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二 (3)
卷二 (3)
1. 陰陽清濁各從其部
帝曰:諸陽皆濁,何陽獨甚乎?岐伯曰: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下行諸經。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
此問諸陽腑皆受濁,何腑獨甚乎?伯言手太陽獨甚者,蓋手太陽小腸,為受盛之官,承受胃中所下水穀糟粕,故獨受陽之濁為甚也,手太陰肺為華蓋,而部位最高,故獨受陰之清。其清氣則上升而走空竅,濃濁之氣則下行諸經,如上節所云者。若諸陰臟皆受清氣所注,而足太陰脾為胃行其津液,故獨受水穀濃濁之氣,所以脾主肌肉者,肌肉由水穀濁氣所生也。此皆言臟腑所受清濁,而行氣於經者,故下文有滑澀之分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所有陽經都承受濁氣,為什麼手太陽小腸經的濁氣尤其嚴重?岐伯回答:手太陽小腸經獨自承受陽經的濁氣;手太陰肺經獨自承受陰經的清氣。清氣上升,通達頭面部的空竅,濁氣則下降運行於全身經脈。所有陰經都承受清氣,但足太陰脾經獨自承受濁氣。
接著,皇帝問道:所有陽腑都承受濁氣,哪個腑臟的濁氣尤其嚴重?岐伯回答:手太陽小腸經的濁氣最嚴重,因為小腸是受盛之官,承受來自胃部消化後的水谷糟粕,所以獨自承受陽經的濁氣最甚。手太陰肺經位於最高處,如同華蓋,所以獨自承受陰經的清氣。清氣上升而通達空竅,濁氣則下降運行於全身經脈,如同前面所說。如果說所有陰臟都承受清氣,那麼足太陰脾經負責運送胃部輸來的津液,所以獨自承受水谷的濁氣,這是因為脾臟主管肌肉,而肌肉是由水谷的濁氣生成的。這些都是說明臟腑各自承受清濁之氣,並運行於經脈之中,所以下文才會提到經脈滑澀的區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