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5)
卷七 (5)
1. 厥逆
《素問·腹中論》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
此因陽氣重疊上逆,故名厥逆。其陽逆者,本由陰氣不固,如再以火灸之,逼之入陰,則氣耗散而火邪傷肺,則失音而喑也;石者,砭法,乃更泄其氣,氣泄則陽虛,而心神無主則昏狂,然非有餘實火之狂,其病危矣,故不可用灸砭之法。蓋厥者陰陽格逆,必須俟其二氣歸併,而陰陽漸和,乃可調之,庶使全其生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腹中論》中,黃帝問道:「有種病症,胸部腫脹、頸部疼痛、胸悶腹脹,這是什麼病?又是怎麼引起的?」岐伯回答:「這叫做厥逆。」黃帝問:「那要怎麼治療?」岐伯說:「用艾灸會導致失聲,用砭石治療會導致精神錯亂,必須等體內氣機調和後,才能治療。」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岐伯說:「這是因為陽氣過度向上衝,上面陽氣太多了,如果用艾灸,會讓陽氣被迫進入陰分,進入陰分就會導致失聲;如果用砭石,會讓陽氣更加虛弱,陽氣虛弱就會導致精神錯亂;必須等到體內氣機調和後再治療,才能痊癒。」
這種病是因為陽氣重疊向上逆行,所以叫做厥逆。陽氣上逆的原因,本來就是因為陰氣不夠穩固。如果再用艾灸來治療,逼迫陽氣進入陰分,就會導致氣耗散,而且火邪會損傷肺部,導致失音;砭石是用來洩氣的,如果用砭石,會讓氣更虛,陽氣虛弱,心神失去主導,就會導致昏亂發狂。但這不是實熱引起的發狂,這種病很危險,所以不能用艾灸和砭石治療。所謂厥,就是陰陽二氣互相排斥,必須等到二氣歸於平衡,陰陽逐漸調和,才可以治療,這樣才能保全性命。
2. 腎虛厥病
《素問·病能論》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冬令陽氣歸藏,沉緊之脈,應時令而無病也。今左脈浮遲,是逆時令,逆在左,故知病在左,以腎水虧而陽浮動,為厥病也。腎脈絡肺,故關於肺,浮乃肺之脈象也,而主病在腎虛,腰為腎府,故必腰痛也。
白話文:
皇帝問:有種病症叫做厥病,診斷時發現右手的脈象沉而緊,左手的脈象浮而遲,不知道病因到底在哪裡?
岐伯回答說:在冬天診斷,右手的脈象本來就應該是沉而緊的,這是符合四季的正常現象。左手的脈象浮而遲,這是違反了四季的規律。左邊的脈象出現異常,應當是腎臟出了問題,而且跟肺也有關係,會出現腰痛的症狀。
皇帝問:你怎麼知道的?
岐伯說:少陰經脈貫穿腎臟並聯絡肺部,現在左手出現了肺的脈象,是因為腎臟生病導致的,所以腎臟是腰痛的病因。
冬天陽氣潛藏,所以沉緊的脈象是符合時令而無病的。現在左手的脈象浮而遲,是違反時令的,違反規律在左邊,因此知道病在左邊,是因為腎水不足而導致陽氣浮動,所以產生了厥病。腎的經脈聯絡肺部,所以跟肺也有關係,浮的脈象是肺的脈象,而病因主要在腎虛,腰是腎臟所在的部位,所以一定會腰痛。
3. 陽厥怒狂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陽也。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陽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落飲。夫生鐵落者,下氣疾也。
此言怒狂之病,因陽氣暴折難決,暴折者,過激而致郁逆也,難決者,如水之壅遏,不能決之使流也,故病怒狂而名陽厥也。所以然者,陽明人迎之脈,本常動不休,若太陽、少陽經脈,本來不動,不動而動,且大且疾,此三陽之氣亢極,而逆可見矣。治之當奪其食而使氣衰,服以生鐵落飲,鐵落者,打鐵飛落之屑,煎湯飲之,下氣最疾也。
蓋怒狂由陽亢,陽由肝膽而升,木邪熾盛,鐵落以金制木也。然此怒狂與上條之狂,其虛實相反也。
白話文:
黃帝問:有種病症會讓人憤怒狂躁,這種病是怎麼發生的?岐伯回答:這種病是陽氣引起的。陽氣這種東西,因為突然受到阻礙而難以疏通,所以人就容易發怒。這種病稱為陽厥。
黃帝問:要如何知道是這種病?岐伯說:陽明經脈的氣血本來就常常在運行,太陽、少陽經脈的氣血本來不常運行,如果它們不常運行卻突然變得活躍且快速,這就是陽厥的徵兆。
黃帝問:要如何治療這種病?岐伯說:減少他的飲食就會好了。因為食物進入體內會轉化成陰氣,而陰氣會助長陽氣,所以減少飲食就能讓陽氣衰退。然後讓他服用生鐵落飲。生鐵落是能快速降氣的藥物。
這段話說明了憤怒狂躁的病,是因為陽氣突然受到阻礙而難以疏通。所謂的「突然受到阻礙」,是指陽氣過於激動而導致鬱積不順;所謂的「難以疏通」,就像水被堵住,無法順利流動。所以這種病會讓人憤怒狂躁,因此稱為陽厥。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陽明經脈的氣血本來就常常在運行,如果太陽、少陽經脈的氣血本來不常運行,卻突然變得活躍且快速,這表示這三條陽經的氣過於旺盛且逆亂,是可以看得出來的。治療這種病應該減少他的飲食,讓陽氣衰退,並服用生鐵落飲,生鐵落是指打鐵時飛濺出來的鐵屑,煎湯飲用,能快速降氣。
總之,憤怒狂躁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陽氣是從肝膽升發的,是木邪過於旺盛。用鐵落屬於金,可以克制木。不過,這種憤怒狂躁的情況和上一條說的狂躁,其虛實性質是相反的。
4. 腎厥頭痛
《素問·奇病論》帝曰:人有病頭痛,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厥逆。
大寒深入骨髓,腦為髓海,邪氣上逆至腦,其病深,故頭痛數歲不已;齒為骨之餘,其根屬腎,故齒亦痛,此因寒邪而腎氣厥逆也。後賢制玉真丸方,治腎厥頭痛,內有硫黃,以去骨髓之寒邪。凡頭痛之因,甚多不同,必須詳辨。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中記載,黃帝問道:「有人頭痛,持續好幾年都無法痊癒,這是怎麼回事?這種病叫什麼名字?」岐伯回答說:「這應該是曾經遭受極度寒冷侵襲,寒邪深入到骨髓。骨髓是以腦為主的,腦氣逆亂,所以導致頭痛,牙齒也會痛,這種病症叫做厥逆。」
因為極度寒冷深入骨髓,而腦是骨髓的匯集之處,邪氣向上侵犯到腦部,病情很深,所以頭痛才會持續好幾年都好不了;牙齒是骨頭的末端,它的根部與腎臟相連,所以牙齒也會疼痛,這就是因為寒邪導致腎氣逆亂的緣故。後來的醫者制定了玉真丸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腎厥頭痛,裡面含有硫磺,用來去除骨髓中的寒邪。所有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各不相同,必須詳細辨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