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22)
卷六 (22)
1. 寒瘧溫瘧癉瘧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帝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此明瘧邪之由,各有不同,以暑熱、水寒、風邪交混而成瘧,其邪所傷有先後多寡不同,故發病亦異。如夏傷暑熱,汗出腠開,又遇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中,至秋又傷於風,則成瘧。水寒為陰,風邪為陽,先傷水寒,後傷風邪,故病發則先寒後熱,名曰寒瘧;如先傷風邪,後傷寒邪,故病發則先熱後寒,名曰溫瘧;其有素來陰虛陽盛之人,所傷之邪化熱,而陰寒之氣先絕,則陽邪獨發,乃少氣力而煩冤,手足皆熱而欲嘔,以火性炎上故也,名曰癉瘧。由是觀之,發於秋後者,多挾暑邪;發於春後者,必由風寒而無暑。
或有挾濕者,其濕有外感、內生之不同,脾虛則水液不化,而濕自內生;衛虛則表陽不固,而濕從外受。肝血少,風自內生;腎水虧,熱從內發。凡此諸義,皆當知者也。
白話文:
黃帝問:瘧疾發作時,為什麼會先發冷然後發熱呢?岐伯回答說:因為夏天受到暑熱侵襲,大量出汗,皮膚毛孔張開,這時又接觸到寒冷的水氣,寒氣就藏在皮膚毛孔裡。到了秋天又受到風邪侵襲,就形成了瘧疾。寒氣屬於陰邪,風邪屬於陽邪。先受到寒邪侵襲,然後又受到風邪侵襲,所以發病時會先發冷然後發熱,這種病會定時發作,稱為寒瘧。
黃帝又問:那為什麼瘧疾會先發熱然後發冷呢?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先受到風邪侵襲,然後又受到寒邪侵襲,所以發病時會先發熱然後發冷,這種病也會定時發作,稱為溫瘧。而如果只有發熱而沒有發冷的,是因為體內的陰氣已經衰竭,陽氣獨自發作,就會導致氣短、心煩意亂,手腳發熱想嘔吐,這種病稱為癉瘧。
這段話說明了瘧疾發病的原因各有不同,是由暑熱、水寒、風邪交雜而成。邪氣侵襲的先後和多少不同,所以發病的情況也不同。例如,夏天受暑熱侵襲,出汗導致毛孔張開,又遇到寒冷水氣藏在皮膚裡,到了秋天又受到風邪侵襲,就形成了瘧疾。水寒屬於陰邪,風邪屬於陽邪,先受到水寒侵襲,後受到風邪侵襲,所以發病時會先發冷後發熱,稱為寒瘧;如果先受到風邪侵襲,後受到寒邪侵襲,那麼發病時會先發熱後發冷,稱為溫瘧。還有一種情況,體內原本陰虛陽盛的人,所受到的邪氣化為熱邪,導致陰氣先衰竭,陽邪獨自發作,就會出現氣短、心煩意亂,手腳都發熱想嘔吐,這是因為火的特性是向上升發,這種病稱為癉瘧。由此看來,秋天以後發病的瘧疾,多半挾帶有暑熱之邪;春天以後發病的瘧疾,一定是風寒所致,而沒有暑熱。
還有一種情況是瘧疾挾帶濕邪,濕邪有外感和內生兩種不同。脾虛的人,體內水液不能正常運化,濕邪就從體內產生;衛氣虛弱的人,體表的陽氣不能固護,濕邪就從體外侵入。肝血不足,風邪就會從體內產生;腎水虧虛,熱邪就會從體內發出。這些道理,都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2. 論治法
帝曰: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岐伯曰:經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
夫瘧之始發也,陽氣並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並復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夫瘧氣者,並於陽則陽勝,並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之不可當也。
故經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未發也,陰未並陽,陽未並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止,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古經言有餘瀉之,不足補之,以調其平,為一定之法也。若瘧之大寒大熱,亦有餘不足之類,而良工不能即用補瀉之法以治之。必須其氣自衰,乃刺之者,蓋經亦有言:無刺熇熇之熱、渾渾之脈、漉漉之汗。熇熇、渾渾、漉漉者,邪正相爭,陰陽相併,氣血騰沸,無論不可刺,藥亦不可服,服之遏其勢,或致元氣悶絕而死者有之,此不可不知也。
故瘧病者,陰陽之氣相角相併,互相勝負,陽並於陰,則陰勝而寒,陰並於陽,則陽勝而熱。當其發也,如火性風雨之急驟不可當,故經言方其盛時而治之,必毀其元氣,因其病氣衰而調之,事必大昌。調之得時,真氣安而邪氣乃止,故良工不能治其已發之時,為其氣逆不可犯也。
帝曰: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並者也。
當其發時不可治,則治之必有其時矣。蓋瘧邪混於血氣之中,隨經絡流行,以致營衛陰陽不和,邪與衛氣相遇,則邪正互爭而病發。夫十二經陰陽之氣流行,交接於四肢之末,其邪將發,必使陰陽移易而擾亂,故瘧發時,從四末陰陽交接之處起,而指尖先冷。陽氣既傷,陰必從之而傷,故當先其發時,邪氣未動,堅束四末指尖,使陰陽氣不移易,而邪氣止於一處,不得出入陰陽以擾血氣。
然後審其孫絡之脈盛而且堅,有血色現者,邪氣之所在也,用針取之以去邪,則真氣往歸本位,而未得與邪相併,則病不發也。
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陽,則熱而脈躁;在陰,則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故病乃休;衛氣集,則復病也。
白話文:
黃帝問:經典說「有餘的要瀉掉,不足的要補足」。現在發熱是有餘,發冷是不足。但患瘧疾的人,冷的時候用火烤都無法溫暖,熱的時候用冰水也無法冷卻,這都是屬於有餘不足的情況。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高明的醫生也沒辦法阻止,必須等到病情自行衰退才能進行針刺治療,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經典說,不要針刺發高燒正熱的時候,不要針刺脈象混亂不清的時候,不要針刺汗流不止的時候,因為這是病情正處於逆亂的狀態,不可以治療。
瘧疾剛發作時,陽氣會被陰氣聚集,這時陽氣虛弱而陰氣旺盛,體表沒有陽氣,所以先感到寒冷發抖;當陰氣達到極盛,陽氣又會重新出來,陽氣和陰氣一起在體表發散,這時陰氣虛弱而陽氣旺盛,所以會先發熱口渴。瘧疾的病邪,聚集在陽氣就會陽氣旺盛,聚集在陰氣就會陰氣旺盛,陰氣旺盛就會發冷,陽氣旺盛就會發熱。瘧疾是由於風寒之邪氣侵入體內,沒有固定規律,病情發展到極致就會衰退。當疾病發作時,就像火一樣的熱,像風雨一樣的猛烈不可阻擋。
所以經典說,當疾病處於旺盛的時候去治療一定會受到損害,應該趁它衰弱的時候去調理,這樣才能成功。當瘧疾還沒發作時,陰氣還沒聚集陽氣,陽氣也還沒聚集陰氣,這時進行調理,可以讓真氣安定,病邪就會停止。所以,高明的醫生不能治療已經發作的瘧疾,因為那時氣機逆亂,無法干預。
古籍說,有餘的要瀉掉,不足的要補足,以達到陰陽平衡,這是固定的治療原則。但像瘧疾這樣大冷大熱的疾病,雖然也屬於有餘不足的情況,但高明的醫生也不能立即用補瀉的方法來治療。必須等到病情自行衰退,才能進行針刺治療。這是因為經典也有說過:不要針刺發高燒正熱的時候、脈象混亂不清的時候、汗流不止的時候。所謂發高燒、脈象混亂、汗流不止,都是邪氣和正氣在互相爭鬥,陰氣和陽氣互相聚集,氣血翻騰沸騰,這時候不論是針刺還是吃藥都不行,如果強行治療反而會抑制邪氣的氣勢,甚至會導致元氣衰竭而死,這是不能不知道的道理。
所以,瘧疾的病因是陰陽之氣互相爭鬥、互相聚集,互相勝負。陽氣聚集在陰氣,陰氣就會旺盛而發冷;陰氣聚集在陽氣,陽氣就會旺盛而發熱。當瘧疾發作時,就像火一樣猛烈,像風雨一樣急驟不可阻擋。所以經典說,在疾病旺盛時治療,必定會損害元氣,應該等到病氣衰退時再進行調理,這樣才能成功。如果調理得當,真氣就能安定,病邪自然就會停止。因此,高明的醫生不能在瘧疾發作時進行治療,因為那時氣機逆亂,無法干預。
黃帝問:那應該如何攻治?早晚治療有什麼不同嗎?
岐伯回答說:瘧疾快要發作時,陰陽之氣即將發生轉移,一定會從四肢末端開始。當陽氣受到損傷,陰氣就會跟著受損,所以應該在瘧疾發作之前,先把四肢末端緊緊地包紮起來,讓邪氣無法侵入,陰氣也無法散出。仔細觀察,如果看到孫絡脈象充盛堅硬並且有血色,就用針刺取出,這表示是正氣還沒能與邪氣聚集在一起的情況。
當瘧疾發作時無法治療,那治療就必定有其適當的時機。因為瘧疾的病邪混在血氣之中,隨著經絡運行,導致營衛陰陽失調。當邪氣與衛氣相遇,就會互相爭鬥而發病。人體十二經脈的陰陽之氣在四肢末端交匯,當瘧疾要發作時,一定會使陰陽之氣發生轉移和紊亂,所以瘧疾發作時,會從四肢末端陰陽交接的地方開始,手指尖會先感到寒冷。陽氣既然受損,陰氣必定跟著受損,所以應該在瘧疾快要發作時,邪氣還沒開始活動的時候,先把四肢末端包紮緊,使陰陽之氣不發生轉移,讓邪氣停留在一個地方,不能出入陰陽而擾亂血氣。
然後觀察那些孫絡脈象充盛堅硬、有血色顯現的地方,那就是邪氣所在的位置,用針刺取出來祛除邪氣,那麼正氣就會返回到它原來的位置,而還沒有和邪氣會合,這樣疾病就不會發作了。
黃帝問:瘧疾沒有發作,會是什麼樣子呢?
岐伯回答說:瘧疾發作時,病邪的盛衰一定會發生變化。當邪氣停留在陽氣,就會發熱脈搏躁動;停留在陰氣,就會發冷脈搏安靜。當病情發展到極點,就會陰陽氣都衰弱,衛氣和病邪分離,疾病就會停止;衛氣重新聚集,疾病就會再次發作。
人體的陰陽二氣,本來是相互交通而和平的。瘧疾的病邪侵入人體後,會使陰陽之氣產生偏盛偏衰的狀況。當邪氣停留在陽氣,就會導致陽氣旺盛而陰氣衰弱,於是就會發熱並且脈搏躁動;當邪氣停留在陰氣,就會導致陰氣旺盛而陽氣衰弱,於是就會發冷並且脈搏安靜。邪氣出入於陰陽之間,使陰陽互相爭鬥,擾亂到極點時,邪氣和正氣都會衰弱,衛氣和邪氣分離,疾病就會停止;等到衛氣重新聚集時,疾病又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