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八 (4)
卷八 (4)
1. 傳變不常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上文明邪傳其所勝之臟,是常理也;而邪之傷人卒發者,原不必待其傳而治之,且人有強弱,邪有重輕,病之變化多端,其傳有不以次序者,假如憂恐等情志所傷,其邪必乘虛深入,不待傳次,已成大病矣。
因其五臟之氣,先自相乘犯,如過喜而心氣虛散,則腎氣乘之,怒則傷肝,悲則傷肺之類,故一臟而有五臟乘犯之病,五五二十五變,及外邪傳化傳乘之病名,何可數計乎!《難經》論脈,以五臟相乘犯名五邪,有微甚之十變,宜參觀之。此條與前岐伯所云:不應四時之氣,而臟獨主其病者,義理可以會通也。
白話文:
然而,疾病突然發作,不一定會按照傳變的規律來發展。或者說,疾病的傳變和轉化,有時不會按照順序進行。如果不是按照順序侵入身體,像是憂愁、恐懼、悲傷、喜悅、憤怒這些情緒,會擾亂身體的正常秩序,導致人罹患重病。舉例來說,如果因為過度喜悅而導致身體虛弱,腎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過度憤怒,肝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過度悲傷,肺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過度恐懼,脾氣就會乘虛而入;如果過度憂愁,心氣就會乘虛而入。這就是疾病發展的途徑。所以,疾病有五種基本的發展方向,每一種基本方向又會有五種變化,總共是二十五種變化,這就是疾病傳化和侵犯的名稱。
前面說的,邪氣會傳到它能剋制的臟腑,這是一般常見的規律。但是邪氣侵犯人體而突然發作的情況,其實不必等到它按部就班地傳變才去治療。而且,每個人的體質有強弱之分,邪氣也有輕重之別,疾病的變化非常多端,它的傳變有時是不按照順序的。比如,如果受到憂愁、恐懼等情緒的傷害,邪氣就會趁虛深入,不必等待按順序傳變,就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疾病。
這是因為五臟的氣,會先自己互相侵犯。比如過度喜悅會導致心氣虛散,這時腎氣就會乘虛而入;憤怒會傷害肝臟,悲傷會傷害肺臟,諸如此類。所以,一個臟腑會被其他五臟的邪氣侵犯,產生多種病症,每種基本狀況又有五種變化,所以總共有二十五種變化。加上外來邪氣傳化、侵犯造成的疾病,數量更是數不勝數。《難經》中討論脈象時,把五臟互相侵犯的情況稱為「五邪」,其中又有輕微和嚴重的十種變化,可以參考學習。這一段文字和前面岐伯說的:臟腑不順應四時的變化,而單獨產生疾病的理論,在道理上是可以互相理解貫通的。
2. 傳變死證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月之內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骨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此即明久病之死證也。齒為骨之餘,齒枯則知其骨枯矣。腎主骨,脾主肉,骨枯肉陷,則脾腎兩敗,其虛陽必然上逆而胸中氣滿,喘息而氣振動形,脾腎皆不輸化,則不便矣。如脈尚和緩者,可延半年,若真臟脈現,可定期日而死也;其內痛引肩項,或又身熱,脫肉破䐃,則死更速矣;或又加腹痛,目眶陷,脾氣已絕,目不見人,肝腎俱絕,故立死,其見人者,至相剋之日時則死。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急虛者,危急之虛證,卒然而至,如中風暴僕之類。五臟之氣阻絕,經脈閉而不通,譬如墮溺水中,不及救援,其死不可定期。其脈絕不來,此陰陽之氣不往來也,或一呼五六至,將脫之脈矣。其形肉雖未脫,真臟脈初亦不現,而卒然如此者,猶死也。可知上節所云死期,亦不過明其常理,非可拘執也。
《素問·標本病傳論》曰: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滿,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此邪傳其所勝之臟,互相剋賊,故死也。心先受邪而心痛,一日而咳,則傳於肺,火剋金也;三日脅支滿,則傳於肝,金剋木也;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則傳於脾,木剋土也;又三日,則土剋水,傳腎而死。以腎為陰陽之根,夜半陰盛,日中陽盛,冬令夜半則重陰,夏令日中則重陽,遇重陰重陽之偏氣,而身中之根元絕也。
肺病喘咳,三日而脅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此由肺傳肝,金剋木也,肝傳脾,木剋土也,脾土敗,則五日而身脹,十日死者,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敗其絕,以應生成之數也。天地之氣,以一歲而升降,人身之氣,應一日之升降,升者氣旺,降者氣衰,五臟之氣,各有衰旺之時,其臟敗者,遇氣衰旺極時,其陰陽不能交接而生化,則死矣。前後各條所言死期,義理大抵如是。
然又有五行生剋者,暴病卒死者,種種變化,莫可數計,其中妙理,固難言喻,自不可拘泥而穿鑿者。但細審其脈證,而生死之象,灼然可見,若確定其時刻,則非神聖不能也。
白話文:
傳變死證
人體衰竭致死,依據症狀可預測死亡時間。大骨瘦削,肌肉萎縮下陷,胸悶氣滿,呼吸困難,氣息紊亂,預計六個月內死亡,若臟腑脈象異常,可準確預測死亡日期。大骨瘦削,肌肉萎縮下陷,胸悶氣滿,內臟疼痛牽連肩頸,預計一個月內死亡,若臟腑異常,可準確預測死亡日期。大骨瘦削,肌肉萎縮下陷,胸悶氣滿,呼吸困難,內臟疼痛牽連肩頸,發熱,肌肉潰爛脫落,臟腑異常,預計十個月內死亡。大骨瘦削,肌肉萎縮下陷,骨髓消耗,行動日益衰弱,若臟腑未見異常,預計一年內死亡,若臟腑異常,可準確預測死亡日期。大骨瘦削,肌肉萎縮下陷,胸悶氣滿,腹部疼痛,心臟不適,肩頸發熱,肌肉潰爛脫落,眼眶凹陷,臟腑異常,若雙目失神,立即死亡;若還能看見人,則在病情加重時死亡。
這些都是久病致死的徵兆。牙齒是骨骼的延伸,牙齒枯萎則可知骨骼也已枯萎。腎主骨,脾主肉,骨骼枯萎,肌肉萎縮,則脾腎兩虛,虛陽上逆,導致胸悶氣滿,呼吸困難,氣息紊亂,脾腎功能衰竭,則身體諸多不適。若脈象尚且平和緩慢,則可延緩半年;若臟腑脈象異常,則可預測死亡日期。若內臟疼痛牽連肩頸,或伴有發熱,肌肉潰爛脫落,則死亡速度更快;若再加腹部疼痛,眼眶凹陷,脾氣衰竭,雙目失神,肝腎俱虛,則立即死亡;若還能看見人,則在臟腑相剋加重時死亡。
急症虛脫,身體突然衰竭,五臟功能衰竭,經脈阻塞不通,氣息不暢,如同溺水一般,無法預測死亡時間。脈象消失,如同斷氣,呼吸微弱,即使形體未見變化,臟腑脈象未見異常,也已死亡。
急症虛脫是指危急的虛弱症狀,突然發作,如同中風猝倒之類。五臟之氣阻塞不通,經脈閉塞不通,如同溺水,無法救援,其死期難以預測。脈象消失,陰陽之氣不流通,或呼吸微弱,將要死亡的脈象。即使形體未見變化,臟腑脈象也未見異常,但突然如此,也已死亡。可知之前所述的死期,也只是闡明一般規律,並非絕對可以拘泥。
《素問·標本病傳論》說:疾病傳變,心臟疾病先有心痛,一日後咳嗽,三日後脅肋脹滿,五日後阻塞不通,全身疼痛沉重,三日內不愈則死,冬天半夜,夏天中午。
這是邪氣傳變至其所勝之臟,互相剋制,因此而死。心臟首先受邪而心痛,一日後咳嗽,則傳於肺,火剋金;三日後脅肋脹滿,則傳於肝,金剋木;五日後阻塞不通,全身疼痛沉重,則傳於脾,木剋土;再三日,則土剋水,傳於腎而死。以腎為陰陽之根,半夜陰氣盛,中午陽氣盛,冬天半夜陰氣更盛,夏天中午陽氣更盛,遇到陰陽極盛之氣,則身體根基斷絕。
肺病喘咳,三日後脅肋脹滿疼痛,一日後全身沉重疼痛,五日後脹滿,十日內不愈則死,冬天白天,夏天夜晚。
這是由肺傳肝,金剋木;肝傳脾,木剋土;脾土敗壞,則五日後脹滿,十日內死亡,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敗壞絕滅,應天一生之數。天地之氣,以一年而升降,人身之氣,應一日之升降,升則氣旺,降則氣衰,五臟之氣,各有盛衰之時,其臟腑衰敗者,遇到氣盛衰極端之時,陰陽不能交合而生化,則死亡。之前各條所述死期,道理大致如此。
然而還有五行相生相剋的病理,暴病猝死者,種種變化,不可勝數,其中微妙道理,難以言喻,不可拘泥而穿鑿附會。但仔細審察其脈象和症狀,生死之象,就能明顯可見,若要確定其時刻,則非神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