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7)

回本書目錄

卷七 (7)

1. 痿證之因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

此明痿病之因也。肺為心之蓋,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懊憹而心火熾動,久則灼肺,肺鳴而熱,以至葉焦,發為痿躄也;悲哀太甚,則傷心胞絡,胞絡之脈氣阻絕不通,則陽氣內動沖逆,心下如崩,以動血而數溲血,血去則經脈空虛,無以滋養肌肉而發肌痹,痹者,麻木也,久則傳為脈痿矣;思想意淫,入房太甚,皆欲火耗精,陽氣變成邪熱,以致宗筋弛縱而成筋痿,白淫者,淋濁帶下之類,以邪熱熾盛,精不藏腎也,肝主筋,故筋痿生於肝,使內損其精也;脾為濕土而主肌肉,故傷濕則肌肉不仁而成肉痿,上文言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大抵脾主肌肉,不拘熱濕所傷,皆使肌肉不仁,乃名肉痿也;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者,此因過勞動火,以傷陰液,其陽和之氣內伐,而化為邪熱,熱舍於腎,更耗其精,以至骨枯髓虛,兩足軟弱,不任其身,而成骨痿也。

白話文:

黃帝問:這種病是怎麼發生的?

岐伯回答說:肺是五臟之首,像心臟的屏障。如果有所失落、無法得到想要的,就會引起肺部不適,肺部不適就會產生熱氣,導致肺葉乾枯焦灼。所以說五臟因肺熱葉焦而導致痿軟無力的病症。

過度悲傷會導致心包絡斷絕,心包絡斷絕會導致體內陽氣紊亂,引發心下不適,頻繁小便出血。因此《本病篇》說:大的經脈空虛,會導致肌肉麻木,進而發展成脈絡痿軟。

思慮過多,慾望無法滿足,過度性慾,性生活過度,導致宗筋鬆弛,引發筋痿,以及出現白濁等症狀。《下經》說:筋痿的產生與肝有關,是因為肝臟內部精氣耗損。

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從事與水相關的工作,或居住在潮濕的地方,使得肌肉浸潤在濕氣中,導致麻木不仁,形成肉痿。《下經》說:肉痿是因處於潮濕環境而引起的。

過度勞累遠行,又遇到高溫天氣,會感到口渴,口渴會導致體內陽氣損耗,損耗會使熱邪滯留在腎臟。腎臟屬水,現在水無法抑制火,就會造成骨枯髓虛,因此雙腿無法支撐身體,導致骨痿。《下經》說:骨痿是因過度燥熱而引起的。

這說明了痿病的原因。肺像心臟的屏障,如果有所失落,無法得到想要的,就會感到煩躁不安,導致心火旺盛。久而久之,會灼傷肺部,肺部不適發熱,甚至肺葉焦枯,進而發展成痿軟無力的病症。

過度悲傷會損害心包絡,心包絡的氣血運行受阻,導致體內陽氣紊亂逆行,心下出現不適感,並因動血而頻繁小便出血。血液流失會使經脈空虛,無法滋養肌肉,從而引發肌肉麻木,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脈絡痿軟。

思慮過多、性慾過盛、性生活過度,這些都會耗損精氣,使陽氣轉化為邪熱,導致宗筋鬆弛,形成筋痿。白濁等症狀,是因為邪熱旺盛,精氣無法藏於腎中。肝臟主管筋脈,所以筋痿的產生與肝有關,是因為肝臟內部的精氣耗損。

脾臟屬濕土,主管肌肉,所以濕氣損傷會使肌肉麻木不仁,形成肉痿。前面說脾氣熱盛,會導致胃乾燥口渴,肌肉麻木不仁,引發肉痿。總的來說,脾臟主管肌肉,無論是熱邪還是濕邪損傷,都會使肌肉麻木不仁,這種情況就被稱為肉痿。

遠行勞累,又遇到高溫天氣感到口渴,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體內火氣旺盛,損耗陰液,體內陽和之氣內伐,轉化為邪熱,熱邪滯留在腎臟,進一步耗損精氣,導致骨骼乾枯,髓液不足,雙腿軟弱無力,無法支撐身體,形成骨痿。

2. 分辨形色

帝曰:何以別之?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肺色白而主皮毛,故熱灼則毛敗;心色赤而主血脈,血藏於絡,熱動其血,故絡脈浮溢,甚或如上文之溲血也;肝色蒼而主筋,爪為筋之餘,熱盛液干,故爪枯也;脾色黃而主肉,熱極生風,風動則肉蠕動,俗所云肉跳也;腎色黑而主骨,齒為骨之餘,熱灼精耗,則骨枯而齒亦槁矣。

白話文:

黃帝問:要如何分辨這些情況呢?岐伯回答:肺部有熱的人,臉色會呈現白色,而且毛髮會枯槁;心臟有熱的人,臉色會呈現紅色,且皮膚上的細小血管會鼓脹明顯;肝臟有熱的人,臉色會呈現青黑色,而且指甲會乾枯;脾臟有熱的人,臉色會呈現黃色,而且肌肉會顫動;腎臟有熱的人,臉色會呈現黑色,而且牙齒會乾枯。

肺的顏色是白色,主掌皮膚和毛髮,所以有熱灼傷就會導致毛髮枯槁;心的顏色是紅色,主掌血液和血管,血液儲存在血管中,熱擾動血液,所以血管會浮起鼓脹,嚴重的話甚至會像前面說的尿血一樣;肝的顏色是青黑色,主掌筋,指甲是筋的延伸,熱太盛導致體液乾枯,所以指甲會乾枯;脾的顏色是黃色,主掌肌肉,熱到極致會生風,風動就會導致肌肉顫動,也就是俗稱的肉跳;腎的顏色是黑色,主掌骨骼,牙齒是骨骼的延伸,熱灼傷精氣耗損,就會導致骨頭乾枯,牙齒也會乾枯。

3. 治法

帝曰: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陽明胃中水穀精氣,充養一身,故為臟腑之海,而濡潤宗筋。衝脈為經脈之海,而血盛以滲灌溪谷者。凡經脈骨節交會罅隙,皆如溪谷,而血液由之滲灌以濡潤也。衝脈與陽明之氣合於宗筋,陽明為陽,衝脈為陰,以其為海,故總一身陰陽之氣,會合於宗筋,又統宗筋之氣,會於氣街,氣街在臍下陽明經穴,故陽明為經脈之長也。

宗筋者,總一身之筋,所以主束骨而利機關,以此陰陽經氣總會之處,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二脈又約束一身之經脈,皆由陽明所滋養,故陽明虛則一身經脈失養,而宗筋弛緩,帶脈不能維引,故足痿不用,所以治痿者,獨取於陽明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滎俞為經氣流行出入之穴,陰陽各經皆有者。補滎通俞,言針法也,而用藥當參究上文取陽明之理,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為善法也。筋、脈、骨、肉乃肝、心、腎、脾四臟所主,而四臟各隨其時以受旺氣,如春則肝受旺氣,夏則心受旺氣,冬則腎受旺氣,長夏未月則脾受旺氣,遇受旺氣之月,則病可已矣。如筋痿愈於春,脈痿愈於夏,肉痿愈於季夏,骨痿愈於冬也。

然此獨不及皮毛者,以肺熱葉焦,必傷筋脈,方成痿躄,若未傷筋脈骨肉,而止傷皮毛,則不成痿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書中說治療痿病要特別著重陽明經,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氣血之海,主要滋潤宗筋。宗筋負責約束骨骼、使關節活動靈活。衝脈是經脈之海,負責滲灌身體各處的空隙,它與陽明經在宗筋處會合。陰陽之氣都在宗筋處交會,再匯集於氣街(肚臍下方的穴位),而陽明經主導這個交會,這些都屬於帶脈的管轄範圍,並與督脈相連。所以,當陽明經虛弱時,宗筋就會鬆弛,帶脈無法發揮約束作用,導致腿腳無力而無法使用。

陽明胃中的水穀精氣,能夠滋養全身,因此被稱為臟腑之海,並滋潤宗筋。衝脈是經脈之海,血液充盛,用以滲灌身體的空隙。所有經脈、骨節交會的空隙,都像溪谷一樣,血液從這裡滲灌來滋潤。衝脈與陽明經的氣匯合於宗筋,陽明經屬陽,衝脈屬陰,由於它們都是「海」,所以總和一身的陰陽之氣,在宗筋處匯合,又統帥宗筋的氣,匯集於氣街。氣街位於肚臍下方的陽明經穴位,所以說陽明經是經脈之長。

宗筋是全身筋的總稱,負責約束骨骼、使關節活動靈活,而陰陽經氣在此交會的地方,都屬於帶脈的管轄範圍,並與督脈相連。因此,這兩條脈絡又約束全身的經脈,這些經脈都由陽明經所滋養。所以,陽明經虛弱就會導致全身經脈失去滋養,而宗筋鬆弛,帶脈不能維繫約束,因此腿腳痿弱不能使用。這就是為什麼治療痿病,要特別著重陽明經的原因。

黃帝問道:那要如何治療呢?

岐伯回答說:要各自補益其滎穴,疏通其俞穴,調整虛實,調和逆順。筋、脈、骨、肉,各自在特定的時令接受月亮的精華,病就會好轉。

滎穴和俞穴是經氣運行出入的穴位,陰陽各經都有。所謂「補滎通俞」,說的是針刺方法,而用藥時,應參考前面所說的著重陽明經的道理。調整虛實、調和逆順,都是很好的治療方法。筋、脈、骨、肉分別由肝、心、腎、脾四臟所主管,而四臟各自隨著時令接受旺盛之氣,例如春天肝臟接受旺盛之氣,夏天心臟接受旺盛之氣,冬天腎臟接受旺盛之氣,長夏(夏末)脾臟接受旺盛之氣。在接受旺盛之氣的月份,疾病就可以好轉。例如,筋痿在春天痊癒,脈痿在夏天痊癒,肉痿在長夏痊癒,骨痿在冬天痊癒。

這裡沒有提到皮膚毛髮,是因為肺熱焦枯必定會傷及筋脈,才會形成痿病。如果沒有傷及筋脈骨肉,只是傷及皮膚毛髮,就不會形成痿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