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6)

1. 厥逆死證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腎虛則膀胱熱,熱則癃閉不通,虛則不能收攝,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之病也。身熱如炭,表邪閉結也;頸膺如格,內邪格拒也;頸旁人迎之脈躁盛,胃陽逆而喘息,皆病邪之有餘也。兩手太陰寸口之脈,則微細如髮,此表邪有餘,內氣不足。不足之病在太陰,有餘之邪在陽明,肺胃相連,胃氣逆,故頗在肺而喘息,名厥病也。

正虛邪盛,陰陽厥逆,欲治五有餘之外邪,而內氣不足,不能瀉之,欲補二不足之元氣,而外邪格拒,不能補之,不能治表,不能治里,正為死之明驗也。夫臟為陰,腑為陽,太陰脈如發,其臟陰竭矣,人迎脈躁盛,其腑陽脫也,陰竭陽脫,則死不可治。

白話文:

黃帝問:有小便不順暢的人,一天小便數十次,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但同時又全身發熱像炭火一樣,脖子和胸部僵硬,脖子旁邊的脈搏跳動急促且強勁,呼吸急促且氣息上逆,這又是身體有餘的表現。另外,把脈時發現手太陰肺經的脈搏非常微弱細小像頭髮絲一樣,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這個病到底是什麼情況?病在哪裡?叫什麼病名?

岐伯回答說:病在太陰經(脾經),病邪強盛的部位在胃,稍微也影響到肺,這個病叫做「厥」,是無法治癒的死症。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五有餘」和「二不足」。

黃帝問:什麼叫做「五有餘」和「二不足」?

岐伯說:「五有餘」指的是五種病邪之氣過盛,「二不足」指的是兩種病氣的不足。

現在體外表現有五種邪氣過盛的現象,體內又有兩種氣虛不足的情況,這種身體既不屬於表證也不屬於裡證,一定是死路一條了。

腎臟虛弱,會導致膀胱產生熱,有熱就會小便不順暢而阻塞不通;虛弱又無法控制小便,所以一天會小便數十次,這是虛弱的病症。全身發熱像炭火,是體表的邪氣閉塞阻礙了;脖子和胸部僵硬,是體內的邪氣阻礙了氣血的運行;脖子旁邊的脈搏跳動急促強勁,是胃陽上逆導致呼吸急促,這些都是邪氣有餘的表現。而兩手太陰肺經的脈象,卻微弱細小像頭髮絲一樣,這是體表邪氣有餘,體內氣虛不足的表現。不足的病症在太陰(脾),有餘的邪氣在陽明(胃),肺和胃相連,胃氣上逆,所以也影響到肺導致呼吸急促,這種病就叫做「厥」。

這種情況是正氣虛弱而邪氣強盛,陰陽之氣逆亂,想要治療五種有餘的體外邪氣,但體內氣虛不足無法瀉掉;想要補充兩種不足的元氣,但體外邪氣阻礙又無法補進去,既不能治療體表,也不能治療體內,這就是死亡的明顯徵兆。臟屬於陰,腑屬於陽,太陰經脈像髮絲一樣細微,說明臟的陰氣已經耗竭了;人迎脈跳動急促強勁,說明腑的陽氣已經脫散了。陰氣耗竭,陽氣脫散,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死症。

2. 諸痿病證

3. 痿躄脈痿筋痿肉痿骨痿

《素問·痿論》帝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一身內外之氣,由肺權衡敷布,肺熱葉焦,則氣不能輸轉周行,即無津液以濡養皮毛,而虛弱急薄,著者,皮肉血氣乾燥滯著而不柔和,故生痿躄,躄者,行步不便也;心氣熱,則陽升而脈厥上逆,上逆則下虛,經脈為一身肢節之機樞,脈痿則樞折,其氣上挈而下虛,故足脛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汁泄而口苦,筋膜乾枯,拘急而成筋痿也;脾主為胃行津液者也,脾氣熱,則胃液干而渴,無以滋養肌肉,則不仁而成肉痿也;腎藏一身之精而主骨,腎氣熱,則精耗而骨枯髓減,故腰脊不能舉動而成骨痿也。是痿者皆為邪熱,而多由內傷臟真所致,要必辨其虛實而治之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痿論》中,黃帝問:五臟的功能失常會導致人產生痿證,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肺主管全身的皮膚毛髮,心主管全身的血脈,肝主管全身的筋膜,脾主管全身的肌肉,腎主管全身的骨髓。所以,肺部有熱導致肺葉焦枯,就會使皮膚毛髮虛弱、乾枯,久了就會產生痿躄的病症;心臟有熱,就會導致下肢的血脈逆流向上,上部的血脈就會變得虛弱,虛弱就會產生血脈痿軟的病症,樞紐折斷,筋骨就像被提起來一樣,小腿鬆軟無力而無法支撐身體;肝臟有熱,就會導致膽汁外泄,口中發苦,筋膜乾枯,筋膜乾枯就會使筋脈緊張、攣縮,產生筋痿;脾臟有熱,就會導致胃部乾燥而口渴,肌肉失去滋養而麻木,產生肉痿;腎臟有熱,就會導致腰背無法挺直,骨骼乾枯、骨髓減少,產生骨痿。

人體內外的氣,由肺來調和並輸布,肺部有熱導致肺葉焦枯,氣就無法正常運行,沒有津液來滋潤皮膚毛髮,就會虛弱、乾枯,黏滯而不柔和,因此產生痿躄,痿躄就是指走路不方便。心臟有熱,陽氣就會上升,血脈逆流向上,向上則下肢虛弱,經脈是全身肢體活動的樞紐,血脈痿軟就如同樞紐折斷,氣向上提拉而下肢虛弱,所以小腿鬆弛無力,無法支撐身體。肝臟有熱,膽汁外泄而口苦,筋膜乾枯,拘急而形成筋痿。脾臟負責為胃輸送津液,脾臟有熱,胃液就會乾涸而口渴,沒有東西滋養肌肉,就會麻木而形成肉痿。腎臟儲藏全身的精華並主管骨骼,腎臟有熱,就會導致精氣耗損,骨骼乾枯、骨髓減少,所以腰背不能活動而產生骨痿。這些痿證都是因為體內有邪熱,而且多數是由於內臟損傷引起的,必須辨別清楚虛實才能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