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楠

《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9)

1. 虛邪賊風、虛風賊邪

其言春氣病在頭,以及冬氣病在四肢者,義又不同。是以天地升降之氣候,而應人身表裡、淺深、上下之部位也。春病鼽衄者,血隨春陽之氣,上升至頭,由鼻而衄,故言春氣病在頭也;夏病胸脅者,心火當令,其俞在胸脅,仲夏陽氣初降而浮於身表,其內則虛,故言夏氣病在臟也;長夏,季夏也,病洞泄寒中者,正值陽降陰升,如地熱井寒,脾土主令,故言病在脾也;秋病風瘧者,余暑內伏,涼風外加,則發寒熱之瘧,秋為肺金主令,其俞在肩背,風邪由之而入,故言秋氣病在肩背也;冬病痹厥者,是時陽氣盡入於地,寒邪逼於身外,陽氣伏於內臟,不能暢達四肢,而陰陽經脈交接之處,不得通貫,則為痹、為厥,故言冬氣病在四肢也。按蹺者,按摩導引,以通氣血,流行經脈,即為治痹厥之法也。

然必不得已而用之者,蓋冬令當順其歸藏之候,不宜擾動氣血,故冬不按蹺,則氣血沉靜,而春不病鼽衄,以至夏秋冬皆可調順而無患也。良以陰精為陽氣之根,乃一身之本也,要在冬令歸藏固密,以滋春生之氣。是故冬能藏精,則陽氣足,而春陽發生,和而不亢,則無溫病。

若夏令,又當順其風泄之氣,如汗不出,其氣不宣,則暑伏於內,秋風外襲,即成風瘧也。以上雖分兩義,而統明隨順陰陽五行、四時氣化、升降流行之序。如上所云,順之則治,逆之則亂,以發諸病,是故為診視平人之脈法,不可不知也。若其病之變化,又當隨宜而治,不可拘執冬不按蹺,夏必汗出之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靈樞·刺節真邪篇》帝曰:余聞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真氣?岐伯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

此言生初所稟本元之氣,及平時由呼吸所受天地中和純粹之氣,是陰陽之精氣,故為真氣,與飲食之穀氣合併而充身者,故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則又統括陰陽五行氣化,以長養萬物者也;正氣即正風,由太乙所居正位而來,以少陽之氣所化,而柔弱不厲,正可舒養萬物,故名正氣,或有過猛之時,其中人亦淺而不傷,不能勝身中真氣,則自去而不為病也;其虛邪賊風,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則傷而成病,下更詳之。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外,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為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白話文:

虛邪賊風、虛風賊邪

春天生病時頭部症狀較重,冬天則四肢症狀較重,其道理並不相同。這是因為天地間升降的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表裡、淺深、上下各個部位。春天流鼻血的人,是因為血液隨著春天的陽氣上升到頭部,從鼻子流出來,所以說春天生病症狀在頭部;夏天患胸脅痛的人,是因為心火旺盛,其經絡循行於胸脅,仲夏時陽氣開始下降而浮於體表,內部則虛弱,所以說夏天生病症狀在臟腑;長夏,也就是季夏,生病時腹瀉、畏寒,正是陽氣下降陰氣上升的時候,如同地表炎熱而地底寒冷,脾土當令,所以說生病症狀在脾;秋天患瘧疾的人,是因為暑氣內伏,加上涼風襲擊,導致發寒發熱的瘧疾,秋天是肺金當令,其經絡循行於肩背,風邪由此而入侵,所以說秋天生病症狀在肩背;冬天患痹症和厥症的人,是因為此時陽氣完全潛藏於地底,寒邪侵襲體表,陽氣潛伏於內臟,不能暢達四肢,陰陽經脈交接的地方不能暢通,就會出現痹症和厥症,所以說冬天生病症狀在四肢。按摩導引,疏通氣血,使氣血運行順暢,是治療痹症和厥症的方法。

但是,必須不得已才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冬天應該順應其收藏的時令,不宜擾動氣血,所以冬天不按摩導引,氣血就能保持平靜,春天就不會生病流鼻血,一直到夏天、秋天、冬天都能調順無恙。這是因為陰精是陽氣的根本,是一身之本,重要的是在冬天收藏精氣,使之密實,以滋養春天的生機。所以冬天能夠收藏精氣,陽氣就充足,春天陽氣發生,就能平和而不亢盛,就不會有溫病。

如果到了夏天,又應該順應其風泄的特性,如果汗液排不出,氣機不能宣洩,暑氣就會伏藏於內,秋風外襲,就會導致瘧疾。以上雖然分為兩種說法,但總體來說都是說明要順應陰陽五行、四季氣化、升降運行的規律。如同上面所說的,順應自然則康復,違逆自然則生病,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所以了解正常人的脈象,是不可不知的。至於疾病的變化,又應該隨機應變地治療,不能拘泥於冬天不按摩導引、夏天必須出汗的說法,關鍵在於靈活運用,存乎一心。

《靈樞·刺節真邪篇》中,黃帝說:我聽說有真氣、正氣和邪氣,什麼是真氣呢?岐伯說:真氣是指人體從先天受於天的,與後天飲食所產生的穀氣結合而充盈全身的氣;正氣,就是正風,它從一方來,不是實風,也不是虛風;邪氣,就是虛風,它傷害人體,侵入人體較深,不能自行消退;正風,侵入人體較淺,可以自行消退,它的氣息柔和微弱,不能勝過真氣,所以能自行消退。

這段話的意思是,人生來就具備的本元之氣,以及平時通過呼吸吸入天地間純粹平和之氣,這是陰陽之精氣,就是真氣,與飲食所產生的穀氣結合而充盈全身,所以說天以五氣養人,地以五味養人,這就概括了陰陽五行氣化的規律,用於滋養萬物;正氣,也就是正風,來自於太乙所居的正位,由少陽之氣化生,柔和微弱而不猛烈,正可以舒養萬物,所以稱為正氣,即使有時過於猛烈,侵入人體也較淺而不致傷害,不能勝過人體的真氣,就會自行消退而不致成病;而虛邪賊風,侵入人體較深,不能自行消退,就會導致疾病,以下將詳細說明。

虛邪侵入人體,就會讓人感到周身發冷,渾身起雞皮疙瘩,毛孔張開。如果侵入較深,侵犯骨骼,就會導致骨痹;侵犯筋脈,就會導致筋攣;侵犯脈外,就會導致血液閉塞不通,形成癰腫;侵犯肌肉,與衛氣相搏,陽氣盛者,就會發熱,陰氣盛者,就會發冷,發冷就會使真氣耗損,耗損就會虛弱,虛弱就會發冷;侵犯皮膚之間,其邪氣會外達腠理,毛孔張開,氣機往來流動,就會發癢,停留在體內不消退,就會變成痹症,衛氣運行不暢,就會感覺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