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卷六 (3)
卷六 (3)
1. 風厥漉汗
《靈樞·五變篇》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曰:膕肉不堅而無分理者,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此言其渾然者。
肉不堅而腠理疏,風邪易入,故善病風而汗多如水漉,名漉汗。膝後曲處為膕,膕肉不堅而無分理,或理粗,則其皮不致密而腠理疏矣。渾然者,即無分理之謂也。
《素問·評熱病論》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裡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裡刺之,飲之服湯。
此即仲景所云風傷衛之病也。風為陽邪,性疏泄,故自汗,而煩滿不為汗解者,以太陽名巨陽,統營衛而主一身之表,其經內通少陰,故為表裡,因太陽風邪化熱,而少陰之氣上從,上從者,上逆也,上逆而陰並於陽,則上實下虛,上實則煩滿不解,下虛則足冷而厥,因風邪所致,故名風厥。是當表裡兼治,既刺以解表,服湯以和里也。
白話文:
皇帝問:人容易得風厥這種病,而且會一直流汗像水滴一樣,要怎麼判斷這種情況呢?
少俞回答說:肌肉不結實,皮膚紋理很鬆散的人,就容易得風病。皇帝問:要怎麼判斷肌肉不結實呢?少俞說:膝蓋後面的肌肉不結實,而且沒有紋理,或是紋理很粗糙,皮膚不夠緊密,皮膚紋理很鬆散。這就是在說整體肌肉的狀況。
肌肉不結實,皮膚紋理又鬆散,風邪就容易侵入,所以容易得風病,而且汗會很多像水滴一樣滴下來,這就叫做漉汗。膝蓋後面的彎曲處叫做膕,膕肉不結實,沒有紋理,或是紋理粗糙,就表示皮膚不緊密,皮膚紋理也鬆散。所謂的渾然,就是指沒有紋理的意思。
皇帝問:有人發燒流汗,覺得煩躁難受,流汗了也沒有比較舒服,這是什麼病呢?岐伯回答說:發燒流汗是風邪引起的;流汗了還是覺得煩躁難受,這是厥病,這種病叫做風厥。皇帝說:我希望可以完整了解這個病。岐伯說:巨陽經主一身的氣,所以最先受到邪氣侵襲,少陰經和巨陽經是互為表裡的關係,受到熱邪就會向上走,向上走就會造成厥病。皇帝問:那要怎麼治療呢?岐伯說:要表裡一起治療,用針刺來解表,然後喝湯藥來調理內部。
這就是張仲景說的風邪傷衛的病。風邪是陽邪,性質是疏泄的,所以會自己流汗,而煩躁難受卻沒有因為流汗而減輕,是因為太陽經又叫做巨陽經,統領營衛之氣,主一身的表面,它的經脈內通少陰經,所以兩者是表裡關係。因為太陽經受到風邪侵襲而化熱,少陰經的氣也跟著向上走,向上走就是指氣往上逆行,上逆造成陰氣和陽氣都集中在上半身,導致上面充實而下面虛弱,上面充實就會感到煩躁難受,下面虛弱就會手腳冰冷而厥。這是風邪引起的,所以叫做風厥。因此,應該表裡兼治,用針刺來解表,喝湯藥來調理內部。
2. 勞風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濃,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太陽經淺在皮毛,而皮毛為肺之合,平日勞傷肺氣,太陽風邪乘虛入肺,肺氣主降,邪隨走於肺下。太陽經脈為目上綱,風邪傷之,故目不能正視,勉強上視,即冥無所見;肺下之邪,與津液膠結,故唾出稠痰如涕;表邪仍在,故惡風而振寒,此因勞傷而感風邪,故名勞風。
太陽經脈行於背,故背強不能俯仰,治之當先救其俯仰,用針法引太陽經之精氣三日,若中年及精衰之人,須引五日七日,精氣生髮,則內陷之邪得以漸出,咳出青黃涕如濃,大如彈丸,或從口或從鼻而出,病方可愈。若邪不出,則傷肺,傷肺將成失音、肺癰等病而死也。引太陽精氣,如用藥當開提肺氣,疏利太陽經脈也。
白話文:
黃帝問:勞風這種病是怎麼回事?
岐伯回答:勞風這個病,病邪的位置在肺的下方。它會使人勉強向上看,視線模糊不清,口中吐出的痰液像鼻涕一樣黏稠,而且會怕風、發冷顫抖。這就是勞風的症狀。
黃帝問:那要怎麼治療呢?
岐伯回答:治療的重點在於使病人能夠恢復正常的俯仰動作。用針灸引導太陽經的精氣,身體強壯的人大約三天就會見效,中年人需要五天,體質虛弱的人則需要七天。等到病人咳出像濃稠的青黃色痰液,而且像彈丸一樣大,從口中或鼻孔排出,病才會好。如果病邪排不出來,就會傷害到肺,傷害到肺就可能會導致死亡。
太陽經脈淺表地分佈在皮膚表面,而皮膚和肺是相互關聯的。平時如果因為勞累損傷肺氣,太陽經的風邪就會趁虛進入肺部。肺氣的主要功能是向下運行,所以邪氣也會跟著跑到肺的下方。太陽經的脈絡與眼睛相連,風邪侵犯眼睛,就會導致眼睛無法正常平視,只能勉強向上看,但卻看不清楚。肺下方的邪氣和體內津液結合,所以吐出的痰液像鼻涕一樣黏稠。因為體表的邪氣還在,所以會怕風、發冷顫抖。這就是因為勞累損傷又感染風邪所導致,所以叫做勞風。
太陽經脈循行於背部,所以背部會僵硬無法正常俯仰。治療時應該先讓病人恢復正常的俯仰動作,用針灸引導太陽經的精氣,身體強壯的人大約三天,中年人和精氣衰弱的人則需要五天或七天。當精氣恢復,內陷的邪氣就會慢慢被排出,咳出像濃稠的青黃色痰液,而且像彈丸一樣大,從口中或鼻孔排出,病才能痊癒。如果邪氣排不出來,就會傷害到肺,傷害到肺就會導致失聲、肺癰等疾病,甚至死亡。引導太陽經的精氣,如果用藥,應該要用提升肺氣、疏通太陽經脈的藥物。
3. 酒風
《素問·病能篇》帝曰: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治之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撮,為後飯。
酒熱傷風,腠理疏豁,外風易入,內多濕氣,故汗出如浴,惡風少氣,身熱懈惰,病名酒風。即上《風論》所云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是也。治之以澤瀉、術健脾去濕,麋銜草祛風邪,合為散,服三撮,後以飯壓之。
白話文:
黃帝問:有一種病,身體發熱、四肢無力、精神萎靡,汗出像洗澡一樣,怕風而且呼吸短促,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說:這種病叫做「酒風」。治療方法是使用澤瀉和白朮各十分,麋銜草五分,將它們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撮,在飯後服用。
因為喝酒後身體發熱,會使皮膚毛孔鬆散開,外面的風邪容易侵入,體內又積聚很多濕氣,所以會汗出像洗澡一樣、怕風、呼吸短促、身體發熱疲憊,這種病就叫做「酒風」。也就是之前《風論》篇所說的「飲酒中風」,也稱為「漏風」。治療方法是用澤瀉和白朮來健脾去除濕氣,麋銜草則是用來驅散風邪,將這三種藥材混合成散劑,每次服用三撮,然後用飯來壓住藥性。