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4)
卷六 (4)
1. 腎風
《素問·奇病論》帝曰:有病龐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龐然如有水狀者,身面皆腫也。水腫其脈必沉弱,今脈大且緊,即所謂真臟脈也。此腎虧陽氣化風,故名腎風。腎氣逆,中不和,故不能食,雖食亦少,腎水虧,肝失養,故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木枯不生心火,心氣消索,則生機已絕而死矣。上文《風論》所云腎風多汗惡風,面龐然腫,其身不腫,是外邪之風傷腎也;此腎水枯,虛陽化風,是內傷病也,以至肝木心火,皆無生氣,則死。
白話文:
皇帝問:有一種病,看起來身體腫脹得像充滿了水一樣,把脈卻發現脈象又大又緊,身體沒有疼痛,但身體不消瘦,而且吃不下東西,就算吃也吃得很少,請問這是什麼病?
岐伯回答說:這種病是發生在腎臟,叫做腎風。腎風發作時會吃不下東西,而且容易受到驚嚇,驚嚇過後如果出現心氣衰弱的情況就會死亡。
所謂的「身體腫脹得像充滿了水一樣」,是指全身和臉部都浮腫。一般來說,水腫的脈象應該是沉而無力,但這種情況脈象卻是大而緊,這其實是所謂的真臟脈象。這是因為腎臟的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化,反而化成風邪所導致的,所以稱之為腎風。
腎氣逆亂,導致中焦脾胃不和,所以吃不下東西,就算吃也吃得很少。腎水虧虛,肝臟失去滋養,所以容易受到驚嚇。驚嚇過後,心氣衰弱,這是因為肝木枯萎而無法產生心火,心氣衰退,就會導致生機斷絕而死亡。
之前《風論》提到的腎風,是指多汗、怕風、臉部腫脹,但身體其他部位不腫,那是外來的風邪侵襲腎臟所導致的;而這裡說的腎風,是指腎水枯竭,虛弱的陽氣化為風邪,是內傷所導致的疾病,這種病會影響到肝木和心火,使它們都失去生機,最後導致死亡。
2. 風水
《素問·評熱病論》帝曰:有病腎風者,面胕龐然壅,害於言,可刺不?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風水,論在《刺法》中。帝曰:願聞其說。
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
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經曰: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胕,足面也,頭面足胕,皆龐然壅腫,此因腎虛水泛,風邪由太陽而入腎經,風鼓水湧,故名風水,以腎為水臟,與太陽為表裡也。腎經之脈,上連舌本,邪壅經氣不得上達,舌不能轉,故害於言。此虛證,不當刺而刺之,五日後其病氣必然復至,則更重,遂現所敘諸病。
經文明晰,毋須贅注。臥則驚者,以胃不和,肝氣被郁也;薄脾者,邪盛迫脾,以遏心火,故煩;胃氣格逆,故食不下;而胃氣不得下達於足,故身重難行;心氣遏而不下通,則胞脈閉,月事不來也。此正虛挾邪之病,與上兩證之腎風,皆各不同也。
《素問·水熱穴論》帝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岐伯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帝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
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岐伯曰:腎者,牝臟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所謂玄府者,汗空也。
冬為寒水主令,腎為水臟,故水之本出於腎;水為金子,子能令母實,故其末在肺。肺腎氣不通調,則三焦輸化失職,以致積水為病。所以然者,腎開竅於二便,水液滓濁由之而出,故為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中水飲壅積,與腎水類聚,上下漫溢於皮膚經絡,而胕腫為病也。
白話文:
風水
皇帝詢問關於腎風導致的疾病「風水」。 這種病症表現為面部及四肢浮腫,說話困難。岐伯指出,此病為虛證,不宜針刺,如果針刺反而會加重病情,五天后症狀會更嚴重,出現少氣、間歇性發熱、出汗、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眼瞼腫脹、腹鳴、身體沉重難以行走、月經停止、煩躁食慾不振、不能平躺(平躺則咳嗽)等症狀。
岐伯解釋,疾病的產生是因為邪氣入侵,導致身體虛弱。陰虛則陽氣聚集,所以出現少氣、間歇性發熱及出汗。小便黃是因為小腹有熱。不能平躺是因為胃氣不和。平躺咳嗽加劇是因為肺部受壓。眼瞼腫脹是水氣初現的徵兆。
水屬陰,眼瞼也是陰位,腹部是至陰之處,所以腹部積水會導致眼瞼腫脹。真氣逆流導致口苦舌乾,無法平躺,平躺則咳嗽並咳出清水。水病患者不能平躺,平躺則驚恐,驚恐則加劇咳嗽。腹鳴是因為胃部疾病。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煩躁食慾不振。食慾不振與胃脘膈肌有關。身體沉重難以行走是因為胃經循行於足部。月經停止是因為胞脈阻塞,胞脈屬心,與胞宮相連,由於氣上衝肺,心氣不能下達,所以月經停止。
經書記載,面部腫脹稱為風,足脛腫脹稱為水。 「胕」指足面,頭面足部都浮腫,是因為腎虛水泛,風邪從太陽經入侵腎經,風助水勢,所以稱為風水。腎主水,與太陽經表裡相通。腎經脈上連舌根,邪氣阻滯經氣不能上達,舌頭不能轉動,所以說話困難。此為虛證,不宜針刺,針刺後五天病情會加重,出現上述諸症。
臥則驚恐是因為胃不和,肝氣鬱結。脾胃功能失調是因為邪氣盛,壓迫脾臟,遏制心火,所以煩躁。胃氣逆亂,所以食慾不振。胃氣不能下達足部,所以身體沉重難以行走。心氣受阻不能下達,則胞脈阻塞,月經停止。此病為正氣虛弱兼夾邪氣,與前述的腎風不同。
皇帝詢問少陰為何主腎,腎為何主水。岐伯回答,腎屬至陰,至陰則盛水。肺屬太陰,少陰屬冬脈,所以少陰的根本在腎,終結在肺,都是積水的表現。腎為何能聚集水分而致病?因為腎是胃的關口,關口不利,則聚水。水液上溢於皮膚,造成浮腫。
所有水病都起源於腎嗎?腎是女性生殖器官,地氣上升屬於腎,產生水液,所以稱為至陰。過度勞累則腎汗外洩,遇風則水液不能進入臟腑或排出體外,停留在汗孔,流竄於皮下,導致浮腫,此病本於腎,稱為風水。「玄府」指汗孔。
冬天寒水當令,腎主水,所以水的根本來自腎。水生金,子能令母實,所以水的終結在肺。肺腎氣機失調,則三焦輸布化源失職,導致積水成病。腎開竅於二便,水液濁物由此排出,所以是胃的關口,關口不利,則胃中水飲壅積,與腎水相聚,上下漫溢於皮膚經絡,而致浮腫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