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3)

1. 諸脹脈證

《素問·腹中論》帝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岐伯曰:名為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鼓脹者,外脹中空,其形如鼓,此因肝旺脾虛,壅滯經隧,腑氣尚通,旦時陽旺,故能食,暮則陽衰,不能食也。雞矢白善消宿積,雞為肝之畜,故又能疏肝,用沸酒渥之,澄清而飲,名雞矢醴,取其酒氣行表助陽,其腑無實積,故不用攻奪之藥。病由脾弱,故飲食不節,病必復發,雖然病已時,當其復病,濁氣仍聚於腹故也。

《靈樞·脹論》帝曰:脈之應於寸口,如何而脹?岐伯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帝曰:何以知臟腑之脹也?岐伯曰:陰為臟,陽為腑。帝曰:氣之令人脹也,在於血脈之中耶?臟腑之內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脹之舍也。帝曰:願聞脹之舍。岐伯曰:夫脹者,皆在於臟腑之外,排臟腑而廓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

帝曰:臟腑之在胸脅腹裡之內也,若匣匱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異名而同處,一域之中,其氣各異,願聞其故。岐伯曰:夫胸腹,臟腑之廓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閭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

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三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

此明內脹之脈也。脈大堅以澀,是邪氣壅結,氣血不和,故知其為脹也。脈應於陽部,其脹在腑;脈應於陰部,其脹在臟也。而其為脹,必皆關乎氣與血脈、臟腑三者之病,然非脹之定舍也。胃之五竅:唇、齒、咽,胃之上口名賁門,下口名幽門,共五竅也。廉泉、玉英,俱任脈經穴,在舌下,津液由之而升也。

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衛氣逆,則營閉不得與衛通,故為脈脹,衛氣者,並脈循分而行脈外者也。若脈氣通而但衛不和者,則為膚脹,止脹於皮膚之內,其脈必流通而不澀也。此兩證當用針瀉胃經之三里穴,無問虛實,在疾瀉之,以胃為臟腑之海,統領營衛故也。此明氣與血脈之脹屬於營衛,下明臟腑之脹也。

白話文:

[各種脹滿的脈象與病症]

《素問·腹中論》中,黃帝問道:「有人心腹脹滿,早上吃了東西,晚上就吃不下,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這叫做鼓脹,用雞屎醴治療,一劑就好,兩劑就痊癒。」黃帝又問:「有時會復發,是什麼原因?」岐伯說:「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所以才會時常發病。雖然病會暫時痊癒,但發病時,氣還是會聚積在腹部。」

鼓脹這種病,是外表脹大,裡面卻是空的,形狀像鼓。這是因為肝氣過旺,脾氣虛弱,導致經絡阻塞,腑臟之氣雖然還算暢通,但早上陽氣旺盛,所以還能吃東西,到了晚上陽氣衰弱,就吃不下東西了。雞屎白能很好地消除體內積滯,雞又是肝所屬的動物,所以也能疏肝,用熱酒沖泡雞屎白,澄清後飲用,稱為雞屎醴。取用酒的氣味來疏通體表陽氣,由於腑臟沒有實質的積滯,所以不需要用攻伐的藥物。病根在脾虛,所以飲食不節制就會復發,雖然病會暫時痊癒,但發病時,濁氣仍然會聚積在腹部。

《靈樞·脹論》中,黃帝問:「脈象在寸口上的表現,怎麼樣算是脹?」岐伯說:「脈象大而堅硬又澀滯的,就是脹。」黃帝問:「要如何判斷是哪個臟腑脹?」岐伯說:「陰屬於臟,陽屬於腑。」黃帝問:「氣導致脹滿,是存在於血脈之中,還是臟腑之內呢?」岐伯說:「三者都有關係,但都不是脹的固定所在。」黃帝問:「想知道脹的所在位置。」岐伯說:「脹,都在臟腑之外,向外擠壓臟腑,擴張胸脅,使皮膚脹大,所以才叫做脹。」

黃帝說:「臟腑在胸脅腹腔之內,如同櫃子裡存放的貴重物品,各有位置,名稱不同但都在同一個區域,同一區域內氣的性質又不同,我想知道原因。」岐伯說:「胸腹是臟腑所佔據的空間;膻中是心臟主管的宮城;胃是儲存食物的倉庫;咽喉和小腸負責傳輸食物;胃的五個孔竅就像是里弄的門戶;廉泉和玉英是輸送津液的通道。所以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邊界,它們的病症也各有不同的形狀。」

營氣在脈絡中運行,衛氣逆行就會導致脈絡脹大,衛氣與脈絡並行,就會導致皮膚脹大。針刺足三里穴來瀉氣,距離近的刺一下,距離遠的刺三下,不論虛實,都要快速地瀉氣。

以上說明了內脹的脈象。脈象大而堅硬又澀滯,是邪氣壅塞,氣血不和,所以知道是脹病。脈象表現在陽部,脹病就在腑;脈象表現在陰部,脹病就在臟。而脹病的發生,一定都與氣、血脈和臟腑這三者的病變有關,但這不是脹的固定位置。胃的五個孔竅:唇、齒、咽,胃的上口稱為賁門,下口稱為幽門,總共有五個孔竅。廉泉和玉英,都是任脈上的穴位,在舌頭下方,津液從這裡向上輸送。

營氣在脈中運行,衛氣在脈外運行,如果衛氣逆行,營氣就會閉塞,無法與衛氣相通,就形成脈脹。衛氣是與脈並行,在脈外運行的。如果脈氣暢通,只是衛氣不調和,就會形成皮膚脹大,只脹在皮膚之內,脈象一定會流通而不澀滯。這兩種症狀都要用針刺瀉胃經的足三里穴,不論虛實,都要快速地瀉氣,因為胃是臟腑之海,統領著營氣和衛氣。以上說明了氣與血脈的脹屬於營衛,接下來說明臟腑的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