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12)
卷七 (12)
1. 膚脹
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𪔣𪔣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膚脹因陽虛寒氣客於皮膚,內無水邪,但是虛腫,故𪔣𪔣然不堅,其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以氣虛不鼓也,腹色不變,則與水脹之皮薄色亮,按之隨手而起者不同矣。窅音杳,坎陷之義。
白話文:
所謂的「膚脹」,是因為寒氣侵入皮膚的間隙所導致,皮膚摸起來鬆鬆軟軟的,沒有彈性,肚子會變大,全身都會腫起來,而且皮膚會變得很厚。當按壓腹部時,會出現凹陷而且無法馬上回彈,腹部的顏色也沒有改變,這就是膚脹的症狀表現。
膚脹是因為身體陽氣虛弱,寒氣停留在皮膚表面,體內並沒有水邪,所以這是一種虛腫,因此皮膚摸起來會鬆軟無力,並且會變得比較厚。按壓腹部時會凹陷難以回彈,是因為氣虛而無力支撐,腹部顏色沒有變化,這就和水腫的皮膚薄透且顏色明亮,按壓後會立即回彈的情況有所不同。「窅」這個字讀音同「杳」,有凹陷的意思。
2. 鼓脹
鼓脹者,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此由內傷肝脾,故色青黃並現,腹脹而有筋綻。與水脹、膚脹因各不同,其證亦異。如後條旦食不能暮食,用雞矢醴者相類。
白話文:
鼓脹這種病,是肚子脹大,全身都變大,變大的程度和皮膚腫脹差不多。臉色會呈現蒼黃,腹部的青筋會浮現,這些都是這種病的徵兆。
這種病是由於內傷肝脾所造成的,所以臉色會呈現青黃色,肚子脹大而且有青筋浮現。它和水腫、皮膚腫脹的原因不同,病症表現也不一樣。像是之後會提到的條文中,講到早上吃了東西,晚上卻吃不下的情形,和用雞矢醴治療的狀況是類似的。
3. 腸覃
腸覃者,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腸覃始由寒氣客於腸外,是在軀殼之內,正衛氣出入之區,寒邪與氣相搏,因而結成癖積,惡氣乃起,息肉乃生。歲久大如懷子,按之堅而推之移,其結在氣分,故血脈流通,月事仍應時而下,蓋與衛氣所結,衛行脈外故也。
白話文:
腸覃這種病,是因為寒氣停留在腸子的外層,與身體的衛氣互相搏鬥,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因為某些原因,這些氣血凝結成塊,在體內扎根,產生不好的氣體,進而長出息肉。一開始可能像雞蛋一樣大,慢慢地會越來越大,等到成形時,看起來就像懷孕一樣。時間久了,可能會持續好幾年。按壓它會感覺硬硬的,但推它又會移動。月經還是會按時來,這就是這種病的徵兆。
腸覃一開始是由於寒氣停留在腸子外層引起的,這個位置在身體裡面,正是衛氣出入的地方。寒氣和衛氣相互搏鬥,於是形成了積塊,產生不好的氣體,接著長出息肉。時間久了,積塊會變得像懷孕的肚子一樣大。按壓時感覺堅硬,但可以被推動。因為這個積塊是氣結造成的,所以血脈仍然可以流通,月經也能按時來。這是因為它和衛氣結合在一起,而衛氣是在血管外運行的。
4. 石瘕
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石瘕由寒氣客於子門,假血成形,結如石堅,故名石瘕,而在胞脈之中,故狀如懷子,俗所謂鬼胎也。此以惡血當瀉不瀉,瘀結而月事不通,與上之腸覃有氣血之分,而皆生於女子,當通利導之而下也。帝所問尚有石水一證,岐伯無答,義詳前卷諸風證中。
白話文:
石瘕這種病是發生在子宮裡面,因為寒氣侵入子宮頸,導致子宮頸閉塞,氣血無法順暢流通,原本應該排出的惡血沒有排出,積聚在裡面,一天一天長大,看起來就像是懷孕一樣,月經也不會按時來。這種病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可以用疏導的方式將積聚的東西排出。
石瘕是因為寒氣侵入子宮頸,使得經血凝結成形,像石頭一樣堅硬,所以叫做石瘕。因為它是在子宮的脈絡中,所以看起來像是懷孕,俗稱「鬼胎」。這是因為惡血應該排出卻沒有排出,瘀積阻塞導致月經不來,這點和前面說的腸覃有氣血的區別。這兩種病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應該用疏通導利的方法讓積聚的東西排出。黃帝問到的還有「石水」這種病,岐伯沒有回答,相關的解釋可以在之前的卷中關於各種風的病症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