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諸脹由起

帝曰:脹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衛氣之在身也,常然並脈循分肉,行有逆順,陰陽相隨,乃得天和,五臟更始,四時有序,五穀乃化。然後厥氣在下,營衛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為脹也。

營衛外護,臟腑內居,經絡氣血,通貫流行,其起止皆有次序,陰陽相隨,如環無端,合乎五行四時之氣化,義詳營衛經絡門中。衛氣之行,並脈循分肉,雖行脈外,而必隨順經脈流行之序。若其逆而失度,升降不調,然後厥逆之氣在下,於是營衛氣血留止不行,內寒之氣上逆,真氣與邪互相攻擊,陰陽兩氣不得通和,而搏結壅塞,乃合為脹病也。

《素問·大奇論》曰: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氣盛於陽為腫,盛於陰為滿。此言內滿實而腫於外,其病自內而之外者,當先治其內也。

肺之雍,喘而兩胠滿: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雍,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䯒大,跛,易偏枯。

此申明上條之現證以辨之也,雍同壅,言邪氣壅而致滿也。肺肝之壅,皆兩胠滿,而肺則有喘,肝則有驚而不得小便之異也;腎壅則少腹至腳下氣血瘀閉,故脛有大小,髀䯒大,跛不能行,或左或右,相易不定而偏枯也。其壅者,或因內傷,或受外感,皆不可定。此明臟病而不及心脾者,心藏神明,為一身之主宰,若其氣壅,則必昏憒多狂;脾司轉運,若其氣壅,則一身內外皆不通和,不止如三臟之現證者。即參上文五臟之脹,其義理可知矣。

白話文:

各種脹滿的產生原因

黃帝問道:脹滿這種病是怎麼產生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岐伯回答說:衛氣在人體內,通常是沿著脈絡,在肌肉之間運行,它的運行有順有逆,陰陽之氣互相協調,這樣才能符合自然的規律,使五臟能夠正常運作,四季順暢,五穀才能被消化吸收。如果衛氣運行失常,造成原本在下方的氣往上逆行,加上寒氣也向上衝,真氣和邪氣互相攻擊,兩種氣相搏鬥,就會導致脹滿這種疾病。

衛氣在體外保護身體,臟腑在體內,經絡氣血貫通全身,它們的運行都有一定的次序,陰陽之氣互相協調,像圓環一樣沒有終點,符合五行和四季的氣化規律,這些詳細的道理在《營衛經絡篇》中說明。衛氣的運行,雖然在脈絡之外,但也必須順著經脈運行的次序。如果衛氣逆行而失去常度,升降失調,導致原本在下方的逆氣上升,這樣就會使營衛氣血停滯不前,體內的寒氣向上逆行,真氣和邪氣互相攻擊,陰陽兩種氣無法調和,就會堵塞不通,形成脹滿的疾病。

《素問·大奇論》中說:「肝脹滿、腎脹滿、肺脹滿都是實證」,都表現為腫脹。

陽氣過盛會導致腫脹,陰氣過盛會導致脹滿。這說明脹滿是體內實滿而導致體外腫脹,這種病是從內部向外部發展的,應該先治療體內的問題。

肺氣壅塞,會出現喘氣,兩側脅肋脹滿的症狀;肝氣壅塞,會出現兩側脅肋脹滿,躺下會驚恐,小便困難的症狀;腎氣壅塞,會從腳底到小腹都感到脹滿,小腿粗細不一,大腿根部腫大,走路跛行,容易出現半身不遂。

這一段是解釋上一段的症狀,用來加以辨別。「雍」和「壅」的意思相同,都是指邪氣堵塞而導致脹滿。肺氣和肝氣的壅塞,都會出現兩側脅肋脹滿,但肺氣壅塞會出現喘氣,而肝氣壅塞則會出現驚恐和小便困難的區別。腎氣壅塞則會導致從小腹到腳底的氣血瘀阻,所以小腿會出現粗細不一,大腿根部腫大,跛行,行走困難,或者左邊或右邊,時常變換而導致半身不遂。氣血的壅塞,有可能是因為內傷,也有可能是因為外感,無法確定。這段文字說明了肺、肝、腎三臟的病變,但沒有提到心臟和脾臟,是因為心臟主管神志,是身體的主宰,如果心氣壅塞,一定會出現神志昏亂、精神錯亂的症狀;脾臟主管運化,如果脾氣壅塞,則全身內外都會不調和,不只像上述三臟一樣只是出現一些症狀而已。因此,如果參考前面提到的五臟脹滿的論述,就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了。

2. 諸積病證

3. 諸積

《靈樞·百病始生篇》帝曰: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岐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至於其淫泆,不可勝數。

此總舉外感、內傷之病,而分三部以辨之也。喜怒該七情而言,七情傷臟,臟為陰,則病起於陰也:風雨之邪上受,上為陽部,則病起於陽也;清濕即寒濕,其邪下受,下屬足經,有陰有陽,則病或起於陰,或起於陽,當隨證辨之也。至於病之淫泆,猶水之氾濫,故其變化不可勝數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篇》中,黃帝問道:各種疾病的開始,都源於風、雨、寒、暑等氣候變化,以及過度潮濕、情緒失調。情緒失控會傷害內臟,風雨會傷害上部,潮濕會傷害下部。這三部分的病氣,所傷害的類型不同,我想知道它們是如何匯合的。岐伯回答說:三部分的病氣各不相同,有的起於陰,有的起於陽,請讓我說明它們的情況。情緒失控會傷害內臟,內臟受損,疾病就從陰開始;寒濕侵襲虛弱的身體,疾病就從下部開始;風雨侵襲虛弱的身體,疾病就從上部開始,這就是所謂的三部分病因。至於疾病的發展變化,多得數不清。

這段話總括了外感和內傷兩種疾病,並將其分為三部分來辨別。這裡的「喜怒」泛指所有情緒,情緒失調會傷害內臟,內臟屬於陰,所以疾病從陰開始;風雨等邪氣侵襲上部,上部屬於陽,所以疾病從陽開始;寒濕等邪氣侵襲下部,下部與足經絡相關,有陰有陽,所以疾病可能從陰開始,也可能從陽開始,需要根據具體症狀來判斷。至於疾病的發展變化,就像水災氾濫一樣,變化多端,無法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