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八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5)

1. 不得臥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岐伯白:肺者,臟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恆陰陽》中。

偃臥者,平身而臥也。肺為華蓋,其氣下降,肺氣偏盛則逆而不降,故寸口脈大,不得偃臥也。《奇恆陰陽》古經篇名,奇者,異也,恆者,常也,謂所論皆異常之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人不能平躺著睡覺,是什麼原因呢?

岐伯回答:肺就像是身體內臟的遮蓋,肺氣旺盛的時候,脈搏就會變大。脈搏變大,人就不能平躺著睡覺了。這個論點在《奇恆陰陽》篇中提到過。

所謂的「偃臥」,就是身體平躺著睡覺。肺就像華麗的遮蓋,它的氣是向下走的,如果肺氣過於旺盛,就會向上逆行而無法下降,所以手腕的寸口脈搏就會變大,導致無法平躺著睡覺。《奇恆陰陽》是古代醫書篇章的名稱,「奇」指的是不尋常,「恆」指的是恆常,這個篇章所討論的都是不尋常的疾病。

2. 喘息

《素問·逆調論》帝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臟使然?願聞其故。岐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脾胃統一身陰陽之氣,脾主升,胃主降,陽明行氣於三陽,而足三陽經皆下行也,故胃氣逆,則三陽經皆逆而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而出入之息有音也。若起居如故,則眠食安而胃氣和也,而息有音,是肺之絡脈氣逆,不得隨經上下流行,而肺最高,其絡脈淺在皮膚,故病人也微,雖息有音,而起居如故也。

若坐則氣定,臥則喘者,是水氣客於三焦,蓋三焦為決瀆之官而出水道,氣不宣化而水客之,故坐則水氣下行,臥則水壅氣喘,此但喘而息無音,故病不在肺胃,而在下焦腎臟,以腎為寒水之臟,其陽虛則下焦之氣不化津液,水壅為患,臥則肺氣歸腎,以水壅逆肺,則喘不得臥,是故陽氣化而津液流行,則水道通而氣順喘定,所以言津液與臥與喘,皆腎臟主之,當治其主病者也。帝所問六證,岐伯止答其三。

蓋帝問雖有六證,不出肺、胃、腎三者之病,岐伯已詳明之,其餘不過淺深虛實之異,可以類推而知。如帝所云得臥而行則喘者,肺虛也,故靜則氣定得臥,行則勞動即喘也。如雲不得臥,不能行而喘者,卻有虛實兩證:一者肺腎俱虛,以腎虛不能納氣,肺虛氣不收降,故喘不得臥,不能行也;一者風痰閉結於肺,肺主一身之氣,一身氣壅不行,故喘不得臥,不能行,此為邪實也。然邪閉者,其聲粗而脈實;若臟虛者,其聲低而脈弱,氣既不順,亦必有痰而易吐也。

如雲不得臥而息無音者,其氣平而不喘,但胃不和而臥不安,是上文半夏湯證也,故所問雖有六證,總不外肺、胃、腎之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有人氣逆而無法躺臥,呼吸時會有聲音;有人無法躺臥,但呼吸沒有聲音;有人生活作息正常,但呼吸有聲音;有人可以躺著但一走動就喘;有人無法躺臥也無法走動,而且喘;有人無法躺臥,但躺下就喘,這些情況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希望您能說明原因。」

岐伯回答:「無法躺臥,呼吸有聲音,這是陽明經的氣逆行所導致。足三陽經應該向下運行,現在卻逆行向上,所以呼吸會有聲音。陽明經是胃的脈絡,胃是六腑之海,它的氣也應該向下走。陽明經氣逆,無法順著它的運行方向,所以無法躺臥。《下經》說:『胃氣不和,就會睡不安穩。』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生活作息正常,但呼吸有聲音,這是肺的絡脈氣逆所導致。絡脈無法隨著經脈上下運行,所以停留在經脈中而不流通。絡脈的病症較輕微,所以生活作息正常,但呼吸會有聲音。無法躺臥,但躺下就喘,這是水氣侵犯人體。水液是循著津液流動的,腎是水臟,主導津液,也主導躺臥和喘息。

脾胃統領全身的陰陽之氣,脾主升,胃主降。陽明經的氣在三陽經中運行,足三陽經都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氣逆行,會使三陽經都逆行,而無法順著其正常路線,所以不能躺臥,而且呼吸時有聲音。如果生活作息正常,表示睡眠和飲食都正常,胃氣也調和,這時呼吸有聲音,是肺的絡脈氣逆,無法隨著經脈上下運行。因為肺的位置最高,絡脈又淺在皮膚,所以病症較輕微,雖然呼吸有聲音,但生活作息仍然正常。

如果坐著氣息平穩,躺下就喘,這是水氣停留在三焦所導致。三焦是疏通水道的器官,如果氣不順暢,不能化解水液,水氣就會停留在這裡。所以坐著時水氣下行,躺下時水氣壅塞而導致喘息。這種情況只是喘,呼吸沒有聲音,所以病不在肺和胃,而是在下焦腎臟。因為腎是寒水之臟,如果腎陽虛,下焦的氣就不能化生津液,水液壅塞成為病患。躺下時肺氣回歸腎臟,水液壅塞會逆著侵犯肺,所以會喘而無法躺臥。因此,陽氣能正常運化,津液就能正常流動,水道暢通,氣息順暢,喘息自然會停止。所以說津液、躺臥和喘息都由腎臟所主導,應該治療腎臟的問題。黃帝問的六種情況,岐伯只回答了其中三種。

其實黃帝問的雖然有六種情況,但都離不開肺、胃、腎這三個臟腑的問題,岐伯已經詳細說明。其他的情況不過是病情的輕重、虛實的不同,可以依此類推而知。例如黃帝所說的「可以躺臥,但一走路就喘」,這是肺虛的表現,所以靜止時氣息平穩可以躺臥,一活動勞累就會喘。像「無法躺臥,也無法走路,而且喘」這種情況,則有虛實兩種可能:一種是肺腎俱虛,腎虛無法納氣,肺虛氣不收斂下降,所以喘而無法躺臥,也無法行走;另一種是風痰阻塞在肺部,肺主導全身的氣,全身的氣被阻塞無法運行,所以喘而無法躺臥,也無法行走,這屬於邪氣實證。邪氣阻塞時,呼吸聲會比較粗,脈搏有力;如果臟腑虛弱,呼吸聲會比較低,脈搏虛弱,而且氣不順暢,必然會有痰,而且容易咳出。

至於「無法躺臥,但呼吸沒有聲音」,這是氣息平穩不喘,只是因為胃氣不和而睡不安穩,這就是之前說的半夏湯證。所以黃帝問的六種情況,總離不開肺、胃、腎這三個臟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