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11)
卷六 (11)
1. 虛邪賊風、虛風賊邪
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而有虛風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長夏而有虛風,不病也。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感於寒,外內皆然,乃病。
此言四時之風,本於五行之氣,而人稟陰陽五行以生,其氣質各有強弱之異,而五行有生克,故氣質有勝負。假如黃色,土質也,土畏木,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金質也,金畏火,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木質也,木畏金,故不勝秋之虛風;赤色,火質也,火畏水,故不勝冬之虛風。此皆言虛風者,即虛風賊邪也。
惟黑色為水質,水畏土,長夏未月,土旺主令,而有虛風,其皮薄肉弱,而色不一定常黑者,方中其邪;若色黑而皮厚肉堅者,其陰陽皆充實,故長夏虛風,亦不能傷之,無論四時之風也。必其重感寒邪,內外俱傷,乃病,即所謂兩感者也。故如黃白青赤之人,亦皆言皮薄肉弱,而不勝四時之風,如其皮厚肉堅,亦未必皆病。
以此推之,可概見矣。
《靈樞·賊風篇》帝曰: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離賊風邪氣,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此言不感虛風賊邪,而卒然病者,以平日嘗傷濕氣,藏於血脈分肉之間,久留不去,而不自覺;又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不去;或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其腠理閉不通,及開而遇風寒,血氣凝結,新故之邪相襲而成痹;或有因熱汗出而受風,如此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故邪加重,而卒然發病焉。
蓋上言正風之氣柔弱,不能勝真氣,則自去而不為病,此因先有所傷之邪,與外風相襲,則加重而病發,不必虛風賊邪方病。以余觀之,平時此等病證為多,而虛風賊邪所傷者少也。
帝曰: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氣,又無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何也?惟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由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帝曰:其祝而已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來,可祝而已也。
此言初無外感、內傷之因,而有卒然病發,心昏語亂,似為鬼神所憑者,以其有故邪內伏,而不自覺,適因所惡所慕之情感觸,氣血內亂,其情志與故邪兩氣相搏而病發。其所從來,由微而漸,故視之不見,聽而不聞,卒然發作,似乎鬼神所憑。其有祝之而已者,先巫知百病相勝之理,如恐勝喜、怒勝思之類,審其病之所生,即以其情志之相勝者祝之,使情志平調,則氣血和而病自愈。昔有一女子,許字未嫁,其夫外出,多年無信,因而結思成病。
白話文:
虛邪賊風、虛風賊邪
皮膚薄而肌肉不結實,膚色不均勻的人,在長夏季節感受了虛風,就會生病;皮膚厚實肌肉結實的人,在長夏季節感受了虛風,卻不會生病。但皮膚厚實肌肉結實的人,如果再次感受寒邪,無論內外皆然,就會生病。
這是說,四季之風,本源於五行之氣,而人體依賴陰陽五行而生,體質各有強弱差異,五行之間又存在相生相克的關係,所以體質也存在勝負。比如黃色膚質屬土,土克木,所以不耐春天的虛風;白色膚質屬金,金克火,所以不耐夏天的虛風;青色膚質屬木,木克金,所以不耐秋天的虛風;紅色膚質屬火,火克水,所以不耐冬天的虛風。這些都指的是虛風,也就是虛風賊邪。
只有黑色膚質屬水,水克土,長夏的末月,土氣旺盛當令,而有虛風,如果皮膚薄弱肌肉鬆弛,膚色又不經常是黑色的人,才會受其邪氣侵害;如果膚色黝黑,皮膚厚實肌肉結實,則陰陽氣血充盈,所以長夏的虛風也傷害不了他,無論是哪個季節的風都一樣。只有再次感受寒邪,內外俱傷,才會生病,這就是所謂的「兩感」。所以,黃、白、青、紅膚色的人,如果皮膚薄弱肌肉鬆弛,便不耐四季之風;但如果皮膚厚實肌肉結實,也不一定都會生病。
以此類推,大概就能明白了。
《靈樞·賊風篇》中,黃帝問道:先生您說賊風邪氣傷人致病,可是有些人沒有離開家門,甚至不出屋子,卻突然生病了,難道不是因為沒有接觸到賊風邪氣嗎?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回答:這是因為他們以前受過濕邪的侵害,濕邪藏在血脈之中,肌肉之間,長期滯留不去;或者有跌打損傷,瘀血滯留在體內;或者突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暖失調,導致肌膚腠理閉塞不通,當腠理稍微張開時遇到風寒,則血氣凝結,舊邪與新邪互相襲擊,就會導致寒痺;如果有熱邪,就會出汗,出汗後又受風,即使沒有遇到賊風邪氣,也會有舊邪加重而發病。
這段話是說,不是感受了虛風賊邪就一定會突然生病,而是因為平日裡已經受過濕邪的侵害,濕邪藏在血脈和肌肉之間,長期停滯不去,而自己卻不自知;或者有跌打損傷,瘀血停滯;或者突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暖失調,導致肌膚腠理閉塞不通,當腠理張開時遇到風寒,血氣凝結,新舊邪氣互相侵襲而導致痹病;或者因為發熱出汗後受風,這樣即使沒有遇到賊風邪氣,也會因為舊邪加重而突然發病。
總之,正氣充足,風邪柔弱,不足以勝過真氣,就會自行消散而不致生病,這是因為先前已經受過邪氣侵害,又與外來的風邪互相襲擊,邪氣加重而發病,並非一定要感受虛風賊邪才會生病。依我看來,平時這種病症比較多見,而真正因為虛風賊邪所傷的反而比較少。
黃帝問道:先生您所說的情況,都是病人自己能感覺到的。那些沒有遇到邪氣,也沒有什麼精神上的刺激,卻突然生病的人,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不是因為鬼神作祟?岐伯回答:這也是因為舊邪滯留未發,恰逢遇到令人憎惡或喜愛的事情,導致氣血內亂,兩種邪氣互相搏鬥。其邪氣的來源很微弱,看不見,聽不到,所以看起來像是鬼神作祟。黃帝問道:那可以用祝禱的方法治療嗎?岐伯回答:古代巫師,因為懂得百病相生相克的道理,能預知疾病的來源,所以可以用祝禱的方法治療。
這段話說的是,一開始沒有外感或內傷的原因,卻突然發病,神志昏迷,言語錯亂,好像是被鬼神附體一樣,這是因為舊邪潛伏在體內,自己沒有察覺,恰好遇到令人憎惡或喜愛的事情,引起情志波動,氣血內亂,情志與舊邪兩種邪氣互相搏鬥而發病。其邪氣的來源很微弱,由輕到重,所以看不見,聽不到,突然發作,就好像是被鬼神附體一樣。可以用祝禱的方法治療,是因為古代巫師懂得百病相生相克的道理,例如恐懼克制喜悅,憤怒克制思慮等等,能夠判斷疾病的來源,然後根據情志相生相克的原理進行祝禱,使情志平和,則氣血調和,疾病自然會痊癒。例如,從前有一個女子,許配人家卻未出嫁,她的丈夫外出多年沒有音訊,於是憂思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