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1)

1. 陽明腑實證

《素問·陽明脈解篇》帝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岐伯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帝曰:其惡火何也?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帝曰:其惡人何也?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邪熱入陽明中土,土畏木,故聞木音而驚也;熱甚故惡火,仲景所云不惡寒反惡熱也;邪結而氣厥逆,則喘而惋,惋者懊憹,故惡人也。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厥逆者,邪結胃腑,陽不達於四肢而厥冷,所謂陽極似陰之假寒證也。邪內入則連臟而陽陷,故死;邪外出則連經而陽伸,故生。

帝曰: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四肢皆稟氣於胃,胃為臟腑之海,而陽明行氣於三陽,故四肢為諸陽之本。邪盛於胃,則氣實於四肢,故能登高也;身熱盛,故棄衣;邪亂神明,怒氣衝動,故妄言罵詈;胃中邪實,故不欲食;四肢多力,故妄走也。

白話文:

黃帝問:足陽明經脈的疾病,會讓人討厭人靠近和火,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嚇,敲鐘打鼓的聲音反而不會有反應。為什麼聽到木頭聲音會驚嚇呢?岐伯回答:陽明經脈是胃的經脈,胃屬於土,所以聽到木頭聲音會驚嚇,是因為土討厭木的緣故。黃帝又問:那為什麼會討厭火呢?岐伯回答:陽明經脈主管肌肉,它的氣血旺盛,當邪氣侵入就會發熱,熱到極點就會討厭火。黃帝再問:那為什麼會討厭人靠近呢?岐伯回答:陽明經氣逆亂就會氣喘並且感到煩悶,煩悶就會討厭人靠近。

邪熱侵入陽明經中的脾胃,脾胃屬土而畏懼木,所以聽到木頭聲音會驚嚇;熱邪嚴重,所以討厭火,這就是張仲景說的「不惡寒反而惡熱」的狀況;邪氣鬱結導致氣機逆亂,就會氣喘和感到煩悶,煩悶是指內心煩躁不安,所以會討厭人。

黃帝問:有的人氣喘會死,有的人氣喘卻能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如果氣機逆亂,影響到五臟就會死亡,如果只是影響到經絡,就能活下來。

所謂氣機逆亂,是指邪氣鬱結在胃腑,陽氣不能輸送到四肢而導致手腳冰冷,這就是所謂「陽氣極盛反似陰寒」的假寒證。如果邪氣侵入到體內深處,影響到五臟,陽氣就會衰竭,導致死亡;如果邪氣只是停留在體表,影響到經絡,陽氣就能舒展,人就能活下來。

黃帝問:病情嚴重時,病人會丟掉衣服亂跑,爬到高處唱歌,甚至好幾天不吃飯,還能翻牆上屋,這些都是他平常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生病反而有這些能力呢?岐伯回答: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陽氣旺盛,四肢就會有力,有力氣就能爬高。黃帝又問:那為什麼會丟掉衣服亂跑呢?岐伯回答:因為身體熱到極點,所以會丟掉衣服想跑。黃帝再問:為什麼會胡言亂語、罵人,不分親疏地唱歌呢?岐伯回答:陽氣過盛就會讓人胡言亂語、罵人,不分親疏,而且不想吃飯,不想吃飯就會亂跑。

四肢的氣都來自於胃,胃是五臟六腑的根本,而陽明經脈將氣運行於三陽經,所以說四肢是所有陽氣的根本。邪氣在胃中過盛,四肢的氣就會變得強盛,所以能爬高;身體熱到極點,所以丟掉衣服;邪氣擾亂心神,怒氣衝動,所以胡言亂語、罵人;胃中邪氣阻塞,所以不想吃飯;四肢有力,所以會亂跑。

2. 乳子病熱

《素問·通評虛實論》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熱病脈應洪大,其小弱者,正虛邪盛,為逆證,不治。乳子者,謂新產而乳其子者也。新產又乳子,其氣血內虛,雖熱病而脈甚小弱,故問其吉凶何如。岐伯言手足溫者,其脾胃陽和之氣,尚能周布,而邪可漸解,則生;手足寒者,正虛邪閉而厥逆,則死矣。中風熱而受於上部陽分,肺氣逆滿,故喘鳴;肩息者,喘急有聲而抬肩也。

邪盛於上,脈必實大,若和緩有胃氣者,瀉其邪熱,則生;如急強而無和緩之象,是真臟脈,而本元已脫,故死也。

白話文:

黃帝問:正在哺乳的婦女如果發燒,脈象細小且呈現懸浮狀,情況會怎麼樣?岐伯回答:如果手腳溫暖就會好轉,手腳冰冷就會死亡。黃帝又問:正在哺乳的婦女如果得了風熱病,出現喘氣、呼吸急促而且聳肩的情況,脈象會怎麼樣?岐伯回答:出現喘氣、呼吸急促而且聳肩的情況,脈象一定是強勁有力的。如果脈象緩和就會好轉,如果急促就表示情況危急。

一般發燒的脈象應該是洪大有力的,如果脈象細小虛弱,代表身體正氣虛弱而邪氣旺盛,這是病情惡化的跡象,難以治療。所謂哺乳的婦女,是指剛生產完正在餵奶的婦女。剛生產完又餵奶,體內的氣血會比較虛弱,即使得了發燒的病,脈象也會很細小虛弱,所以黃帝才問這種情況的吉凶如何。岐伯說,如果手腳溫暖,代表脾胃陽氣還充足,能夠運行到全身,邪氣可以慢慢消散,就會好轉;如果手腳冰冷,代表正氣虛弱邪氣閉塞而導致氣血逆亂,就會死亡。如果是風熱病侵襲上身陽氣部位,導致肺氣上逆充滿,所以會喘氣;聳肩表示喘氣急促而且發出聲音。

邪氣在上部盛行,脈象一定是強勁有力的,如果脈象緩和且有胃氣,只要疏散邪熱,就會好轉;如果脈象急促強硬,沒有緩和的跡象,那就是真正的臟腑脈象,代表元氣已經耗盡,所以會死亡。

3. 嬰兒病附

《靈樞·論疾診尺篇》曰:嬰兒病,其頭毛逆上者,必死。又曰:耳間青脈起者,掣痛。

嬰兒柔嫩如芽,其病久而頭毛豎逆,此血竭而生氣已絕,如地無生氣而草木皆枯,故必死也。耳間乃少陽經脈所行之處,少陽內通肝經,青脈起者,肝風內動,則必抽掣筋脈而痛,甚則為驚厥之證,當察其因而治之也。

白話文:

《靈樞·論疾診尺篇》說:嬰兒生病,如果頭髮豎立向上,必定會死亡。又說:耳朵附近出現青筋浮起,會感到抽痛。

嬰兒的身體柔嫩如嫩芽一般,如果生病很久,頭髮還豎立起來,這是因為體內血液枯竭、生氣已經斷絕的徵兆,就像土地沒有生氣,草木就會枯萎一樣,所以必定會死亡。耳朵附近是少陽經脈所經過的地方,少陽經脈內部與肝經相通,如果出現青筋浮起,表示肝風在體內發動,就會抽動筋脈而產生疼痛,嚴重的話會變成驚厥的症狀,應該仔細觀察病因並加以治療。

4. 諸腫脹病

5. 水脹

《靈樞·水脹篇》帝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目窠,眼胞也,凡人睡臥初起,眼胞微腫,水病始起亦如之;頸脈,喉旁人迎胃脈也,水蓄於胃,肺氣逆,故頸脈動而時咳也;水溢三焦,陽氣不周,故陰股間寒,而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隨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狀,此為水脹之證候也。

白話文:

黃帝問:水腫、皮膚腫脹、腹部脹大、腸腫瘤、子宮腫瘤、腹腔積水這些疾病,要如何區分呢?岐伯回答說:水腫剛開始發生時,眼睛下方會稍微腫起來,就像剛睡醒的樣子,脖子上的脈搏會跳動,時常咳嗽,大腿內側感到寒冷,腳和腿會腫脹,接著腹部也變大,這時水腫就已經形成了。用手按壓腹部,放開後腹部會立刻彈回來,感覺像是裡面包裹著水一樣,這就是水腫的徵兆。

眼睛下方腫脹,就像人們剛睡醒時眼皮會稍微腫起來一樣,這是水腫剛開始的樣子;脖子上的脈搏,指的是喉嚨旁邊人迎穴的胃脈,當水積在胃部,導致肺氣不順,所以脖子上的脈搏會跳動而且時常咳嗽;水液積存在三焦,使得陽氣無法運行到全身,所以大腿內側會感到寒冷,腳和腿也會腫脹,腹部也會變大,這表示水腫已經形成了。用手按壓腹部,放開後腹部會立刻彈起來,感覺就像是裡面裝滿水一樣,這就是水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