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八 (2)
卷八 (2)
1. 病邪勝負傳變
2. 勝負傳變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帝曰:百病之始生,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時之氣其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
百病莫不由外感六氣、內傷七情而起,邪與正氣相角相合而有病形,邪得藏處而立病名。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者,良以一日一夜十二時,人身元氣升降出入,合乎一歲十二月之氣化,故人身氣旺之時,則邪負正勝而病輕安;氣衰之時,則邪勝正負而病加甚也。
帝曰:其時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應四時之氣,臟獨主其病者,是必以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以氣所勝時者起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順天之時,而病可與期。順者為工,逆者為粗。
此言病有旦重夜輕,與上條所云相反者,因其不應四時之氣候,而五臟自主其病也。蓋人身元氣流行,無不應天時之氣候,而有不應者,其臟氣先有偏傾乖逆之病以為主也。故遇臟氣不勝時氣之時則病甚,如肝木病遇庚申辛酉,金剋木,其病甚也;遇臟氣所勝之時則病起,如遇甲寅乙卯,木氣勝,其病起也。余可例推矣。
故治之必當順天時氣化之理,隨宜補瀉而調之。其病之能愈不愈,可與定期也。知順天時之理者為良工,逆者為粗工矣。
《素問·玉機真臟論》帝曰: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風由陽氣所化,性動而走泄,凡諸邪傷人,必由於風,故為百病之長,又曰善行而數變也。風寒初傷皮毛而弗治,以致漸入漸深而傳肺,以成肺痹,發咳,上氣;傳肝,成肝痹,脅痛,出食,以肝脈行脅入胃,胃氣逆而食反出也;傳脾,成脾風,發癉,以脾為濕土,癉者,濕鬱成熱也,邪熱蘊結,腹熱煩心,便出黃穢,以心脾氣通,邪熱由小腸而出也;傳腎,成疝瘕,仍連於肝,故少腹冤熱而痛,冤者,呻吟難忍也,小便出白,如淋濁之類,由腎不能藏精也;傳心,而筋脈相引,緊急抽搐成瘛,以心主血脈也。其邪皆傳於所勝,為賊邪,而又傳遍五臟,弗急治之,而再延十日,則死。
白話文:
勝負傳變
黃帝問道:各種疾病的開始,一定是從乾燥潮濕、寒冷炎熱、風雨、陰陽失調、情緒波動、飲食不當、居住環境不適這些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與人體之氣結合,就會形成有形的疾病,疾病在臟腑裡扎根,就會有具體的病名。為什麼很多疾病都是早上比較好,白天比較平穩,傍晚加重,夜晚最嚴重呢?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四季之氣的變化規律所造成的。春天生發,夏天成長,秋天收穫,冬天收藏,這是自然界氣的運行規律,人體也應該遵循這個規律。如果把一天分為四季,早上就是春天,中午就是夏天,傍晚是秋天,半夜是冬天。
早上人體的氣剛開始生發,病邪之氣衰弱,所以早上感覺比較好;中午人體的氣處於成長旺盛的階段,氣旺盛就能戰勝邪氣,所以白天比較平穩;傍晚人體的氣開始衰弱,邪氣開始活躍,所以傍晚病情會加重;半夜人體的氣進入臟腑休息,邪氣就獨自停留在身體裡,所以夜晚病情最嚴重。
各種疾病的產生,沒有不是因為外感六種氣候的邪氣,或是內傷七種情緒所引起的。邪氣與人體的正氣互相鬥爭,互相結合,才形成疾病的症狀。邪氣在身體裡找到藏身之處,疾病就有了名稱。很多疾病早上較好,白天平穩,傍晚加重,夜晚嚴重,主要原因是人體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元氣的升降出入,與一年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相符。人體氣旺盛的時候,邪氣就會被正氣壓制,病情就比較輕、比較平穩;人體氣衰弱的時候,邪氣就會壓制正氣,病情就會加重。
黃帝又問:如果病情發作的時間與上述規律相反,又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那是因為沒有順應四季氣候的變化,而是臟腑自主地在主導病情。一定是臟腑的氣在不能承受的時辰病情加重,而在能夠承受的時辰病情發作。
黃帝問:那應該如何治療呢?
岐伯回答說:要順應天時,這樣就能預測疾病的發展。順應天時的醫生是好醫生,違背天時的醫生是很差的醫生。
這段話說明,疾病有時早上重晚上輕,與前面說的早上輕晚上重的情況相反,這是因為疾病沒有順應四季的氣候變化,而是由五臟自主地在主導病情。人體的元氣運行,沒有不順應天時的道理。如果出現不順應的情況,一定是臟腑的氣本身就有偏差或不順暢的毛病在主導。所以,當遇到臟腑的氣不能承受當時時令之氣的時候,病情就會加重,比如肝木有病,遇到庚申辛酉金氣旺盛的時候,金克木,病情就會加重;當遇到臟腑之氣能夠勝過時令之氣的時候,病情就會發作,比如遇到甲寅乙卯木氣旺盛的時候,病情就會發作。其他的可以依此類推。
所以治療疾病一定要順應天時氣化的道理,根據情況來補或瀉,調整身體的平衡。疾病能否治癒,是可以預測的。懂得順應天時的道理,就是好醫生,不懂得順應天時的,就是差醫生。
黃帝問道:風是各種疾病的先導。現在風寒侵襲人體,會使人汗毛豎立,皮膚閉塞而發熱,這時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或者出現麻木、不仁、腫痛,這時可以用熱敷、艾灸或針刺的方法去除邪氣。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就會進入肺,稱為肺痹,會引起咳嗽氣喘。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會從肺傳到肝,稱為肝痹,也叫厥,會引起脅肋疼痛、吐出食物,這時可以按摩或針刺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會從肝傳到脾,稱為脾風,會引起黃疸、腹部發熱、心煩、排黃色便,這時可以按摩、吃藥或洗浴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會從脾傳到腎,稱為疝瘕,會引起小腹熱痛、排出白色分泌物,也叫蠱,這時可以按摩或吃藥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病邪會從腎傳到心,會引起筋脈抽搐,稱為瘛,這時可以艾灸或吃藥治療。如果再不治療,過了十天就會死亡。腎的病邪傳到心後,如果心氣強盛,會再傳到肺,引起寒熱,按理說會三年後死亡,這是疾病傳變的次序。
風是陽氣所化生的,它的特性是動而外散,凡是各種邪氣侵犯人體,一定是因為風引起的,所以風是各種疾病的先導,也叫做善於遊走且變化迅速。風寒最初侵犯皮膚毛髮的時候,如果不治療,就會逐漸深入,傳到肺,形成肺痹,引起咳嗽、氣喘;傳到肝,形成肝痹,引起脅肋疼痛、吐出食物,因為肝脈循行到脅肋進入胃,胃氣逆亂導致食物反流;傳到脾,形成脾風,引起黃疸,因為脾是濕土,黃疸是由於濕氣鬱結成熱引起的,邪熱蘊結,導致腹熱煩躁,排出黃色污穢之物,因為心脾之氣相通,邪熱從腸道排出;傳到腎,形成疝瘕,仍然與肝相連,所以小腹熱痛,難以忍受,小便排出白色分泌物,如同淋濁一樣,是因為腎臟不能藏精引起的;傳到心,導致筋脈抽搐,形成瘛,因為心主血脈。這些邪氣都傳到了所克制的臟腑,是賊邪,而且會傳遍五臟,如果不及時治療,再拖延十天就會死亡。
如果腎的邪氣傳到心,而心氣強盛,邪氣會再傳到肺,肺主皮毛,邪氣就從營衛發散出來,引起寒熱。但是這種經過很久才傳變的邪氣,與人體的氣血膠結在一起,如同油滲入面粉,難以去除,拖延三年,元氣衰竭就會死亡。這就是病邪相互傳變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