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6)

1. 咳嗽

《素問·咳論》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肺為華蓋而朝百脈,主一身之氣,故各臟腑之氣,皆由經脈匯於肺,而行周身。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者,以所受之邪,隨氣而歸於肺也。皮毛為肺之合,皮毛先受邪,則邪氣以從其合,必入於肺。

其寒飲食入胃,亦從經脈上達於肺,則肺寒,而與外邪相合客之,則為肺咳也。人生天地氣交之中,故與天地相參,五臟稟五行之氣,以治五時,各以其時而受外邪。若非肺臟主令之時,而各臟所受之邪,皆隨氣而傳於肺。假如感寒而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瀉、為腹痛也。

肺金主秋,肝木主春,心火主夏,脾土為至陰,而主長夏未月,腎水主冬,皆各以其時而先受邪,邪之變化多端,皆能傳肺而致咳。故治咳者,其邪有寒熱,氣有虛實,必審其所因。下文即明其病狀也。

白話文:

黃帝問:肺臟為什麼會引起咳嗽呢?岐伯回答說:不只是肺臟,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皮毛是肺臟的外部聯繫,皮毛會先受到外邪侵襲,外邪會從與肺聯繫的地方進入。如果吃了寒冷的食物,進入胃部後,會沿著經脈上升到肺部,導致肺部受寒。肺部受寒就會和體外的邪氣結合,停留在肺部,就形成了肺咳。五臟各自在不同的季節容易生病,不在那個季節生病,也會把病傳給其他臟腑。人與天地是相互應的,所以五臟各自在主治的季節容易感冒生病。如果感受寒邪,輕微的就會咳嗽,嚴重的就會腹瀉或疼痛。

在秋季,肺最容易先受邪;春季,肝最容易先受邪;夏季,心最容易先受邪;長夏(指夏末)時,脾最容易先受邪;冬季,腎最容易先受邪。肺像天上的華蓋,朝向所有經脈,主管全身的氣,所以各臟腑的氣,都通過經脈匯集到肺,然後運行到全身。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因為所受的邪氣,會隨著氣傳到肺部。因為皮毛是肺的外部聯繫,皮毛先受邪,邪氣就會從與肺的聯繫進入肺。

吃了寒冷的食物進入胃,也會通過經脈到達肺部,導致肺寒,再和外邪結合停留,就會造成肺咳。人生活在天地陰陽之氣交合之中,所以和天地是相互應的。五臟秉承五行之氣,各自在不同的季節主管,在各自的季節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如果不是肺主事的季節,其他臟腑所受的邪氣,都會隨著氣傳到肺。如果感受寒邪輕微的就會咳嗽,嚴重的就會腹瀉或腹痛。

肺屬金,主管秋季;肝屬木,主管春季;心屬火,主管夏季;脾屬土,在長夏(夏末)主管;腎屬水,主管冬季。它們都在各自的季節容易先受到外邪侵襲,邪氣的變化很多,都能夠傳到肺部引起咳嗽。所以治療咳嗽,要考慮邪氣是寒是熱,氣是虛是實,必須仔細分辨病因。下面就要詳細說明咳嗽的各種病狀。

2. 五臟咳證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胠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五臟部位不同,經脈流行各別,故其受邪而致咳者,各有病狀不同,辨其狀,方知病邪之所在而治之。受邪之臟為本,肺為標,拔其本,則標自愈而咳可止。今人但知治肺,無怪其不效也。

白話文:

黃帝問:為什麼咳嗽的症狀會有不同呢?

岐伯回答:肺的咳嗽症狀是,咳嗽時會喘氣且有聲音,嚴重的話會咳出血;心的咳嗽症狀是,咳嗽時會心痛,喉嚨感覺卡卡的好像有東西梗在那裡,嚴重的話會咽喉腫痛或麻痺;肝的咳嗽症狀是,咳嗽時兩側肋骨下方會痛,嚴重的話會痛到無法轉身,一轉身兩側肋骨下方會感到脹滿;脾的咳嗽症狀是,咳嗽時右邊肋骨下方會痛,隱隱地牽引到肩膀和背部,嚴重的話會痛到不能動,一動就會劇烈咳嗽;腎的咳嗽症狀是,咳嗽時腰部和背部會互相牽引而疼痛,嚴重的話會咳出痰涎。

五臟的部位不同,經脈運行的路線也各不相同,因此受到外邪而引起的咳嗽,每個臟器都有不同的症狀。辨別這些症狀,才能知道病邪在哪個臟器,進而對症下藥。受邪的臟器是根本,肺只是表現出來的症狀。去除根本的問題,症狀自然會好轉,咳嗽也會停止。現在的人只知道治療肺,難怪治療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