因造成的疾病,預測吉凶死期。如果不能明白這些,不詢問病因,就是庸醫,這也是診斷治療的第五種過失。
以上這五種過失,都是因為醫術不精通,不了解人情世故造成的。所以說,高明的醫生治療疾病,必須懂得天地陰陽、四時變化、五臟六腑、男女表裡,以及針刺、艾灸、砭石、毒藥的應用,通曉人情世故,才能明白醫學的道理。要根據地位、貧富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詢問病人的年齡大小、性格勇怯,仔細觀察身體各部位,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並結合八正九候的診斷方法,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以上總結了五種過失,都是因為醫術不精通造成的。聖人必須明白天道和人情世故,才能符合診斷治療的規律。「八正九候」是指八方九宮的虛實邪正之風,詳細內容在疾病門中有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