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27)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7)

1. 卷七

2. 寒熱病證

3. 寒熱

《靈樞·五變篇》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帝曰:何以候之?少俞曰:顴者,骨之本也,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皮膚薄而其肉無䐃,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汙然獨異,此其候也。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善病寒熱者,不必受大邪,因其皮肉筋骨皆薄弱,略有微風寒,即發寒熱之病也。皮弱而衛陽虛,故其面色亦常不正。頷為地部,額為天部,時有清濁之邪相蒙,而上下面部之色各異。蓋清邪上受,上部之色薄澤為風;濁邪下受,下部之色晦滯為濕。殆者,晦也,凡病危殆,其色必晦之意耳。

表常邪侵,則營衛不調,乃善病寒熱矣。驗其顴、臂與䐃,知其骨肉薄弱而髓不滿之故,䐃者,臂肘節間隆厚之肉也。

白話文:

黃帝問:人容易生病,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該如何判斷?岐伯回答:那些骨頭細小、肌肉薄弱的人,就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病症。黃帝又問:要如何判斷呢?岐伯說:顴骨是骨骼的根本,顴骨大就代表骨骼粗大,顴骨小就代表骨骼細小。如果皮膚薄,肌肉沒有彈性,手臂軟弱無力,而且膚色黯淡,和天生的膚色不同,看起來髒髒的、特別不一樣,這就是容易生病忽冷忽熱的徵兆。這種人通常手臂肌肉薄弱,骨髓也不充足,所以容易生病發冷發熱。

容易生病出現忽冷忽熱的人,不一定是受到很嚴重的邪氣侵襲,而是因為他們的皮膚、肌肉、筋骨都比較薄弱,只要稍微感受到一點點風寒,就會引發忽冷忽熱的病症。皮膚虛弱導致體表的陽氣不足,所以臉色常常不正常。下巴屬於地部,額頭屬於天部,有時會受到清濁之邪的侵擾,使得上下臉部的顏色各不相同。清邪侵襲上方,會讓上臉部的顏色看起來光澤薄弱,這是因為受到風邪;濁邪侵襲下方,會讓下臉部的顏色看起來黯淡遲滯,這是因為受到濕邪。所謂「殆」,就是黯淡的意思,凡是病情危急的,臉色一定會變得黯淡。

當體表經常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導致營衛失調,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檢視他們的顴骨、手臂以及手臂肘關節之間的肌肉,就能知道他們骨骼肌肉薄弱、骨髓不充足的原因。所謂「䐃」,就是手臂肘關節之間隆起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